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期末语文模拟试卷(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题)

2022年七年级期末语文模拟试卷(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题)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8-01 02:37:22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以身殉职的白求恩同志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在fèi xū( )上创造奇迹的牧羊人彰显出无私奉献的精神,研究动物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的劳伦兹表达着对动物的挚爱……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3.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怪小说,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B. 唐僧法名玄奘,叫唐三藏的原因是去如来那里取的经书为“三藏真经”。

C.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起的,又叫八戒的原因是戒除五荤三厌。

D. 如来赐与观音菩萨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收了孙悟空作唐僧的徒弟,金箍收了红孩儿作善财童子,禁箍收了黑熊怪作了守山大神。

4. 按要求填空。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③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⑧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处境下,内心仍燃烧着为国守边志

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谭嗣同《潼关》中写关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刘禹锡《秋词(其一)》借鹤鸟临空引出豪迈诗情,表达出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7. 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本文对孩子寄寓怎样的深情厚望?

(二)

自相矛①盾②

楚人有鬻③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②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③鬻(yù):卖。④夫(fú):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8.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誉之曰 誉:( ) ②其人弗能应也 弗:(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0. 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四、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狗的哲学

①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猪和一条狗。每当给猪喂食的时候,母亲就让我看着狗怕它偷吃。

②狗低眉顺眼地卧在一旁,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但只要一个不注意,它就溜过去,迅捷地在猪食槽里舔上几口。等我回身过来,它又卧在一边,嘴唇上的食儿还没干呢,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③有一次,它又偷食,被母亲拦腰踹了一脚。骂曰:你个狗东西,猪的食你也敢抢!是的,那个年代,猪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一年到头,把一头猪养大了养肥了,然后卖掉,便是家庭的全部收入。

④狗似乎对此没有异议。骂也好,打也好,待在家里,从不耍狗性子,或者玩什么离家出走。每次猪吃饱之后,一扭头,懒洋洋地走掉。石槽的边缘上,还残留少许米粒和糠末儿,母亲一瓢水倒进去,便是狗的食物。狗埋头舔食,把一槽泔水舔得音乐感十足,混个水饱后,一扭头也走掉。

⑤狗是没有怨言的,依旧看家守院。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三邻五舍的人都被惊醒了,扛着铁锹,举着镰刀奔出来。贼人走了空,临逃的时候,打折了狗的一条腿。狗拖着一条伤腿无精打采地过了一段日子。父亲每天往街里去瞭一回,看有没有收狗的,有的话,好把它赶紧卖掉。

⑥狗赶在屠户来之前,竟然不声不响地好了。看来,要保住自己的一条狗命,靠别人是行不通的。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及一条狗命的。

⑦母亲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狗总要欢天喜地地迎上去。猪呢,睡在那里,连眼皮都不抬。母亲把猪草丢给它,它先将鼻子凑过去,闻一闻,觉得不错,才懒洋洋站起来。我有点看不惯猪的德性,有一次它刚要站起来,我一脚把它踹躺下了。它就真的躺下了,连猪草也懒得吃了。我骂它,你真是头猪啊!大人们的看法总是跟小孩子有区别的,母亲就觉得猪这个样子好得不得了。

⑧大人们的眼光真是有问题。

⑨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看到母亲出来,我才高声咳嗽一声。狗能听懂我的暗示,它赶紧撤身,卧在一边。有一回,母亲出来得突然,我来不及咳嗽,结果,我发现,狗居然也能全身而退。原来,狗根本无视我的咳嗽,它早已学会了辨别母亲的脚步。

⑩狗活久了,都会有一点老谋深算。

⑪有一年冬天,家里跑来了一条小狗。大狗在它身上嗅了嗅,没有咬它——算是收留了它。小家伙来了之后,不知道天高地厚,有时候母亲连踹几脚,即使痛得叫声尖利,但依然埋头跟猪抢食,而且不屈不挠。大狗卧在一边,眼皮微抬,有点不屑地看着它折腾。自从小狗来了之后,大狗有意让着它。它抢食的时候,大狗就卧在一边看。

⑫狗大了,总会有一点风范的。

⑬小狗最终被赶走了。原因是八个字:不顾廉耻,祸猪殃家。后来,整个院子又成了大狗的天下。它这儿转转,那儿转转,把个院门看得紧紧的。院子里边,有个高高的草垛,有时候,它跳到草垛上,凝神端视着整个村庄。

⑭这条狗一直在我家活了好多年。从小黑活到了大黑,从大黑活到了老黑,没等到活到黑老,它就死了。是老死的。它在家乡山岭间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安静地死去了,没给家和村庄带来一丝惊扰。

⑮父亲平时很少去评价什么。它死后,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嗯,这是条好狗。

11. 文章写了狗的哪几件事?

