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红塔区五年级语文卷子(玉溪红塔区语文二年级期中试卷)

玉溪红塔区五年级语文卷子(玉溪红塔区语文二年级期中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16:20:00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记者来到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以下简称“玉溪市少体校”)时,正是孩子们上午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整座教学楼书声朗朗,老师们在讲台上讲得动情,孩子们在讲台下听得专注,他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和普通小学生别无二致。然而当下午的上课铃响起,孩子们瞬间转变了角色,他们换上各自的训练服,露出黝黑的肌肤和结实的肌肉,特别是当他们伸出满是茧子的小手时,你才突然发现他们和其他小学生的区别。

可不要小看这些孩子们,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他们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中为玉溪市争得28枚金牌,他们正是玉溪市少体校培养出的“全能小孩”。这样的办学成绩,瞬间吸引了家长们的关注,“少体校无用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去少体校”……这些以往压在少体校头上的质疑,在这里瞬间被瓦解。玉溪市少体校成了家长趋之若鹜的首选目标,在入学招生季,学校学位一席难求。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体教并重 找准自身定位义无反顾推行改革

“我们也是从低谷和不被理解当中艰难走出来的。”在玉溪少体校副校长冯彦平心里,当年招生难的窘境一直是他坚持改革的动力。“以前是以教练为主的招生模式,教练到处去选材,到处游说家长,有时候为了招一个孩子开车都得开几百公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少体校要想发展,必须要文化课、专业训练两条腿走路,改革势在必行!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玉溪市少体校最先打破了老旧又被动的招生机制,要想上少体校,必须先通过文化课测试。“当时很多教练不理解,招生已经够难了,为什么反要提高招生门槛。”冯彦平淡然一笑。“我们毕竟是市级公立学校,自己不能觉得低人一等,准确定位是我们做的第一步。很快,我们就看到了成效,招收的孩子不再是只有一副好体格,而是头脑聪明,自理能力强的好苗子。”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在招生工作全面改革的同时,学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内逐渐形成了教师队伍、教练队伍、教辅队伍“三支队伍”分工协作。“三足鼎立”的稳定架构分解了以前全部压在教练头上的繁杂工作,也更细化了各支队伍的职责,强化了各团队的专业力量。“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教练说了算,但是教练也有短板,学生文化课、心理辅导、宿舍管理不能面面俱到。现在大家各司其职,相互辅助,教师也从旁观者变成了主导者,整个校园一团和气。”冯彦平甚是欣慰。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筑巢引凤 吸引优秀师资持续提升办学竞争力

有了明确的分工,玉溪市少体校开始在教师、教练团队的打造上下功夫。为了快速提升学校文化课水平,玉溪市少体校向玉溪市各县区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抛去橄榄枝,特别是获得过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老师或是名师工作室成员,学校领导更是“三顾茅庐”。“学校给老师们提供了较好的待遇,更为老师们搭建参赛、参评和教研的机会。”冯彦平介绍。玉溪市少体校与市内三小、四小等名优小学开展校园共建、联合教研,为教师队伍提供了“校外顶岗 校内跟岗”的研修机会,一时间,学校教师团队迅速壮大,学校的教学质量水涨船高。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而在体育专业教练团队的打造方面,玉溪市少体校提升体操、网球、游泳、乒乓球、武术散打等8个项目专业教练的执教水平,引进体能、科研、康复、技战术分析、营养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教练复合型团队,此举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同时让学校的训练内容更加科学合理,避免学生们造成运动伤害。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与云南省青少年训练中心达成合作,邀请省级优秀专业教练来玉溪亲自授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训练效果和课堂乐趣。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好的教学离不开好的管理,安全校园才是行稳致远的保障。玉溪市少体校从班子成员开始,带头陪孩子们训练、吃饭,及时解决学生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我们严格执行24小时值日值班制度,学生在学习、训练、用餐、宿舍时间都有教职工看护和服务。老师上完上午的文化课,晚上还要负责孩子们的晚自习和晚休,等每个孩子睡下后,才放心离开岗位。虽然辛苦,但我们老师和教练没有一个有怨言,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心疼孩子。”三年级语文老师常桂芬说道。

走出体教融合新路径 黄兴能 摄

成效凸显 逐步形成边疆少体校鲜明特色

优秀的师资团队俨然成为一股澎湃动力,让玉溪市少体校在竞技体育、教育教学方面脱颖而出。截至2023年10月,玉溪市少体校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省级各类单项比赛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共获团体第一名131队次,单项金牌1537枚。向省级以上训练单位输送各项目运动员227人。尤其在2022年举行的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玉溪市少体校在参赛的体操、游泳、网球和乒乓球四个项目中,共获得28枚金牌,23枚银牌和20枚铜牌,四个项目金牌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在“以文化成绩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引领下,玉溪市少体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19项特色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孩子们课堂以外的兴趣培养。2021至2022学年,玉溪少体校参加红塔区教学质量统测,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目分别获得5个第一名,其中,毕业班语数英三科教学成绩均获得了第一名。2023至2024学年上学期末三年级市统测,三年级语数全科居全市330所学校第15名。学校还集结教师和教练两大精英力量,以“运动员外训期间文化课学习质量稳中有升”这一命题开展主题研究,成果申报了玉溪市级课题《外训教学分层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以玉溪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为例》,实现了学校历史上课题研究零的突破。

此外,玉溪市少体校在德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做到有内容、有创新,与教、训工作形成完美配合,让孩子们在少体校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们虽然地处边疆,身处州市,虽然是一所曾被轻看的少体校,但现如今,我们的毕业生被各大重点初中、各省市级专业运动队抢着要。我想少体校的职责并不只是培养体育人才,而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让每一个从我们学校走出的孩子都能有好的出路、好的发展。”冯彦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让我们更坚定了人才效益对一所少体校的影响力。‘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是少体校该去认真思考的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学校是成功的。”

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边疆少体校,以体教融合发展改革为导向,以成熟的教学训练管理模式和社会需求为牵引,在悄然间坚定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他们加大文化课教学权重,逐步缩小与名优小学文化课教学质量的差距,打消了学生家长“重体轻文”的思想顾虑。玉溪市少体校敢为人先的教学改革,让人眼前一亮,也让还处于体教融合阵痛期的从业者们汲取了力量。

未来,玉溪市少体校将以玉溪市科教创新城优质的校舍场馆为依托,进一步用好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场馆设施,把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与专业体育训练资源有机融合,为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注入“强心剂”,为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添砖加瓦、争光添彩。

云南网记者 娄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