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文学文化常识
1.(24-25七年级上·湖北宜昌·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24-25七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话剧《茶馆》等。
B.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
C.元代戏曲家、散曲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D.海伦·凯勒,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著有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24-25七年级上·贵州黔东南·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宋代时把《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D.海伦·凯勒,英国盲聋作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4.(24-25七年级上·广东汕头·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还著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彷徨》等。
B.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为尊称,“家慈”为谦称。
D.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为成语,如温故知新、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
5.(23-24七年级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朱自清,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集有《我与地坛》《欧游杂记》等。
B.《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6.(23-24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战斗生活,赞颂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等精神品质。
B.《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C.《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自传,记录了她的工作精神、处事态度,也记录了对女儿的教育的独特做法。
D.《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E.《格利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流落在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飞岛国等地的经历。
7.(23-24七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小语邀请班主任老师来担任活动点评嘉宾,邀请函正文有误的一处是( )
诚挚邀请您莅临“童年•成长”短视频展演活动现场并担任本次活动的点评嘉宾。本次展演活动将于11月15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综合楼二楼电教室进行。恳请拨冗,发表愚见。
A.邀请 B.莅临 C.恳请 D.愚见
8.(23-24七年级上·河南周口·期中)下面是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
A.《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B.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C.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D.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E.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性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9.(23-24七年级上·河南洛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两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茶馆》等。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十篇文章,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10.(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话剧《骆驼祥子》,小说《茶馆》等。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里边提到了重阳节的几种习俗,比如登高、饮酒、赏菊。可惜因战乱中行军缘故,不能一一实现。
D.左迁,即“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人称王龙标,因为古代也常用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11.(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栏目组准备以“成长·与语文同行”为主题编写宣传文案,同学们参与小组讨论时,踊跃发言,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撰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济南的冬天》描绘了一方温晴宝地,用细腻的笔调表现作者对济南山水的一往情深。
C.当我们朗读《金色花》时,语气应当始终温和、缓慢一点,读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D.《再塑生命的人》开篇把大量笔墨放在莎莉文身上,表明“我”对莎莉文的感激。
12.(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同学们分享了成长路上同行作家的资料卡,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朱自清,字舍予,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D.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等。
13.(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小吴拟写了一份邀请函,邀请任课老师共同参加此次活动。下面是小吴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其中谦辞和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为引导我们班同学积极参与“少年成长正当时”主题学习活动,贵班将于11月7日(周二)下午3点至5点在教学楼117室举行成长诗篇分享会。届时全体同学们将一一亮相,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并对同学们的表现提出宝贵的拙见。感谢您拜读此函。
A.贵班 B.莅临 C.拙见 D.拜读
14.(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新娘的父亲激动地说:“各位亲友前来参加令爱的婚礼,我在此真诚地表示感谢!”
B.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C.文学爱好者李筠在电话里对编辑说:“我的拙作已经发到您的邮箱里,请您指正。”
D.王骁一进李老师的家门,就高兴地说:“我初次登门拜访,您家真是蓬荜生辉啊!”
