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任务一:学校开展“与古人做朋友”的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39分)
1、班级诗歌兴趣小组将统编教材课内外的“贬谪”主题诗词文名句进行整理,形成了以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8分)
类别 | 诗词文名句 |
古今之怀 | (1)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进退之难 | 云横秦岭家何在?(2)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
忧乐之感 | 先天下之忧而忧,(4)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5) 。(欧阳修《醉翁亭记》) |
亲友之念 | 亲人相隔,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境遇不同,表达的方式也各异。杜甫在《月夜忆舍弟》“寄书长不达,(6) ”中借家书难寄,表达对弟弟的担忧与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7) , ”中运用赏明月的典故,表达对弟弟的祝福与思念。 |
贬谪类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被贬谪之后创作的,他们大都采用借景抒情这一手法,选择寄情山水;同时不同的人物对待贬谪的态度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 |
2、完成下面问题。(7分)
【甲】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 过贾谊旧居 [唐]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①人非宅已荒。
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②吊沅湘③。
雨馀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
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①〔鵩赋〕《鵩鸟赋》的简称,汉代贾谊所作。②〔哀些〕楚地旧俗,多于禁咒、哀吊的歌辞句末加“些”字,后因之称哀吊的歌辞为哀些。③〔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甲】【乙】两首诗同为唐代诗人所写,所写之事也都是诗人在某一天经过了贾谊的旧居时自己的所见所感。其中所见之景惊人地相似,两首诗都选取了秋草、(1) 、(2) 这些景物,写出了贾谊旧居(3) 的景象,表达对贾谊的凭吊、痛惜之情。(3分)
但尾联处所抒之情却全然不同,请你结合两首诗歌内容,谈谈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4分)
3、(1)小语同学准备为大家分享林冲的相关故事,并整理了一张林冲小档案,但有两处填空记忆模糊了,请帮助他填写出来。(2分)
林冲档案卡片 出处:元末明初作家(A) (人名)的小说《水浒传》 绰号:(B) 外貌: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
(2)在小说中,受生活经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许多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小说情节发展的前后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水浒传》中有很多英雄好汉就是因为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和为人的初衷,最终走上了替天行道的大道。请你以林冲为例,结合小说中林冲的相关故事分析其性格的变化过程。(100字左右)(4分)
阅读欧阳修的两篇书信,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甲】
修再拜。人至,辱书,甚慰。永阳①穷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尝得贤士君子居焉。修在滁之三年,得博士杜君与处,甚乐,每登临览泉石之际,惟恐其去也。其后徙官广陵,忽忽②不逾岁而求颖,在颍逾年,差自适,然滁之山林泉石与杜君共乐者,未尝辄一日忘于心也。今足下在滁,而事陈君与居。足下知道③之明者,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必与贤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
(选自《答李大临学士书》)
【乙】
某再拜启。山州穷绝,比④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 宠⑤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⑥!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选自《与韩忠献王》)
【注释】①永阳:今安徽来安。下文的“滁”“颍”分别指安徽的滁县、阜阳。②忽忽:喻时光之快。③知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④比:比较。⑤宠:宠爱,这里指韩琦给欧阳修赠送芍药花。⑥欣荷:欣喜和恩宠。⑦韩忠献王:韩琦,曾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
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1)登临览泉石之际 | 课内迁移法: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 |
(2)又尝得贤士君子居焉 | 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 |
(3)山州穷绝 | 查阅词典法:①极、尽②断、停③消失 | (填序号) |
(4)岂胜欣荷! | 联系成语法:美不胜收 |
5、选出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 )(3分)
A.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B.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C.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D.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
6、阅读过程中,小义发现乙文的文字空缺,于是他向老师求教。
老师给他提供了一张知识卡片和三个备选字,根据知识卡片和文章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阐述理由。(4分)
知识卡片 书信,古时也叫尺牍,作为古人交际的重要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往往言辞恳切,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 |
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 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
A.敬 B.辱 C.谨
选择: 理由:
7、欧阳修初到滁州,曾写信给韩琦倾吐内心苦闷:“惟尸禄端居,未能报国,此为愧尔。”但是在【甲】、【乙】和《醉翁亭记》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乐”,结合三篇文章简析欧阳修“乐”的内涵。(7分)
活动二:学校开展“寻美之旅”的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3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共10分)
九中的春天,芬芳园里 。大大小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忙碌的蜜蜂永不疲倦地唱着欢快的歌曲,四处飞舞,一(甲)shà时又①窜(A.chuàn B.cuàn)入云霄。余晖映在绽开的花朵上,使这些花儿微微露出点粉色,像一位妩媚的少女,突然间害了羞。稍远处的栀子树上白色花朵(乙)jìng相斗艳,如云似雾。月季花也含笑露蕾,把校园点缀得色彩斑斓。
这里的草木,足以让莘莘学子心驰神往,②怦(A.pīng B.pēng)然心动。
我何其幸运,能够与你为邻,走过三年漫长却又短暂的时光。如丁立梅所说“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我,会记得你的美!
