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升学考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升学考试卷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3-02 03:02:27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题

一、 (16分)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或许你喜欢春的生机盎然、夏的热烈粗犷、秋的硕果累累,但我更喜欢冬的沉稳敦厚。冬天就像一幅抑扬顿挫的水墨画,近看,或许有些驳杂、粗糙,远看则浑厚、丰富。①在大自然描绘它时,使它成为别具一格的季节。②大自然在广袤无垠中展现山水的雄浑,大自然于苍劲刚毅中又镌刻优美的诗句。③欣赏冬天,仅靠眼睛观看还不够,还要用心去慢慢领悟。④过滤了春天的妩媚、夏天的暄嚣、秋天的萧瑟,冬天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细腻、真诚与柔情。所以,我怎么会不喜欢冬天呢?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粗犷(kuàng) 盎然 B. 粗糙(cāo) 一幅

C. 广袤(máo) 镌刻 D. 苍劲(jìng) 暄嚣

2.文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硕果累累 B.沉稳敦厚 C.抑扬顿挫 D.别具一格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历史的记忆。本学期,我们进行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含标点符号) (3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地域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2024年12月21日,山东省政府发文公布我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钢城区非遗项目靳氏针绣成功入选。靳氏针绣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靳氏针绣》载,靳巧凤是清末皇宫绣房的绣徒,试练出自己的一套针绣技艺心法,通过不停地挑、钩、拢、合等技法很快编织成各种各样小玩意,模样逼真。用木棍削的钩子一样的木针,将一条线编织成一片织物,进而将织物缝合成想要的形状,最终成为消费者喜欢的小玩具。

5.【文遗我解说】同学们找到一组身边的老物件,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解说词。 (要求:能体现物件特征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4分)

老物件:木梳 灯笼 折扇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摇起你的悠闲与本真。

二、 (36分)

(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21分)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 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宫。良久,召唐曰: “公奈何众辱①我,独无间处①乎?”对曰: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五日一椎牛⑨,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其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⑨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众辱: 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椎牛:杀牛。④坐:定罪。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自劳军”和“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不同。

B.“已而之细柳军”和“马之千里者”中的“之”意思不同。

C.“上怒,起入禁宫”和“怒而飞”中的“怒”意思相同。

D.“天子且至”和“年且九十”中的“且”意思相同。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独无间处乎”和“不独子其子”中的“独”意思不同。

B.甲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鞠躬, “改容式年”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C.《史记》中“列传” 70篇,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

D.甲文“文帝说”中“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的意思。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汉文帝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军,内心颇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B.甲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营受到阻碍,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C.乙文通过人物对话,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D.乙文中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直言劝谏文帝要知人善任。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B.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C.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D.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11.魏尚能被“复为云中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共7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①。

【注】①雉雏(zhì 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 《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描绘出宁静美好的田园晚归图,统摄全篇。

B.“倚杖候荆扉”描绘了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迎候孙儿放牧归来的动人情景,情意浓浓。

C.“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描绘了田间劳作的艰辛,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

D.全诗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描绘了牛羊归村、牧童归家、田夫归来的场景。

13.从写景手法的角度赏析“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表达效果。(4分)

14.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8分)

诗词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从陶渊明的《饮酒》“① ? ”一问一答中感受到他的高洁品质;从杜牧的《赤壁》“② , ”中领悟到机遇造人的哲理;从曹操的《龟虽寿》“ ③ , ”中理解了曹操以千里马自比,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野望》“相顾无相识,④ 。”中感悟到王绩追怀古代隐逸之士的志向,我们从“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 ”中理解了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这些诗文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三、 (7分)

15.(1)下面是同学们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红星照耀中国》

①作者: ________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②请写出律诗颈

联提及的两次战

役: A __________

B _________

(2)“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文学里的中国红同样惊艳了你我。请联系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真实体验,谈谈你对“中国红”的理解。(至少从两个角度阐述理由)(4分)

作品

“红色”意蕴

角度

《红星照耀中国》

赤诚、庄重、热烈、耀眼、勇敢、希望、力量、奇迹

人物、内容、主题意象、精神、作者

四、 (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共12分)