12. 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及一条狗命的。

13. “我”对猪和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14. 联系前面的父亲卖狗事件,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嗯,这是条好狗”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15. 标题为“狗的哲学”,那么狗的生活哲学是什么?

(二)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6. 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

17. 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9. 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⑲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20. 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五、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以身殉职的白求恩同志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在fèi xū( )上创造奇迹的牧羊人彰显出无私奉献的精神,研究动物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的劳伦兹表达着对动物的挚爱……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答案】 ①. 废墟 ②. 怪诞不经

【解析】

【详解】关于字形,平常要注意形近字与生僻字的积累。“废墟”的意思是城市、村庄等遭受毁灭性破坏而变成的荒凉地方,需注意“墟”与“虚”的区别。“怪诞不经”的意思是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需注意“诞、经”的书写。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D项应是马致远 ,元代戏剧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长篇章回体神怪小说,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B. 唐僧法名玄奘,叫唐三藏的原因是去如来那里取的经书为“三藏真经”。

C.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起的,又叫八戒的原因是戒除五荤三厌。

D. 如来赐与观音菩萨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收了孙悟空作唐僧的徒弟,金箍收了红孩儿作善财童子,禁箍收了黑熊怪作了守山大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C.猪八戒法号悟能,是观音菩萨起的。故选C。

4. 按要求填空。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③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⑧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处境下,内心仍燃烧着为国守边志

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谭嗣同《潼关》中写关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刘禹锡《秋词(其一)》借鹤鸟临空引出豪迈诗情,表达出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①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 ②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③. ③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④. ④水何澹澹 ⑤. ⑤海日生残夜 ⑥. ⑥巴山夜雨涨秋池 ⑦. ⑦择其善者而从之, ⑧.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⑨. ⑧僵卧孤村不自哀, ⑩.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⑪. ⑨终古高云簇北城, ⑫. 秋风吹散马蹄声 ⑬. ⑩晴空一鹤排云上, ⑭.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常见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蟋蟀”“澹”“戍”“霄”等字词的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7. 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本文对孩子寄寓怎样的深情厚望?

【答案】5. ①达到 ②放纵

6.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7. 本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致,达到;(2)淫,放纵。

【6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究字字落实。翻译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特殊句式要注意调整语序,省略句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再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清楚。重点词语: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7题详解】

本文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目的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作者从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的志向坚定、明确,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使自己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败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二)

自相矛①盾②

楚人有鬻③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②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③鬻(yù):卖。④夫(fú):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8.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誉之曰 誉:( ) ②其人弗能应也 弗:(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0. 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答案】8. ①. 夸耀 ②. 不

9. 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10.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誉,一词多义,夸耀。弗,本义,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以,用。子,您。之,的。陷,刺。何如,怎么样。

【10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本文末句交代了楚人不能回答的原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点睛】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四、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狗的哲学

①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猪和一条狗。每当给猪喂食的时候,母亲就让我看着狗怕它偷吃。

②狗低眉顺眼地卧在一旁,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但只要一个不注意,它就溜过去,迅捷地在猪食槽里舔上几口。等我回身过来,它又卧在一边,嘴唇上的食儿还没干呢,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③有一次,它又偷食,被母亲拦腰踹了一脚。骂曰:你个狗东西,猪的食你也敢抢!是的,那个年代,猪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一年到头,把一头猪养大了养肥了,然后卖掉,便是家庭的全部收入。

④狗似乎对此没有异议。骂也好,打也好,待在家里,从不耍狗性子,或者玩什么离家出走。每次猪吃饱之后,一扭头,懒洋洋地走掉。石槽的边缘上,还残留少许米粒和糠末儿,母亲一瓢水倒进去,便是狗的食物。狗埋头舔食,把一槽泔水舔得音乐感十足,混个水饱后,一扭头也走掉。

⑤狗是没有怨言的,依旧看家守院。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三邻五舍的人都被惊醒了,扛着铁锹,举着镰刀奔出来。贼人走了空,临逃的时候,打折了狗的一条腿。狗拖着一条伤腿无精打采地过了一段日子。父亲每天往街里去瞭一回,看有没有收狗的,有的话,好把它赶紧卖掉。

⑥狗赶在屠户来之前,竟然不声不响地好了。看来,要保住自己的一条狗命,靠别人是行不通的。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及一条狗命的。

⑦母亲每次从地里干活回来,狗总要欢天喜地地迎上去。猪呢,睡在那里,连眼皮都不抬。母亲把猪草丢给它,它先将鼻子凑过去,闻一闻,觉得不错,才懒洋洋站起来。我有点看不惯猪的德性,有一次它刚要站起来,我一脚把它踹躺下了。它就真的躺下了,连猪草也懒得吃了。我骂它,你真是头猪啊!大人们的看法总是跟小孩子有区别的,母亲就觉得猪这个样子好得不得了。