8、(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窜() ②怦()
(2)为文中甲乙处写出正确的字。(2分)
(甲)shà() (乙)jìng()
(3)根据释义为文段划线处选择合适的成语。(2分)
: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A.一枝独秀 B.落英缤纷 C.花团锦簇 D.亭亭玉立
9、为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校庆筹备组想为芬芳园里的志高亭添加一副楹联(对联)(4分)
楹联要求:①字数相同,结构对称;②词性相同;③联语单边字数5-11字即可;④平仄相谐。(满足前三个要求即可得分)
范例:晚霞披树纤纤月色 晨雾绕椅朗朗书声
阅读文章,完成题目(共22分)
歇会亭 舒飞廉
①吾乡风景之好凡四处。往北是胜利桥边河滩,枫杨林下,盛夏里芝麻花开如箭,艾蒿林密密麻麻,波浪下起伏的海藻一般,药香浓郁如鬼打墙。往西是舒家垮下的陡峭土岸,益母草与红蓼镶嵌住的小水库,一面湖水,水银镜冷冷印照星月。往南是官家渡的湿地,芳草鲜美,杂花生树,错综交织在河边,散逸的牛羊边上,白莺三五成群在蚊虻阵中聚散低飞。往东是金神庙通向铁路的小河堤,堤下青松水杉,松杉间鸦哇鹊噪,隐隐可见本地墓园,萤光磷火,碑影重重。我们在朝晖与夕光里散步既久,不怕的。我们看够了世界,回到家乡,将这些日常生活称之为风景,心虚哉?不虚也。三A四A五A的天下名胜,名山巨泽,名园朱楼,骇目惊心,是好的,真要拿来换取朴茂自在、温润有情的“小漾河四景”,我们未必愿意啊。
②“一世异朝市,此言真不虚”,陶渊明刘宋年间的市集都有生生灭灭,何况是我们当下这个极盛现代化的时代。无非是三十年簇拥在此的人流,已经被工业与机器,引向武昌与京师之类都会罢了。太史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流动语法,并没有改变,吉登斯读到这里,会虎躯一震吧!金神庙集的入口,是一座小石桥,栏杆上的铁条,漆成了猪血红,石桥掩映在一棵壮茂的枫杨树里,树上璎珞般垂满翠绿翅果——这是我在《绿林记》小说里常常写到的景象,有时候我还会在枫杨树影里虚构一头嚼着草料,摇头晃脑,为蚊蝇所困的黑驴。在这个“赤栏桥驴”的风景之外,我爱看的还有一个“向阳楼”:集上一位姓黄的村民几年前盖起来的新居,普通的红砖三层楼,在三楼的墙壁上,他用彩色的石子嵌出“向阳楼”三个字,歪歪扭扭的肥泥鳅体,拙得很。向阳楼立在松林里,背后是缥碧如带的小漾河,朝阳由枫杨林里,由赤栏桥上瀑布一般涌来,水木清华,沐浴着红砖黑瓦,仙居隐隐,我觉得很美。主事的黄姓村民一定是感同身受,热爱他亲手筑造出来的家园,才会奋力由他简易的文化符号系统里,拈出“向阳”两个字来命名光大他的门楣?
③向阳楼之外,我还需打卡的风景点,是堤林南麓的“歇会亭”,由驴桥向东,大概要走六七百米。堤回路转,有亭翼然在绿野里,春天的时候,亭边是青青麦田,转到小满芒种收了小麦,套种的棉花苗生成棉田,它就会又“翼然”在粉白黄红的万千朵棉“花”中间。与向阳楼一样,这个歇会亭多半也是乡间贝聿(yù)铭们的杰作。苏州名园里的亭子是天马下凡的话,这个亭子像一只笨骆驼,画虎成犬的木匠师傅啊,我知道你们在城里装修做手艺,已经习惯了气钉枪与螺丝刀,回乡来修亭子,对不住鲁班祖师爷没事,结实就好。亭中是石枭石凳,亭外的木匾上,题写的“歇会亭”三个字,蚯蚓体,大而黑,莫非也是黄锁匠(屠户)的大手笔?“歇会”两个字,我是喜欢的。从前生产队中,早早出工,晚晚收工,戴草帽,顶太阳,一身热汗,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父母们听到队长说出的“歇会”两个字,就好像听到观音娘娘发送的纶音玉诏;就像我华中师大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同学听到“小呀嘛小二郎”的下课铃声,食堂饭菜熟;就像我出门去开那些高朋满座的学术会,主持老师终于说到“现在是茶歇时间”,咖啡缥缈香……大伙会在堤上的松林里坐成一排,男人抽烟,女人奶孩子,队里的老爹爹老婆婆抬来粗叶苦茶、红醋凉粉,清风徐来,小漾河里水波不兴,林间松子落,喜鹊叫不停。
④我出生在生产队纪元中的某年月日,之前问八字,后来谈星座,塔罗牌什么的,都需要确定准确的时辰,我们来到世界的刹那决定着我们的一生。我小心翼翼地向我母亲打听,母亲的回答是:“下午去畈里割谷的人,回来歇会,我生的你。”吉登斯老师再来点个赞吧,钟表果然只会在工业时代嘀嘀答答,在我们的田园里,计时的办法果然是:鸡叫第几遍,日影有多高,上午下午林间的歇会……出生的模糊性,让我永失搞明白自己命运与爱情之类玄学的可能,但我还是喜欢“歇会”这个特别的时间“锚点”,热汗的休息,松林的清风。“真美啊,停一停”,浮士德需要的是沙滩上的神殿,我喜欢的,是麦林棉垄中的“歇会亭”,真累啊,歇一歇,再去下田。
⑤只是现在亭子做好了,谁来歇会呢?那些去城里谋食的乡亲,他们多半是穿制服歇在立交桥的阴影里。田地交给机器,机器吃油电、是不知疲倦的。夜游鬼?也许亭中也应请一请秦叔宝与尉迟恭两位将军?算了吧,鬼神们冲风犯露,游荡在子夜的田园,也不妨来此亭中伸伸脚,他们中间许多人,说不定就是三十年前松堤上寒暄的喝茶抽烟客。
⑥一边跑步一边狂想,对,这就是我喜欢的日常生活中的清晨,保光村隧道,赤栏驴桥,向阳楼,歇会亭,小滚河堤,天下风景在吾乡,吾在吾乡写文章,契诃夫拿他的草原樱桃园,鲁迅翁用他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也不换。我喜孜孜跑回家对她讲,这“松间踢鬼”的散步家,歇会既久,美梦沉酣,还没有起床呢。
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给后面作者对家乡充满现代文明痕迹的反思做铺垫。
B.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有“盛芝麻花开如箭”、“药香浓郁如鬼打墙”等,意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阴郁神秘的乡间世界。
C.本文对向阳楼和歇会亭的描写处理得都很细腻,看出作者在这家乡的建筑上寄寓的悠长情思。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明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11、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6分)
(1)往西是舒家垮下的陡峭土岸,益母草与红蓼镶嵌住的小水库,一面湖水,水银镜冷冷印照星月。(赏析加点词语)
(2)苏州名园里的亭子是天马下凡的话,这个亭子像一只笨骆驼,画虎成犬的木匠师傅啊,我知道你们在城里装修做手艺,已经习惯了气钉枪与螺丝刀,回乡米修亭子,对不住鲁班祖师爷没事,结实就好。..(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12、请结合文章概括“我”喜欢“歇会亭”的原因。(4分)
