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校生语文试卷(2024江西省三校生语文试卷)

2024年三校生语文试卷(2024江西省三校生语文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4 01:52:04

规范格式,以及 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8分)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6分)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年代,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 )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 (huàn)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激越、奔放的笔触诅( )咒黑暗, (ōu)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又为( ),思想更为( ),情感更为( ),艺术更为(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为加点字注音。(3分)
①开辟( ) ② (huàn)发 ③诅( )咒 ④ (ōu)歌
(2)依次在画线句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下列哪一项最恰当?()(3分)
A.深沉 浑厚 广泛 圆熟 B.广泛 浑厚 深沉 圆熟
C.深沉 圆熟 广泛 浑厚 D.广泛 圆熟 深沉 浑厚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8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3)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4)寂寂江山摇落处, !( )《长沙过贾谊宅》)
(5)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 》)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B.人物形象、环境、故事情节构成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故事情节是最主要的。
C.莫泊桑,法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代表作有《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D.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等。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目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QQ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还可以“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某班据此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看‘成长守护平台’”,请你参加讨论并简要陈述看法。(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第二部分(5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移居夔州西阁。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无衣,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处代指同甘共苦的将士。
7、古人认为“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一句中的“恍惚”“逶迤”十分传神,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所描绘的画面。(3分)
9、结合注解①和颈联尾联的内容,谈谈作者在本诗中所抒发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1)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2)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1)上:指唐太宗。(2)傥:倘若。
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举用 B.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
C.病虽愈 虽:虽然 D.四夷俱服 服:服从 臣服
11、下列与“征于色”的“于”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C.于是出户南望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2、结合选文,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甲)文第③段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从选文(乙)来看,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
D.(甲)(乙)两文都反映了治理国家的观点。
1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4、结合(甲)(乙)两文观点,说说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6分)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据国际排联官网消息,在国际排联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中国女排以320分重返榜首,美国与塞尔维亚分列二、三位。
本期排名由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2018年世锦赛和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综合成绩决定。作为里约奥运会冠军,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位列第四,在世锦赛中摘得铜牌,而在不久前结束的世界杯中,中国队以11连胜蝉联冠军。
在总积分榜上,中国队上升一位,以320分高居第一,领先身后的美国队54分。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国家领导人强调,在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你们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你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在提前一轮锁定冠军的情况下,你们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没有丝毫懈怠,尊重对手,尊重自己,坚持打好每一个球。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五个女排世界杯冠军,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国家领导人指出,本届女排世界杯期间,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你们,每一场比赛都有亿万人民为你们加油。38年前,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时,举国上下心潮澎湃,亿万观众热泪盈眶。中国女排“五连冠”,万人空巷看女排。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摘自《学习强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中国女排代表》)
(材料三)
女排魅力30多年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是因为总赢球吗 ?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女排输过比赛,丢过冠军,很少轻松取胜,还经历过漫长低谷。但是女排有性格,有那么一股劲。用郎平的话说,“在实现自己梦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发扬永不放弃的精神去战胜它”。咬紧牙关拼到底,正是女排精神的内核。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2016年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都上演过绝地逆转的奇迹。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于,无论形势多严峻,总会拼到底,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
女排气质塑造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女排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产儿。从夺得首冠起,女排姑娘成为向世界证明中国体育强起来的时代英雄,激励几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1981年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次日,人民日报头版都是关于女排的新闻。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豪迈地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女排夺冠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激发起一代代人滚烫的爱国热情,聚合起全国人民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建设国家的磅礴合力。
(摘自《人民日报》 评论员:习骅《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15、请为(材料一)拟写一则新闻标题。(2分)
16、阅读(材料二),结合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女排的赞誉,概括中国女排夺冠的原因。(2分)
17、(材料三)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6分)
护林人
①这天,他在一片树林里迷了路。他的大排量摩托车、手机和导航仪都帮不上他,他热切盼望能见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人吗?”他近乎声嘶力竭地喊道。”
②“喊什么?别吓着她。”随着铜质般的声音望去,只见一位护林老人站在林子里。老人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目光严厉且有神,古铜色的脸与身后的树干一个颜色。
③老人朝身后的小道摆摆头说道:“跟我来吧。”他骑上摩托车追上老人,刚想叫声大爷,老人头也不回地说道:“把你那电驴子关掉,她闻不了油烟味!”他听了心里有点不快。你老伴又没在跟前,这油烟味能呛得着她吗?可他嘴上没说,乖乖地推着摩托车跟老人来到他的住处。
④老人让他把摩托车停放到门前,领他进屋坐下,又转身去了厨房。这间屋子并不大,套间里面有一个土炕,是老人睡觉的地方,旁边放着一部老式电话机,外间有一张自做的小方桌,几个从山上砍来的小木墩,算是老人的客厅了。他老伴并没有在屋里,也许在厨房里忙着吧。
⑤过了一会,老人回来了,手里端着两个盛满热水的搪瓷茶缸。老人把其中的一个搪瓷茶缸放到他面前,说道:“今儿你就住我这,明天我送你出山。”他点头答应,随后又迫切地问道:“大爷,您这里有电吗?”老人说:“没有。”他失望地把手机扔到小桌子上,说道:“我的手机早没电了,这可怎么办?”老人说:“你为啥不早说,我能给你充电。”
⑥他纳闷,没电怎么能充电?于是他跟着老人一起来到屋外。老人指着窗台上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板告诉他,这是用来给手机充电的。他又指指山坡上另几块更大的太阳能板说,那是晚上用来照明和做饭的。
⑦临近中午,他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他从摩托车上拿下自己的包,取出一些罐头香肠和矿泉水要与老人分享。不料老人看到这些东西后,脸色一下沉了下来,他冷冷地说道:“快把你这些东西收起来,全是些垃圾,她也不喜欢这些东西。”老人又一次提到了她,可他始终没见到她的影子,这让他的好奇心大增。他想问,又不敢贸然开口。老人要去做午饭,他提出做帮手,老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坐着就行,什么都不要管。”
⑧那天,他第一次品尝到了真正的野味大餐,全是山里的绿色产品,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过瘾。正在这时,老人的电话响了。老人抄起电话一听便大发雷霆,他对着话筒高声叫道:“告诉你兔崽子,老子说过多少遍了,你那四个轮的我就是不坐,我自己会走,我再说一遍,她不喜欢那油烟味!”说完,老人生气地挂掉了儿子的电话。
⑨老人气呼呼地坐下来,又转脸对他说:“听着,你明天也不准骑那两个轮的电驴子。”“那我怎么走啊?”他问。老人朝山下一指说道:“坐船!”他起身朝山下一望,原来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蜿蜒通向山外。
⑩晚上,老人打开了屋子里的灯,让他到里屋的土炕上休息。他这时突然想到老人的那个“她”,便问道:“那大娘睡在哪?”老人怔了怔,然后说:“早没了。”他就更加好奇:“那她怎么还怕油烟味?”“不,是林子。”老人说。“林子?”老人一口一个“她”,说得那么亲切,原来说的是林子。他不禁又问:“林子也会呼吸?”
⑪“怎么不会?”老人用深沉的口吻继续说道:“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⑫他的心仿佛被针扎了一下,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来描绘大森林,也为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感到脸红。那晚,他与老人并排而卧,闻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松香味道酣然入睡。
⑬第二天一早,他随老人来到小河边,把摩托车推到小船上。老人说声坐好,手中的竹竿轻轻一点,小船便顺水而下。不到半个小时,小船便慢慢靠在岸边,老人指着远处的一条小道说:“从这走,你就可以到县城了。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她是不喜欢油烟味的。”
⑭第二年开春,他果然骑着单车来春游,却没能见到老人。他站在老人的小屋前喊了一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走过来,说道:“喊什么呢,别吓着她!”
⑮他听着耳熟,却不是老人。
⑯汉子说,老人是他父亲,年初为了捡拾游人扔下的垃圾掉下山崖,去世前,坚决要儿子答应他,一定要看护林子。
⑰他随汉子来到老人坟前,深深鞠上一躬,告诉老人,他这次没骑电驴子,请老人安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9年2期)
18、在老人的口中,“他”的摩托车是“两个轮的电驴子”,他儿子的小汽车是“四个轮的”。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19、第 ⑪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深刻的含义。(4分)
“这林子呀,也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她们也会哭,也会笑,也喜欢洁净清新的空气,也会讨厌那油烟味。”
20、“喊什么呢,别吓着她!”护林老人和他的儿子都说过这样一句话。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21、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五)名著阅读。(8分)
22、(1)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茅盾
B.《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郑振铎
C.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唐弢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 ——孙光萱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5分)
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杨志听了道:“原来也是关西和尚。俺和他是乡中,问他一声。”杨志叫道:“你是那里来的僧人?”那和尚也不回说,轮起手中禅杖只顾打来。杨志道:“怎奈那秃厮无礼!且把他来出口气。” 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和尚。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
——节选自《水浒传》第17回
本段材料中,“一座高山”就是二龙山,那个胖大和尚是谁?请简述他来到二龙山的缘由。

