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3题,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甲】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地避免走弯路,汲取经验,助已成功;在生活中也应尽可能地避开(fán suǒ)坎坷,把握方向,扬帆直航;在工作中也应尽量减少懈怠,构筑和谐,让生命呈现五光十色。
【乙】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快乐和悲伤的交织,才能流出蜿蜒曲折的河岸﹔人生犹如一幅画卷,冷色和暖色的配合,才能展现妖娆多姿的意境;人生就如一支乐曲,快慢缓急的变幻,才能涤荡出(zhèn hàn)人心的音符。
(1)给上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懈怠 ②曲折
(2)根据上面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fán suǒ) ②(zhèn hàn)
(3)按照文段乙中的句子形式,围绕“人生”这个话题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施舍不倦,求善不厌”,这是刻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的美好品质。然而,如何把乐善好施的关爱更好地送达受助者, (考查/考验)着施助者的智慧。在提供帮助的同时,注重呵护受助者的尊严、保护受助者的隐私,这样的爱心善举更暖心。人生之路漫漫,每个人都有可能陷入困境。很多伸手求助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与犹豫,是现实压力下不得不暂时放下的面子与尊严。拉起陷入泥潭的人而不问他姓甚名谁,扶起跌倒在地的人而不 (追究、探究)他摔跤的原因,这种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彰显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位。(甲)让尊重、平等成为慈善救助的一部分,(乙)能鼓励更多人在遇到困难时敢于寻求帮助,在摆脱困境后乐于接力传递爱心。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 但是 B.无论 都 C.只有 才 D.尽管 还
3、阅读下面这则倡议书,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文明健康上网”倡议书 |
(1)上面的“倡议书”中有两处格式上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
②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 (4-20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8分)
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历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文字展现四季之美,以此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杜甫《春望》中的“(1) , ”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郦道元《三峡》中的“(2)至于 , ”从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3)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视觉角度生动写出秋风来势猛,以及茅草随风卷起的情态和秋风的强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4) ,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喻雪,表现边塞冬季奇异风光。
(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
5、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14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①,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②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③!
(节选自《贞观政要》)
【丙】又谓保直臣,斥佞①人,以致君于有道者,何哉?有若人未之病则苦口之药鲜进焉国未之危则逆耳之言鲜用焉。故佞臣易进,直臣易退,其致君于有道也难哉!及其既病也,药必错杂而进,故鲜效焉﹔及其既危也,言必错杂而用,故鲜功焉。盖佞人在矣,直臣远矣,其悔之也难哉。今朝廷久安,苦言而不用者,势使之然矣。
(节选自《上执政书》)
【注释】①钳口:不敢进言。②虞世基:人名。③嗤:耻笑。④佞:奸佞。
6、用“/”为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有 若 人 未 之 病 则 苦 口 之 药 鲜 进 焉 国 未 之 危 则 逆 耳 之 言 鲜 用 焉。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时时而间进 (2)寻亦诛死 (3)故鲜功焉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9、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2分)
10、丙文阐述了怎样的道理?(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
农事节奏与适时而作
①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殊别,东西地势不一,各地文化习俗相异,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自然物候与人文环境安排农业活动,不断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内容和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地方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这构成了二十四节气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但我国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不同地区二十四节气在差异之中又存在相通的民俗文化心理,使之彼此相连相融。
