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少年正是读书时(22分)
为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举办“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设计宣传海报】
1、宣传组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了宣传海报,请你完善。
(1)宣传组海报两侧加上一副对联。上联是“阅水读山,清风展卷书声远”,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下联。( )(2分)
A.书林漫步,读书展卷志高远
B.吟今诵古,妙笔生花名士多
C.读书悟理,书海求真贵在勤
(2)为更好地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同学参与活动,请你为活动设计宣传标语。(2分)
【布置文化走廊】
2、策划组计划在学校布置“读书文化长廊”,请你协助完成。
展板一:读书典故 | 展板二:读书名言 | 展板三:读书策略 |
囊萤映雪: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② 修辞之学使人善biàn ③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培根 | 【精读与跳读】精读是细读,如“三调芭蕉扇”展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正义勇敢的形象,可精读。跳读是主动地舍弃以求更高的效率,如《西游记》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可跳过。 |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 ④ |
① |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 【摘抄与笔记】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的内容,笔记可以是提要,也可以是心得。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可以摘抄、笔记有关保尔面对磨难的句子和内心独白,更好地理解保尔坚韧不屈的钢铁意志。 |
(1)仿照示例,请在①处补充一则“读书典故”。(2分)
(2)请在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拼音或汉字。(2分)
(3)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结合名著,在④处补充一则读书策略。(3分)
【名著联读】
3、策划组拟举办“名著联读”活动,请你参考以下示例,帮助策划组拟定阅读主题,推荐阅读书目,并说明推荐理由。要求:所选书目与示例中的书目不重复。(5分)
等待与希望:《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
冒险与生存:《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 ):
4、小语同学不愿参加“名著联读”活动,他认为:临近中考,平时学习很忙,没有多余时间阅读;再说书中的故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他。120字左右。(6分)
二、戏剧节展演(19分)
在学校戏剧节中,有同学希望将汪曾祺《鉴赏家》搬上舞台,请你参与。
鉴赏家 汪曾琪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就送什么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④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⑤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⑥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⑦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⑧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⑨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⑩叶三说好,而且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⑪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⑫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⑬“唔!你怎么知道?”
⑭“花是乱的。”
⑮“对极了!”
⑯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⑰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⑱“何以见得。”
⑲“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⑳“对!”
㉑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㉒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㉓“不对?”
㉔“‘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㉕“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㉖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㉗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有个学名,叫润生。季陶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㉘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㉙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㉚有一天有一个叫辻听涛的日本人来拜望叶三,说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㉛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㉜叶三说:“不卖。”
㉝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㉞叶三死了……
(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鉴赏家》,有删改)
【完成剧本】
5、编辑组正在完成主角的剧本校对。请阅读文章,协助完成。(3分)
季陶民 | 幕名 | 叶三 |
表演一:只许叶三在旁作陪 | 作画 | 表演一:(2) |
6、编剧组想为戏剧增设一个结尾镜头,以下两个备选,哪个更加合适?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3分)
A.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B.他的儿子把季陶民的画珍藏起来,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总带到坟前让父亲欣赏。
【研读剧本】
7、叶三的扮演者小语和季陶民的扮演者小文对剧本进行了研读,以更好理解和扮演人物,完成演出。以下是他们在剧本中做的批注,请帮助解答。(8分)
人物 | 剧本 | 批注 |
叶三 |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 批注:戏里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好像和他懂得鉴赏画作无关,那为什么要表演呢?(1) (3分) |
㉗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 批注:这边三句台词中的“不卖”,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叶三呢? | |
季陶民 | ⑨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 批注:季陶民之所以能与身份迥异的叶三成为知己,从这段话中窥见一二: |
8、小文从叶三和季陶民的关系想到了课文中学过的老王和杨绛的关系,认为他们有相似之处,想在剧的最后加入一段超时空对话,小语则认为不合适。你的想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和《老王》谈谈你的观点。(5分)
三、感知汉语魅力(16分)
学校举办“语言发展,魅力汉语”主题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卡,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2021年11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了《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重要数据部分。
材料二:
哪些语言成分会“通货膨胀”?
