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目前江苏、福建、河北、天津、广东、湖南、贵州、陕西、广西、山西、重庆、安徽、黑龙江、四川、辽宁、吉林、江西、宁夏、内蒙古、云南、甘肃等省已公布高考录取控制批次线,湖南、天津、广西、黑龙江、安徽、四川、辽宁、吉林、江西、宁夏、内蒙古、云南、甘肃等省公布一分一段表。
(图来源爱尖子公众号)
02
高考查分时的八种状态,你是哪种?心大型
密码忘了可还行??
戏谑型
甚至还找了两个段子发到朋友圈。
A
刚刚查了一下,679分,这些年默默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虽然留有小小的遗憾,但也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换来如今的成绩,谢谢我的努力和付出,我始终记得这些刻骨铭心的谆谆教诲。
对了,我查的是芝麻信用,不知道你们是多少?
B
别再承担这个年纪不应承担的紧张。
你不勇敢,别人替你勇敢!
代查高考/中考成绩。
10元/次。
你的紧张,我来承担。
支持支付宝、微信等转账。
崩溃型
“我对着电脑屏幕哇哇大哭”
@小碘伏烟灰缸
2021年高考,理科,当场崩溃。咋说呢,估分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没考好,估了一个最高一个最低,然后看了好长时间志愿,生日都没好好过,很焦虑,觉得自己很废物。
查分,当时就我和姥姥在家,然后出来分比我估的最低分还少快十五分,当场崩溃。
跟我妈说,我妈还挺开心的。
我对着电脑屏幕哇哇大哭重新看专业,看学校,一边看一边哭,和好朋友一起哭,后来互相安慰就好了。
其实过了一个礼拜就想通了,当时我们老师说高考一定比平时简单,一定比平时分高,一定比平时发挥好,我信以为真,结果出来的分数和平时模考不相上下,很不能接受。
当然也很多平时跟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高考比我多考二十分的,也有比我厉害的同学最后跟我考一个分的。我高中的好朋友们有几个失利的,也有正常发挥的,超常发挥没有(可能都不幸运吧),但好在大家都很抗压(而且假期真的很爽)。
现在大一,学得很拉,好在没挂科。但是现在有了新的目标,希望成绩会一点点好起来。
失望型
“当时的感觉就像溺水一样”
@鬼卿
网站一直在堵,很心急,很矛盾,一边想早点知道成绩,一边又默默祈祷再拖一会儿。后来同学告诉我可以微信查分,我急急忙忙打开微信,关注公众号查分。
说实话,当时输入准考证号的时候手抖得厉害,心跳超快,前前后后输错了四次,之后回车键一按,进度条一跑,成绩单就出来了。
我的天,当时心情从期待骤变成失望,而后看到全班所有人的成绩,感觉快绝望了。
我承认,高考发挥失常了。
9:12的时候我知道成绩,9:35的时候在微信上跟同学讲了一句“你圆满了,我圆寂了”。
之后跑进房间,锁门,一遍又一遍查成绩,结果还是惨败。
四周无人,当时的感觉就像溺水一样,用力挣扎却一点儿作用都没有。
上午10:12分我发微信给我爸说我要复读。我爸当时非常冷静,接受了,但他一直劝我别复读。当天我亲爱的老哥连哄带劝地说服我别复读,后来想了一天,终于放弃了复读。
比你高考查分更难过的,是你高考结束后身边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热情问候。殊不知,那才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不喜欢那样的关心。其实不是不喜欢,是不愿意,不甘心,不敢……但是没办法,日子终究是要过的不是吗?
所以啊,我希望所有跟我相同遭遇以及所有同窗少年们心想事成。
愿每一身孤独都能拥抱共鸣……
平静型
“往事辛酸泪,都付笑谈中。”
@南臻
15年夏天。感觉查成绩我妈比我更紧张。当时我在姥姥家避暑,夜里两点多老妈打电话来震醒我,问我查分密码多少。
?????密码?????梦里没人告诉我密码????
我妈听见我还半梦半醒稀里糊涂的,电话里大吼一声:我问你密码呢!!!!!
