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古典之美(20 分)
1、班级开展“多角度领略诗词魅力”活动, 请你补充下面诗词鉴赏卡中空缺的内容。(7 分)
以主题关键词触摸诗心
(1)“寻”是一种不懈的追求。“正莺儿啼, ,蝶儿忙”是秦观对田园春景的赏寻;“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对爱情的坚定追寻。
(2)“愁”是一曲哀婉的吟唱。“ ,蒹葭杨柳似汀州”,许浑的“愁绪”突兀而浓厚; “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的“愁思”悲苦又无奈。
以对比鉴赏法探寻诗美
(3)“鸟下绿芜秦苑夕, ”是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废的对比,怀古伤今,无限感慨。(许浑《咸阳城东楼》)
(4)“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与“ , ”是少年和成年两种人生感受的对比, 自嘲自讽, 言浅意深。(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缩写要遵循“保持主干, 删除枝叶”的原则。下面文字介绍的是乙巳蛇年央视春晚主题、主标识和吉祥物, 缩写这段文字时, 两处画横线的句子你会删去哪一句? 简要说说理由。(2 分)
①春节申遗成功! 2025农历乙巳蛇年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最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主题、主标识和吉祥物。今年春晚以“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为主题, 主标识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 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双巳合壁, 寓意事事如意, 彰显着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官方吉祥物是一只名叫“巳升升”的可爱小蛇, 整体造型参考甲骨文中的“巳”字, 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②春晚吉祥物和LOGO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设计者用国潮元素创造出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我选择删去( ), 。
语文课开展“探究笔记小说艺术特点”的学习活动, 请阅读下面选文并完成3-5题。
[甲]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①,爽朗清举。”或云:“【A]肃肃如松下风, 高而徐引②。”山公曰:“【B]嵇叔夜之为人也, 岩岩③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 傀俄④若玉山之将崩。”
(《世说新语.容止》)
【乙]裴叔则被收⑤,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 救者多, 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
(《世说新语·雅量》)
[丙]华歆与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⑥之。朗曰:“ 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⑦所以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⑧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萧萧肃肃: “萧萧”形容举止潇洒脱俗,“肃肃”形容清静; ②徐引: 舒缓悠长; ③岩岩: 形容高峻挺拔; ④傀俄: 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⑤收: 逮捕; ⑥难: 阻拦; ⑦本:原来,先前; ⑧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3、理解字词, 了解文章大意。请参考下面表格中提示的方法, 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3 分)
文言词句
探究方法
解释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字典查阅法:①<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②<副词>有时;或者;或许。③<形容词>通“惑”,迷惑。
(1)或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成语推断法:万事俱备
(2)俱
王欲舍所携人
课内迁移法:“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舍
4、品味语言,欣赏叙事风格。请根据要求, 完成下面鉴赏卡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3分)
笔记小说语言特点: 语言极为简练传神
[甲]文传神地写出嵇康为人孤傲的句子是(1) 。(从[A][B]两句中选一句,填序号)【乙]文中,“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这句话的意思是(2) ,简洁明了地写出了裴叔则临危不乱,有非凡胆识。
二、文学之约(24分)
(一)
学校文学社开展“与经典同行· 品水浒人生”主题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6-8题。
6、研思小组分享了下面的读书心得, 请你阅读并完成文后两个小题。
读小说, 用故事的无限性来对抗生命的有限性, 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甲]《水浒传》虽然故事精彩纷呈, 跌宕起伏, 而且人物形象各具性情, 各有性格,各有特色。【乙]《水浒传》以细致深刻的笔触大胆为来自社会底层走头无路的一批人物树碑立传, 他们侠肝义胆, 爱憎分明, 一个个忠义双全,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2分)
(1)【甲]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请提出修改意见: 。
(2)[乙]处画横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
7、悦读小组就“《水浒传》构建情节的独特技法”展开热烈讨论,请你补全下面讨论记录中空缺的内容。(2 分)