第三部分(60 5分)
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65分,其中5分为书写分)
有人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豪迈壮阔的边塞才是风景;有人说,千山横断、万壑并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风景;其实蓦然回首,身边的小桥流水、一笑一颦不也是风景吗?
世界上并不缺风景,身边也处处有风景,所缺的只是一双灵动的双眸,一双善于捕捉一缕缕惊鸿之美的眼睛。
请以“身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1)①pì ②焕 ③zǔ ④讴
(2)B
2、(1)沉舟侧畔千帆过 (2)何事长向别时圆 (3)戍鼓断人行 (4)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 (5)云横秦岭家何在 (6)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3 A 用词不当。“目不暇接”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董卿“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的话语不是物品,不能令人“目不暇接”。
4B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中最主要的
5A 
6、示例一:反对(或不需要)。“成长守护平台”实际上是监视孩子玩游戏。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而不是“一键禁止”。
示例二:赞成(或需要)。中小学生缺乏自觉性,易沉迷于网络,需要外力严格要求。“成长守护平台”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真正守护了孩子的成长。
7、、“恍惚”写出了寒山夜幕时分,烟雾迷离,难以捉摸。“逶迤”写出了白雾弥漫,绵延曲折。营造了清冷迷蒙的氛围。“恍惚”也隐含作者寓居他乡,内心苍凉悲苦。(答对两点即可)。
8、空寂的山中,不时传来凄厉的风吹落山石的声音;夜深了,楼阁内一片静寂,清凉的月光照进门内。(大意正确,符合诗意,有所联想,语句顺畅即可。)
9、本诗颈联借典故抒情,重门击析,暗喻战事;“无衣”“同袍”,同甘共苦,以待战事。诗歌尾联用“时危关百虑”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纷乱的忧虑,对家国百姓命运的关切之情。
10C 句意:病即使痊愈。虽:即使。
11D 题干中“征于色”的“于”意思是“在”;A.句意:一同走到庭院中。于:介词,到;B.句意: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于:从;C.句意:于是对着窗户向南望。于:与“是”连用,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D.句意: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于:在。
12B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选项中举例论证分析有误。
13、(1)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配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灭亡。
(2)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14、甲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乙观点:居安思危。启示:主要从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答题,人在忧患中得生存,治国有安危意识才能长治久安。
参考译文
(乙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15、中国女排以绝对优势重返国际排联世界排名榜首。或者中国女排重返世界第一。
16、①不畏强手、敢打敢拼;②丝毫不懈怠,尊重对手,尊重自己,坚持打好每一个球;③有着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17、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郎平总教练的话,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咬紧牙关拼到底,正是女排精神的内核。(或论证了女排精神的魅力就在于,无论形势多严峻,总会拼到底,永远保持向上奋斗的姿态。)
18、称摩托车为“两个轮的电驴子”,称小汽车是“四个轮的”,写出了老人对这些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油烟影响山林环境的不满和不屑,老人希望人们要有环保意识,不要破坏了这片森林的宁静与和谐,表现了老人对山林的呵护和护林的责任感。
19、老人热爱林子,就像热爱生命一样,在作者的眼里,林子和人是有生命和灵性的有人类的情感,和人类息息相关,同在一片蓝天之下,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自觉放弃和抵制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
20、①林子是老人心目中的“她”,老人这样说,出于对山林的挚爱和呵护,在老人的心目中,林子是有生命和灵性的,要同护山林的宁静,人类的活动不能损害山林;②儿子说老人同样的话,说明儿子经常受到老人的教导,继承了老人的事业,成为了护林人,也像老人一样具有环保意识;③暗示老人的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弘扬;④老人儿子的做法更衬托出老人精神的可贵。
21、从结构上看,“他这次没骑电驴子”与文章开头他骑着大排量摩托车在山林里迷了路相呼应;照应了老人对他的叮嘱“记住,下次来,可别再骑这电驴子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线索清晰;从内容上看,写出了他为老人的精神所感动,“深深鞠上一躬”表现对老人的环保意识和舍己救人的行为的尊敬,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深化文章的内涵。
22、(1)B
(2)鲁智深。因拳打镇关西失去提辖官职,因野猪林救林冲失去在大相国寺挂搭的机会,在张青、孙二娘处住了四五天后,欲至二龙入伙安身。
23、参考例文