15.(23-24七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B.《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D.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序:襁褓、孩提、总角、垂髫、豆蔻、及笄、加冠、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知命、古稀、耄耋、期颐。
16.(23-24七年级上·湖北黄冈·期中)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愿意(能愿动词)孤寂(形容词)诧异(形容词)壮举(名词)贪婪(形容词)
B.“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D.“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本句成语错误在于没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因为“无独有偶”多用于贬义。
17.(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有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他与《大学》《庄子》《孟子》并称为“四书”。
B.小张和小宋是初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见面,今日遇见,小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C.《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这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女孩子十三四称作“豆蔻之年”、十五岁称作“及笄之年”,男孩子二十岁称作“弱冠之年”、三十岁称作“而立之年”。
18.(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句中加点的“是”是一个动词。)
B.遵规守纪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这个句子是一个病句。)
C.尊君在不?(“尊君”是古代常见的一个敬辞,同样的敬辞有:令尊、贤侄、舍弟等。)
D.“教养”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可将“对社会和自然”与“对自己和家人”互换位置。)
19.(23-24七年级上·黑龙江大庆·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庄子》合称为“四书”。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20.(23-24七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与才女谢道韫相关的典故“咏絮之才”即出自此书。
B.“令堂高寿?”“家慈正是古稀之年。”——这组对话中“令堂”“高寿”和“家慈”都属于敬辞。
C.“她把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的手上流过”一句中“下”“水”都是名词,“放”“流过”都是动词。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一句中“田地”一词,在这个语境中的意思是“地步,境地”。
21.(23-24七年级上·甘肃庆阳·期中)下列各项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数学老师放学后花了很长时间辅导小娜,小娜说:“妈妈一向教导我要不耻下问,今天耽误您这么长时间,谢谢老师!”
B.小伟请几个朋友吃饭,可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了,有两位客人没有来。于是他说:“这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C.小华临时在父亲的壁纸店里帮忙,向客人推销壁纸:“这款壁纸环保美观,贴在您家里一定会让寒舍增光不少!”
D.小红热爱写作,这天她拿着作品去向邻居请教:“我这篇文章无论是表达还是观点都不太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22.(23-24七年级上·广西北海·期中)以下对《朝花夕拾》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撰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五猖会》写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挠,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
B.《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描写长妈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C.《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同时还写到鲁迅弃文从医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D.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重点剖析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23.(23-24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B.《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升职。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提升为龙标尉。
24.(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西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风以慷慨悲壮著称。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小说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中展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文字素朴隽美,流露着眷念的深情。
C.《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至东晋一些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论语》《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25.(23-24七年级上·河南南阳·期中)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方式惊艳开场。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过后的节气是“雨水”。
B.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奉劝”等,敬辞有“惠赠”“赐教”“尊君”“久仰”等。
C.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26.(23-24七年级上·山东威海·期中)下面对课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美女蛇的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
C.《春》的作者老舍,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27.(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青春”“旅途”“记忆”都是名词。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礼记》《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曹元朗脸上一圈圈的笑痕,像投了石子的水面。”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8.(23-24七年级上·贵州遵义·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唐代诗人杜甫并称“李杜”。
B.鲁迅,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编》。
