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四望梅川河公众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书写(3分)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基础(25 分)
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行学习活动中,青云学校开展“文心古建——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活动一 学.初读古建
历史的尘烟拂过中国古建筑,每一缕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从最早的掘土为穴、构木为巢,到wēi é( )宫殿、深深庭院, 东方美学在中国古建筑中得以zhāng xiǎn( )。
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寺庙建筑都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在历史上多有记载。紫禁城是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红墙黄瓦, ① (A.美轮美奂 B.琳琅满目);匠心设计,巧妙绝伦。苏州园林是园林建筑的典范,亭台轩榭,因地制宜;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台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没有建筑,仅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北京的天坛,在众多中国古建筑中显得卓尔不群。悬空寺是古代寺庙建筑的代表,上靠危岩,下临深谷,造型独特, ② (A.惟妙惟肖 B.巧夺天工)。
即使跨越千年,中国古建筑之美也依然会镌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永不消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 wēi é (2) zhāng xiǎn
2、请结合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运用正确的成语填入横线处。(2分)
① ②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4、文中加粗划线的句子的复句类型是什么?(1分)
即使跨越千年,中国古建筑之美也依然会镌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永不消逝。
活动二:赏·细研古建
5、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中国建筑之美,你将以青云学校学生代表的身份,当面邀请建筑专家陈教授于6月 15 日上午10:00到学校报告厅做专题讲座,请写出你邀请陈教授时要说的话。(3分)
6、一位同学想为此次活动拟一副对联贴在班级门口,请你帮助他整合对联的内容并填在横线上。(2分)
述 玉宇琼楼 华夏辉煌史 神州锦绣图 展上联:青砖黛瓦筑梦千年,雕染蓾栋
下联:飞檐翘角绘景万里,
活动三:品·领悟古建
7、同学们为“文心古建”活动收集了相关古诗文材料,请你根据提示帮忙补全古诗文句子。(10分)
诗词里的古建筑风情 | |
亭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 。 (晏殊《浣溪沙》)(2)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台 | 报君黄金台上意,(3) 。(李贺《雁门太守行》)(4)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
楼 | 晴川历历汉阳树,(5) 。(崔颢《黄鹤楼》)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6)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阁 | 溪云初起日沉阁,(7) 。(许浑《咸阳城东楼》)(8)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辑录心语:身未至,心已远。“(9)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雪中湖心亭的不凡风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0) ”,是醉翁亭的秀美景色。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不仅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还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
8、活动结束后,某位同学为此次活动撰写了一首小诗,请你仿照画线句子续写这首小诗。(3分)
在中华大地上,古建筑如星辰般璀璨,
红墙黛瓦,屹立千年;
飞檐斗拱,雄伟壮丽;
古井古树,历经沧桑;
古建筑巧妙绝伦,
每一块砖都铸就历史,每一片瓦都承载文明,每一道风景都体现智慧。
, , 。
愿我们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永恒魅力。
三、阅读(共47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9-12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②,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③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④岫岭⑤之间,干⑥青云凌碧霄矫矫⑦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⑧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节选自王晫《松喻》)
【注释】①盆盎;花盆一类的盛器。②节:末节旁枝。③偃(yǎn)盖:车盖或伞盖。④夫(fú): 代词,那些。⑤岫(xiù)岭: 山峰。⑥干:冲。⑦矫矫:威武的样子。⑧去:距离,差距。
【丙】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文言词句 | 释义方法 | 解释 |
①亭亭净植 | 查阅《古汉语词典》:A.栽种 B.竖立 C.建立D.同“置”(zhì)安放, 放置 | (填选项) |
②屈其枝 | 同类迁移法: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 (出意思)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多借一事、一物或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类似现代杂文。
B.甲文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C.“干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也 ”一句的停顿正确。
D.乙文中作者对在自然环境中傲霜斗雪的松树非常欣赏。
12、【乙】文和【丙】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联系诗文具体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完成13-16题。(11分)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在五四青年节之际,班级计划组织一次“中国航天青年说”的板报展览,目前同学们找到了下面这些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嫦娥飞天新挑战】
①2024 年5月3 日在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护送下,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与嫦娥五号相比,嫦娥六号任务有何不同? 月背采样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②与嫦娥五号任务相比,嫦娥六号探测器同样需经历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等11个飞行过程。不同的是,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月背采样之旅长达50 多天,将比嫦娥五号多花一个月时间。
③众所周知,对地球而言月背始终不可见。嫦娥六号探测器首次在月背工作如何与地球“通话”成为一大难题。对此,科研团队引入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王琼指出,由于月球正面对地直接可见,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的48个小时可以全部用于工作,但在月背,受限于中继星覆盖时长问题,对地面人员以及探测器的工作效率要求更高。
④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预选着陆区已定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王琼强调,嫦娥六号探测器在着陆采样过程中存在两大不确定性。首先是着陆点环境难以预知,为探测器落月带来挑战。此外,月背采样能“挖”多深亦具有不确定性。
(四望梅川河整理)
材料二【宇宙快递示意图】
①约53 天的“宇宙快递”怎么完成?