⑧大人们的眼光真是有问题。

⑨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看到母亲出来,我才高声咳嗽一声。狗能听懂我的暗示,它赶紧撤身,卧在一边。有一回,母亲出来得突然,我来不及咳嗽,结果,我发现,狗居然也能全身而退。原来,狗根本无视我的咳嗽,它早已学会了辨别母亲的脚步。

⑩狗活久了,都会有一点老谋深算。

⑪有一年冬天,家里跑来了一条小狗。大狗在它身上嗅了嗅,没有咬它——算是收留了它。小家伙来了之后,不知道天高地厚,有时候母亲连踹几脚,即使痛得叫声尖利,但依然埋头跟猪抢食,而且不屈不挠。大狗卧在一边,眼皮微抬,有点不屑地看着它折腾。自从小狗来了之后,大狗有意让着它。它抢食的时候,大狗就卧在一边看。

⑫狗大了,总会有一点风范的。

⑬小狗最终被赶走了。原因是八个字:不顾廉耻,祸猪殃家。后来,整个院子又成了大狗的天下。它这儿转转,那儿转转,把个院门看得紧紧的。院子里边,有个高高的草垛,有时候,它跳到草垛上,凝神端视着整个村庄。

⑭这条狗一直在我家活了好多年。从小黑活到了大黑,从大黑活到了老黑,没等到活到黑老,它就死了。是老死的。它在家乡山岭间找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安静地死去了,没给家和村庄带来一丝惊扰。

⑮父亲平时很少去评价什么。它死后,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嗯,这是条好狗。

11. 文章写了狗的哪几件事?

12. 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个世界,主人们或主子们都是实用主义者,他满心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顾及一条狗命的。

13. “我”对猪和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14. 联系前面父亲卖狗事件,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嗯,这是条好狗”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15. 标题为“狗的哲学”,那么狗的生活哲学是什么?

【答案】11. 写狗抢猪的食物,乱叫吓跑贼人并受伤,在“我”的照顾下偷吃猪食,关照小狗等事件。(至少写三件)

12. 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自私、实用主义憎恶贬低的思想感情。

13. “我”讨厌、看不惯猪的德行,踹猪;善待、喜欢狗,帮助狗偷吃猪食。

14. 父亲卖狗是因为狗受伤,嫌弃它是累赘,而现在它死了,他说狗是好狗,这代表父亲认可了狗,认可了狗的性情和对家的贡献。

15. 狗的生活哲学是积极生存,不反抗主人,忠于职守,为了吃到食物会耍小计谋,保护弱小。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②段“狗低眉顺眼地卧在一旁,一副与世无争的表情。但只要一个不注意,它就溜过去,迅捷地在猪食槽里舔上几口”概括为:狗抢猪的食物;根据⑤段“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打折了狗的一条腿”概括为:乱叫吓跑贼人并受伤;根据⑨段“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括为:在“我”的照顾下偷吃猪食;根据⑪段“自从小狗来了之后,大狗有意让着它。它抢食的时候,大狗就卧在一边看”概括为:关照小狗。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蕴含的情感。作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根据上文“父亲每天往街里去瞭一回,看有没有收狗的,有的话,好把它赶紧卖掉”可知,在狗勇敢地赶走贼人受伤后,父母不但没有怜惜,反而要将它卖掉,表现了父母的自私,而原因是它受伤没有用了,猪的地位比狗要高很多,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卖掉一头猪是家庭的全部收入,这便是“实用主义”。句中“是不会顾及一条狗命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这种没有情感、自私、实用主义的憎恶贬低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答此题,要结合关键语句分析。根据⑦段“我有点看不惯猪的德性,有一次它刚要站起来,我一脚把它踹躺下了”可知,“我”讨厌、看不惯猪的德行,踹猪;根据⑧“大人们的眼光真是有问题”可知,在“我”对大人们偏爱猪的不满中,流露出了对狗的喜欢;从⑨段“有时候,狗去偷吃猪食,我就假装看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知,“我”善待狗,帮助狗偷吃猪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变化。联系上文⑮段“父亲平时很少去评价什么”,父亲却说“嗯,这是条好狗”,这是父亲对狗极大的肯定和赞赏,认可了狗的性情和对家的贡献;联系前面父亲卖狗事件,那时的父亲因为狗受伤,没有使用价值了,嫌弃它是累赘,要将它卖掉,没有一点怜惜。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变化,由毫不关心到认可赞赏。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作答此题,要结合文章中狗的表现分析。根据④段“狗似乎对此没有异议。骂也好,打也好,待在家里,从不耍狗性子”概括为:积极生存,不反抗主人;根据⑤段“狗是没有怨言的,依旧看家守院。有一年,有贼人到邻居家偷牛。狗觉得不管不行,叫声尖锐,咬个不休。三邻五舍的人都被惊醒了,扛着铁锹,举着镰刀奔出来。贼人走了空,临逃的时候,打折了狗的一条腿”概括为:忠于职守;根据⑩段“狗活久了,都会有一点老谋深算”概括为:为了吃到食物会耍小计谋;根据⑪段“自从小狗来了之后,大狗有意让着它。它抢食的时候,大狗就卧在一边看”概括为:保护弱小。