小语: 我介绍的技法是“草蛇灰线法”, 它是指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间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例如:“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 瓢(椰瓢)这一道具反复出现多次,(1)“ ”这一情节中, 多次写武松的“哨棒”, 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小文: 我觉得最精彩的技法还属“正犯法", 通过多次描写同一类事件, 却又在具体细节上显示出差异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 写江州城劫法场后, 又写大名府劫法场, 这两场营救行动是(2) (填写人物)与卢俊义命运的转折点。
8、励学小组总结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请你将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方法
人物示例: 鲁智深
在纵向梳理把握人物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生擒方腊→浙江坐化
在横向比较中解读人物
同样粗鲁; 鲁智深是(1) ,(2分)史进是年少轻狂,李逵是朴厚鲁莽, 武松是豪气难羁……
在细节描写中品读人物
(鲁达)边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 放在桌上, 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 你有银子,借些与俺, 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 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 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 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2)结合选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 分析鲁智深的形象: 。(4 分)
(二)
班级举办了“读小说·品人生”小说鉴赏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小说并完成第9题。
小径分叉的花园 何君华
说起来, 这还是我第一次到赵林的学校去。
我所说的赵林的学校, 指的是县一中。三年前, 赵林以全镇第九名的成绩考进县一中时我正在浙江打工, 开学时是孩子的爷爷送他去的。在县一中读书三年, 我也从未去学校看过他。一晃三年了, 赵林马上就要高考, 说什么我也得去一趟了。
刚下火车, 我就直奔县一中。
此刻, 我正坐在县一中教学楼前的花坛台阶上。说是花坛, 其实跟花园一样,栽满了各式各样的花, 高的、矮的, 大的、小的, 有我认识的, 比如菊花、牡丹, 还有芍药; 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与其说县一中有一座花园, 不如说县一中在花园里。县一中就是县一中, 环境这么好, 条件也这么好, 在里面读书当然是件顶幸福的事。我为赵林能考上县一中而感到高兴, 也感到自豪。
花坛里有三条分岔的小径, 分别通向行政楼、教学楼、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现在, 我就坐在通往教学楼的小径台阶上, 等着赵林下课出来。
我已经打听好了, 高三(六)班的教室在三楼自西向东数第六间,再过十分钟,赵林就会从那间教室走出来了。
不知怎的, 我竟有些紧张。赵林这孩子是个苦孩子,,这些年我和他妈一直在外打工,,他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留守儿童”,,但赵林没像别的孩子那样成为没人管教的野孩子。我们那个村子,,许多孩子十四五岁就辍学外出打工,,赵林不仅没有辍学,,反而以全镇第九名的成绩考入县一中,,成为我们这个村庄第一个考上县一中的学生,,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我正想着,,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一窝蜂地往外走。在那教学楼门口不停涌出的学生中,,我一眼便看见了赵林,,我冲他大喊了一声:“赵林!”
赵林分明也看见了我,,因为我看见了他惊诧的眼神。他显然没有料到我会忽然来这儿,就愣愣地站在那里,,竟然没有出声应我。
“这是谁呀?”有同学问赵林。
“不认识。”说着,,赵林和同学飞快地走上西北方向的分岔小径,,向食堂走去。
“赵林!赵林!”我站起身大喊。赵林没有回头,,反而加快脚步,很快便闪进了食堂。
我感觉我的身体觳觫一怔。
我真没想到我爸会来学校看我。这些年他和妈妈一直在外地打工, 他一次也没来过我的学校。
其实, 刚出教学楼门口我就看见了他。是的, 我一眼就看见了我爸, 他穿着一件军绿色的破旧上衣, 一双满是泥泞的破胶鞋, 身旁放着一个超大的蛇皮袋和一只超大号的行李箱。
太丢人了, 我感觉无地自容, 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不打算当着同学们的面在这里跟他相认。因此我爸喊我的名字时, 我没有回答, 只想逃离, 快快逃离。同学问我那人是谁, 我也假装不认识他。
我拉着同学的手快速走上花坛西北方向的分岔小径, 向食堂走去, 不, 是向食堂跑去。我听见我爸在后面喊我, 我没有回头, 我决不会回头。
我心里其实一直盼望着爸爸妈妈来学校看我, 家在县城的同学的父母每天都要来接他们放学, 我也盼望着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一次——但不是以这样的方式。
我知道我伤害了爸爸, 心不在焉地扒拉几口饭, 没有回宿舍, 而是立即回头去看爸爸是不是还在花坛边。
我沿着花坛三条分岔的小径来回找, 没有看到爸爸的身影。
我又焦急地赶去学校门口找。终于, 我看见了爸爸的背影。他正在向南门的十字路口走去, 一只手拖着那只超大号的行李箱, 一只手扶着扛在肩上的蛇皮袋。他走得很慢, 很吃力的样子, 我不知道是因为行李太重, 还是因为伤心难过。
我蓦然想起小时候, 爸爸就是这样将我扛在肩上。他走得很慢, 生怕摔倒了,每一步都稳稳的。我骑在他的肩膀上, 像骑着一头威武的狮子。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但此时此刻, 记忆里的画面格外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我冲着爸爸的背影大喊了一声。
我感觉我的身体觳觫一怔。
(选自《当代人》2024年第7期)
9、(1)在上文空行后“赵林的内心独白”部分, 开头与结尾处均写道“我感觉我的身体觳觫一怔”, 请你结合语境, 谈谈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赵林怎样的心情。(4 分)
小贴士· 词典释义
觳觫[húsù] :因害怕而发抖。
三、现实之思(1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10-12题。
[材料一: 天以新为运, 人以新为生]
①“天以新为运, 人以新为生”出自谭嗣同《报贝元微书》, 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 在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中, 谭嗣同指出, 从“天”到“人”的世间万物, 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而发展变化的极致, 就是“日新”。
