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本周一刚考完,正好与高考下分时间“撞车”,中考的关注度一时被高考完全盖住,但中考毕竟是高考的敲门砖,即使天津高考70%多的本科率,至少也要先考上高中才有机会啊,而考上高中的档次,就是考上不同水平大学的保障了。
今年的中考在考试院发布中考标答之前,就有学生反馈出题简单,除了第一天上午考的语文以外,因为考了小冷门名著中水浒传的杨志、小创新考了“给句子插在文中位置”,还有就是作文“尊重”这个主题,或许让学生们有些惊讶,以至于反馈还是喜忧参半,到了第一天下午的数学考试后,不少学生就喜笑颜开了,觉得数学挺容易的,对于中考最难科目担忧的石头落了地,就开始发飘了,以至于有些人第二天上午的物理化学两科考的并不太好,到了第二天下午英语考试,开始考听力题目后(这个真过于简单了),心理上可能会再次发飘,后面考得如何,甚至第三天的道法、历史发挥得如何,更要打个问号了?
会做不代表能算对,写出来不能代表拿全分,有些孩子虽说不难,但这与中考能否拿到高分并不一致,由于今年中考下周一才开始阅卷,对于主观性较强的文科题目,还是要看下阅卷时的走向和如何定调,比如语文作文“尊重”想要拿到高分,是否要上升到“家国情怀”这个层面,还是到了“师生情”、“父母情”这个层面就可以了,目前并不能确认;而客观性更强的理科题目,答题流程是否严谨和格式规范性的严格要求程度,这都是数理化三科阅卷给分点非常在意的;这些不同科目对于中考拿高分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暂时还都是未知的。
等待下分的时间总是“漫长”地让人感到有些焦虑,可以趁此时间放松一下,对于后面的报考学校可以乐观但不能轻视,因为感觉容易的考试若成真,那么分数差间的竞争会变得在“毫厘之间”,报考就让人更为难了。
简单综述了一下今年中考情况,下面就对中考难度风向标的数学科目进行下分析,为什么反馈“简单”的孩子,大多数是来自南开、和平这两个区,因为今年数学出题首先确实没有太难为大家,其次对于南开、和平两区的孩子,25题压轴最后一问,是之前模拟考试曾经考过的模型种类,若之前真正掌握了,那么这次中考数学出题真是“很友好”了。下面对于重点题目着重分析下:
第10题尺规作图,去年新增考点,虽说不难但有时一紧张就会出错,为了考出高分这道题是不能出错的;今年考的是角平分线类型,我们圈子辅导在最后的串讲课中,老师给了两个重点类型进行“压题”,其中一个就是角平分线类型。
第12题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今年考点是自变量取值范围和一元二次方程思想等,题目难度中规中矩,对于我们圈子辅导是最幸运的一道题,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在6月1日和6月2日,给予各班的12题专项训练中的第二页的最后一题,极为巧合的与中考12题题干完全一样,只是当时给的是解答题,中考考的是选择题,这已经几乎是“压中”原题了,这种事可遇不可求,希望明年中考时还能有这种好运气。
第18题网格题,今年考的真的很难,考的是网格与线段最值其中一个模型的结合,这个模型曾经在前些年南开区模拟考25题考过,我们圈子辅导对于这个模型有过讲解练习,但确实没有与18题的网格结合在一起,因为最后的复习时间很紧张,没有必要为第二问这2分去研究到这么深,对于考试拿分的性价比太低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今年一位超级学霸60分钟就做完了除18题第二问的所有题目,剩余40分钟一直在研究这道题,但不够幸运直到交卷也没有做出来,中考全部考完的第三天下午,自己复盘分析这道题时,很快就做出来了,这就是在紧张的环境下,任何人的发挥都会受限,所以对待18题第二问的态度,最好就是顺其自然,视自己的能力决定。
第24题考的折叠类型,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真复习到位了也不算难,甚至听说南开区、和平区都有一些原本60、70分的学生,这次在24题上也答出了第二问,甚至第三问也有的做了出来。我们圈子辅导对于折叠类型,考前已经作为最可能的考试重点,强调过很多次,相比平移、旋转放在了2、3月份强化复习,有意将折叠类型放在最后练习,从4月25日开始全面复习,到5月18日,这期间在正常复习其他考点的同时,一直在强化折叠类型题目考点的训练。所以今年考折叠不稀奇,压中题型也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折叠类型所有考点都复习全面并认真完成强化训练,这里面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配合好。
