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想考出高分并不容易,不仅对海量的字、词、句要了然于胸,对于一些古诗词更是要会背诵、会默写、会品鉴。
就算是这些可以通过大量的时间去记忆,但是作文方面又是一个难题,先不说有众多的题材,就单是素材的积累就是一个大工程,更何况改卷老师又不是机器人,很难把评判标准做的那么精确,多少会惨杂着一些感性的元素在里面。
既然语文那么难,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答案肯定不是的,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同学就是一位语文大神,叫做蒋彭飞,他在高考语文中取得了141分的优异成绩,而且还以总分678分的成绩荣获冠军的殊荣,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下:
1.找到提升分数的点蒋彭飞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科生,各科的成绩都非常的优异,经常考取年级第一,有时会比年级第二多几十分。但是如果看他的各科成绩的话,可以发现语文成绩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一般稳定在120分左右,其实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的了,但是蒋彭飞并不是特别的满意。
于是他找到了语文老师,向他表达了自己想要进一步提升语文成绩的想法,于是老师和他自己全面的分析了自己的几次试卷,找到一些容易失分的版块,比如说古诗词掌握的不够扎实,比如作文写得不够新颖等,然后根据这些薄弱环节进行制作解决方案。
语文老师说,“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要夯实基础,根深才能长得高,所以每个同学一定要注重上课时间的运用,要学会把知识点分类、总结,更要学会科学的记笔记,为高三的总复习打基础。”
2.一本好书要至少读三遍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个热爱读书的孩子。
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家孩子也很喜欢读书啊,但是语文成绩也很一般。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我们看下蒋彭飞同学是怎么做的。
(1)找到一本好书
学生时期应该读什么呢?
名著?言情小说?参考书?
其实,每一种可以吸引大量读者的书都是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但是孩子们要明白每种书的意义功要是什么,言情小说可能情节比较吸引人,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迅速忘掉;参考书肯定对于考试有用,但是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考后对于自己也没有太大用处;只有那些经典的名著才是适合学生时期读的,它对孩子的教育是永恒的,从书中学到的好的教育和习惯会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
(2)至少读三遍
选择好要读的书后,怎么读又是一个重点。把从书中汲取到养分和经验作为读书的目标,才是正确的读书方式。
俗话说,“读书三遍,其义自见。”读好一本书至少需要三遍,第一遍叫做粗读,速度可以稍微的快一些,可以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与了解书中的大致内容和人物关系;第二遍要精读,逐字逐句地去看书中的文字,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有必要时,要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可以学习到书中的一些起承转合的技巧更好;第三遍要带着钻研的心态去读,去研究和思考书中的一些情节或者技巧,能输出自己的观点更好、
读一本书,只有做到学到东西和引发思考,才算是有意义地读了一本书。
(3)坚持阅读
凡事都要坚持,读书也不例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读不好书的。
读书也不要激进,如果填鸭式的一天读一本书,其效果也是不好的,读书不在于时间,不在于速度,而是在于在生活的每天都有书本陪伴。
读书也不在多,而是在于精,质量大于数量。蒋彭飞同学就坚持每天阅读,不管功课多么繁忙,总是会抽出时间去阅读,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等等。
3.睡觉前“过电影”蒋彭飞还有个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睡前“过电影”。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后,临睡前,关掉灯闭上眼睛,把把白天老师讲的知识点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忆一遍,比如数学推导公式的过程、文科中需要背诵的字词句、诗词、知识点等等。
其实这是很好的主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有实验证明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2--3倍,“过电影”学习法尤其的适用于文科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学习。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如果让回忆不起来怎么办呀,会不会导致失眠啊什么的?
其实不会的,遇到回忆困难的不需要马上就去起床翻找答案,而是需要跳过去回忆其他的知识。等第二天起床后,再根据昨天回忆时的情况,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再次复习,这样一来也能检验出学习的真实情况。
实验证明,在睡觉前,专心的回忆学习相关的事情,会更快的入睡,且失眠质量会高。
大家觉得语文141分厉害吗?
他的学习方法大家认同吗,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