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会是什么?笔者之前预测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的主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社会热点与现象解读等。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要求。
现在就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各省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上猜中了一半。现在就作文详细分析如下:
新课标I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 新课标I卷这道题目的切入点颇为巧妙,它引导我们聚焦于身边如火如荼发展的人工智能与AI技术。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技,实则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如今,身边的案例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机器人的身影愈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们或是成为家庭里的得力助手,或是化身工厂中的高效能手。而智能办公的兴起,更是为老年人和青年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轻松与外界保持联系,青年人则能借助这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 然而,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人工智能与AI技术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我们不禁担忧,这些技术是否会逐渐淘汰大量普通人,让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毕竟,在机器日益智能化的今天,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或许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 为了更具体地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任意一个家庭的事例入手。比如,一个普通家庭在引入了智能家电和机器人助手后,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与AI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把握这些机遇。
新课标II卷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 新课标II卷作文题目确实颇具挑战性,近年来高考作文中的联想类题目逐渐增多,这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对感知力的一次深刻锤炼。对于航天类题材,如果平时缺乏关注,那么想要在作文中得心应手地书写,恐怕会有些捉襟见肘。
然而,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电影作为宝贵的资源。这些影片如同一扇扇神奇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航天与太空的奥秘,从而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与向往。如果你对航天类话题并不熟悉,那么不妨从这类电影素材中汲取灵感。你可以深入挖掘影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将其与作文题目相结合,构建出一个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感知力的故事世界。你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浩渺的宇宙中,与星辰共舞,与未知对话,让文字在纸上跳跃,绽放出绚烂的光彩。通过这样的方式,你不仅能够克服对航天类话题的生疏感,更能够在作文中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记住,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碰撞。用你的笔触去描绘那个属于你的航天世界吧!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 全国甲卷这道题目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可以选取的素材多种多样,丰富且引人入胜。譬如,我们可以挑选曹丕兄弟之间的故事,那些关于兄弟情深、和睦共处的佳话,既富有历史底蕴,又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又或者,我们可以借鉴那则著名的“六尺巷”案例,通过讲述邻里之间因相互谦让而化解矛盾的故事,来展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智慧。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兄弟和睦、亲朋和谐的生动案例。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正是我们深入挖掘人性光辉的宝贵素材。无论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守望相助,还是亲朋好友间的坦诚相待,都是我们可以用来描绘人类情感丰富多彩的笔触。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的家族有流传下来的家谱或村族史,那么这些宝贵的资料更是我们写作的绝佳素材。想象一下,族中那些孤寡老人,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中的年轻一代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考取功名,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是对家族传承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人类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
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发掘,这类素材其实并不难找到。只要我们选取其中一个事例,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感人肺腑,那么这篇作文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北京卷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作文(50分)
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 北京卷这道微写作题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创意空间。既可以聚焦当下热门的微信话题,又能深挖名人家乡这一富含情感色彩的题材。对于未曾亲自踏足过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对心仪名人的热爱与想象,展开一段动人的书写之旅。
想象一下,你钟爱的那位名人,他的一生如何波澜壮阔,又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你可以细细描绘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奋斗与拼搏,他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他对于家乡的那份深深眷恋。在这其中,不妨夹杂一些个人的感慨与见解,让文章更富有情感色彩和深度。至于故乡类的题材,则可以深入挖掘平民迁徙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在外漂泊与在家安稳的不同心境。你可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家乡那可亲可敬的一面,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愁与对家乡的思念。
然而,写作题部分则相对较难。它给出了一个宽泛的标题,需要考生自行寻找合适的素材来支撑文章。这既考验了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也要求他们具备将素材与主题巧妙结合的能力。只有找到那些最能触动人心、最能体现主题的素材,才能写出一篇真正优秀的文章。因此,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我们既要善于发挥想象力,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感悟;又要注重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确保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片文字的海洋中畅游自如,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 天津卷这一命题,看似简约,实则内涵丰富,它鼓励我们聚焦自我,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来书写人生的华章。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灵感,以古代人物的光辉事迹为镜,映照出自我成长的轨迹。
想象一位古代大臣,他如同砥柱中流,不畏强权的狂风巨浪,坚守着正义与真理的灯塔。尽管最终因坚守信仰而惨遭杀头之祸,但他的精神却如星辰般璀璨,几十年后被历史平反,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又如同曾国藩一般,有人曾断言他并非读书的料,一篇文章总是难以背诵。然而,他虽看似痴呆,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那份坚韧不拔的毅力,如同磨刀石上的钝刀,终究会磨砺出锋利的刃芒。最终,他考取进士,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成就熠熠生辉,彰显出自我提升的力量。
再如爱迪生,他在科学的道路上屡遭失败,却从未厌倦。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探险家,在知识的丛林中不断探寻,最终发现了那些改变世界的宝藏。他的发明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与幸福,成为后人敬仰的科学家。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它们都是自我提升的生动诠释。我们应该深入剖析这些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自我成长与提升。让我们以这些历史人物为榜样,勇攀知识的高峰,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上海卷
写作(70分)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 上海卷作文题以其70分的分量,向来被誉为“最短题目最难解”的试炼。如何精妙地驾驭这一文学挑战,不妨以博弈之道的下棋为例进行剖析。同样地,我们也可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古老哲理中汲取灵感,书写出一篇篇深邃而又生动的文章。
在古代学子的世界里,相互较劲、竞相争锋的场景屡见不鲜。正如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智谋较量,那“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既是对宿命的无奈叹息,也是对才华横溢的彼此间的深深惋惜。这种对立又统一的复杂情感,正是我们书写此类文章时可以借鉴的绝佳素材。
再者,唐代的高适、王之涣等人,为了争夺诗坛的一席之地,曾以歌女的歌声为媒介,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他们各自的作品在歌女的口中传唱,既是对才华的展示,也是对彼此实力的试探。这种含蓄而又激烈的竞争,同样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范进中举的故事中汲取灵感。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历经波折,最终中得举人,这其中的艰辛与喜悦、挫败与成功,都成为了我们笔下的精彩素材。同时,我们也可以深入探讨考官们对范进评价不一的现象,揭示出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主观性。
在书写此类文章时,我们应以议论为主,通过夹叙夹议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叙述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在议论中则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观点更加明确和有力。如此这般,我们便能在这短短的作文题中展现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