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家长试卷分析60分(家长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怎么写)

一年级语文家长试卷分析60分(家长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怎么写)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07-22 20:08:13

以下内容可能有点长,不喜勿喷。

总有家长加上我微信之后,一般都会问以下几个问题:

1、语文怎么学?

2、现代文阅读理解孩子丢分太多,有什么办法吗?

3、孩子文言文总是学不好,有什么办法吗?

4、孩子作文总是被扣10分以上,让孩子背范文行吗?

这四大问题,每一个都是特别让人头疼的问题。

我们知道,全国所有的中高考中的语文试卷,其模块及分数的分布一般都是语基20分、现代文35分、文言文35分、作文60分,合起来就是150分。不过,大家是否注意到,几乎没有家长问:孩子的语言基础知识应用不行,这个怎么办?

为什么家长不关心这个模块呢?这是因为,语基是学校老师最愿意搞定,也最容易提分的项目。一般的好学生,这20分最多扣个2-3分,程度稍差一些的学生,这部分扣分也不多。所以,家长都不关心。

我尝试对上面四个问题,逐一聊聊我的一些想法。篇幅比较长,愿意读完的家长也许并不多。

一、语文怎么学?

眼下,家长们在面对数理化的时候,大都都胸有成竹,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一副今天下定决心,明天就能考出高分而受到一众膜拜的样子。

可是,在双减之前,所谓的胸有成竹,家长们不过就是晓得去报课外班而已,实际上对数理化的体系,仍然知之甚少,最多也就是知道个皮毛。

那为什么家长们会觉得自己对数理化有信心呢?是因为数理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刷题之后,成效能很快反应到分数上。

这些提高的分数,家长们以为是自己高瞻远瞩的安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花起钱来,也是眼都不眨一下啊。而对于那些怎么也学不好数理化的孩子,家长们则很容易给孩子找一个智商受限的理由。

我却以为,这和数理化的学科特点有关,这些科目主要是一种阶梯型的、有规律可循的科目。智商在线的孩子,经过课外班老师的提前讲授和刷题,投入产出能非常直观地体现在考试分数上。

但是,语文不同,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语文讲究的是长时间的积累,以及长时间的点滴训练。比如写日记这样的,时间通常以年为计量单位。

第二,语文不是阶梯型的知识体系,而是平行分散的结构,其考点是不固定的。这就导致很多的家长认为,语文是玄学。

按理说,英语也是语言,应该和语文一样是玄学啊。可是,你听到有哪个家长说英语是玄学吗?没有。

原因是,英语不是母语。目前学校的英语考试,难度不大,通过课外学学语法,背背单词什么的,短期内能取得和数理化一样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唯独语文不行,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它要难起来,能难得没边。

因此,如果你问我语文怎么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啊。而且,即便我回答了,又因为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持续努力,很多家长只希望找到捷径,根本就不耐这种长期主义,所以,说了也是白说。

也就是说,除了沉默,还能怎样呢?不是没有方法,是这些方法都是长期主义的方法,需要的是持续的努力,这就和捷径背道而驰。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孩子丢分太多,有什么办法吗?

1、出题人的想法和作者的想法并不一致

现代文阅读理解,几乎是语文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原因是,答题要答到出题人心中的关键点,但是否出题人所谓的关键点,就一定是作者的关键点吗?这个是很有争议的。

比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写道:“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另一株也是枣树。”

这样的写法,也许就是随性而为,迅哥儿当时这么想了,就这么写了,他只是想表达某种情绪。至于这种情绪是什么,其实和读者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并不完全就和鲁迅的感受一样。

如果问孩子,说鲁迅为什么在文章里要写“一株是枣树,还有另一株也是枣树”呢?这样的题目实际上考的是出题人心中的想法,并非是鲁迅心中的想法。

因为,同样的壮丽山河,失意之人看到的是山河含悲,无限愁绪,得意之人看到的是山河同庆,运来天地阔。

枣树还是那株枣树,山河还是那个山河,其情因人而有不同。

这是现代文阅读理解难的地方。

2、观千剑而后识器

另一个难点是,阅读理解主要考的是孩子的文字理解能力,而要提高这个能力,除了多读书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阅读理解的技巧确实可以学,但技巧就是那么多,学个一两学期,什么技巧都学完了,但如果理解能力没有提高,答题还是不会啊。

这就是古话说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读足够多的书,只想着走学个答题技巧的捷径,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捷径其实是离成功最远的路吗?

三、孩子文言文总是学不好,有什么办法吗?