【材料一】,

赵州桥传世久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科学精妙的建造结构,合理选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赵州桥为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设计。桥拱脚下平铺五层石板作桥台,总厚度仅1.55米。桥台下面无木柱和其他石料,直接建在没有经过夯筑的天然土石上。赵州桥做法大胆的原因,在于设计师李春对当地的土质非常了解。

《中国赵州桥志》提到:“赵州桥的桥基选在洨河平直的天然地基上,桥台建在基本承载力为每平方厘米3.4公斤的褐黄式硬型轻亚粘土第四纪冲积层上。此处地层稳定,土质均匀,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它既能承载桥身2800吨的重压,也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近代以来的勘探显示,赵州桥虽然迭遇洪水,但1400多年来,桥台基础整体并无显著沉陷,两端桥基下沉水平仅5厘米。历史上,处于地震区的赵县曾经历过多次大地震,但因为地基稳定,赵州桥依然保存完好。

(赵州桥:千年屹立诠释工匠精神吴叶凡,有删改)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人工岛三个地区。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全路段呈S形曲线,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港珠澳大桥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全长55公里,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打破了世界上同类型桥梁的“百年惯例”。建成通车后,港珠澳三地车程由原来的三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材料三】

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的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标记作名字,如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桥”那才真是确切不疑的。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使人见了不由得发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影响,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桥的身价也因此而抬高。总之,桥成就要题名,成为风气,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色。

(茅以升《桥名谈往》)

【材料四】

进入高铁时代后,桥梁工程的更多优势逐渐凸显。平原地区的高铁,大量运用桥梁代替普通铁路的路基, “以桥代路”每千米可少占地约43亩,列车调整运行对线路条件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较大的曲线半径,要与一些地面无法绕避的障碍物进行交叉,而桥梁则能够成功跨越它们。同时结合城

市规划,还能够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分割,高铁桥梁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稳定,减少了后期维修养护的工作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6.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州桥传世久远的重要原因是科学精妙的建造结构和合理的选址。

B.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港珠澳三地车程由原来的三个多小时缩短了半小时。

C.我国近代桥梁受到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

D.平原地区的高铁,大量运用桥梁代替普通铁路的路基。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画线部分,列举了两个例子分别说明赵州桥的桥基既能承载桥身的重压,也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例子更具有代表性,结构更严谨。

B.“资料显示,赵州桥为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设计。”一句中,加点词语准确说明了后面结论的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性。

C.材料三画线语句承上启下,由近代桥梁题名过渡到我国古代桥名,过渡自然,结构条理。

D.材料四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高铁时代桥梁工程的更多优势。

18.请结合上述材料,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写出衡量桥梁优劣的要素有哪些。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19分)

冬天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橘子。橘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橘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壑(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 “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 “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 “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 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 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 “三家”。 “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⑧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⑨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 (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第③段写南方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形成对比,突出北方冬天的舒服。

B.文章对家乡冬天的回忆,写得像话家常,如第④段“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让人倍感自然与亲切。

C.文章多处使用括号,既是对前面的话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又给人一种不紧不慢的闲聊感。

D.本文具有独特的口语化风格、运用大量短句,抒发了对家乡冬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0.阅读这篇散文,梳理“冬天”里的相关活动,完成思维导图。 (6分)

这篇散文的内容看似顺手写来、随意安排,其前后顺序却不可随意调换。因为④

21.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 白雪,生意盎然。

22.汪曾祺曾说: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五、 (60分)

23.按要求作文。

成语“甘之如饴”,最早出自于先秦《诗经·大雅·绵》 (甘:甜;饴: 麦芽糖浆),指感到像糖那样甜。形容为了从事某种自己想要做但却辛苦的事情时,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段释义给你怎样的人生感悟?你又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经历呢?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 600字。

语文答案

一、(16分)

1.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 C【解析:C项“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指的是图画,属于使用对象不正确。】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A【解析:A.缺少主语,“在”和“使”去掉一个。】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非遗项目靳氏针绣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分意见:本题3分。要点准确2分,整体句意通顺1分。

5. 示例:木梳——小心翼翼,抚平乌黑的秀发。示例二:折扇——上摇下摆,将凉风呼唤过来。示例三:灯笼——一闪一闪,向远方来者致意。

评分意见:本题4分,修辞方法2分,句意符合要求2分。

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1分)