②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建立在对地方物候特点及农作物属性的经验认知基础上,各地的自然物候和农作物不同,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和内容也就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表现出不一样的节奏和时序。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节气里,各地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农事图景。例如,立夏到来时,杭州临安养蚕人家祭过蚕姑后,严闭门户,专心忙于蚕事。期间,邻里不相往来,官府不敢问粮,言语多有禁忌,谓之“蚕月”,或“蚕忙”(参宣统二年《临安县志》)。四川广元农户在立夏后进入忙碌的“麦秋”时节,农民两头忙,既要采桑饲蚕,缫丝浴茧,又要忙着割麦、插禾,所谓“家中忙蚕儿老,外面忙麦稍黄,蚕老麦黄秧上节”(乾隆二十二年《广元县志》)。同样是在立夏节气,两个地方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农忙景象。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种植的节气不一样。华北地区小麦播种多在秋分,所谓“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而到了河南郑州,情况就变为“秋分栽蒜,寒露种麦”,认为最适宜种小麦的节气是寒露。又如,春季早稻的种植,湖南安仁县视桐花开放为浸种期,如“贫人莫信富人哄,桐子开花才浸种”,又有“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的说法,意思是若清明出现在二月,则在清明后浸种﹔若清明出现在三月,则在清明前浸种。但对于东北地区的农户来说,清明浸种尚早,谷雨才合适,当地农谚曰:“谷雨下种,不问爹娘。”
③尽管二十四节气在各地有不同的呈现,但它背后蕴含的不违农时、遵守自然时间节律的思想是一致的。根据节气的自然时序安排农事活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准则。王祯《农书》云:“四季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这句话强调了依据节气特点种植农作物的重要性。一些广泛流传的节气农谚,给出了具体的种植经验,如“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陕西渭南)“惊蛰已过,下豆不错”“手冷不种豆,脚冷不种田”(浙江淳安)。不仅播种讲究适时,而且收割也要及时:“稻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到,割秋稻。霜降到,割糯稻”(杭州)。农谚是广大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们以通俗易记的方式,提醒人们适时而作,顺应节气时令的自然时序。
④农事活动除了把握时机之外,还要在尊重自然时间节律的基础上,平衡和调整生产节奏。一年之中,每个地方都有农忙与农闲之分,尽管每个地区进入农忙与农闲的时间不同,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四月开始进入农忙节气,所谓“乡村四月闲人少”;十月逐渐进入农闲时期,所谓“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农忙开始后,贵在得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繁重的劳务,确保农事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前文提到的“蚕月”“蚕忙”,就是蚕农主动调整生产节奏,通过营造一个非日常的时段和空间,以确保蚕事的顺利。农忙期间,劳动繁重,农民异常辛苦,稍得宽和,便需要及时调养身体。江苏丹阳农户在夏至进入了忙碌的莳秧期,莳秧完毕后,田家主人备好酒菜款待佣工,或者亲朋邻居之间凑钱聚饮,谓之“洗泥”(参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志》)。经过这样的调节,农忙时的劳累疲倦得以缓解。在立冬之后的农闲季节里,人们酿酒、腌制食品以备年节之需。如,四川不少地区在冬至做腊肉,南京人在小雪前后腌白菜,谓之“腌元宝菜”。嫁娶及演戏酬神之事也常被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这样,人们在一年四季中的生产生活实践依节气而动,有忙有闲,张弛有度,农事节奏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时间节律相一致,农时与天时得以融合。
1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12、选文第②段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1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一种地方性知识,并富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因此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
B.小明的家乡在河北,属华北地区,每年秋分节气一到,小明的家人就开始忙着播种小麦。
C.“稻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到,割秋稻。霜降到,割糯稻”这则谚语是在告诉人们一定要及时收割。
D.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殊别,但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四月开始进入农闲,十月逐渐进入农忙时期。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3分)
谢谢你,为我推开那一扇门
(一)
小时候写作文,最讨厌的一句话是:“文章体裁不限,小说、诗歌除外。”而在学校里其实还流传着另外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比如凡是涉及青涩的感情、过分夸张的表达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试题要求。在上中学以前,我一度觉得,小说和诗歌都是洪水猛兽,要不然怎么老是被“除外”呢。
新学期开学的那天,听说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我们是她教的第一届学生。
“不会拿孩子们来练手吧?”
“一个初出茅庐的老师来教这么重要的科目,这可怎么办?”
一时之间,家长们议论纷纷,他们的担心无可厚非,可这一次他们多虑了。
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有着纯真无邪的眼神,尚未褪尽学生时代的青涩。她站在讲桌旁边,说话声音柔柔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像悦耳的风铃声,朗读课文时让人不自觉地陶醉共中,甚至忘记这原本是烦闷的课堂。
刚开始,有爱出风头的男生会在课堂上故意拿出小说看,被王老师逮到之后,我们都以为他会被叫家长,可是一切都风平浪静,让人摸不着头脑。
(二)
第二天上课,王老师带了那本被没收的小说——一本玄幻小说。我们都以为王老师要发火了,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大家都屏住呼吸,揣测着那个男生的悲惨结局。
“这本书,班里还有其他同学看过吗?”大家面面相觑,没人说话。
“别害怕,如实回答,敢于承认的同学,老师奖励零食吃。”
话音刚落,她就从讲桌下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了零食。坐在后排的一个男生举了手。慢慢地,如同扫雷游戏一样,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举手。男生们基本上都举了手,我那一向羞涩、不爱说话的女同桌也举起了手。
王老师笑笑说:“昨天晚上,我批改完卷子看了一下这本小说,它太厚了,没一周的时间根本看不完。作者确实有许多超前的奇思妙想,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饱满,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有一种忍不住读下去的冲动,难怪你们都喜欢。”
“但是,”她顿了顿,接着说,“这个作者前面铺垫的东西太多且对主角光环的执念太强,这样一来主线就被扰乱了,显得没有逻辑。读者虽然在阅读时感到很过瘾,但看过大结局的同学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觉得没有之前预期的那么好呢?”
