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中心小学语文三年级试卷及答案(红桥区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红桥中心小学语文三年级试卷及答案(红桥区小学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7:08:29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悄然(qiāo) 莅临(lì) 顿开茅塞(sè)
B.怂恿(sǒng) 绯红(fēi) 间不容发(jiān)
C.吝啬(sè) 箴言(zián) 屏息敛声(bǐng)
D.冠冕(miǎn) 初衷(zhōng) 振聋发聩(guì)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笔一画诉春秋,一撇一捺绣风华。汉字。历经几千年风雨 ,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不仅是记载、保存和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亘古以来,汉字与中华文明 ,协同发展。汉字不断,中华文明才会绵延不绝。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发扬踔厉,书写汉字在中华大地的壮美华章。
A.涤荡 传承 相辅相成 B.洗涤 继承 相反相成
C.洗涤 传承 相辅相成 D.涤荡 继承 相反相成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赢得了全国观众的阵阵喝彩。②该节目从古代诗歌中获得灵感,把春晚传统的观看媒介扩展到真人互动形式。⑧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让我们领会到了古都西安的璀璨辉煌和深厚底蕴。④《山河诗长安》让社会大众更加直观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到杜甫□赠卫八处士□中“夜雨翦春韭”一句,五官就会有一种恬适之感。眼睛里,仿佛看到了春天的第一茬韭菜,红红的根,隐蔽而惊艳□细细的叶,楚楚而可怜。宋代诗人“春菜红牙口”的描述,是不是就是说的春韭□鼻腔中,闻到微微的辛辣幽幽的清香,只那么一丝丝,仿佛舌尖牙齿已经亲密触碰到这光阴里最为清脆□芬芳的时蔬了。春韭本来就水灵得不得了,又沾着春夜的新雨,简直就是天赐佳品。
A.《 》 , 。, B.“ ” 。。、
C. ” ;?、 D.《 》 ;?,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饮酒》(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本诗以草庐开篇,叙述免除“牛马”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由“在”到“无”,转折有势。
B.本诗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表现诗人心与自然的亲近与会意,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C.诗中的“真意”指诗人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表现要肃清官场污浊风气的人生追求。
D.全诗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情趣,情味隽永,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一文,回答6-8题。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崔妍
①近几年,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中的应有之义。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同时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馆、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是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防沉迷的治本之策。例如,近年来,广东省委网信办联合全省各地网信及教育、金融、妇联等相关部门,推出了经省级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网络素养》地方课程教材,策划了大型儿童网络安全教育多媒体人偶剧等科普活动。这些活动覆盖青少年网民1380多万人,有效凝聚起了广大青少年网民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强大合力。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颜也愈发普遍。
B.短视频的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
C.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D.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方法的一项是( )
A.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B.如强监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
C.做好疏导,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D.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同时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是有内容特点、算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B.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C.第⑤段画线语句运用举例论证,证明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是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防沉迷的治本之策。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9-11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六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野芳发而幽香 芳:芳香
D.觥筹交错 觥:酒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行者休于树
C.杂然而前陈者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第①自然段外,选文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B.选文第②自然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早晚变幻多姿的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C.选文第⑨自然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思想颓废的抑郁和苦闷。
D.选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第Ⅱ卷 本试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春鸟的特性,描绘早春时节充满活力的动态美的诗句是“ 。”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程本立
程本立①,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②,乃往就学焉。寓金华最久,造诣日深。洪武丙辰,以明经秀才举。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③,谪云南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仆之任。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④,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害,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西南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紞以本立统须守御,因自誓曰:“吾当以死救此一方。”遂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雄、姚安以逮⑤大理、鹤庆、丽江、永昌,咸赖其抚绥安辑⑥。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选自明朝黄佐《革除遗事二》有删改)
【注释】①程本立。明代大臣。②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朱彦修。元代名医。也是理学名师。考亭,指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③累:牵连。指程本立跟随周王觐见朱元璋,受到牵连。④所部百夷煽诱为逆:指当地的首领煽动百夷作乱。逆。背叛者。⑥途。及。到达。⑥抚绥安辑:安抚。安定。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2分)
(1)被累,谪云南长官司吏目
(2)由是诸夷感悦归顺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自是民得安业,军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15、请结合原文分析,程本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龚州奇石》一文,回答16-19题.
龚州奇石 蒙福森

