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语文试卷引热议题答案大全(成都二诊语文答案2024年)

成都语文试卷引热议题答案大全(成都二诊语文答案2024年)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20:20:28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请见公众号链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某校学生开展“爱我家乡·茶话巴中”研学旅行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小小的茶叶,在新的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一碗浓浓的茗茶,在巴蜀大地千里飘香。这不仅孕育出一方人,还氤氲出一种情。
地处米仓山南麓的巴中,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条件。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巴中的产茶,可上溯到《诗经》产生的时期。所产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现有巴山老鹰茶、富硒茶、绿茶等……屡获殊荣,炙手可热。如老鹰茶,( )。
茶,因其清雅高洁的品格,常与文人雅士结缘。在巴中大地上,积diàn【 】出无数与茶有关的逸闻轶事、诗文名联。明末壁山(今通江县,下同)贡生向仕显《食薪茗》:“旗枪犹带一枝雨,萌蕊初含三月烟。”清顺治举人李蕃《壁山春望》:“酒开土瓮因醅熟,茶煮山泉带雪痕。归去已忘天欲mù【 】,儿童欢笑正迎门。”诸如此类浩如烟海的诗文,为茶叶增添别样的魅力。其背后是古人吟赏风物的闲情逸致。
过去,当地茶叶虽也通过米仓古道北运陕西,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今,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勤劳睿智的巴中人,助推本地茶叶品牌,走向全国,走出四川,乃至世界这不是让茶叶成为叫得响的饮品,而是让其成为老百姓腰包鼓的法宝,真正把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变成了一篇带领百姓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大文章。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mín 淀 ruǐ 幕 B. míng 锭 ruì 幕
C. míng 淀 ruǐ 暮 D. mín 锭 ruì 暮
2、文中加色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天独厚 B. 炙手可热 C. 逸闻轶事 D. 闲情逸致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分析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中的产茶,可上溯到《诗经》产生的时期。(成分残缺,在“产茶”后面加上“历史”)
B. 现有巴山老鹰茶、富硒茶、绿茶等……(重复累赘,删去省略号或“等”)
C. 走向全国,走出四川,乃至世界(语序不当,“走向全国”和“走出四川”交换位置)
D. 这不是让茶叶成为叫得响的饮品,而是让其成为老百姓腰包鼓的法宝。(关联词使用不当,将“不是……而是……”改为“不是……就是……”)
4、依次填入文中小括号处的语句(不考虑句末标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汤色鲜亮,滋味醇浓,劲道十足
②属常绿乔木,叶质厚实、色泽深绿
③因此不但有解渴之功,还有止咳、祛痰、平喘等疗疾之效
④富含芳香油、多酚类化合物等有益成分
A. ②④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
5、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的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中,“在”“的”“璀璨”分别是介词、助词、形容词。
B. “品质优良”“勤劳睿智”“全面小康”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C. “诸如此类浩如烟海诗文,为茶叶增添别样的魅力。”主干是“诗文增添魅力”。
D. “这不仅孕育出一方人,还氤氲出一种情”是递进关系复句。
6、研学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B. 中国文化崇尚“和”,它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商人经商讲究“和气生财”,家人相处讲究“家和万事兴”等。
C.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他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时警醒着世人。
D.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其中杜甫曾漂泊巴蜀,在浣花溪旁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书法小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不同的书体抄录李蕃的《壁山春望》,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字体是隶书,字形方正,横平竖直。