一瞬间感觉她都可以顺着电话线爬过来了。
后来她又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分数,比我预想的高了20分。
听她念每一科成绩,我很平静,因为每一科的成绩里一点幸运的成分都没有。分数比不得那些清北的学生,但是也不差。
不高不低,都是我实实在在考出来的,没撞大运,没踩狗屎,也没有什么外部干扰因素影响导致分数变低,都是我,高三一年里,一分钟一分钟学到的。
我没有对不起我爸妈,也没有辜负自己。
当时听我妈报分数的时候整个人就是一个词,平静。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往事辛酸泪,都付笑谈中。
图源 | 网络
重生型
“反正我是人傻了。”
@rvalue
考前连续7次退步一直退到年级两千多名。
考完对答案估分?不存在的,才不会让分数影响我心情呢。就心里大概估摸了一下应该650到670左右。
出分那天官网找了好几次查分入口找不到,发现要下载手机app。
考生信息打进去一查,693分,省262名。
我:???
就重生的感觉一样。
知足型
“我高三圆满了。”
@mmmmm
我高三流过的泪,值了。
高三一整年经历过巨大的绝望。
我高三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班,班主任整天嫌弃我们,也没有什么学习氛围。上学期没有特别努力,成绩比以前下滑好多。
疫情在家上网课那段时间突然觉悟了,我意识到这是咸鱼翻身的好机会,于是我开启了早起贪黑模式,每节网课都认真看,要看好长时间。早上五点半爬起来,晚上十一点以后睡觉。开学考了全班第三(我以前就全班二十名左右)。
也没有太好,但是我意识到努力没有白费。下学期就开始整天往老师办公室跑,去问题。在知乎寻找各种学习方法,晚上回家边泡脚边刷题。
班级学习氛围很差,一点没有高考的氛围,上课睡一片,下课出去疯。老师一不在就开始说话闹腾。
我当时能离那些闹腾的人远点就尽量远点,有时候他们闹腾我会跑去隔壁屋自己学,出不去就戴耳塞。但有时候还是让他们闹得学不进去,这是高三经常令我崩溃的原因之一。
语文生物原本是我的优势科目,高三却因为遇到很不喜欢的老师也严重影响了成绩。
高考前因为一些事情差点情绪崩溃。
我高三成绩一直稳定在四百五六十左右,当时都觉得没有大学上了。
高考523。(一本线532)
我考得不算特别好,但是自己非常满意。因为我挺过来了。
平时语文成绩没突破过100,也就90来分,高考111。平时生物成绩也就50来分,高考76。其他科也有超长发挥,比如平时不及格的数学及格了。
没有太好,但是我满足了。
我没有白哭。
感恩型
“那一夜不止我们在等待。”
@瑾陌
634分,省排892名。语文不出意外很差,数学倒是很不错,以前模考的题都不太合我胃口,所以基本上都在110分左右,这次高考考了142。英语我从刚上高三的95分上升到了高考的133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这一年拼了命学英语的我足够了。文综选择题破天荒只错了两个。
看成绩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快两点了。睡不着了,考得好了,想着我能不能上个好点的985(虽然现实让我认清了河北的残酷)。
凌晨三点,想起来要给班主任发成绩截图,我加班主任微信,班主任秒通过。
秒通过,凌晨三点。
这时候我才清楚,那一夜不止我们在等待,家长、老师、社会,都在等你的好消息。
图源 | 网络
奇趣数学苑,
视频号
03
填报指南来了
据人民日报微博消息,志愿填报马上开始,今年招生新增了哪些专业?招生章程怎么看?面对众多院校和专业,选理想学校还是选理想专业?进了大学校门就能随意转专业吗?报志愿如何避免滑档?戳图手把手教你报志愿,转给身边的考生!
04
2022年全国3013所高校名单
对考生来说,即将进入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截至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成人高等学校254所。戳图看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
04
2022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期,各地将陆续发布2022年高考成绩,并启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
——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教育部已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正规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五个一”活动。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精心组织实施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即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同时,要积极运用有关互联网平台,组织高校开展线上高考咨询服务。
——举办“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6月22日—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将举办“2022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高校将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也将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
同时,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请考生综合参考本地招生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咨询服务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填报,切勿轻信所谓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这里,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虚假诈骗案例,将其形式特点公布于众,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虚假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的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的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来源 爱尖子,67高中,教育部网站 人民日报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