[称呼语]以前只有长得好看的男性和女性才会被称为“帅哥”“美女”,现如今“帅哥”“美女”已经贬值到只用于区分男女,“帅”“美”的词义几乎消解殆尽。还有“辣妈”“萌娃”大部分时候仅表示母亲和孩子的身份,“亲爱的”也被泛化,应用于并不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
[语气词]同一语气词的数量不同,也具有区分语气的功能。以“哈”为例,一个“哈”的使用很少见,“哈哈”被理解为“拒绝,不感兴趣”,“哈哈哈”对应的语气是“比较敷衍”,一连串的“哈哈哈哈哈”才表示真正的开心。又如“哦”,单个“哦”表示不耐烦、比较冷漠,“哦哦”表示敷衍,只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哦”才表示认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默默遵守语气词的“通货膨胀”规则,表达积极态度时尽可能多地重复语气词。
[程度表达]比如新兴程度表达“好看到飞起”“好看到爆炸”都凸显“好看”的高程度。类似的还有“狂赞”“怒批”“疯狂打脸”“演技炸裂”等程度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现象。
[谓词成分]谓词成分主要包括动词及形容词。人们往往会重复同一谓词,比如“买买买”“吃吃吃”“美美美”“帅帅帅”“热热热”等,强化谓词的语义。
语言“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词语在使用过程中,词义会发生一定的磨损。当词义磨损,不足以凸显意义或情感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比如选取新的形式替换原有表达,或者通过添加成分、重复使用等方式增补语义。第二, 。语言使用者求新求异心理极大地促进着语言发展,人们总是希望能够突破旧有表达。一旦新的表达得到大众认可,就会不断被复制使用。
语言的“通货膨胀”现象主要存在于社交媒体①中,口语性比较强,凸显了社交意义,能够强化语意、加强语势、抒发情感。语言是为人服务的,某一种语言形式只要满足了当下的使用需求,便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选自《语言也会“通货膨胀”?》)
材料三:
网络语言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也影响了汉语言的发展。一些在内容上有创新的词语,如给力、破防、内卷等词语满足了网民的表达需要,丰富了现有词汇,有些甚至会进入基本词库。去年年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包括觉醒年代、双减、破防、元宇宙、躺平等。这些网络用语的流行无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网络语言也存在许多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如果错别字、扭曲本意的成语在网络上泛滥,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很有可能被误导,并养成不良语言表达习惯。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以及网民都要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语言生态。
(选自《破防、给力…这些网络用语诞生背后说明了什么?》)
注释:①指人们进行交流互动的互联网平台或工具,如微博、微信、抖音、论坛等。
9、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信息:
(1)2021年全国未成年网民数量相比2020年增加了 人。(1分)
(2)“赞赞赞”属于哪种成分的语言“通货膨胀”? 。(1分)
(3)在材料二空白处补充语言“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原因是: 。(1分)
10、下列对青少年上网现状和语言发展现状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B.城镇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C.“神仙级颜值”属于“程度表达”类的语言通货膨胀。
D.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在2020年首次超过城镇。
11、小语认为材料一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不符合“语言发展,魅力汉语”的活动主题。你认为是否需要更换材料?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3分)
12、小文和小明就语言的“通货膨胀”展开了讨论。你赞同谁的观点?结合材料与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13、“措施征集”是本次活动的最终环节。为减少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你有哪些好的建议?(4分)
四、品文人风骨(23分)
学校“光影剧社”计划拍摄“文人风骨”系列微视频。请你阅读刘理顺相关文段,完成相关任务。
【甲】 刘理顺传(节选)
刘理顺,字复礼。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①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②矣。”拜修撰③。益勤学,非其人④不与交。
贼犯京师,守卒缺饷,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⑤,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⑥犒守城卒。僚友问进止,( )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城破,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⑦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年六十三。仆四人皆从死。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
(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
【乙】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南北朝]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①擢:提拔。②者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③修撰:古代官职名。④其人:指好人。⑤帑(tǎng):指国库。⑥赀:同“资”,钱财。⑦文信:指文天祥。
【任务一】阅文知人
14、同学对刘理顺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概括分析,请将下表填写完整。(4分)
时间 | 内容筛选 | 人物经历 | 学习批注 |
万历年间 | 万历中举于乡 | 在乡中举 | 可见其人才华出众 |
崇祯七年 | 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矣。” | 拜修撰 | 皇亲拜官 “及”解释为(1) |
拜官之后 | (2) | 勤学慎友 | 他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和他们交往 |
贼犯京师 | 捐家赀犒守城卒 | (3) | 可见其心怀家国 |
书毕投缳 | (4) | 投缳:上吊自杀 |
【任务二】拍摄研讨
请你协助社团成员完成拍摄脚本创作。
15、[人物神态]揣摩文中划线句人物的神态,选择最合适的一项,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分)
僚友问进止,( )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
A.正色 B.悲痛 C.欣悦
16、[配角衬托]摄制组计划借助配角的衬托来突出刘理顺形象。
请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一处,分析其作用。
(3分)
示例: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矣。”
作用:皇帝在殿试廷对后欣喜地称赞说“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借助皇帝的赞扬突出了刘理顺才华出众,德行兼备。
【任务三】诗文颂人
17、导演组计划在片头增加诗文赞颂刘理顺,你认为乙诗是否合适?
