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分)
(2)《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李白《行路难》)(2分)
(3)□□□□□□,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
(4)《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2分)(苏轼《水调歌头》)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piāo yì ( )。
(2)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zāng wù( )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3)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不会 zì chuī zì léi( )。
(4) 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 ( )的局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以犀利的目光审视中国近代社会,毫不留情地鞭笞着其中的丑恶。
B.近年来,日本针对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一再挑衅,制造事端,对此,大家无不义愤填膺。
C.黄冈人文厚重,风景旖旎,名胜雄奇。大别山神秀险峻,龟峰山庄严神圣,龙潭峡瀑布妙叠,好一派扑朔迷离之景!
D.不要在别人面前吹毛求疵,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事和朋友,尽量找找他们身上的优点。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目前的研究表示,新冠病毒来自野生动物,最大的可能还是某种蝙蝠。(把“表示”改为“表明”)
B.看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想起了此刻正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妻子微信里的话:“待到春暖花开、山花烂漫时,你带着儿子迎接我凯旋而归!”(删掉“而归”)
C.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故事,定格在瞬间。(把“故事”改为“事迹”)
D.针对中、高考的考试时间是否将推迟的问题,王登峰表示,中考、高考还有一段时间,会根据疫情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安排。(在“会根据”前加上“我们”)
5.根据下面材料,给“汉字危机”下个定义。(4分)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所以称为“汉字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客此( )
(3)及下船(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B.作者除了写雪景,还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这样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生气与魅力。
C.本文用语简练朴素,主要表达了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浓浓的孤芳自赏厌世之情。
D.作者通过“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组合,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
(二)(9分)
唐雎说信陵君①戒骄
信陵君杀晋鄙②,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封于信陵,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②晋鄙:战国时魏国将领。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有德于人也/德高望重
B.救邯郸,破秦人/破镜重圆
C.今赵王自郊迎/自三峡七百里中
D.臣愿君之忘之也/愿陛下亲之信之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事 有 不 可 知 者 有 不 可 不 知 者 有 不 可 忘 者 有 不 可 不 忘 者
11.结合选文,分析信陵君对唐雎的劝谏欣然接受的原因是什么。(3分)
(三)(10分)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李 拯
①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②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③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④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⑤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⑥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⑦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首尾照应,中间部分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充分论证了“精神道统”能“使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的中心论点。
B.第②段中“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 ,强调了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C.第④段,从反面的角度,指出了如果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价值底线被弃守,必然导致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D.作者善于运用事实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说理充分,通俗易懂,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13.下面能证明第⑦段中“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 200元捐款合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
B.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掐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
C.12 月 19 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
D.四川成都 49 路公交车上,一名 63 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14.文中的“庙宇”和“恶性肿瘤”各喻指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四)(17分)
剃头匠
①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②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③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④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⑤“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⑥“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⑦“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⑧“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⑨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⑩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11)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
(12)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13)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14)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15)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16)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17)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18)“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19)“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20)“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21)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22)“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23)“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24)“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25)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26)“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27)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选自江山文学网 作者 泉坞山人 有删改)
15.依据文中内容,感受文中赵巍的情感变化。(4分)
故事情节 | 赵巍的情感变化 |
赵巍上在小学的时候,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 | 愤怒 |
李老师帮赵巍圆谎,说他爸爸是个战斗英雄。 | (1)___________ |
赵巍考上医学院,父亲特地办了一桌酒宴。 | 高兴、得意 |
父亲遗憾过世。 | (2)___________ |
疫情期间,赵巍为了给死亡的流浪汉理发,决定解封剃具。 | (3)___________ |
16.文中画线部分体现父亲怎样的心理,简要分析一下。(4分)
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17.文中多次出现“剃具”,关于它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
18.有人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三、作文( 50分 )
1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当温暖遇见了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
请以“遇见”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完成第1-3题
(晁盖)一行人上岸,王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晁盖等慌忙施礼,王伦答礼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与头领帐下做一小卒,不弃幸甚。”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弥天大罪,哪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此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道:“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以上第十九回)
宋江(对招降钦差太尉宿元景)道:“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不浅。” (第八十二回)
(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吴用夸赞林冲武艺超群,应坐第一把交椅,目的是什么? (2分)
2.林冲说王伦是“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所以不能做山寨之主。林冲的理由为什么不能成立? (4分)
3.作为梁山的后来者,宋江能够承认王伦对梁山有开创之功,除了他比较实事求是以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原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