我以为,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部分是相对比较容易得分的,原因和英语一样,这部分的题不是很难。

而如果你学了一些比试卷上更难的文言文,那么,你要应付试卷上的文言文试题就更加容易了。

我们都知道,现代文的历史不过100多年,它脱胎于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言文,至今还有数不清的字词,直接被现代文借用,只不过我们日用而不知而已。

至于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大抵和现代文差不太多,稍加留意,任何一个中等智商的孩子,都能够学得很好。

我们着重要学的,其实是文言文的词汇。

因为时代的变迁,我们认识的字,字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古义和今义的差别。如果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不加留意,就容易落入以今义去解古义的陷阱中。

我们知道,中考文言文的试题,除默写是学过的课文之外,其他的题目都是考知识的迁移。我们通常很容易掌握课本知识的85%左右,但要掌握到95%以上,时间成本就会剧增。因此,与其我们死磕课本上的文言文,不如,学一些课外的文言文,以求多学的文言文知识点,能覆盖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85%到95%之间那些还没有掌握的10%知识点。

这类似于朝鲜战争时,范弗利特搞出一个“范弗利特弹药量”,既依靠超量的弹药量(知识点),无差别覆盖攻击点(考点)。

但是,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要选哪些文章来读,以从中增加自己的“弹药量”呢?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做法,我自己选的是《古文观止》,因为这本书的选文足够经典,且篇幅适中。

从我自己的实践来看,文言文认真学个一年半载,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这个进步反映到考卷上,就是文言文的35分减少了扣分。

至于怎么学的问题,我认为精选30-50篇文章,采用逐字逐句的死磕读法,疏通文义之后,加以对译,则没有学不好的。

四、孩子作文总是被扣10分以上,让孩子背范文行吗?

让孩子背范文肯定行,而且效果很好,能即时在分数上得到体现。只不过,这玩意虽说效果明显,但副作用也很明显。

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孩子可能离了范文的范围,就不会写作文了。因为他的思维被范文给框住了。

所以,但凡是有点良心的语文老师,都会告诉你,作文课不是不能上,最多也就上个一两个学期,学点技巧就打住。

那具体要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关心的是考场作文,而不是日常会不会写文章。日常文章和考场作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考场文章有限时,有命题,而日常文章最起码不会太过于限时。

其次,我们写考场作文的目的是分数,即,什么样的文章能讨阅卷老师的欢心呢?一般是字迹工整,句子通顺,辞藻华丽就能得高分。

真正的文章,是要能打动人心的,要么能给人以深深的共情,要么能给人以启迪。

因此,真正的文章,要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因为只有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感情,才足以撼动人心。即便是思想,也要是真实的思想。

至于怎么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叶圣陶先生说,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如此而已。

我们虽然知道了文章要写“真人真事真感情”,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一千多年前,也有人问过欧阳修同样的问题。文坛领袖欧阳文忠公是这么回答的:

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他说了几个重点:

第一、勤读书。勤,作副词,可训“经常”。他说“勤读书”,是说你首先要爱读书,进而能经常去读。

第二、多为之。多,作副词,同样可训“经常”。至少你要喜欢舞文弄墨,才会经常去写写文章。

第三、自工。自然工于写文章。即写好文章的前提是多读书,多写作。无论是以前的人,还是现在的人,既想不多读书、多写作,又想写出好文章,结论就是“少有至者”,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欧阳公说“少有至者”,而不说“绝无至者”,自然是为了排除那些不学而知的天才。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吗?当然有,但我们基本没见过,更不可能是你我。

但是,现在应试教育的现状就是,孩子们作业多,压力大,基本上没有时间可用来读书和写作,这要怎么办呢?

我承认这是现实,我也为这个苦恼,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比如:

帮孩子向老师申请减免一些浪费时间的作业;

如果申请不成,就主动帮孩子去完成一些形式大于实际的作业;

不过于让孩子追求绝对领先的名次;

跟孩子商量,看看能否每天抽出30分钟来自由阅读闲书?另外30分钟,自由写满300字的日记?

另外,有许多的初中的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每次都扣了10分以上,就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我们分析原因,作文扣分多,根源自然是读书少,写文章少。

但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比方说,有些孩子就是写不好抒情散文,但并不妨碍他到高中之后写出很好的议论文呀。

这有可能就是孩子不擅长写抒情散文,很多偏理科的孩子都有这个问题。就像有点作家擅长写小说,有的作家擅长写杂文。即便都是写小说的,也是各擅胜场,并不是说能写悬疑小说的,就一定能写纪实文学。

所以,作为家长,重要的是把握住“勤读书而多为之”这一条。至于当前的作文成绩,不要看得太重,静待花开可矣。古话说的“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拉拉杂杂就说这么多,大家将就着看。

以上。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