身边风景也动人

跨越千山万水,不抵身边风景如画。

——题记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过他横扫的镰刀。”这说明美如同时光一样不会停留,但它却能永存我们心间。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每当伴着朗朗的读书声踏进教室,每当看到一张张明媚的笑脸,我总感觉心是豁然开朗的,仿佛所有阴翳都与我们无关。在课堂上,我们偶尔起哄,那一男一女同时回答问题,荡漾在教室的咳嗽声,就是青春美好的伴奏。在课间,男生们勾肩搭背,女生们手拉着手,静月静好,青春路上,不孤单,风景,这边也独好。

“犹记得初相逢,丹心同,年少懵懂,回首处望苍穹,千里共,当时明月。”再回往昔,又忆流年,犹记课堂之上,老师唾沫横飞,我们唇红齿白,扬一副懵懂的笑脸,在知识的海洋中穿梭;犹记操场上,班主任手拿教杆,挥舞着驱赶着我们做最后的冲刺……太多太多的话无法言表,我无法用我浅陋的语言来描绘我心中那份嫣然的感动,一朝朝,一幕幕,一轮轮,一刀刀划在我心上。我坚信,你们是人间四月天,温暖你我散发光芒,成为我心田最美的风景!

“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青汁,倒进心脏里。”此刻,白光四下流淌,坐在中考战场的我,思绪万千,是否离开一个地方,风景就不再属于你?错过一个人,那人便再与你无关?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问过整个世界,但从来没有得到过答案。然而此时,就在考场中的我,却忽然醍醐灌顶:一生行走望断天涯,其实最远也不过看到晚霞。心境安然,岁月静好,原来身边的风景最美,那最后的笑容和甜甜的糖果黏在一起,融化成的将是永不褪色的风景。

席慕容说:“凡是美的,总不会为谁停下来。”那就让我们把这些美永驻心间,让记忆开出最美的花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