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3 3 3 4,13分)
1、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2、_______,亭亭净植,可远观……(周敦颐《爱莲说》)
3、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纪录片《远离家乡的游子》拍摄了这样的画面:夕阳西下,游子站在高楼向远处眺望,一艘航船在水雾弥漫的江面慢慢行驶。我们可以用《黄鹤楼》中的“ _______?_______ ”为其配画外音。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21分)。
【甲】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忱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泫然①不能自已。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滕子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③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①泫然:指流泪。②束发:古代男子成童(十五岁以上)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③毛锥子:这里借指科举考试。
5、【乙】文中的“范公”应是 _________(人名)。(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8、袁中道认为滕子京“有何可哭”的原因,不包括( )(2分)
A.滕子京在地方任上政绩斐然。B.滕子京早早得到朝廷的重用。
C.滕子京身边有范公这位知己。D.自己的才华与际遇远不及他。
9、(1)【乙】文描绘的洞庭景色的特点,可用【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加以概括。(2分)
(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滕子京,但目的不同。【甲】文作者是为了交代写作的缘由,同时 ;【乙】文作者是为了_________ 。(2分)
10、【甲】文作者提出了“古仁人”的标准。如果按这样的标准,你将如何评价【乙】文中的袁中道?(5分)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4分)
君子豹变 海炎
①豹初生时,毛色暗杂,身材瘦小,气质娇弱;但等长到成年,就会变得毛色光亮,目光犀利,矫健迅猛。更让人佩服的是,它相当有节制,不允许自己因贪吃而影响身材和奔跑速度。《易经》中所说的“君子豹变”,意思是,君子像豹一样,也许出生很普通,但经过后天的锤炼、提升,终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的德行和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时刻谨慎约束自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理性反省自身,才能实现豹变。可见,要成为君子,须持之以恒地修炼身心。
②君子豹变,需要自律精神。所谓自律,就是要凭借高度自觉,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指引行动,无论人前人后,都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富兰克林之所以受人敬仰,除了勤奋,自律也是一个重要条件。他曾提出过13 条自律要求,如言行一致、保持谦逊等。不难看出,自律,可以让一个人德行出众。
③一个人唯有躬身自省,才能认清自己。《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告诉我们,君子每日都要严格剖析自己。宋朝的赵康靖为了历练心性,每当起一个恶念,就往瓶子里放一颗黑豆;每当起一个善念,就放一颗白豆。起初黑豆很多,于是他努力去改正做得不对的地方。日复一日,瓶中的白豆变多了,黑豆变少了。人之所以变得愈发优秀,一定是坚持每日必检,每事必查,不放过点滴缺漏,日臻完善自我。因而,君子豹变,还需要自省精神。
④君子豹变,更需要自强精神。真正的君子,无论条件优劣,都能自强向上,积极进取,实现人生的价值。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在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的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难关,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他曾说过自己一生的工作,“就是要为人民作贡献,默默地自强不息,去耕耘,开荒,铺路”。自强不息,为国为民,正体现了豹变君子的人生追求。
⑤君子豹变,从普通平常到拥有美好的气质、强大的能量、高尚的情操。非一日之功,非短时之效。犹如打磨璞玉,( )不断切磋、雕琢,( )能使之显出温润与高贵。人生没有捷径,你走的每一步都在为你日后的“豹变”奠基铺路。因此,点滴之间不可忽视,方寸之间不可放松,严格要求自己,才会形成高贵的人格。(文章有删改)
11、第⑤段括号里应填上的关联词是( )(3分)
A.既……又 B.因为……所以 C.只有……才 D.只……就
12、阅读文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②段引用马克思的话,又举富兰克林的例子,证明了“君子豹变,自律精神”这一分论点。
B.第③段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这所种方法,论证了“躬身自省,才能认清自己”这一分论点。
C.第④段先提出分论点,再对这一观点加以阐释,然后举彭士禄自强不息的事例论证该分论点。
D.“要成为君子,须持之以恒地修炼身心”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13、有人认为,文章③、④两段顺序应该互换,你是否同意该观点,阐述理由。(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22分)
指路 阎秀丽
①作为报社的记者,领导让我去挖掘一些革命老战士的英雄事迹。我多方打听才找到这个瘦削而又矮小的老人,听说他曾经参加过一场著名的阻击战。
②因为我们的到来,他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军装,一顶军帽放在旁边的石桌上,那上面似乎沉淀着老人的峥嵘岁月。
③“您能亲历那场阻击战,一定有很多记忆深刻的人和事。”我说。老人的身子瑟瑟地抖动一下,腰板瞬间佝偻起来。阳光从侧面照着他,让他的脸有一半笼罩在暗影里。