C.海伦·凯勒,法国女作家,教育家。我们学过她的《再塑生命的人》。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29.(23-24七年级上·河南鹤壁·期中)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的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剧作家、散曲作家。“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30.(23-24七年级上·四川凉山·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我和妈妈来到公园,看到了美丽的花朵、蓝蓝的天空,心情特别好!”这个句子中,“公园”“花朵”“天空”“心情”都是名词。
B.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常见的敬辞有“尊君”“令堂”“高见”“赐教”;常见的谦辞有“令尊”“家严”“舍弟”“舍妹”“惠顾”。
D.多义词“包袱”,原义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义为“某种负担”。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多义词的具体意义。
31.(23-24七年级上·四川凉山·期中)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法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人。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C.《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D.《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散文集《野草》《龙须沟》等。
32.(23-24七年级上·四川泸州·期中)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所著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至西汉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其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路经碣石山时由感而作。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词,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作者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作家。
33.(23-24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雨的四季》——写景散文——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B.《天净沙·秋思》——散曲——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C.《荷叶・母亲》一一散文一一谢婉莹一一著有散文集《繁星》《春水》
D.《再塑生命的人》——记叙文——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34.(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诗经》《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赴约说“赏光”,称呼自己叫“鄙人”,自己的见解说“拙见”。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此句重音在“已经”,表达了史铁生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35.(23-24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班级学习小组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整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著小组:《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如《范爱农》,有的侧重写事,如《五猖会》,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如《阿长与<山海经>》。
B.现代文小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对第二故乡济南的深情赞颂,《荷叶·母亲》则是冰心对母爱的真情歌颂。
C.古诗文小组:《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堪称笔记小说的先驱。
D.文化常识小组: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家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尊、家母、贤弟、奉劝、劳驾”都是敬辞,“舍弟、愚兄、垂问、小女、敝姓”都是谦辞。
36.(23-24七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鄙人”“鄙见”“寒舍”等,敬辞有“惠赠” “赐教”“尊君”“久仰”等。
C.《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37.(23-24七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语向校报投稿,他在给校报编辑的信中说:“老师,您好!我的大作仍有瑕疵,敬请斧正。”
B.晴晴获得“张家界市三独比赛”独唱一等奖,晴晴妈妈对音乐老师说:“感谢您对令爱的栽培。”
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是描写七夕节的优美诗句。
38.(23-24七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思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母亲”“工人”;有的表示事物,如“苹果”“法律”;有的表示时间,如“上午”“从前”;还有表示地点、方位的名词,如“北京”“前面”。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惠顾、垂询、高寿、贵庚、愚兄、见教是敬辞,家父、舍弟、小女、贤弟、拙见、鄙人、奉劝是谦辞。
39.(23-24七年级上·河南新乡·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贤弟、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0.(23-24七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是降职、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B.《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李白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
D.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41.(23-24七年级上·湖北·期中)下列分析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别”“愿意”“下来”“忧虑”,这几个词的词性都是动词。
B.“坚定—坚毅”,“适当—适合”,“请求—恳求”,“宽敞-宽阔”,这几组词为同义词。
C.“惠顾”“久仰”“赏光”“拙见”,这几组词都是敬辞。
D.“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这个句子有语病。
42.(23-24七年级上·辽宁锦州·期中)下列分析与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这一句中加点的“落叶”“乐章”“大地”都是名词。
B.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很有礼貌,初次见面说“久仰”,向人请教说“见教”。
C.“锦州素来有沟通关内外咽喉要地的美誉。”这句中的加点的词“咽喉”只强调了锦州地形狭长的特点。
D.“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嘤嘤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道谢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3.(23-24七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诗歌《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中的第一章,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44.(23-24七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家君”尊称对方父亲,“尊君”谦称自己父亲。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左迁”,古代指官员被降职。
