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升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升高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5-03-02 02:53:18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部分地市:枣庄、菏泽、临沂、聊城。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不舍三年情谊,难忘岁月如歌。班级准备编辑毕业纪念册《我们的初中生活》,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回首过往】

下面是毕业纪念册序言的部分内容,请你解决下面的问题。

转眼间,三年初中生活悄然而逝。回首昨日,我们相聚在这花团锦(族、簇)的校园,相识在这温馨和谐的集体。课堂上,孜孜以求,我们收获知识; , , ;合唱比赛,齐心协力,我们获得佳绩。而现在即将分离,我们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罔、惘)。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又是新征程的开始。明日,我们将继续追寻先贤的足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期待我们都能在下一个“驿站”遇见更好的自己。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qiāo 族 惘 juè     B.qiǎo 簇 罔 juè

C.qiāo 族 罔 jué     D.qiǎo 簇 惘 jué 

2、请仿照画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活动二:感恩老师】

回顾三年来师生间相处的难忘时光,一位同学发表了一段感言,有两处不当,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老师,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因和好友发生矛盾,我郁郁寡欢,是您开导我要豁达开朗;因成绩下滑,我沮丧失落,是您鼓励我要积极奋进;作文竞赛中获奖,您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让我沾沾自喜。老师,您的谆谆教诲,让我永远铭记。这些都将成为一道道我人生路上不可复制的亮丽风景线……谢谢您,老师!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豁达开朗 B.积极奋进 C.沾沾自喜 D.谆谆教诲

4、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活动三:共读时光】

5、“水,看似寻常,却内涵丰富:纯净透明,质朴淡泊;汹涌澎湃,率性洒脱;奔流不复,百折不挠……”名著中不少人物具有水的特性,请根据你的理解,任选一个人物加以分析。(4分)

A.鲁智深(《水浒传》) B.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杜少卿(《儒林外史》) D.简·爱(《简·爱》)

【活动四:学习模范】

6、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学英模、正自身”宣传活动,学生认为很有意义,想记载到班级史册上。(8分)

【资料一】

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资料二】

去年7月30日,北京强降雨致K396次列车迫停在门头沟落坡岭站,近千名乘客被困。“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肯定有你们的”,这是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给全体乘客的承诺。你家出米,我家出面,落坡岭社区的居民把家里所有的物资都拿了出来,想尽办法让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回忆起当时救援的场景,孟二梅动情地说,“只有灾难真正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当时那个艰辛”。从无人知晓到感动中国,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滞留乘客的生死安危。致敬!

(1)两则材料中的人物,有哪些感动你的共同地方?(3分)

(2)如果你作为一名采访者,请你围绕资料一中的人物,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

(3)请你依据两则资料,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直接抄写活动主题或资料原句不得分)(3分)

【活动五:青春寄语】

下面是语文老师在毕业纪念册序言中为同学们写的寄语,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7、默写。(6分)

无数文人墨客把“家国情怀”镌刻在诗文中。“① ,②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思乡心切,仍立志戍边;“③ ,④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壮志难酬,渴望重用;“⑤ ,⑥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金戈铁马,纵横沙场,是多少爱国志士的梦想!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6分)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⑤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⑥,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③凤阙:指皇宫。④龙城:指塞外敌方据点。⑤凋:原意草木枯败凋零。这里指失去了鲜艳色彩。⑥百夫长:泛指下级军官。

8、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节奏明快,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B.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C.五、六句正面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的昂扬斗志。

D.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书生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9、赏析“铁骑绕龙城”句中“绕”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有改动)

【乙】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①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②,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之不兴? 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

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自七月起,至今已阅《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选自《曾国藩家书·致四弟九弟》,有改动)

【注释】①余:曾国藩自称。②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文本一取自赠序;书信是一种常见的文体,文本二选自家书。

B.文本一运用对比的手法,重在突出自己不在意衣食,启发后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作风。

C.文本二写自己既恐诸弟生厌又恐有失长兄之责的矛盾心理,使劝诫如同面对面交流。

D.文本一勉励同乡马生,文本二劝诫同胞诸弟,都采用现身说法方式,可谓用心良苦。

12、乙文画横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写在下面。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诸弟A若能有恒B如此C则虽四弟D中等之资E亦当有所成就F况六弟九弟G上等之资乎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14、两则选文皆“劝学”,但侧重点不同。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材料一】

①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②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③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①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如今,中医馆开到越来越多国家、药企加速国际化布局、海外教育开展顺利……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中医药服务出口力度,贡献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方案,中医药海外接受度越来越高。

②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③在匈牙利,每年的中医大型义诊活动现场就诊者排起长队;在南非,针灸成了约翰内斯堡大学最受欢迎、最难申请的专业之一;在柬埔寨,中国医疗队用中医药医疗服务帮助当地提高了医疗水平,赢得各界普高赞誉……

④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坚实,深化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已成为促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具体分为五个方面:第一,保持中医药优势与特色,坚持中医药主体发展,是“守正创新”的核心。第二,应坚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注重发掘中医古籍文献精华,不断丰富中医理论与实践,是“守正创新”的关键。第三,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作用,有效实现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是“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第四,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掘中医药宝库财富,是“守正创新”的有效途径。第五,致力营造珍惜、热爱、享受与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有效服务民众健康,是“守正创新”的根基。

②中医药非遗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推动中医药非遗服务人类健康,才利于海外民众深入体验中医药智慧与实践魅力,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30日,有删改)