①明朝成化十一年,陈文瑜调任龚州知县。他带着两名随从、一个书童,坐一叶扁舟,沿江南下。其时,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陈文瑜走出船舱,伫立船头,眺望两岸景色,杏花烟雨,桃红柳绿,他诗兴顿起,吟道:“龚州平原小路斜,两岸村落百姓家。眼前分明桃源景,只欠溪流泛落花。”此时,江风吹拂。衣衫飘飘。龚州城遥遥在望
②陈文瑜到任后,白天理政,晚上读书,转眼一月有余。在这个月里,陈文瑜总觉得龚州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一样。一日,他独自微服外出,想看看龚州的士农工商、风土人情,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外江边。
③岸边、有人拿着铁锹钎在低头寻找着什么。再往前走,人越来越多。陈文瑜颇觉惊奇——此时正是农忙时节,该插秧种豆了。可他一路走来,发现不少农田抛荒,杂草丛生。有的田地即使有人耕种,也是妇孺老幼在忙活。青壮年男人去哪儿了﹖原来,他们都在这里。
④一问,原来他们在寻找奇石。
⑤“奇石?什么奇石?”陈文瑜问。
⑥一个老人告诉他,几年前,韩雍率军平叛路过此地,龚州知县向他进献了一块奇石。不久,朝廷的达官贵人盛传龚州产奇石,广西知府便每年向他们进献大量奇石。此后,龚州百姓再无宁日,被逼着没日没夜地寻找奇石。可是,哪有那么多奇石啊!送上去的石头,很少有遂知府大人心意的。如此,轻则责罚鞭打,重则坐牢杀头!
⑦陈文瑜倒吸一口冷气——怪不得龚州百业萧条,田地荒芜,民生困苦,原来如此啊!
⑧当得知陈文瑜就是新任知县后,他们纷纷跪倒。哭声遍野:“请大人救龚州百姓于水火!”
⑨陈文瑜眼含热泪,一一扶起他们,问:“近来可否找到了奇石?”
⑩“找到了一块,请大人过目。”
⑪陈文瑜掀开红布,但见此石通体雪白,晶莹透彻,如一幅画:白雪皑皑的原野,空旷无人。有一纹路,似一枝红梅,虬枝峥嵘,树影扶疏,几朵梅花在冰天雪地里尽情绽放,仿佛有一股淡淡的幽香扑鼻而来。它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一白一红,相得益彰。
⑫“此石起名了吗?”陈文瑜问。众人摇头。陈文瑜道:“不如就叫‘踏雪寻梅’吧。”
⑬那天晚上,陈文瑜的房间里一直亮着灯。他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⑭几日后,陈文瑜决定亲自将此石送至省城。
他登船而去,孤帆一片,。渐行渐远。此时,江风吹拂,衣衫飘飘,陈文瑜与龚州城遥遥相望。一叶轻舟去,人隔万重山,他如轻拂的江风,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离开了到任仅仅月余的龚州。
⑯陈文瑜再也没有回来。
⑰此石送到京城后,辗转入了皇宫,嵌在御花园里。一日,皇上带众大臣观赏游玩,见石头上有蚂蚁在蠕动,近前一看,隐约聚成一行字:佞臣苛政,百姓遭殃;民间疾苦,谁人可知?
⑱这字,显然是有人用蜜糖写上去的。皇上龙颜大怒,下令彻查送石者。
⑲陈文瑜和广西知府被捕入狱,不久就被杀了头。朝廷颁布诏令:“龚州地处蛮荒之地,少有教化;其地石质低劣,不许再入宫廷京畿重地,违者杀无赦!”
⑳龚州百姓如释重负,跪倒在江边,哭声震野。据载,陈文瑜临刑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风雨交加。那场雨下了七日七夜,京城洪水滔天,几成泽国。
(选自《小小说选刊》,原文有删改)
16、阅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填写表格。(3分)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内容