B. 乙字体是楷书,字形扁平,蚕头雁尾。
C. 丙字体是行书,行云流水,牵丝带连。

D. 丁字体是草书,龙飞凤舞,浑厚端庄。
8、当地茶文化陈列馆大门对联暂缺下联。管理员邀请你根据上文,紧扣茶文化主题补齐下联。
上联:喜看秦巴新貌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9-11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材料一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部署。2023年2月,有关部门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在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ChatGPT是数字技术创新运用的典型代表。ChatGPT是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就是聊天,GPT就是“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简而言之,ChatGPT就是一款好用到超出大部分人认知的聊天机器人。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二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可以根据议题写作业、写论文、写演讲稿……据新闻报道:ChatGPT成功通过了谷歌的编程考试,拿到了年薪18.3万美元的L3工程师录取通知书;还能够通过沃顿MBA课程的期末考试……
有记者曾在ChatGPT的对话框中输入“如何看待ChatGPT对教育的影响?”后,它的回答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可以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可以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并与学生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支持与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可以为老师提供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方式。”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三 ChatGPT的确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给考试作弊提供便利。冯建军教授认为:在教育领域,ChatGPT注重知识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缺少辨别信息、答案的能力,忽略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情感交流;可能导致学术作弊和学术诚信问题。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伦理治理的确也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生成虚假信息、算法“黑箱”等问题。以教育数据隐私问题为例,ChatGPT需要联网工作,存在隐私泄露和侵权的风险,可能会伤害未成年学生。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9、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表述一致一项是( )
A.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想要完成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必须依赖于ChatGPT的使用。
B. ChatGPT是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能力。
C. ChatGPT存在考试作弊、缺少辨别信息的能力、忽略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缺点。
D. ChatGPT需要联网工作,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会伤害未成年学生。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在伦理、法律、体育竞技方面,因缺乏情感交流可能存在大量的风险。
B. 材料二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ChatGPT具有能力强、“智慧”等级高的特点。
C. 冯建军教授认为,ChatGPT可以为学生提供材料和建议,但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因而不能使用。
D. ChatGPT自身认为对教育具有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改善教学方式等积极功能。
11、有人说:“即使再先进的科技都只是工具,人类不应沦为工具的奴隶。”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小题。(10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纪秀生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作为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所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的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20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甲】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乙】汉语有声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有瑞典语言学家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有删改)
12、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B. 第③段论述了中华文化是汉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因而要维护其繁荣与发展。
C. 第④段加色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汉语与西方语言对比,突出汉语充满动感的优越性。
D. 第⑤段中加点内容“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清晰地表明观点来源,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
1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分)
14、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所学知识,为第④段中【甲】【乙】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补充一则事实论据,并阐释理由。(任选一处)(4分)
【甲】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乙】汉语有声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让我抱抱你 郑玉超
①小时候家里穷,揭不开锅,他很瘦。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拉扯他,很不容易。见他身子单薄,父亲很心疼,常会说,儿子,让我抱抱你。每一回,他都很听话,让父亲抱。每一回,父亲都能轻轻将他抱起。父亲心底满是酸涩,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儿子长得壮实,哪怕就胖一点点。
②每到夏秋时节,父亲就光着胳膊,去沟渠里摸些河蚌和田螺。父亲常笑逐颜开,带回一篓的战果。一次,他用小手,为父亲拭去脸上的汗水,手指不小心沾到了自己的舌头,咦,父亲的汗水好咸。
③父亲将河蚌、田螺洗净,放到锅里煮,剔出肉,洗净,再加佐料,清炒。油水虽少,可在他看来却是道不可多得的荤菜,是美味佳肴。
④他吃得很尽兴。见父亲没动筷,他很好奇:“爸爸,很好吃呢!你不喜欢?”父亲笑笑,说:“我不爱吃,盆里还有好多呢。我要是喜欢,能舍得拿到集市上去卖?”怕儿子不信,父亲又道:“你看我这身板,不能再吃了,要是胖了,动作会慢,还没有河蚌田螺快,就捉不到它们了。”
⑤边说,父亲边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缩,学着河蚌,慢慢走动。他笑出了眼泪,觉得父亲比戏台上的人还厉害。他忽然想到,父亲现在是只河蚌了,当然不爱吃河蚌了,天底下,哪有河蚌吃河蚌的道理呢?不过,他可没有想到父亲这只河蚌为什么会亲手捉河蚌。
⑥渐渐地,他长大了,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他留在了大城市工作。
⑦几年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城里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他常回老家,想将父亲接到城里。父亲死活不同意,说,农村山好,水好,总之,一切都好。父亲听人说过,城里人不容易,吃的穿的,不知比农村贵多少倍。何况,儿子开公司没几年,钱得算计着,得花在刀刃上。
⑧每一回,父亲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回,他都自信而来,失望而归。这一回,他决定不听父亲的,硬生生将父亲接到了城里。
⑨宽敞的客厅里,父亲局促地站在里面,显得很瘦小。望着父亲清癯的脸庞,他心底一阵疼。愣了会,他突然张开手臂,说:“爸爸,让我抱抱你。”
⑩父亲怔怔的,有点恍惚,一时没明白儿子的话。他快步走到父亲身边,说,抱抱你。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父亲不好意思地躲闪。
⑪父亲终究禁不起他的恳求,红着脸,让他抱。他没费多大劲,就将父亲抱离了地面。父亲轻飘飘的,像是空气。“爸,你怎么这么轻?”他轻声问,眼前一片模糊。父亲笑,说:“人老了,哪有不变轻的?”“我去集市上,买点鱼虾回来做给你吃。”他说。
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他心里疼得慌,央求道:“爸,那我就带你出去吃点好的。”
⑬父亲咧开大嘴——他看到父亲的牙齿又掉了两颗——笑着说:“吃好的容易发胖,走起路来艰难,你没看到老家你大伯胖到啥程度了,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
⑭怕儿子不信,父亲便学着自己兄弟的样子,身体弯曲着,夸张地摆着双臂,喘着粗气,蹒跚而行。可父亲一点也不胖,相反,瘦削得像深秋里的柴火。看着父亲笨拙地模仿,他笑出了眼泪,泪水流到嘴里,咸咸的,就像当年父亲脸上的汗水。
⑮他知道,父亲撒了谎。小时候,他曾不止一次无意中发现,父亲躲在黑乎乎的灶房里,偷偷地吃他剩下的河蚌田螺,津津有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第⑤段和 ⑭段父亲进行了两次模仿,“他”都笑出了眼泪,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16、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父亲的脸倏忽红了,像一块酱紫色的布。(从修辞角度赏析)
(2)父亲眼睛躲闪着,又笑:“我从不爱吃那些东西,连田螺河蚌都不吃,你忘了?”(从描写角度赏析)
17、 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18、在本文中,“他”抱起了父亲;《散步》中,“我”背起了母亲。请根据下列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探究这“一抱一背”的深刻内涵。(可从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回答)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9、读下面语段,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古诗文原句。
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诗情画意之美无处不在。
美源于自然:韩愈写下“草树知春不久归,① ”的诗句,展现了草木争春、万紫千红的晚春之美;岑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② ”中,以奇妙的想象写出了冬雪之美;苏轼的“③ ,漏断人初静”,又给我们描绘了月暗星稀、万籁俱寂的宁静之美……
美常驻心间:《<论语>十二章》中子夏提出“④ ,切问而近思”,告诉我们个人修养之美;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诗句“⑤ ,⑥ ”,彰显了将士们忠君报国之美……