④“那是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着。“我的耳边都是爆炸的声音,鼻子里全是烧焦的味道……当我醒来的时候,周围很静,眼前一片漆黑,我以为我死了,还好我的腿还能动……”
⑤“我不敢喊,但是我能感觉到风刮过我的脸……一股血腥味,是我的血,从我的脸上一直流,流到我的嘴里。”老人的身体在抖,声音也跟着抖起来,“我趴在地上,能闻到土里也有血腥的味道,我不知道是谁的血。但是我知道,我还没死,只是我的眼睛看不到了……”
⑥“我想活着,我不想死,香兰还等我回去娶她……”老人在我的安抚下平静下来,喃喃地说着,“她很漂亮……”老人的脸上似乎闪过一抹红晕。
⑦“我又听到了枪炮声,整个大地都在震动,我甚至听到很多人的呐喊声。”老人挪动一下身子,靠在椅背上,好像很疲惫,“我听到有人喊‘ __’,我很高兴,我得救了,因为我知道这是谁喊的话。”
⑧“那天是阴天,我能感觉到空气是湿漉漉的,就连喊杀声也是湿漉漉的、黏黏的……我又听到有人喊‘ _________’,随即,一发炮弹在我的身旁爆炸……”
⑨“再醒来的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那种难闻的味道。”老人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像是地狱的味道…… ”
⑩“没有人救您回去?”我惊愕地看着老人。
⑪“我以为我会死在战场上,却碰到了他……他向我爬来,他的声音很虚弱,问我的眼睛是不是看不到了,我忍不住哭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我问他是谁,他告诉了我。他的两条腿都负了重伤,不能走路了……他说他想活着,要不然他的狗剩子就没爹了。”
⑫“我背上他,他给我指路……他的两条腿晃荡着,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的大腿。”老人的脸上闪现出一丝琢磨不透的神情,继续说道,“他说这里就是一道铜墙铁壁,没有谁能够突破……后来,他哭了,他说整整一个连的战友就剩下他了,连长是第一个牺牲的……”
⑬我不由得站了起来,我无法想象一个眼睛受伤看不见的人,背着一个负了重伤的战士走下战场的壮烈。
⑭“他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胜利吗?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口号是‘跟我上’!而他们,只会喊‘给我上’……”老人的身体抖得更加厉害,声音也跟着抖得变了形,“我知道他说的都是对的,我的眼睛受伤了,但我的心明白着……”老人忽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
⑮“我想让他活下去,可是他死了。我顺着他指给我的路往前走……后来,共产党的军医治好了我的眼睛,我和他的战友一起,重新奔赴了战场。”
⑯“啊?那您是?”
⑰“那时我是国军……”老人低下头,声音轻得像风。他拿起桌上的军帽,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那鲜红的五角星,在阳光下变得更加鲜红。老人的眼睛里,被西落的阳光映满了温暖:“不过他给我指了一条最光明的路。”
(选自《故事会》,有删改)
14、请在第⑦段和第⑧段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内容。(4分)
A.给我上 B.跟我上
第⑦段:() 第⑧段:()
15、采访过程中,为何老人的三次“抖动”一次比一次剧烈?请作分析。(5分)
16、下列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有利于表现老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B.小说以对话推进情节,符合采访的特定情境,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
C.文中对军装、军帽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新身份”的认同。
D.第③段“他的脸有一半笼罩在暗影里”隐喻老人曾有另一种身份。
17、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人还是“他”?请简述理由。(8分)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8-22题(20分)
为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学校举行主题为“培养科创能力传承科学精神”的校园科技节,请你参加相关活动。
【活动一:学习科普知识】
18、学校邀请专家做科普讲座,以下不适合初中生学习的主题有( )(3分)
A.身穿“铠甲”的空间站 B.你好,AI
C.让你的客户说“YES” D.会“行走”的植物
19、聆听完讲座后,你想给专家写一封感谢信,以下不必要的一项内容是( )(3分)
A.对象称呼 B.专家介绍 C.学习收获 D.署名
【活动二:设计科技展厅】
20、科幻小说是基于科学展开想象的,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学校科技展厅设有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展区,你认为《海底两万里》应放在哪个展区?请仿照示例,写一写。(4分)
示例:放在生物展区,因为书中写了巨型章鱼、鲸鱼、珊瑚等大量海洋生物。
放在_________ 展区,因为_________ 。
【活动三:参加科技比赛】
21、你将参加“运用电脑软件制作成语动画视频”比赛。请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恰当的人物作为动画角色,绘制场景,并配上动画解说。解说词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阐述成语含义。(6分)
【活动四:感悟科学精神】
22、科技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在校园网分享学习体会,请你一起参与。(4分)
小语:科技节活动真精彩啊!这些创意十足的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还对科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松:是的,在阅读了科普作品《昆虫记》后,我对这两点也有深刻体会。我认为这本书_________ 。
四、作文(60分)
23、拐弯处,指行路转方向的地方;也比喻转变认识或想法的关键处。在校园、小区、街角的某个拐弯处,你是否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 在成长之路上,你是否转变过思想认识从而获得蜕变
请以“拐弯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