陈文瑜发现龚州因奇石生祸

(1)

(2)

(3)

百姓哀悼陈文瑜,天地共悲

18、

19、请联系全文,分析陈文瑜的人物形象。(5分)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津津中学九年级同学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红色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井冈山修复革命遗迹,尽可能还原文物遗迹的原真性。

在修复革命遗迹时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井冈山以最真实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的革命状况。在这里,游客摸一摸黄洋界的迫击炮,似乎嗅到了当年的浓浓硝烟;坐一坐大井的读书石,感悟一下伟人的博大胸怀;看一看小井红军烈士墓,似乎听到红军战士坚贞不屈的呐喊。经过修复的文物遗迹,用最朴实、最真切的方式为每一位参观者带来了最大的心灵感触,使红色精神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材料三】2024年是平津战役胜利75周年,清明假期,平津战役纪念馆共接待观众近2万人。纪念馆在假期特别推出了新展览《永存的丰碑——纪念平津战役胜利75周年烈士展》,很多珍贵资料也是首次和游客见面。

近些年,该馆还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让观众触动内心的展览,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系列展览、中国精神系列展览、反腐倡廉系列展览、焦裕禄精神展览等专题展览,极大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材料四】

20、请探究【材料四】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分)

21、请根据以下相关材料,概括各地红色旅游“火”起来的做法。(3分)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4分)

作品

人物

文段

《水浒传》

“我”是(1)

(1)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艾青诗选》

“你”是(2)

(2),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红星照耀中国》

“他”是(3)

他原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毛泽东是他在长沙师范的学生,他的学生中有很多青年后来成了共产党。

《(4)》

“他”是尼摩

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在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头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艇长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去。与此同时,他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

23、《三国志》云:“得遇良师,春风化雨,人生至幸。”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就幸运地遇到了两位良师。并终身难忘。

请结合书中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求学经历,说说你的理解。(4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人生犹如一本书,就是在经历中慢慢读懂,在读懂中慢慢经历。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风光旖旎背后的柔情……

请以“读懂 的背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3、(1)被贬官,降职 (2)高兴,愉快(共2分。每空1分)
14、从此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军队得以整顿,这些都是本立的功劳呀。
(共2分。“自是”、“民得安业”、判断句、句意正确,各0.5分)
15、苦读乐学,程本立离乡长期寓居金华学习理学,造诣日深,考中明经秀才;胆识非凡,他为平定百夷叛乱,不怕牺牲,单骑深入叛军营中,对他们晓以利害,最终诸夷感动归顺,边境安宁;忠于职守,他自誓以死救一方百姓,不辞艰险,多方安抚西南各地,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军队得以整顿。(共3分。一点1分,形象和分析各0.5分,意思对即可)
16、(1)陈文瑜进献奇石“踏雪寻梅” (2)陈文瑜用蜜糖在奇石写字讽刺朝政被杀 (3)朝廷下诏免除龚州进献奇石(共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前后照应,一来一去,增强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两幅画面是陈文瑜赴任和离开龚州时沿途的景物,相同的景物更加凸显陈文瑜来去时的不同心境:赴任时他满怀期待,离去时却充满决绝,增加小说的悲剧色彩。(共4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3分,意思对即可)
18、插叙。本段话交代了龚州贡献奇石的由来以及带给百姓的灾难,为下文陈文瑜为民请命献奇石被杀作铺垫。(共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陈文瑜是一个勤政爱民、舍身救民(不恤已身、不惧生死)的清官形象。他勤政爱民,刚到任龚州,白天理政,晚上读书,到任后,就微服私访,体察民间疾苦,得知龚州百姓因奇石得祸后,彻夜辗转反侧,暗思救当地百姓于水火之策;舍身救民,明知触怒皇帝会杀头,但是在进献的奇石“踏雪寻梅”上以蜜糖写字讽刺朝政,牺牲自己换来了“龚州不许献石”的诏令,救龚州百姓于水火。
(共5分。人物形象3分,对应的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0、某地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储类中,建筑与设施占了绝大多数,历史遗迹和人文活动只占其中的少部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1、开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修复革命遗迹,尽可能还原文物遗迹的原真性;推出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让观众触动内心的系列专题展览。
(共3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1)李逵 (2)大堰河 (3)徐特立 (4)海底两万里
(共4分。一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3、寿镜吾是三味书屋中鲁迅的私塾先生,他给人的印象是方正、质朴、博学,最初严厉,后来变得温和。尽管童年鲁迅对他当时传统的教育方法不满,但他严格的教育、敬业精神、文学功底,为鲁迅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留学时的老师,他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公正对待学生。他给予了鲁迅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精神的抚慰、治学的传承、懈怠时的督促,使鲁迅先生对其终生怀念与感激。(共4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4、参考例文(和四川广安题目有类同之处,但是后面多了一个“背后”,侧重难点就不同了,注意背后二字)