(二)阅读诗歌,完成20-21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写出了早晨旅店中行旅之人繁忙与辛苦的情景。
B. 颈联“明”字描绘了枳树白花照亮驿墙的景象,衬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
C. 尾联与首联相照应,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结构严谨。
D. 全诗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作者最真实的感受。
21、本诗有一联与《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并赏析。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2-25小题。(13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镬⑥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苏武之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栘(yí)中监:汉初官名。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③旃(zhān):同“毡”。④暴(pù):晒,后作“曝”。⑤由:同“犹”,像。⑥斧钺(yuè)汤镬(huò):指汉代两种残酷的刑罚。斧钺,以大斧砍。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
2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武 留 十 余 岁 竟 不 降 下 可 谓 守 节 臣 矣
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汝之不惠 友人惭,下车引之
B. 子为父死无所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C.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 以武为移中监使匈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
2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愚公和苏武在人物形象上的异同。(4分)

四、名著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
为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某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最是书香能致远”主题活动。
26、在“文学名著我来推”环节中,同学们对相关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集《朝花夕拾》全书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童年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B.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创作了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C.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述故事大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奇幻的世界,表达美好的希望,表现对社会的批判意识。
D. 法布尔的《昆虫记》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赞美。
27、在“名著书目我来选”环节中,学校采购了一批图书,准备丰富图书室“合作”主题专柜,你认为以下哪两部名著可以放人这个专柜?请写出书名并简述理由。
①《长征》 ②《骆驼祥子》 ③《红岩》
④《海底两万里》 ⑤《泰戈尔诗选》 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写作(60分)
28、微写作(10分)