②嫦娥六号此次“出差”,任务全过程约53 天。要想取回“宇宙快递”,嫦娥六号必须精准做好“去、下、上、回、入”五个动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六号探测器研制人员介绍,轨道器主要负责“去和回”,飞到月球和返回地球;着陆器主要负责“下”,落到月背表面,并进行样本采集;上升器主要负责“上”,携带采集的样本从月球背面飞起来;返回器主要负责“入”,携带月壤再入返回地球。这其中,轨道器既要护送大量戟荷奔月取壤,还要精准完成月球样品“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 (节选自2024年5月3 日新华社)
材料三【致敬青年航天人】
①5月3 日傍晚,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被人们昵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发射塔架上待命,即将护送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背“挖宝”之旅。
②“不好!打雷了!”“雨怎么越来越大,发射会不会推迟啊? ”“能见度太低了,我已经看不到‘胖五’了”……记者所在的媒体区传出阵阵担忧声。
③“没事,咱们就等着听倒计时”,站在记者身旁的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祝寒友虽然是位“90后”,却十分沉着稳重。
④今年3月,在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任务采访中,记者结识了这位爱笑的大男孩,也熟悉了许多像他一样逐梦追月的青年航天人。祝寒友所在的工程总体队伍承担着探月工程中战略规划、立项论证、总体设计、组织实施等重要任务。
⑤5月3 日17时27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探测器冲破浓雾直上九霄,火红的尾焰宛若游龙,升腾消失在天际间。
⑥“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任务更加艰巨和重要,我们马上就要返回北京飞控中心,继续陪伴嫦娥六号完成使命。”祝寒友简单的行囊已打点完毕,只待队伍一声令下。
(节选自2024年5月4日新华网)
材料四【中式浪漫飞宇宙】
①中新社记者: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来自“嫦娥奔月”这则浪漫的古典神话故事。除了“嫦娥”以外,中国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浪漫名字,比如说“北斗”“天问”“天宫”,很多网友也说中国航天人是“平平无奇的取名小天才”,您能否给我们讲一下这些重大工程都是怎么起名的,背后有啥讲究
②裴照宇:第一,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文化,也包括很多神话梦想,这给我们取名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梦想的民族,航天实际上也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事业,这里有很好的匹配性,这是中国文化带给我们思想的火花。
③第二,起名也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任务起名要考虑到名字与任务的匹配性、与神话故事的匹配性,还要考虑到民众的可接受性和认可性。当然,起名字有一套严格程序,一般的做法会先进行网络或者民众征集,之后再请专家进行筛选,留下认可度比较高的几个(名字),然后再做最后决定。
(四望梅川河整理)
13、请结合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飞天新挑战有哪些?(3分)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 分)
A.嫦娥六号探测器展板图的介绍有误,应将②的月球正面修改为月球背面。
B.材料二第二段的介绍用到了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5月3 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护送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D.航天重大工程起名要考虑到名字与任务、神话的匹配性,民众的可接受性和认可性。
15、如果你是记者,准备采访材料三中的一位90后,写一篇与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相关的报道,请设计采访提纲。(2分)
采访对象:祝寒友
采访目的:了解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采访问题: (1) (2)
16、探索水星的航天器拟征集一个与水相关,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名字,请你在下列备选项中选择一个名字,并根据材料四说明理由。(3分)
备选名:“共工”号、“大禹”号、“龙王”号、“黄河”号
我选: ,理由:
(三)阅读文章, 完成17-21题。(16分)
完璧 阿英
“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 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
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砑石、竹起子……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
他将包裹缓放于柜面。学徒欲上手相助,被他以眼神挡回。
包裹解开,一层又一层。一本古籍,躺在二人之间。
学徒不禁轻呼:“好书啊!”罕见的明内府珍本,凤纹封面,黄绫签条。漫长岁月里,它避过了虫蠹鼠啮,水浸风化,品相近乎完美。
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曾遭外力野蛮撕扯。
学徒以目光摩挲那处伤口,不住叹息。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语音亦锐利如刀:“你说,该如何惩罚那毁书之徒? ”
学徒切齿:“鞭笞火烤也不为过!”