②谭嗣同提到古代先贤两件“日新”的实例:“ 汤以日新为三省, 孔以日新为盛德。”前者见于《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是说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在澡盆上刻了自我告诫的铭文: 如一天能够自新, 则应该天天自新, 新了还要更新。以此警示自己,要天天洗去自身的过失, 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日自新。后者见于《周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是说天道包罗万象、运行不息, 根本原因在于做到了“日新”, 方能实现生生不息。
③天道运行不止, 处在天地间的人怎能不循道而行, 怎能不顺应天地法则, 与时偕行, 日新又新? 坚定不移求新, 日复一日革新, 本身就是崇高品德。中国人自古就具有求新、创新的意识, 这种意识小能促使个人完善, 大能推动国家、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④“君子之学必日新, 日新者日进也”。对个人来说, 应不断日新向上, 不断成就新我。唐代刘禹锡在连州为官时, 写下了《问大钧赋》,对自己过去多年的人生际遇作了一个总结, 其中一句便是“以不息为体, 以日新为道”。北宋张载曾以芭蕉为喻, 表达自己愿不断学习、求新、进步的精神:“ 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 旋随新叶起新知。”修身修心是终生不辍、持续永恒的。一个人若能坚持向新、自我完善, 学业、品德必将“苟日新,日日新, 又日新", 人生的成就也将在日积月累中日新月异。
⑤对国家民族来讲,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 不日新者必日退"。一个民族只有不断革新、不断解放思想、主动适应时代, 才能历经坎坷跌宕而绵延不绝。《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管子·正世》主张“不慕古, 不留今, 与时变, 与俗化"。这些重要思想和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姿态和变中求新、新中求进的精神追求。受这种革新精神的影响, 自古以来, 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 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到明代张居正变法等, 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⑥自新是中华文明弦歌不辍的重要密码与动力, 也内化为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特质。在不同的时代, 面对不同的历史境遇, 我们总能以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 一次又一次应对各种挑战。中华文明通过传承而延续, 通过创新来发展,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如此才能穿越五千多年岁月而历久弥新。
(节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12月6日, 有删改)
[材料二: ,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90后航天员王浩泽本科学的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 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震, 毕业后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 现在又成为航天飞行工程师……这么多年,王浩泽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她说:“ 我喜欢挑战未知领域, 享受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的成就感。"读研究生时, 王浩泽研究的课题方向是自己从没涉足过的全新领域, 这让王浩泽感觉压力非常大。她问导师:“ 以后我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这条路, 能不能不做这么难的课题?”导师认真地回复:“ 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 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 以后当你遇到喜欢的事时, 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导师的话成为她日后做事的准则——无论干什么, 都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 不能因为不感兴趣就敷衍了事。创新敢为先, 奋蹄拓未来, 凭着这股劲儿, 她全神贯注地去探索, 从大量中英文献调研、对接加工制造方、试验方案设计到后续的总结, 就像游戏闯关一样将难关一个个攻克。
[材料三: 知常明变赢, 守正创新进]
11、(1)请你参照[材料一]【材料三]的标题, 从[材料二]中选用恰当的句子作标题, 把选好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请你结合语境, 补充[材料三]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2分)
12、小宇认为“创新伴随着太大的风险, 我们应该坚守传统,避免创新风险”,小文不同意他的观点, 请你结合三则材料, 帮小文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反驳小宇的观点, 不少于100字。(8分)
四、心灵之旅(40 分)
13、刘涛是清华大学甲所餐厅的厨师, 也是一名画家。他的作品《五色土和符号》被我国外交部永久收藏。“画画的时候能进入另一个空间", 这是刘涛对自己爱好的形容。他的住处大约5平方米,这是标准的“陋室”, 却装得下刘涛从小到大的喜欢。他的故事饱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每一个奔赴梦想的“他”, 照见每一个奋斗的“我”, 激发出“我也可以"的信念。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 请以“这里装着我从小到大的喜欢”为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二: 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议论文, 表达你的思考。
写作提示: ①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等信息; ②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