15、下列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仲景被当世称为“医圣”,是因为他收集民间药方,结合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

B.2000多年前,中医药就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世界,时至今日,已经传播至世界196个国家。

C.中医药不断地“走出去”,在国外广受赞誉,已成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D.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必须“守正创新”。只有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创新目的。

16、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列举张仲景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提出预防疾病并实施外科手术等事例,证明两汉时期中医诊断和治疗手段更加先进。

B.材料二通过数据统计和列举中医药国外发展情况,表明中医药传播广泛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体现出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力。

C.材料三论述了推进中医药非遗传承保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语言严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中医历史悠久,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

17、结合材料一,说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3分)

18、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围绕“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你可以提出哪些建议?(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春晚这一夜

①老张在电视台的岁月,就像一本厚重的故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他的坚守与付出。如今临近退休,他终于迎来了负责春晚后勤保障的任务,这对他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中最耀眼的高光时刻,仿佛是命运特意为他安排的一场盛大谢幕,他满心期待着能在台里留下一段值得铭记的佳话。

②距离春晚直播只剩短短三天,电视台里的紧张氛围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每个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忙得不可开交。老张也穿梭在各个工作区域,一会儿仔细检查舞台道具,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一会儿又火急火燎地去催餐饮供应,生怕耽误了工作人员和演员们的用餐。这一天,他刚从道具仓库出来,导演小李就一脸焦急地拦住了他。

③“张叔,出大事了!”小李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焦虑,“咱们从国外请的特效团队,设备在运输途中出了严重问题,要晚到整整一天!可节目流程都安排得死死的,这可怎么是好?”

④老张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心里暗自叫苦:这关键时刻掉链子,可真够要命的!但他还是强装镇定,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安慰道:“别急,小李,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来想想辙。”

⑤老张深知此事刻不容缓,他发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四处打听。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每一次拨通都带着满满的期待,每一次挂断又可能伴随着一丝失望。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他联系上了本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特效团队。他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立刻火急火燎地赶了过去。

⑥见到团队负责人,老张满脸堆笑,言辞恳切:“老弟,这次真得麻烦你们帮个大忙!春晚可是全国人民的大联欢,现在就指望你们救场了!”他详细地介绍了情况,又是承诺丰厚的报酬,又是保证后续的合作机会,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对方才勉强答应帮忙。

⑦然而,现实却给了老张沉重一击。当特效团队到现场一试,效果远远达不到春晚的高标准,与原本的预期相差甚远。老张急得额头上青筋暴起,不停地在后台踱步,嘴里喃喃自语:“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⑧就在老张焦头烂额、无计可施的时候,负责灯光的小王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神秘兮兮地说:“张叔,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咱先别纠结特效了,用简单的灯光配合音乐,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⑨老张眼睛猛地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立刻拉着小王去找导演小李商量。小李一开始面露犹豫之色,毕竟这是个大胆的尝试,风险不小。但老张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心,极力劝说,详细阐述了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小李被说服,同意了这个大胆的计划。

⑩整个团队齐心协力,一夜未眠。灯光师们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每一盏灯,音响师们反复调整着音乐的节奏和音量,大家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终于,在黎明破晓之时,新的灯光与音乐完美融合,呈现出令人惊叹的效果。众人围在屏幕前,看着那美轮美奂的场景,都不禁发出阵阵赞叹。老张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⑪春晚直播当晚,现场气氛热烈到了极点。老张在后台一刻也不敢松懈,眼睛紧紧盯着舞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突然,他发现一个演员的服装出了问题,衣服上的装饰掉了好几颗,这要是上了台,可就出大丑了!老张眼疾手快,立刻拿起针线冲了过去。

⑫“孩子,别慌,张叔给你缝上,误不了事儿!”老张一边安慰着惊慌失措的演员,一边熟练地穿针引线。他的双手虽然有些粗糙,但动作却十分敏捷,不一会儿,就把衣服缝得完好如初。演员感激地看了老张一眼,深吸一口气,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表演得精彩绝伦。

⑬演出圆满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所有人都如释重负,欢呼雀跃。老张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看着热闹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他回想起这些天的日夜操劳,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以及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每一个瞬间,心中满是感动。

⑭这时,导演小李走了过来,重重地拍了拍老张的肩膀,激动地说:“张叔,多亏了您啊!要是没有您,这场春晚真不知道要出多少乱子!您可是我们的大功臣!”

⑮老张笑了笑,摆了摆手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春晚就像咱老百姓的年夜饭,再难也得顺顺利利、热热闹闹的。”

⑯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老张默默地离开了。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但这个春晚,将成为他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珍贵回忆。走在回家的路上,街边的灯火闪烁,他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满足。他想,生活就如同这春晚,有欢笑,有泪水,有挫折,也有希望。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⑰回到家,老张打开电视,正好看到重播的春晚。他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那熟悉的场景,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梦里都是春晚那热闹非凡的画面。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将老张在电视台的岁月比作厚重的故事书,形象地表现出他多年来的坚守与付出,为后文他在春晚筹备中的努力做铺垫。

B.小李向老张求助时“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焦虑”,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在面对特效团队设备延误问题时的焦急心态。

C.老张在寻找特效团队过程中,电话拨通时满怀期待,挂断时可能失望,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他解决问题的艰难和执着。

D.小说结尾老张认为春晚像老百姓的年夜饭,再难也要顺顺利利,体现出他对春晚特殊意义的理解,也反映出他性格中固执的一面。

三、写作(共50分)

23、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