请说明理由。(3分)
18、和刘理顺一样,古代很多志士仁人都展现出高尚情操。字幕组计划将其作为片尾字幕进行展示。
请根据积累,完成填空。(6分)
古代志士仁人无不展现出高尚情操:陆游年老体弱,不忘报国之志:(1) ,铁马冰河入梦来;刘禹锡虽身遭贬谪,却乐观以对:沉舟侧畔千帆过,(2) ;诸葛亮以身作则,教导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3) ;文天祥视死如归,以身殉国:人生自古谁无死,(4) ;苏轼壮志未酬,仍渴望杀敌报国:(5) ,西北望,射天狼。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6) 。他们身上展现的豪情与风骨,值得后人敬仰!
19、刘理顺用行动践行“义”举。
你认为以下哪位人物和他最相似,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阐述理由。(4分)
A.孟子 B.辛弃疾 C.秋瑾
五、学校举办征文活动,请你参与(40分)
【汉字溯源】“路”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
【路的解读】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央视《朗读者(第二季)》
20、上述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一: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抄袭。(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1、(1)B
(2)示例一:阅读提升文学素养,求知丰富精彩人生。
示例二: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示例三:遨游书海,淋浴墨香。
2、(1)示例一:士别三日: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
示例二:开卷有益:宋太宗国事繁忙,依旧每天要读书,他认为读书总有益处的。
示例三:悬梁刺股。孙敬用绳子吊住头发,用剪刀刺大腿,保持清醒来学习。
(评分标准:共2分,典故概括1分,典故叙述1分)
(2)jí;辩
(3)示例一:【圈点与批注】圈点与批注是一种精读方法,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出祥子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在旁批注祥子人物形象,由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祥子形象的变化。
示例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内容,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小说时,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可以抓住主要线索,有所取舍,进行快速阅读。(评分标准:共3分,读书策略1分,结合名著分析2分)
3.示例一:【磨难与成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瘫痪、失明,选择勇敢面对一切,并完成了小说《暴风雨中所诞生的》。苦难磨砺了保尔的意志,让他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生活窘迫,疾病缠身,还失去了听力,但苦难让贝多芬喊出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两部作品主人公都在磨难中成就了自我,符合主题。
示例二:【责任与担当】《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人肩负历史使命,带领红军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暴躁顽劣、缺乏耐心变为有责任心、有担当,在取经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两本书的主人公都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的精神,符合主题。
示例三:【讽刺与隐喻】《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而疯,匡超人日渐堕落,周进撞贡门而哭,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聊斋志异》中马骥游历罗刹国,讽刺隐喻了现实世界黑白不分,善恶颠倒。两本书都借讽刺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批判,符合主题。
(评分标准:共5分,主题提炼与所选名著匹配给2分,结合名著具体分析3分)
4、小语:虽然临近中考,学习比较紧张。但是参加“名著联读”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复习语文名著知识,还能放松身心,劳逸结合,更好地投入中考复习。另外,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书中的内容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书中传递的道理却让我们受益终身!一起来参加活动吧,相信你会收获满满!(评分标准:共6分,针对学习时间紧张2分,针对书籍内容没有意义2分,语言简明流畅,表达得体2分)
5、(1)与叶共赏,悉听点评 (2)研磨神纸,专心静观 (3)珍惜画作,坚决不卖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言之有理即可)
6、示例一:我选择A。前文叶三做寿时曾经向儿子提到过“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将画作与自己同葬这一结局与上文呼应,突出了叶三对季陶民所赠画作的珍视,践行了“一张也不卖”的诺言。
