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曾经几次考漫画作文题,例如199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就是列有两幅漫画,问考生最喜欢哪一幅,要求用比较手法写一篇评论文章。
这个作文题除考查考生论述表达能力即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外,同时旨在考查考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因为如果考生连作为写文章尤其是写评论文章重要依据的漫画内涵或寓意都不明白,他就无从下笔或文不对题,所以考漫画作文题,具有考查考生文字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两种功能。
其实,这种以漫画为材料的高考作文题,早在75年前就已采用,这就是1948年南京金陵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试卷上的作文题。
这一年南京金陵大学招生的作文题,试卷上印了一幅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画题为《柳边人歇待船归》。画面上有垂柳一株,柳树下有行人七、八个,或坐或立,他们身边还有扁担行李;其中一少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身边还站着一个小孩;所有人都瞩目河中心一条渡船,船上艄公正撑着竹篙,用力把渡船撑过来。漫画后面是试题,要求“就此图含意发而为文,文言语体均可,时间55分钟,文即作在下面空白纸上”。
因为试题对文章体裁并没有明确规定和限制,也就是允许考生自主选择,于是他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其中有个考生作《踏莎行》词一首,仅用3分钟就交卷了。虽然试题里有“发而为文”一语,但这里所说的“文”明显是指广义上的,当然也包括诗词,因此阅卷者一致认为此卷文体符合要求,并给予高分。其词曰:
岸沙平平,柳丝裊裊,云水之间绿波绕,翘首无言待船归,遥见隔岸归舟小。
舟行迟迟,杆影杳杳,归心似箭人易恼,已见家门归不得,一心但恨归舟少。
由此可见,旧时的高考,选拔人才确实是以真才实学为宗旨,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也没有那么多人为的死规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考生的业绩作出如实的评判,因此比较公正、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