D.“同窗”是旧时对同学的称呼,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
45.(23-24七年级上·四川德阳·期中)下列对《西游记》中人物和情节的相关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以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众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内容十分有趣。
B.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他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妖魔鬼怪。
C.孙悟空生性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
D.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被贬后依旧有众多缺点,在取经路上毫无作为。
46.(23-24七年级上·四川德阳·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所写,讲述了“我”和伙伴们去爬悬崖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导下脱险的故事,“我”从中获得了人生启示:面对远大目标,要一步步地完成,积小步而成大步。
C.《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散文,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植树,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
D.凝神静听,蝉的鸣唱并不是累赘重复的烦人的聒噪,而是生命在风口上的舞蹈,拼尽全力要展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句中的加点词“鸣唱”“舞蹈”都是名词。
47.(23-24七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史铁生,中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B.在我国年龄称谓文化中,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六十岁称“耳顺”、七十岁称“古稀”。
C.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宋代将《论语》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
48.(23-24七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B.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尊称对方的见解为“高见”,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迁。《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D.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和五十岁。
49.(23-24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中)下面是从小鑫的积累本上摘录的4条笔记,请找出粗心的小鑫唯一写对的一条。(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记录其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B.端午节吃粽子、挂菖蒲,重阳节登高望远、喝菊花酒,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C.《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曹操,字梦得,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50.(23-24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B.古代常见的敬称有“令尊、令堂、贤弟”,谦辞有“家、舍、小、愚、子”等。
C.“增加、应该、上、下、前、后、里、外都是动词。
D.“卖弄”本意是有意显示、炫耀,但在“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一句中,被用来夸赞鸟儿啼叫声叫婉转动听,是拟人修辞的运用
参考答案:
1.D
【详解】D.有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A
【详解】A.《茶馆》并不是朱自清的作品,而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
3.D
【详解】D.有误,海伦·凯勒,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4.A
【详解】A.《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散文诗集是《野草》;
5.A
【详解】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清,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散文集《欧游杂记》的作者是朱自清。
6.CE
【详解】C.《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故不是自传;
E.“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飞岛国”顺序有误,应为: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7.D
【详解】D.使用有误。“愚见”是谦辞,谦称自己的意见,不能用来称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可将其改为“意见”或“高见”。
8.AD
【详解】A.有误,《五猖会》应为《无常》;
D.有误,表达对阿长的赞扬之情;
9.C
【详解】C.《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10.B
【详解】B.有误,应为“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11.B
【详解】A.“是孔子撰写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错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C.《金色花》中有两个角色,“我”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朗读“我”的相关内容时,声音应该稚嫩,语速较快;妈妈慈祥、温和、宽容,声音温柔,语速较缓;而不是“语气应当始终温和、缓慢一点”。
D.《再塑生命的人》开篇没有把大量笔墨放在莎莉文身上,而是放在了“我”身上,写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痛苦、迷茫,进而和莎莉文老师到来时候的感受形成对比,突出莎莉文老师带来光明,表达感激之情。
12.C
【详解】A.“朱自清,字舍予”错误,朱自清字佩弦,老舍字舍予;
B.“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政治家”,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
D.“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等”错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野草》是散文诗集;
13.B
【详解】A.贵班:指对方的班级,这是对对方班级的敬称,这里应该用“我班”“敝班”等;
B.莅临: 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敬辞,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正确;
C.拙见: 对自己见解的谦称;犹短见。这里用来指对方的见解,错误;
D.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这里用来形容别人的行为,错误;
14.C
【详解】A.不得体。令爱:也作令嫒,是敬辞,敬称他人的女儿,多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
B.不得体。笑纳:用于对方收下自己的礼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D.不得体。蓬荜生辉: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15.D
【详解】D.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总角:指八岁(女)、九岁(男)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故“总角”和“垂髫”的位置需互换,“花甲”和“知命”的位置需互换;