示例二:我选择B。将画作珍藏,只在清明节带到坟墓前给父亲欣赏,一方面保存了画作,不至于使得佳作空被埋没,不见天日;另一方面珍藏画作,使得画作不至于被人觊觎强买,顺遂了叶三的心愿。(评分标准: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
7、(1)这一场戏交代了叶三的身份是一位瓜农;其次,季陶民作画必吃斤半水果,为下文叶三投其所好送水果作铺垫。再者,这一段落描写了叶三对各个时节的瓜果品类聊熟于心,展现了叶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乐观、热情、智慧的人生态度。对瓜果的品鉴也体现了叶三有审美情趣,为下文写他是个不谄媚、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评分标准:共3分。突出叶三热爱生活、懂得评鉴2分,交代身份、为下文作铺垫等言之有理1分)
(2)这里运用语言的反复,写出了叶三对季陶民馈赠画作的珍视、重视、珍惜,由此可见,叶三是一个懂得品鉴、重视友情、淡泊金钱名利的人(评分标准:共3分,反复1分,人物形象2分)
(3)应酬中谈论画作的人多为高谈阔论的假名士,而季陶民交友与作画不为名利与奉承,只求真正懂画之人。叶三能精准地品鉴出他画作中的妙处或纰漏,是真正懂得鉴赏画作的知己,故两人能够成为好友。(评分标准:共2分。季陶民对假名士态度1分,叶三对季陶民画作的鉴赏,1分)
8、示例一:我赞同小文的观点。戏里的季陶民赠送叶三画作,叶三珍藏画作,坚决不卖,两人虽然身份迥异,但志趣相投,成为知己。杨绛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送老王鱼肝油。老王为杨绛送冰、送默存去医院,送香油与鸡蛋。两组人物都超越了身份与阶层,赋予对方真心与诚意,可以放一起设计对话。
示例二:我赞同小语的观点。戏里的季陶民赠送叶三画作,叶三珍藏画作,坚决不卖,两人虽然身份迥异,但志趣相投,成为知己。但他们没有像老王和杨绛这样的“主雇”关系。杨绛一家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有一层“主雇”关系,双方身份、地位、阶层都不平等。在最后,杨绛也没有理解老王的情谊,和叶三、季陶民的情意完全不一,不可以放一起设计对话。
(评分标准:共5分,结合《老王》2分,观点分析3分)
9、(1)7810000 (2)谓词成分 (3)求新求异的主观心理与从众表达。(共3分,每空1分)
10C(A.网络用语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是促进;B.2019年比2018年有下降趋势;D.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在2021年首次超过城镇。)
11、不需要。因为语言的“通货膨胀”往往出现在社交媒体中,如微博、微信、抖音、论坛等。正是由于互联网普及率和未成年网民规模的增加,才使得网络用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评分标准:共3分,网络语言运用平台1分,网络普及率增加对网络语言发展的意义2分)
12、示例一:我赞同小文。首先,因为语言通货膨胀诞生了很多新词汇,如“狂赞”“怒批”等,表达生动有趣;其次,如给力、破防、内卷等词语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既满足了网民的表达需要,又丰富了现有词汇。再者,语言本来就是发展变化的,很多我们现在熟悉的用语多年前也是新生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魅力所在。
示例二:我赞同小明。首先,如“美女”“亲爱的”等很多词语在“通货膨胀”后会失去精准表意的作用;再者,错别字、扭曲本意的成语在网络上泛滥,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很有可能被误导,并养成不良语言表达习惯。再者,也不利于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示例三:我觉得两者皆有道理,需要辩证看待。首先,很多新词新奇有趣,丰富了语言表达;其次,语言的发展史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正是语言魅力所在。但是,也会存在弊端,例如过度使用,容易养成不规范的语言表达,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评分标准:共4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结合生活分析2分)
13、首先,有关部门和网络平台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语言生态;其次,网民要自觉承担自身责任,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用语;再者,学校、家庭做好对未成年网民的教育和引导;最后,借助多媒体社交平台,多宣传积极向上的语言文化,传承优秀的中华语言艺术。(评分标准:共4分,1点2分,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14、(1)等到 (2)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3)捐资报国 (4)以身殉国(共4分,每空1分)
15、示例一:我选择A.正色。上文中友人问他如何进退,下文刘理顺回答“我们的生死要看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从上下文语境推断,面对家国危机,刘理顺没有想到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和国家共存亡,用“正色”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贞热爱。(评分标准:共3分,上下文理解1分,形象解读2分)
示例二:我选择B.悲痛。上文中友人问他如何进退,下文刘理顺回答“我们的生死要看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用“悲痛”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即将灭亡的伤心。此外,执政者嘴上连连答应,却没有真正拨款,这样的行为也让刘理顺感到悲哀。(评分标准:最多2分,上下文理解1分,形象解读1分)
