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学习成果展示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俨然(yān) 阡陌(qiān) 篁竹(huáng) 悄怆幽邃(chuàng)
B.翕忽(xī) 怡然(yí) 衣褶(zhě) 豁然开朗(huō)
C.寤寐(wù) 问隔(jiān) 兼葭(jiā) 犬牙差互(cī)
D.窈窕(yǎo) 器皿(mǐn) 有奇(jī) 黄发垂髫(t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俶尔 诎右臂 悬崖绝壁 消声匿迹
B.篆章 马前足 草长莺飞 水尤清冽
C.雎鸠 露马脚 装模作样 张灯结彩
D.朔洄 流水账 震耳欲聋 人情世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看见母亲朝白己快步走来,正在奋力奔跑的他戛然而止。
C.奶奶年纪大了,总是周而复始地说着一句话。
D.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地有计划地探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龙山装点地生机盎然。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语境最和谐的一项是()(3分)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弹拨者, ;那厚重如贝斯轰鸣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
八年级语文三单元第1页(共6页)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的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B.王勃与杨炯、卢照邻、孟浩然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C.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部分,“风、雅、颂”是其三种表现手法。
二、古代诗文(15分)
(一)诗歌阅读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7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愁思。“惆怅”一词,造成红艳的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B.诗歌第二句表现诗人黄昏时赏花的情景,“唯有”“两枝”等词,强调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满院的牡丹花开的正盛。
C.诗歌第三句实写风吹花残之景,第二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诗人的惜花之情跃然纸上。
D.本诗借物抒怀,别具一格。诗人夜里用火把照花的行为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2)“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赏析其精妙之处。(4分)
八年级语文三单元第2页(共6页)
(二)名句名篇默写
8.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8分)
(1)青青子衿, 《诗经 子衿》(1分)
(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
(3)纺窕淑女, 。《诗经 关雎》(1分)
(4)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5) 胡为乎中露?《诗经 式微》(1分)
(6) 鸡犬相闻。《桃花源记》(1分)
(7)《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 《诗经 兼葭》(2分)
三、名著阅读(7分)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他起了共鸣,你的脉持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1)语段中的文字选自《 》,这是一部 ,作者是我国著名 家。(3分)
(2)文中的“你”是 ,著名 。文中的“他”足 ,作者为了给文中的“你”普及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文中多次提到了“他”。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 ”的艺术家。(4分)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6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八年级语文三单元第3页(共6页)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影布石上 布:映照
B.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 静以修身
B.乃记之而去 结友而别
C.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D.心乐之 马之千里者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展现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B.第二段既直接描写了游鱼的怡然自得,又直接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C.第三段运用了比喻,形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的;形容溪水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这是动态的。
D.第四段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这与前文的乐并不矛盾,一乐一忧是作者被贬谪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题。(共6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八年级语文三单元第4页(共6页)
13.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B.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C.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仿佛:好像
D.咸来问讯 咸:都
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行天下之大道
1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年,当时战乱频繁,赋税日多,民不聊生。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8各题。(共9分)
云梦田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①,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划两处)(3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18.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景睢治国之道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共9分)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曲然,其呜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麻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树荫。
1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3分)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
21.文中所描写的水,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六、作文(共30分)
22.那每个如诗的晨曦,每个如画的黄昏,转眼之间就成了不可复制的昨天;而今天的憧憬在心间,明天的希望还等着去实现。让我们珍惜每份温暖的感动,让阳光洒进心海,幸福,便会在心底悄悄发芽。
请以“幸福,在心底发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