16.B
【详解】B.句中“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句,运用了拟物修辞手法,即把“物”的专用语用到了人的身上。句中,是把“鸟儿”的专用语“飞”用到宏儿身上了。
17.D
A.“四书” 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不包括《庄子》;
B.“久仰久仰” 一般用于初次见面,小张和小宋是初中同学,毕业后再见面用“久违久违”;
C.《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并非“南宋”;
18.C
C.“舍弟”,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为谦辞;
19.B
B.“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庄子》合称为‘四书’”的表述错误。宋代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0.B
B.有误,“家慈”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称呼,是谦辞;
21.D
A.“不耻下问”原意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来形容谦虚、好学。但在这里,小娜是向自己的数学老师请教,数学老师并非“地位、学问较低的人”,因此这个成语使用不当,表达不得体;
B.这句话的潜台词可能会让在场的客人误会,以为自己是“不该来的”,因此容易造成尴尬和误解,表达不得体;
C.“寒舍”一词使用不当。“寒舍”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的住所,不能用来指别人的家,因此表达不得体;
D.这句话表达了小红的谦虚和对邻居的尊重,同时“不吝赐教”也恰当地表达了请求对方指教的意愿,符合礼貌和谦逊的要求。表达得体;
22.C
C.“弃文从医”有误,应为“弃医从文”;
23.D
D.“左迁”“迁谪”都表示贬职,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24.C
A.“西汉”有误,曹操是东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B.“小说集”有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
D.“《春秋》”有误,“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总称;
25.A
B.有误,“奉劝”指郑重劝告,是敬辞;
C.有误,孔子是春秋末期人;
D.有误,“竞舟”是端午节的习俗;
26.B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非被李白被贬官后的郁闷之情;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而不是老舍;
D.《论语》在宋代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并不包括《礼记》;
27.B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8.C
C.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29.D
D.“天净沙”是曲牌名,并不是词牌名;
30.C
C.“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敬辞;“惠顾”指光临、惠临,也是敬辞。
31.C
A.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不是法国;
B.“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故《诗经》不在列;
D.《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龙须沟》是话剧;
32.C
A.有误,《论语》是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不是孔子所著。
B.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有误,“天净沙”为曲牌名;
33.C
C.有误,《荷叶・母亲》是一篇散文诗,《繁星》《春水》是诗集,并非散文集;
34.C
A.“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D.重音应标“一直”,表达了史铁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35.C
A.《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是侧重写人;
B.《荷叶•母亲》是散文诗,不是散文;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称呼,为谦辞。“垂问”是敬辞;
36.C
C.《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时的刘义庆;
37.C
A.“大作”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的作品,要用谦辞“拙作”;
B.“令爱”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女儿,用在此处不合适。称呼自己的女儿可用“小女”;
D.“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意思是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这两句诗出自宋朝晏殊的《中秋月》,是描写中秋节的优美诗句;
38.D
D.“愚兄”为谦辞,“贤弟”“奉劝”为敬辞,
39.A
A.表述不正确。“贤弟”用于称呼对方的弟弟,“劳驾”是请别人帮忙做事时用以表示客气的套语,“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这三个均是敬辞,而非谦辞。
40.C
C.“现实主义”有误,应为:浪漫主义。故选C。
41.C
C.“拙见”,对自己见解的谦称,为谦辞;
42.C
C.“咽喉”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关键的位置或者重要的通道,特别是在交通、战略或者经济方面。这里的“咽喉”并不仅仅强调了锦州地形狭长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强调了锦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它作为一个连接关内和关外的关键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43.D
D.《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
44.B
【详解】B.“尊君”尊称对方父亲,“家君”谦称自己父亲,本项分析不当;
45.D
【详解】D.猪八戒,唐僧的二徒弟。原是管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蟠桃会上带酒戏弄嫦娥,被贬下凡尘,误投猪胎,成猪形,遂以猪为姓,霸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经观世音菩萨劝善,取法名悟能,等待取经人,中间跑去高老庄给高员外当倒踏门女婿,妻子高翠兰。后为观世音劝化、孙悟空收降,成了唐僧的二徒弟,唐僧为他取一别名,唤为八戒。猪八戒挑担子,因食肠大,总吃不饱,有怨气,好懒睡。自己呆头呆脑,又自以为聪明伶俐;长嘴大耳朵,丑陋不堪,还自以为俊俏无比;好撒谎,偏声称自己最老实;好女色,想浑家,人妖不辨,遇着机会就嚷嚷散伙,要回高老庄。观世音菩萨试禅心,他便掉入圈套,当了被绷扒吊拷的女婿。孙悟空捉捏他,常常揭穿他的谎言,要打他几棒。他不敢与悟空公开对抗,便挑唆师父念紧箍咒,刁难孙悟空。这一切的背后也透露着猪八戒朴实的一面,一自夸就露馅,撒谎即被揭穿,聪明天真总上当,矛盾中的不协调,构成了猪八戒的喜剧人物特色。当然,猪八戒西行中也有功劳,挑担子是其一,拱开稀柿衕,挑开荆棘岭,亦注头功,而水下功夫,非悟空能及,遇擒水中妖怪,孙悟空亦不免当他的助手。取经后重返西天,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选项“在取经路上毫无作为”有误。
46.C
【详解】C.有误,《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不是散文。
47.D
D.有误。“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没有包括《春秋》,此处对“四书”的组成表述错误。
48.C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49.B
A.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D.曹操,字孟德;
50.D
A.不是比喻,比喻用于不同事物之间;
B.“子”是敬称;
C.“增加”是动词,“应该”是副词,“上、下、前、后、里、外”是方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