在读书活动“名著感想我来谈”环节中,某同学读完一本名著后,在扉页上写道:“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你认为他是从以下哪本名著中哪个人物得到的启迪?请结合该名著具体内容谈一谈,150字左右。
A.《水浒传》 B.《西游记》 C.《儒林外史》 D.《名人传》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面对责任,曹刿在强齐入侵的危亡时刻,主动承担,终于战胜齐国;张桂梅为了山区教育,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责任的含义……
面对责任,吕蒙始以“军中多务”逃避,终以勤奋学习承担,让人刮目相待;杜小康辍学放鸭时,始因深重的孤独逃避,终在暴风雨的洗礼下勇敢承担……
亲爱的同学,关于责任,你有怎样的青春故事分享?
请以《那一次,我 责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主题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③不得抄录材料中的原句;④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书写工整规范;⑥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B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此处用来形容人们对于茶叶的追捧,色彩不当。

3D 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将“不是……而是……”改为“既是……也是……”。

4B

5B “品质优良”是主谓短语,“勤劳睿智”是并列短语,“全面小康”是偏正短语。

6A 应为:现实主义。

7C
8、示例:(1)笑品茗茶美味;(2)乐赏蜀地(川北)香茗;(3)直(畅)抒香茗深情;(4)共享健康绿茶;(5)闲品光雾(璧山)香茗;(6)同赏乡村佳茗;(7)共享家乡茗兰;(8)细啜蜀乡佳茗……

9B A.根据材料一中的“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可知,本项“我国想要完成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必须依赖于ChatGPT的使用”有误,应为:我国想要完成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C.根据材料三中的“比如可能会给考试作弊提供便利”可知,本项“ ChatGPT存在考试作弊”表述过于绝对;
D.根据材料三中的“在隐私泄露和侵权的风险,可能会伤害未成年学生”可知,本项“会伤害未成年学生”表述过于绝对;

10D A.根据材料三中的“在教育领域,ChatGPT注重知识教学,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缺少辨别信息、答案的能力,忽略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情感交流”可知,本文表达的是在教育领域,ChatGPT因缺乏情感交流可能存在大量的风险。本项“在伦理、法律、体育竞技方面”有误; B.材料二没有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冯建军教授并没有认为“不能使用”。
11、 材料中功能非常强大的ChatGPT,也只是一种工具。用得恰当,就可以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使用不当,在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风险。如在线网络教学,合理利用,就可以方便学习;使用不当,则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12B 根据本段中的“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可知,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本项“中华文化是汉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有误。

13、第②段的论证思路: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及其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自豪;再用举例论证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及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意思对即可)
14、示例:选甲处。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言简意丰,想象丰富。
选乙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锦鳞”“游泳”叠韵双声的运用,“明、惊、顷、青”等字的押韵,四字词语、骈句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汉语母语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15、不相同;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父亲模仿河蚌逼真有趣,逗乐了他,笑出了眼泪;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为掩饰自己的话模仿大伯时笨拙衰老的样子,流下难过、心酸的眼泪。想到父亲一直以来省吃俭用,全心全意对自己的付出,流下感动、愧疚的眼泪。
16、(1)比喻,把父亲的脸比作酱紫色的布,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脸红的特点,表现了父亲不好意思的心理。
(2)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说谎的神态(骗儿子不吃鱼虾的理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17、结构:补充交代了父亲“不爱吃田螺河蚌”的真相,照应前文,使情节更加完整,耐人寻味。
内容:揭示了“我”第二次流泪的原因,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主旨,表现了年轻一代理解并回报父爱的深刻主题。
18、本文中,他看到父亲瘦弱的身体,回忆起小时候抱他的情形,也想抱抱父亲;想关心和回报父亲;体现了他对父亲的感恩和爱。《散步》中,我在母亲过不去的地方背起她,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孝敬;体现了我作为中年一代勇于承担责任,传承爱的主题。

19、①百般红紫斗芳菲 ②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缺月挂疏桐 ④博学而笃志 ⑤报君黄金台上意 ⑥提携玉龙为君死