示例三:选择C.不得分。
16、示例一:僚友问进止,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分析:面对友人是进是退的生死抉择,刘理顺选择和国家共存亡,体现了他忠君爱国,不畏生死的一面。
示例二:仆四人皆从死。分析:在刘理顺以身殉国之后,他的四位随从也跟随着主人慷慨赴死。可见刘理顺不愿屈服、不愿投降的爱国之心感染了身边的人。
示例三: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盗贼中的人评价刘理顺德行醇厚,跪拜之后嚎啕大哭着离开,可见刘理顺平时德高望重、德行出众,受人敬仰。
(评分标准:共3分,原文例句正确1分,人物形象2分)
17、合适。时局危险时,才可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动乱时,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为回报君主之恩,将士们奋力拼杀,不顾性命安危。刘理顺也如同诗歌中所言,在贼兵侵犯京师之时,捐出家里的钱财犒劳守城士卒,面对家国覆灭,自己也以身殉国。刘理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忠君爱国之心。(共3分,诗歌理解1分,诗歌与刘理顺的相配分析2分)
18、(1)夜阑卧听风吹雨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标准:共6分,1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9、示例一:我选择A.孟子。刘理顺在国家遭受危难时,捐出家产助战和以身殉国的事迹,表现了刘理顺在国难面前舍弃小我的深明大义和成仁取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由“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呼吁人们要坚守本心,坚守羞恶之心,坚守正义。两人在面对大是大非面前,都选择成仁取义,是同一类人。
示例二:我选择B.辛弃疾。刘理顺虽没有征战沙场,却选择在家国危难之时与祖国共进退,最后更是以身殉国。辛弃疾虽贬谪闲居,却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表达渴望为国杀敌,报效祖国的壮志。两人都有着热忱的爱国忠君之心,是同一类人。
示例三:我选择C.秋瑾。刘理顺先是捐出家产助战,后又以身殉国,表明自己拳拳爱国之心。秋瑾虽然身为女子,却写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自己渴望冲破束缚、投身革命的报国之志。两人面对家国险境,都以积极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是同一类人。(评分标准:共4分。刘理顺事例分析2分,分选项析2分)
【参考译文】
刘理顺,万历年间乡试考中举人。十年参加会试,直到崇祯七年才考中。到殿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提拔刘理顺为第一,回宫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授予刘理顺修撰之职后,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
贼兵侵犯京师,守城的士卒缺少军饷,在阴雨连绵中受饥受冻。刘理顺到朝房对诸位执政者说,急需金帛钱财,众人嘴上连连答应,却没有真正拨款。刘理顺长叹着回家,捐出家里的钱财犒劳守城士卒。同僚问他如何进退,刘理顺正色说:“我们的生死要看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城被攻破,刘理顺写了一行文字:成仁取义,是孔子、孟子所传播的。文天祥实践了,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写完后就上吊自杀了,享年六十三岁。四位仆人都跟着他就义。群盗大多是中州人,进入吊唁说:
“这是我乡里杞县的刘状元,在乡里德行醇厚,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呢?”围在一起下拜嚎哭一阵然后离去。
20、参考例文
路,无论走多远
我带着风与雨,乘着云与月,挥洒着汗与泪,在漫漫的人生中描绘出一条路。
这条路我已经走了十多年,握笔细描,发现这是一条很美的上升曲线。
如果说软弱是那一俑便破的蜘蛛网,那么坚强就是一路上无数钢筋凝成的铁墙。十多年的时光,数不清的风雨鞭打,我的身上已留下深刻的痕迹。它使我懂得了生活的挫折、困难都是成功之路上的一块砖头,要学会勇敢的拿起、放下。
如果说丑陋是一只在树枝上缓慢爬行的毛毛虫,那么美丽就是一路上经过无数风雨与挫折的磨练,最后蜕变成的蝴蝶。我们不应该害怕路上的绊脚石,因为它是成功的使者,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
乐观包裹着我。消极禁锢了流淌在心灵的源泉,就在于它拒绝了滋润每个快乐人儿心灵的甘霖。也许没有人会像我这样,挨打后还强颜欢笑:不痛!十多年来的学习生涯给予我知识,也教会了我要用一颗快乐、乐观的心去接纳别人,共同进步!
责任尾随着我。曾几何时,我看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后面剩余的垃圾,情不自禁地扔掉;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不禁挽起衣袖,下厨做饭。我知道,这一点是多么的不起眼,但它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瑰宝,我会紧紧地讲的它们握在手心,放在心上……
这一条路,短短十多年时光,见证了一个懵懂的女孩到青春洋溢的少女的成长;一回头,仿佛还能看到昨日的自己。也许以后,我的路会变得更长、更宽,但无论我走得多远,这些伴随着我成长的珍宝会永远伴着我一直走,一直走……
相关链接
该卷的阅读材料《鉴赏家》来自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该卷的阅读材料《哪些语言成分会“通货膨胀”?》部分来自2022山东淄博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