(二)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㉑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6. 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

17. 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9. 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⑲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20. 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答案】16. ①.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③.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7.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8. 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9. 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20.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解析】

【16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从‘我’的角度概括”,同时,应仿照题目中已提供的样例。文本先写“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夜宿,遇到神秘的母子俩;接着写“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到水井边捞月亮;然后好奇的“我”发出疑问,母亲邀请我到她家居住,“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最后“我”被这对母子深深感动,回城后联系医院接母子俩医治眼患。然后填空即可。

【17题详解】

要求学生牢记重点段落的作用。段落在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是:统领全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营造氛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结合“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分析,从内容上看,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从结构上看,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的情节作铺垫,并与结尾相照应。

【18题详解】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和描写的作用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即可。“提”“牵”“踏”“摸”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瘦弱的母亲”属于外貌描写;“用力地”“弓着腰”“吃力地”属于神态描写。结合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动作描写: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表达效果即可。如: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9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题干内容,找到在文本中的位置,根据上文分析原因即可。结合“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和“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一句,可以看出关键是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对话,围绕着这一内容来阐述原因即可。

20题详解】

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结合文本的内容和主治分析含义。结合“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也可以将这一行为理解为是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分析:“捞月亮”既指母亲带着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分析:我改变了自身的行为,还可理解为“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然后综述即可。

五、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原来我也很勇敢

说我是男子汉,胆子却小的像女生,说我胆子小?可总爱顽强抗争!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两面派,唉,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我自己似乎也说不清,如果――你真想知道,看看此文便知。

一个阴沉的冬天的下午,风“哗哗”地吹着,我和几个女孩去公园,约好比比谁的胆子大些,我想我应该勇敢点,起码我是唯一的男生,北风像鬼在呼叫,黑云像妖怪在咆哮,我顿时感到万分恐怖,小心肝“咚咚咚”地在跳,腿抖得像根在开水里的面条,我就是这样吓得脸发青、发白、发紫,抖动地腿带着我前进,不知不觉和那些女生走到“鬼屋历险记”面前。

“鬼屋历险记”是公园刚开张的一个游乐项目,听说里面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处处都有,小于十岁的孩子进去保证会被吓得大小便失禁。今年我十二岁了,可是一看到这个地方,立刻心惊胆跳,心中忙言:“上帝啊,让那些女同胞改变一下主义吧,千万别让我进去,进去可能要丢大人了,千万千万保佑了!”可是该来的还是要来,只听见那些女生说:“peter,我们进去吧,你是唯一的男生,可要保护我们喔!”“是呀!”“对,我们进去吧!”女生们“叽哩哇啦”说成一团,唉,什么保护你们,偶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看着那些女生们半是鼓励、半时激将的眼睛,我唯一的男生只能说:“好,没问题!”没办法,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嘛!我只有进啦。

踏进鬼屋的第一步,我在想那声“好”是怎么说出口的,想的同时,突然一个发亮的头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全身抖动地我刚想往别人身后躲,才发现那些胆小的女同胞们早已尖叫着躲到我的身后,我万分无奈,只好做唯一的顶梁柱了!虽然,我也害怕……

我安慰好自己和女生后,暗暗地对自己说:“千万别在女生面前丢脸,反正你也买保险了,吓死也没关系,不,不能在女生面前吓死,你还要英雄救美呢,对!勇敢起来,尝试一次应该没关系,再说这都是游乐项目,假的,有什么好怕的?”说着,我走向深处……

当我在女生的尖叫声中重新走出来时,我自豪极了,鬼哭狼嚎的北风和黑云我也不害怕了。我亲爱的朋友们,通过这次尝试,我可以放心地告诉你,我petet是勇敢的男孩!那些女生就是人证哦!

哦,原来我也很勇敢!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原来,我也很 ”。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这个题目可以补写的内容是很宽泛的,可以补好的方面,也可以填写不好的内容。如“棒”“优秀”“能干”“坚强”“脆弱”“苦恼”“幸福”等。审题时还要注意关键字眼,此题中的“原来”“也”是关键,不能忽视,它告诉作文者,文中所补填的内容是原先没发现,现在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才使作者恍然大悟,因此,作文中肯定要写到补填内容的反面,不提到这个方面,作文就离题了。作文时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思想上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要突出“也”这个字。文章适合写记叙类的文章。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