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怎么写语文老师的

试卷分析怎么写语文老师的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30 19:42:46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7月7日上午,2020年高考拉开序幕。首场语文考试刚结束,记者就联系采访了曲靖一中语文高级教师、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首届十佳“文化名师”、出版教育专著《语文无处不在》的钱永兴老师简析了云南省使用的语文全国卷III。

钱老师是在未能看到试卷的情况下、依据考生回忆和网络资源对试卷进行的分析。钱老师表示,2017年高考语文经历了十年来最大的变化,而近三年的试卷总体上保持平稳。2020年的试卷体现出“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特点,是一份好试卷。

纵观2020年语文全国卷III,结构和分值稳定,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试卷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在培养和选拔“全面发展”优秀人才方面的基础性地位,还彰显了语文学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优势。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其中论述类文本《谈谈<古文观止>》、实用类文本《对话<终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学类文本《记忆里的光》以及语言表达题和作文材料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与2019年相比,试卷的考点变化不大,但“守正创新,稳中有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阅读题难度增加。2020年试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诗阅读的题目都很新颖,有一定难度。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常考的非连续性语段阅读变化为新闻访谈,问“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而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散文,第8题问“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第9题问“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下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还有古诗《苦笋》阅读的第15题,“诗人由苦笋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阅读题给我们两大启示:一是要重视文本阅读,摒弃答题的套路模式,注意一切答案都在文本中,一切答法都在题目中;二是要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如果连魏征是何人都不知,那这道题基本上就没有分数了。

其次,应用文的写作得到强化。应用写作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个人、集体、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书面交流与表达,都可以成为应用写作的考查内容。2020年全国新课标的三套试卷全部是应用文写作,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

书信写作首先要注意格式,就是除题目外,还要注意称呼、祝福语、署名以及日期等。很多高中学校的模拟考试应该多次考过书信写作,学生对格式的把握应该没有问题。其次就是内容,去年全国卷Ⅲ是“你们再看看书,老师再看看你们”,今年是“你们自己看看自己”。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毕业前”“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如何给自己画好像”,写作时必须注意情景,完成任务;二是“如何给自己画好像”,其实是谈现实与理想、个人与集体、学习与奋斗、风雨彩虹与乘风破浪、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等。

最后是立德树人的目标更突出。新闻访谈《对话<终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章记录历史、留下现场,让我们加深认识了一个真实而丰满的钟南山;还有散文《记忆里的光》是大作家蒋子龙建党90周年“党旗礼赞”的征文,赞美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生做镰刀锤头铁,死做旗上一点红”,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的《苦笋》,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谈谈<古文观止>》和语言表达的选择题都是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精神标志,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钱老师最后寄语考生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口罩不掩芳华,考生乘风破浪。无论语文发挥如何,都要继续前进,加油!”

(作者:本报记者滕仕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