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模语文试卷答案(2024重庆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三模语文试卷答案(2024重庆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31 13:35:04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小题。
初夏的傍晚, 斜阳的余 huī( )洒在江面上, 江水潺潺( ), 一切静 mì ( )而美好。①在白居寺长江大桥桥底新建的观景平台上,游人如织;一旁刚落地的“星空集市”热闹非凡,闲逛的人络绎不绝。
据悉,②白居寺长江大桥是连接重庆市大渡口区和巴南区的过江通道,全长1384米,主跨660米,上层为城市快速路,下层为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过江通道。③它由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设计,并在2022年1月正式通车。去年年底,有网友将自己拍摄的白居寺长江大桥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视频中,大桥因其独特的水滴造型,雄伟的桥墩设计,在灯光点缀( )下如同科幻电影的星际穿越现实版,在网络上迅速走红。④白居寺大桥能够走红的原因是由它本身设计的巧妙绝伦和网络推动共同造成的结果。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以白居寺长江大桥为题材的作品成为“刷屏之作”,火遍全国各地。
网友纷纷赞叹,白居寺长江大桥的设计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1、请给加点字注上拼音或根据拼音填写词语。(4分)
(1) 余 huī ( ) (2)潺( ) (3) 静 mì( ) (4) 点缀( )
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络绎不绝 B. 巧妙绝伦 C.惟妙惟肖 D. 叹为观止
3、选文中划横线的①②③④四处中,有一处句子的表述是有语病的,请选出来(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白居寺大桥大火,巴南区文旅局接下这泼天的富贵,决定加大宣传力度,把最美巴南呈现!你也积极参与!下面是网友推荐的 “巴南六景”,你可以选择使用(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景点)。
要求: 运用“不必说……, ……; 也不必说……, ……。单是……, ……。”的句式介绍巴南美景。(不超过80字) (4分)
示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景点推荐:白居寺大桥 鱼洞老街 丰盛古镇 南湖植物园 东温泉 圣灯山

5、名著阅读(8分)
(1)阅读《西游记》和《红星照耀中国》,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3分)
A.唐僧取得真经离不开徒弟们,他收徒的顺序是鹰愁涧收白龙马、五行山收孙悟空、云栈洞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悟净。
B. 《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群坚强勇敢的好少年——“红小鬼”们: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可以看出他们坚持原则;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可以看出他们机智勇敢。
C.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令人玩味,他们既是患难兄弟也是损友玩伴,他们打不完离不开,也为漫长的取经之路带来生趣,才使取经坚持下去,最终皆大欢喜。
D.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请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5分)

6、综合性学习 (8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某班开展“以和为贵”主题活动,请参与。
(1)班主任想编写一首“和”字谣,请仿照划横线的短语,完成括号内①②处的空缺。 (4分)
“和”字谣
和和平平的日子年丰民乐
( ① )的百姓共享家乐
( ② )的邻里亲近祥和
和和顺顺的儿女传承亲和
(2)夜深了,小南楼上邻居的小孩还在打闹嬉戏,声音很大,小南妈妈怒气冲冲,准备去找邻居理论。假如你是小南,该怎么劝说母亲 (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7、根据古诗文积累填空,完成下面表格。(10分)

主题词

古诗文名句

相思乡情动心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乡书何处达, ② 。(王湾《次北固山下》)

自然风物寓情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登高必赋抒怀

,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⑥ 。(王安石《登飞来峰》)

明月寄情思,清辉照古今

李白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打动多少友人心;苏轼一首“⑧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蕴含多少爱国情;杜牧将烟、水、月和沙四个意象连接,寓情于景,在凄清的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内心多么落魄孤寂 “⑨ ,⑩ ”(杜牧《泊秦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8-11小题。(15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乙】
①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 “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味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①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⑥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②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⑥所推。老苏⑧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 “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⑨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释】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洎(jì):及。④趺(fū):同“跗”,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 略无慕艳意 略无阙处 B. 持汤沃灌 残汤剩饭
C. 谪横浦 谪守巴陵郡 D. 此肘不离案 拍案而起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10、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运用对比手法,将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的穿戴和作者的“缊袍敝衣”进行对比,极力描写作者生活的艰苦,以此来表现他想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贫苦命运的强烈愿望。
B.甲文写作者求学遇到很多困难,写他求学路艰苦、生活艰苦,但因为他对学习有足够的热爱,所以并不在意,依然乐在其中。
C.乙文的杨龟山伏案学习三十年,学业上有了进步;张无垢每天天刚亮就读书,一直坚持十四年,勤苦如此,值得我们学习。
D.乙文东坡诗云: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悟性差不要紧,领会道理晚也没关系,可以通过勤勉刻苦修炼来提升自己。
11、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相关的问题,结合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12-16小题。(22分)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A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B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⑩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⑪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⑫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
⑬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 年 5月 24 日)
12、【读散文 理脉络】
根据文章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相应情感,完成下表。(4分)

13、【读散文 懂选材】
有人说,②-④段显得闲散,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4分)
14、【读散文 赏美句】
文中划横线的A.B两句,请任选一处品析。(4分)
15、【读散文 善想象】
品读第⑧段划线句,如果要给这段文字配一幅图,该如何设计? 请从画面布局、细节呈现、颜色搭配等方面进行文字说明,以帮作者呈现 “绝美瞬间”。(5 分)
16、【读散文 晓主旨】
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谈谈到底是敦煌的什么美镌刻在了作者心里。(5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17-20小题。(18分)
【材料一】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忠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革命精神。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伟大成就,更要重视党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9, 《光明网》)
【材料二】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一般来讲,红色经典是指以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为题材,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为主题,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检验,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文学精品。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四望梅川河整理)
【材料三】
表一: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

认同思想

认同度

能够激励自我克服困难

83.3%

有助于树立三观, 确立理想

73.9%

能够忆苦思甜, 更珍惜现在生活

52.8%

能以英雄人物为榜样, 学习优良品质

17.5%

对自己毫无意义

3.2%

表二:青少年获取红色经典渠道情况调查

渠道来源

数据

影视剧

81.8%

教科书

72.4%

学校活动

58.3%

网络媒体

45.6%

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

25.2%

(四望梅川河整理)

网友论坛

古怪精灵:我喜欢看抗日神剧,日本鬼子分分钟被消灭,打得很过瘾。我一下课就给同学们讲这些故事,他们还说我吹牛。

一条红鱼:我特别喜欢红色经典。我也喜欢给我的孩子讲红色故事,买红色书籍。现在有人为了利益,在网络上恶搞红色经典,扭曲历史,误导民众,可恨!我觉得孩子们还是要从正规渠道去了解红色经典。

正义大侠:前段时间我在短视频上看到以另类搞怪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蹿红网络,作为老师,我很担忧。这是对那段充满血与火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现代人们记忆中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情感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民族文化的自我糟蹋。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以免误导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材料四】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