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2024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2020 年:《有一种甜》。
要求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1 年:《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要求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对 “有意思” 的解释 “有意义,耐人寻味” 来写,600 字左右,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2 年:《这不过是个开场》。
材料中提到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写信说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3 年:《会心之乐》。
“会心” 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要求围绕 “会心之乐”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4 年:《我也是个取水人》。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 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取水” 方式。要求以 “我也是个取水人” 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2020 - 2024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特征
总体来看,2020 - 2024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作文命题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贴近学生生活与成长经历:
关注日常感受:题目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素材和灵感。比如 2020 年的 “有一种甜”,“甜” 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感受,学生可以从学习的收获、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等方面去体会和挖掘这种 “甜”,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因此都有话可说。
聚焦成长主题:成长是青少年阶段的重要内容,这几年的作文题都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收获。像 2022 年的 “这不过是个开场”,强调了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每一个经历都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2024 年的 “我也是个取水人”,以探寻未知事物、寻找适合自己的 “取水” 方式来暗喻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不断探索、提升自我。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具有思辨性:题目往往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仅要描述现象,还要揭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例如 2021 年的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要写出事物 “看上去” 的样子,还要深入挖掘其 “更有意思” 的内在本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对事物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比较。
强调深度思考:部分题目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度发展。如 2023 年的 “会心之乐”,“会心” 一词本身就蕴含着对事物的理解和领悟,学生需要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叙述,表达出自己在其中领会到的道理或与他人心意相通的感受,这就需要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三、体现文化内涵与价值引领:
弘扬传统文化:一些作文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如 “会心之乐” 中的 “会心” 一词,具有悠远的文脉渊源,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通过这样的命题,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传递正确价值观:作文题的价值导向积极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 “这不过是个开场” 的题目中,鼓励学生在面对成功或挫折时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我也是个取水人” 的命题则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不断提升自己,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命题形式灵活多样:
材料与命题结合:2021 年的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先给出对 “有意思” 的解释,再让学生以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为题写作,这种形式既给出了一定的引导和限制,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比喻手法的运用:部分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题目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加了题目的理解难度和写作的挑战性。如 2024 年的 “我也是个取水人”,将世界比喻为一滩无形的水,“取水” 则比喻学生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方式,学生需要理解这一比喻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写作方向。
五、强调真情实感的表达:
题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反对虚假空洞的写作。无论是对生活中 “甜” 的感受,还是对事物 “有意思” 的体会,都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来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写出有感染力的文章。
关于上海市 2025 年中考语文作文的备考建议
一、关注生活体验,积累素材:
1、日常经历:留意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经历,比如一次考试的失利与反思、和父母的一次沟通、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感受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作文的素材。
2、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如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例如,可以思考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也可以关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传统技艺的传承等。
二、提升思维能力:
1、培养思辨意识:对于所积累的素材和遇到的问题,要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比如对于 “挫折”,既可以思考挫折带来的痛苦和困难,也可以思考挫折对人成长的促进作用;对于 “成功”,不仅要看到成功的荣耀,还要思考成功背后的付出和责任。
2、训练逻辑思维:在写作前,要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进行规划,使文章的逻辑清晰。可以采用列提纲的方式,明确开头、中间论述和结尾的内容,确保文章层次分明、有条理。
三、加强阅读学习:
1、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为作文提供素材和灵感。比如读《西游记》可以学习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读《简・爱》可以体会到主人公的独立精神和自尊自爱。
分析优秀范文:学习优秀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路,包括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可以分析范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7。
2、注重语言表达:
丰富词汇量:平时多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成语和俗语,在写作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以通过阅读、背诵和做词汇练习来提高词汇量。
运用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拟人可以使事物更加生动有趣,排比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3、强化书写规范:书写工整、整洁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提高作文的分数。平时要注意练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避免在考试中因书写问题而失分。
四、2025上海中考语文作文的 5 个预测作文题(仅供参考):
1、《那一刻,我懂得了______》:
分析:这个半命题作文可以让学生补充如 “坚持”“责任”“感恩” 等词语,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的某个重要时刻,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表达自己在那一刻所获得的感悟和理解,体现自己的成长和思想的变化。
2、《我与______的对话》:
分析:横线处可以填 “古人”“名著中的人物”“未来的自己” 等,让学生发挥想象,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历史、文学、未来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分析:可以补充 “阅读”“音乐”“运动”“微笑” 等词语,让学生探讨某种事物或行为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在挑战中成长》:
分析:以 “挑战” 为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在面对困难、挫折或新的任务时,如何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从而获得成长的经历。这个题目可以考查学生的勇气、毅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5、《我心中的那道风景》:
分析:“风景” 既可以指自然景观,也可以指人文景观或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等。学生可以通过描写自己心中的那道独特的 “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袁 骏
2024年9月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