附相关作文

请以“这,真的很重要”或“这,其实并不重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2)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请认真书写。

这,真的很重要
数学课上,看着一张张试卷发到同学们的手上,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见证奇迹的一刻。终于,尘埃落定,看着试卷上的大写加粗、格外显眼的“92”分,原先兴奋、激动的心情瞬间冰冻,消失的无影无踪,失落、丧气的情绪油然而生。
“What?Why?”要知道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加上这次考试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原以为考个满分还不是“轻松 easy”,谁知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填空题的答案分数没有化到最简,让我遭遇了数学课上的“滑铁卢”,赤裸的“打脸”让我无地自容、心伤神疲。此时的`我,不敢直视同学的目光,不敢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昂,而是如同做贼一般,目光盯着试卷上那冰冷而又刺眼的红色叉号,一遍遍后悔地自责、叩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粗心”。
分数化简,看似到微不足道,看似可有可无,看似无关痛痒,但对于以严谨缜密称道的数学来说,这些细节或是小节,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记得爸爸曾跟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穿越大气层时因隔热瓦脱落酿成机毁人亡的惨剧,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惨痛教训的背后,是关于事故隐患的著名的“海恩斯法则”,说的就是小隐患也能酿成大祸患,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想到这里,冷汗顺着脸颊上的毛孔汩汩流出,内心五味杂陈,多的是对自己粗心和不重视细节的自责与细思极恐,如果不粗心的话我就能考100分,就能延续辉煌,就能得到褒奖,但是学习不相信“虚拟语气”,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所以我不能沉浸在对过去的记忆和胜利的幻想中,我要勇敢面对,克服“不注重细节”的恶习。
终于,下课铃响了。我挺直身板,擦掉冷汗,小心翼翼地把试卷收藏进文具盒的“百宝箱”,以便能够时时提醒、天天自省。这次教训,让我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求学路上,注重细节,真的很重要。

其实,这并不重要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我准备材料的手上。那是我们初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校庆彩排。作为节目负责人,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希望能将一切安排得完美无瑕,以展现我们班级的最佳状态。然而,现实远非我所愿,彩排现场一片混乱,同学们的步伐不一,声音杂乱无章,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似乎变成了一场无序的表演。
面对老师的严厉批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我一直以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但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在回家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心中充满了疑问和自责。我开始反思,为何我会这么害怕失败?是我过于追求完美,还是我不愿意让他人失望?
当我第二天走进教室时,我感到异常紧张。然而,我所看到的并非失望和指责的眼神,而是同学们理解和鼓励的笑容。小玲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没事的,这只是个彩排,我们还有时间改正。其实,这并不重要。”她的话语犹如一缕春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我突然意识到,我之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对失败的恐惧也过大。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勇于面对,就是最大的成功。
从那天起,我学会了如何看待失败和挫折。我开始理解,人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如意,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从中吸取教训并努力改正,就能不断成长和进步。我学会了在失败中寻找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沉浸在失落和自责中。
每当我回想起那天同学们的鼓励和理解,我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其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更加坚强、成熟和有担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学会坦然面对,并告诉自己:“其实,这并不重要。”

相关链接

该卷的作文题创意来自2023四川广安中考 语文真题及答案

2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