他神色稍缓,说:“如此绝世孤本,修复所用纸张宜选用颜色、质地、厚薄相近的同时期旧纸。工艺要求也颇苛刻,先精心调出浆水,涂于纸上,待纤维疏松膨胀,再将修复纸与原纸粘合。过程看似简单,但须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见不到你师父,我怎能放心 ?”
学徒嗫嚅道:“其实……我也可以。”
“你 ?黄口小儿!若你晓得这古书的坎坷经历,便不会出此狂言。也罢,就给你讲一讲。”
学徒方知,这部书原存于本地一座藏书楼。八年前,保定城沦陷,日本人觊觎库中古籍。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为免受潮,他斫巨木,搭支架,置书其上。每遇晴天,便搬出晾晒。日夜巡检,以防虫兽。一晃已逾八载,他由一个白面书生,变成手足粗砺的山野之人。那一洞书,安然酣眠于战火之外。某次,他出山采买,从兽口救下一个女子。不久,二人成婚。日本投降后,他联系舟车,将书运回。临行时,幼子还未满月。
二人眼中不觉潮湿。
“那,这本书因何被毁?”学徒问。
他接着讲述。这批书籍当年离开保定前,曾被他的师弟拦下,说同城另一家藏书楼,日本人去“借”书,主人不允,当天,其妻便无故横死于街市。藏书楼主大恸,但仍不松口。
不知日本人又使出何种伎俩,第二日,那楼主竟自缢于檐下。几个门生亦蹊跷失踪,生死未卜。师弟坚称,若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太不值得。
时间紧迫。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 ”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
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
他呆愣不动,锥心般痛。师弟却咬牙说:“我亲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亲悬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这一楼书,又算什么!”
学徒脸色渐渐苍白,垂泪道:“我就是那藏书楼主之子,后来被师父收养,传我全部技艺,与我相依为命。”
霎时,他浑身凝冻,沉默良久。
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 可有进展? ”
学徒声音沉郁:“您上次提到的‘师弟’,我知道是谁了。”
他叹口气:“那本书,你师父可曾看过? ”
“看过……不,没看过。”
“怎讲 ”
“师父净手后,轻抚封面,还未触摸内页,就突然抽泣起来,让我为他整理行装,出了趟门。”
“出门 ?他不会是躲我这个师兄吧 ?”
“师父说,他去寻纸。听风庐的各类存纸,皆无法与此书匹配。”
“寻到了吗?
“寻到了。只是这铺子,也不再是师父的了。明代合适的纸,只那一处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纸,换走了这间听风庐……”
他吃了一惊:“我要当面告诉师弟,这几天,我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记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见我? ”
“他无法‘见’您了,他……是个盲人。”
“什么 !”
“日本人设宴,逼他交出藏书。为避免再有无辜者被害,师父连干三杯后,两手各持一箸,自戳双目,从此日日听风……”
他身体一晃,险些栽倒。
“师父只想问您,那批书,幸存几何? ”
“那批书,已完璧返回;……不止是我守护的书,还有桂图的珍本善本、浙图的《四库全书》,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书,均是历尽艰辛,迁徙到日寇难至之处。抗战胜利后,才陆续重归故土。”
门外石阶忽有响声,一根光滑的竹杖,探进帘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12)
17、【梳理情节】请参照示例,梳理情节。(2分)
“他” | 学徒 |
① | 被他逗乐,抬眼回应 |
解开包裹,小心翻书 | ② |
再请掌柜,讲述故事 | 眼中潮湿,道明身世 |
询问进展,不再记恨 | 沉郁心疼,说出实情 |
18、【品味语言】请从句式或描写的角度品析划线句子。(3分)
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 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
19、【深挖内涵】文章标题为“完璧”,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标题有哪些象征义。(3分)
20、【人物插图】鲁迅说过“书籍的插画,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编辑为小说选配了一幅人物的插图。请根据图片内容判断人物是谁?并结合情节分析此时人物的心理。(4分)
21、【主题探究】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文物保护、生命价值、爱国精神……请结合小说内容,围绕其中一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4分)
(四)名著阅读, 完成22-23题。(8分)
22、选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