第25题延续了不同小问考察不同模型的出题思路,其中第二问考察的模型是基础类型题目,相对简单,这早在我们圈子辅导新九暑假时的课程中,十来种模型已经全面讲过了,后续总复习阶段又有过不少训练,掌握起来不难,理应拿分。校内复习时,虽然可能不会涉及的这么全,但孩子们想一想迁移下思路,做出来可能性也不小。
25题的第3问就是压轴题目,相比18题第三问,绝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出来拿不到分(去年2023年中考18题只有12人拿到全部分数3分),25题第三问就是能拉开分数档次的能力题目了。第三问考察的这个模型,是今年我们圈子辅导特别值得骄傲说一说的,在今年南开一模考试前,这个“新模型”老师就重点讲过,并且特意提醒孩子们要重点关注,听进去的孩子们就明白这是在“压题型”了,果不其然,南开区一模就考了这个“新模型”,这是第一次“应验”,之后考虑到曾经的南开区教研会上,教研老师也强调过这个“新模型”解题思路,对于突然在区教研会议中提出的“新模型”,除了让人感到心中一惊外,着实是要给予重视的,所以在后面的辅导训练中,老师也再不断强调要注意,幸运的是中考又考了这个“新模型”,让我们对于考向研究的努力没有白费。
虽说这个是“新模型”,但这个“新”指的是对包含天津在内北方地区的老师和学生考得很少,甚至连模型名字都不知道叫什么,会议上也只是用一个解题思路来代称,而在广大南方地区,这个模型考的比较多,也有正式名称,所以“新”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出现的”,只是天津中考出题选择范围,视野也面向了全国各地,不再保守。
中考考了这个“新模型”,让南开区学子受益匪浅,不得不说今年南开区教研老师真的很厉害,居功至伟,能在考研会议上给老师们提出来重点研究讲解,又能在南开区一模考试上作为压轴题模型对学生进行考察,这可以说对南开区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做到极致了,中考真不该辜负教研老师的辛勤努力,南开区数学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真是脚踏实地一步步做到的。
至于其他区呢,我们圈子辅导在之前的考向(考试方向,简称考向)研究中,曾经把近十几年的考题真题模拟题都收集研究过,发现前几年的红桥区、滨海新区、河西区都曾考过这个模型的最基础版本,考的很简单大概四、五步就能得出结果,远没有达到压轴题的要求,所以即使学生做过,练习效果也不大,而近些年和平区也曾考过这个模型的进阶版本,难度就上来了,可以达到压轴题的水平,若复习时练习过,还是能有效果的。
南开区与和平区的孩子,只要认真复习模试试卷且掌握明白了,至少这次数学的压轴题对他们来说,算不上有太大难度,绝对是很友好的了;对于其他区的孩子,练各区模拟题时,要是真能重视到今年南开区一模刚刚考的这个“新模型”,去弄懂了,这次中考压轴题同样也能应付的来,收获好结果。总之,不管在哪个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总之,今年的中考数学感觉不难,那是因为考生在一年的训练下,已经适应了去年中考数学的创新变化,而不是真的题目简单了,但对于中考这种级别考试,基本就是大创新不会停下来、小创新每年迭代,哪一年又到了大创新元年,那一届学生就会面临较大的考验了。
这正如我们圈子辅导对孩子的教育,希望的是孩子们对考题模型能做到全面复习、万全准备,不希望靠这种赌运气的方式复习,尽管我们圈子辅导今年又“压中了”多道题目类型,甚至是原题,但我们还是不提倡想要完全依赖“压题”拿高分这种想法,对于考向的细致研究,虽然让我们具备“压题”的能力,但却不以“压题”为辅导重点,这就是给信任我们圈子辅导的家长们最大的回报。
对于中考,今年初三的家长们,考试已过请放下,好好研究后面的志愿填报问题;明年初三的家长们,莫要辜负了时间,希望明年中考好运依旧在。
作者得道Albert专注天津教育,寻求学业规划、转学择校、志愿填报、辅导培训等方面,欢迎交流咨询。
Ps. 得道数学是Albert老师在学业规划咨询之后,创建的一个培训圈子体系,借名“得道”,意在“取乎其理,道在其中”,目的就是探求题目的内在规律,掌握解题之道后,做出来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本文为得道Albert原创,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并关注。
作者其他文章,可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