6. C【解析:慰劳\使……劳累B.到,往\定语后置C.愤怒,生气\用力鼓动翅膀D.将要\将近、将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 B【解析:“拜”的解释不对应是“跪拜”】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A【解析:A有误,“内心颇为不满”错误】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D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0.(1)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评分意见:本题3分。“奈何”“独”解释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

评分意见:本题3分。“是日”“复以为”解释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1.①冯唐选择时机,劝谏文帝;②文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采纳了冯唐的劝谏,③魏尚自己镇守有功,且廉明自律,所以得以赦免。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

(二)诗词积累赏析(7分)

12.C 【C有误,田野上,农夫们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路上偶然相遇,切切絮语,作者看到这些,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十分感慨。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3.示例:1:动静结合写法,“雉雊”(野鸡鸣叫)是动态的,而“麦苗秀”(麦苗茂盛)是静态的;“蚕眠”(蚕休眠)是静态的,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示例2:以声衬静的写法,野鸡鸣叫声衬托田园的静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评分意见】本题4分。写景方法2分,解释2分。

14.(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长歌怀采薇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评分意见:本题8分。每空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

三、(7分)

15.(1)埃德加·斯诺(斯诺)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一点1分

(2)《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中国红孕育着“奇迹”:①毛泽东、朱德等主要将领在物质匮乏的苏区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②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红星引领着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

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一点2分

四、(31分)

16.B【缩短至半小时而不是“缩短了半小时”】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7.D【总分的结构】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①科学精妙的建造结构②合理选址③外观美观④便利交通⑤具有好的名字⑥节约用地⑦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分割⑧减少后期维修养护的工作量

评分意见:本题6分。每一点1分。答出其中6个要点即可。

19.A【正确说法应该是:“突出南方冬天的不舒服” 】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0. (2)①初冬 ②取暖 ③吃“青菜”(喝咸菜汤)

④本文描写冬天的日常生活,全文看是按时间顺序,从初冬写到深冬;其中写冬天的活动时,则由温饱写到游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评分标准:1-3每点1分,4点3分,共6分。

21示例一:“明黄色”“鲜红的”“白雪”等色彩是人们看到的,作者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家乡冬天的五彩纷呈不觉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些美景的怀念。

示例二:通过简短的语句,描绘了一幅颜色鲜艳、对比鲜明的生意盎然的雪景图。虽然是寒冷的冬天,但是看到这些多彩的美景,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更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这些美景的怀念。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

22.在《冬天》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故乡冬天诸多平常却美好的事物,如温暖的槅子、暄腾腾的稻草、好吃的冬日菜肴、有趣的游戏以及舂粉子等活动(2分)把故乡冬天真实又美好的生活场景一一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生活虽平淡却满是温馨与趣味,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给人心灵的滋润,让人们相信生活处处有美好值得回味。(2分)让读者看到平凡生活里的别样精彩,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文章从平凡生活入手,挖掘其中的美好点滴,让读者体会到生活的诗意,唤起人们对生活积极的情感态度。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评分意见:

项 目

评分细则

基础等级

一类文

(36—48分)

思想健康,切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结构完 整,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顺畅,符合文体要求,书写美观,卷面整洁。

二类文

(24—35分)

思想健康,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充实,中心明确,感情真实,结构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详略基本得当,语言通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书写规范,卷面较整洁

三类文

(0—23)

思想健康,偏离题意,内容比较空泛,中心不够明确,感情虚假, 结构不完整,层次不够清晰,详略不得当,语病较多,文体混乱,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

发展等级

(0-12分)

选材

文采

创新

素材丰富

素材新鲜

见解新颖

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善用修辞

文句有表现力

构思新巧

想象有独到之处

表达有创意

有个性色彩

1. 基础等级从思想、题意、内容、感情、结构、表达、文体(考生所选文体)、书写等方

面综合分类评分;发展等级不求全面,只要具备一项指标以上即可酌情评分;经大组确认为抄 袭的作文,判为三类文,且不给发展等级分。

2. 每份作文实际得分=基础等级分 发展等级分-减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