同学们纷纷点头,觉得王老师神了,没看完小说就猜中了结局。然后王老师又掏出课本向大家解释,虽然课本里的文章未必是最精彩的,但每一篇都值得借鉴。
“老师并不反对大家看课外书,但还是希望同学们在有限的学习阶段,去汲取更有营养的内容。同样是小说,你们可以选择看文学性更强、文笔更精妙的中外名著。”王老师说。
那节语文课,王老师讲述了她自己从小到大喜欢看的一些书,和大家分享了她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迷恋过的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莫泊桑、三毛、博尔赫斯、沈从文……一大串名字从她嘴里蹦出来、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三)
快下课时、王老师把零食分给大家吃、然后还留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这个作业可以选择给她看、也可以选择不给她看。但王老师强调,如果有人愿意和大家分享这个作业,她会在每周五抽出一节课作为公开课,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谁的日记最受同学们欢迎,谁就会得到额外奖励。
在这种新鲜好玩的提议之下,同学们一时之间疯狂地迷上了写日记。每个课间大家都会积极讨论,“昨晚你写日记了吗?”甚至成了大家见面时的问候语。因为王老师鼓励大家尽量发挥想象力、不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我也暗暗发力,筹备自己的“大作”。
终于等到了周五的公开课,王老师挑出了一些日记和我们一起讨论,王老师说:“真是没有想到,原来我们班的同学都这么有才华啊!”在公开的日记里,有人把自己的一天画成了简笔漫画,有人学着写诗,有人写出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说,有人老老实实写日记,但真情实感的流露还是格外打动人。后来王老师抽出最下面的一个本子说:“还有一个同学的日记,大半夜的,吓到老师了。”
王老师瞥了我一眼。完了,果然是我,我写的“鬼故事”被发现了。
(四)
其实我已经想不起来当年自己大半夜在日记本里写了什么内容,只记得我在写日记时文思泉涌,手中的笔宛若魔法棒,轻轻松松就勾勒出一个令人充满窥探欲的虚幻世界。
我原以为写这种题材的日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王老师并没有说这是不对的、不好的。下课之后,王老师喊住我,对我说我的文字很有灵性,并且告诉我:“不管是什么故事。都要有前因后果、要有它的精神内核。”
“你会在写作中找到你自己。”她告诉我。
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我对写作产生热爱,都是因为王老师。其实她并不算是多么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老师,但在我心里,她是特别的。因为她让我觉得,原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方式。
14、
15、
16、请对文章第(二)节中画横线的句子做简要赏析。(2分)
我们都以为王老师要发火了,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大家都屏住呼吸,揣测着那个男生的悲惨结局。
17、概括文章中语文老师的人物形象。(3分)
18、这篇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做简要分析。(3分)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你对名著的阅读,回答19-20题。(8分)
19、下面这首小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水浒传》中的一位人物,这位人物是谁?请结合具体情节,就该人物性格的两个方面做分析。(4分)
浮云蔽日唱阿谀,幽恨无缘释酒徒。
白虎蒙冤身坎坷,野猪经险志踌躇。
翻刀雪耻迁卑座,瞩海吟愁绕苦竹。
锦绣胸怀天下负,悲情逐浪倦江湖。
20、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讲到“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请结合具体情节,分别说说“牺牲精神”是怎样在下面两位人物身上体现的?(4分)
①江姐 ②保尔
第三部分(21题,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50分)
任何一项劳动都是崇高的,通向荣誉的道路是由劳动铺设的。 ——谚语
看啊!世界不是劳动的艺术品吗?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 ——邓中夏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创造自己并理解劳动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
请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述经历,发表看法,抒发感情;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参考答案
1、(1)①xiè dài ②qū zhé
(2)①繁琐 ②震撼
(3)示例:人生就像一缕春风,温暖和凛冽的碰撞,才能彰显朝气蓬勃的力量。
2、(1)考验 追究
(2)C
3、(1)①“亲爱的同学们”要顶格写;②署名“光明中学”和日期“2024年4月15日”互换位置。
(2)修改意见:去掉“不在”中的“不”。(或:为倡导健康上网,杜绝不文明行为在中学生身上发生。)
4、(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2)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3)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
6、有若人未之病/则苦口之药鲜进焉/国未之危/则逆耳之言鲜用焉。
7、(1)间或、偶然 (2)不久 (3)少
8、(1)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2)最终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于是导致亡国。
9、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10、保护直臣,排斥奸佞,使君主成为有道之君。
【参考译文】