20B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意思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这句诗写的是漂泊在外,早起出行的所见,因为早晨太早,天色有些暗,所以,白色的花才能照亮驿站的泥墙,突出的是游子漂泊在外的辛苦,“衬托出游子的欣喜之情”错误。

21、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本联全是名词意象叠加,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出一幅荒山早行图。

也可这样作答: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使用白描手法,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

也可以这样作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由六种景物构成两幅画面,诗句全是由名词构成,没有其他词语,却构成了独特的、完整的画面,表现游子的辛酸。在《商山早行》中都是由名词构成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联也是六个名词、六种景物构成两幅画面,“鸡声”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出行时间之早,“月”“人迹”“霜”从视觉角度写天色之早;“茅店”“月”“板桥”“霜”是静景,“鸡声”“人迹”是动静,动静结合,写行人早起之早;在如此早的时候起床出行,写出了行人的辛苦。

22、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23D
24、(1)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2)于是(卫律)设立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来引诱苏武),(苏武)最终不答应。/于是(卫律)用显贵的爵位、丰厚的俸禄设立条件(来劝降苏武),他最终不答应。
25、同:不怕困难,意志坚毅顽强,有恒心。
异:愚公有造福子孙的宏愿,有远见卓识。苏武是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

26A “童年往事”有误,应为: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7、示例:
书名:《长征》《红岩》
理由:这两部书都有与“合作”有关的人物和情节。《长征》:在战略转移中,先遣部队、主力、后卫、后勤保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红岩》中写许云峰等革命者在狱中办《挺进报》,编辑、排版、刻字、印刷,无一不需要通力合作。

28、示例一:
我认为是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得到的启迪。这只本来籍籍无名的石猴,无论是成为花果山的美猴王,还是成为天庭官员,无论是自称“齐天大圣”,还是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哪一次蜕变不是历经风雨、千锤百炼之后发生的?大闹天宫失败,在五行山下被压五百年;随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甚至陷于死亡的困厄,但他从不畏惧,终成正果。

示例二:我认为是从《名人传》中的贝多芬身上得到的启迪。贝多芬一生,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却在无声的寂灭中创造了音乐的辉煌,用自身的痛苦磨砺出熠熠生辉的音乐珍宝,坚韧不屈使他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在耳朵失聪后,他还能创作出《月光曲》《献给爱丽丝》《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等这些知名的乐曲。所以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29、参考例文

那一次,我懂得了责任
走在成长的路上,感受荆棘带给我的挫折与磨砺,成长的每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足迹。让我们回到记忆深处,去寻找我每一次成长的印记。
那是一个舒适而温暖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撒在我身上,就在这时,一阵闹钟的响声,把我从睡梦中无情的揪起,而我却没有半点恼怒,因为我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在今天开幕,走到校门口,一张写着“阳泉市实验中学秋季运动会”开幕式的横幅挂在门口,我笑着步入校园。
我被选中做了开幕式上的旗手,在开幕式上举校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项目,于是,在经过了两小时的开幕式后,我就悠闲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和别人聊天,吃东西,有时同学有项目进行我也回去给他们加油,就这样度过了平凡而又悠闲的第一天。
第二天,我还重复着与第一天的活动轨迹。不一会儿,男子1000米就要开始了,我和别的同学一样去给运动员加油,我来到了郭家骏的身边给他加油。他悄悄告诉我,他今天腿有些不舒服,有些紧张,我让他下来休息一下,我帮他跑,可他却坚持上场,一心想要为班级赢得荣誉。
“嘭!”发令员扣下了扳机,运动员势若奔马。郭家骏一马当先,冲在最前端我暗松了一口气,心想:“看来他的腿还好,没有在关键时候‘罢工’”。我刚想,就听到一声大叫,回头一看郭家骏停了下来,用手抱着膝盖在地上半蹲着。我们跑了过去、想把他扶下去休息,看医生,可他却推开了我们,坚持跑完了全程。
我的心脏狠狠地颤动了一下,责任这个词第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再后来,我再也没有像之前一样,悠闲的只聊天,而是积极去做后勤工作,为班级出一点力。
责任,是一个不可丢弃的使命,它肩负在我的身上,当我真正理解了它,并积极地承担时,这就是成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