【甲】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闹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乙】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残暴淫虐,大臣们不敢进言,最终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亡国,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
【丙】又说保护直臣,排斥奸佞,使君主成为有道之君,为什么呢?如果人没有疾病,那么苦口之药很难被喝下;国家没有危难,那么逆耳之言很少被采用。所以奸佞容易进来,直臣容易退出,使君主成为有道之君就难了!等到人已经得病了,汤药一定会混杂喝下,所以就很少有效了;等到国家已有危难了,建议定会被混杂采纳,所以就很少成功了。大概奸佞在旁,直臣远离,后悔也不容易啊!现今朝廷安定已久,批评意见不能被采纳,是形势发展到这样的。
11、从农事活动方面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地域差别及民俗文化观念的相通性。
12、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各地的自然物候和农作物不同,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和内容也就有所差异,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表现出不一样的节奏和时序。
13D
14、
15、
16、这句话采用神情、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同学们的紧张和好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17、年轻漂亮,纯真无邪;知识渊博;教学艺术高超;关爱学生;勤劳敬业。
18、文章在开头写王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是第一届教学生,怀疑拿我们来练手,担心初出茅庐的老师来教这么重要的科目,家长们也议论纷纷。后来王老师特别的教学方法使“我”对她产生了敬意,感觉“她是特别的”。
19、林冲(1分)。示例:(1)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①妻子遭到调戏,林冲本要惩治恶人,但一看是高太尉养子高衙内,虽然怒火中烧,还是强忍了下来。②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误闯白虎节堂,惹上官司,发配沧州,也没有反抗,有忍和懦弱的一面。③发配前休妻,也表现出性格中的懦弱和忍让。④发配途中,董超薛霸受高俅指使,对林冲各种折磨(炎热天气中,不顾林冲棒疮发作,逼迫林冲快走。村中客店,灌醉林冲,烧开水烫伤林冲双脚。四更早起,让被烫伤双脚的林冲穿新草鞋,使林冲鲜血淋漓,走不动),林冲一再忍受,也是一种懦弱。(2分)(写出一个情节即可)
(2)果断狠厉的刚猛性格。面对陆谦的追杀,林冲是忍无可忍,终于发飙抗争,不仅怒骂,而且手刃敌人。
(3)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林冲风雪山神庙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1分)
20、示例:①江姐:彭咏梧在组织武装起义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奔赴斗争的最前线;江姐在万县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地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②保尔: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为了革命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与冬妮娅的爱情;受重伤失去健康后,离开战场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忘我地工作。
21、参考例文
劳动创造世界
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铸就了现代化的高速路,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当我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时,一个个环卫工人已早早地拿着扫把,在大街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挥舞着扫把,把大街上的落叶和街道边、马路上的垃圾都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痕迹;他们每次在马路上面扫从车上丢下来的垃圾,没有一丝怨言。看着这样干净的地面,他们是那么的骄傲和自豪!
当我们走在建筑工地时,会看见许多建筑工人用他们宽阔的肩膀扛起一袋袋水泥、一根根钢筋、一把把铁锹;托起了一座座新时代的商场,筑起了我们的第二个家一一校园。沟通了一条条铁道,让交通更加地便利快捷。
当我们去超市购物时,我们无论在哪里都会看见站着一个个工作人员,都微笑地为我们服务;她们从来不抱怨,客人们的问题她们总会耐心的解说,有时也会给客人们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当我们走进校园,便会听见老师在给同学们解答一个个深奥的问题;没错,老师总是那么耐心的为我们传授知识。当夜深人静时,老师的窗外总会透出明亮的灯光,他们在孜孜不倦的为我们批改作业,他们在为我们明天的学习而备课,才在这样深夜伏案工作。他们都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而辛勤付出!
在老舍的《养花》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对于文章里的这句话,我是有很深的体会的,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劳动,想不劳动便得到劳动果实,那只能是空想,只会一事无成。
同学们,巨大的成就是要靠我们的双手拼出来的。美好的未来,我们不只是憧憬,还有更多的创造,让我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用我们的努力去回报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用我们的辛勤去描绘祖国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