13、第⑤段句首写道“只是现在亭子做好了,谁来歇会呢?”,这个问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思考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14、喜雨亭、丰乐亭、歇会亭……亭子的名称都有着它们独特的含义。前年厦门首个田园朗读亭开麦亮相,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山青水绿的自然风光中,通过朗诵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到属于内心的一片净土。但是今年承办方打算将田园朗读亭重新取名,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请结合文章及之前所学,为它重新取名并说说理由。(6分)
亭子名称:
取名理由:
活动三: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夏令营”的研学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任务。(79分)
材料一:
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
不久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语贯古今字载中华——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成果展”。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等出版一批重要著作,中华精品字库、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建设迅速推进……这些宝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筑牢根基。
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探源中华文明、阐释“何以中国”,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正如有学者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破解文明起源的奥秘。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沉淀在中华典籍里的人文思想,蕴含着跨越时空的魅力,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得益于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建设,中国话、方块字的文化名片更为亮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厚。
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诗句曾扣动无数游子的心弦。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结深厚情感。作为一项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只要登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来自家乡的声音”。一个个词条,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妪育丧葬、节日活动、说唱表演等,如同一枚枚生动的文化切片,为地方特色文化留下珍贵的记录。被小心翼翼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语言里有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保存和研究语言文化现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应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自然语言处理成为热门应用领域的背景下,语言文化工程的成果开发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冷门绝学走近大众;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中华精品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开发甲骨文互动展区,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创新是语言的活力所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牍、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流淌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记录着时代风貌。身处全球化时代,彰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多样,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生生不息。
(——《人民日报》公众号2023.5)
材料二:2023年某校学生闽方言听说能力的调查
材料三: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讲字正腔圆的中国话。7月4日至6日,厦门九中举行了“推广普通话,传承闽南文化”夏令营活动。
普通话有多美,老师的讲座告诉同学们汉语言的源远流长,飞花令比赛告诉同学们平上去入的婉转悠扬,辩论赛则让同学们感受了什么叫“掷地有声”……
夏令营还邀请专家跟同学们讲授闽南语的历史、分布等知识。专家们更借助歌仔戏的身段唱腔、悲欢离合,把闽南语的美演绎得丝丝入扣。
——《厦门思明教育》2022.7.13
15、下列说法与材料一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一批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
B.探源中华文明、阐释“何以中国”,从历史深处延续而来的语言是珍贵符码。
C.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已完成,全国所有省份1700多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
D.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古文字传播应用,让热门绝学走近大众。
16、通读材料一,请你补充填写以下思维导图。(4分)
17、学校向全体同学征集语言文字夏令营的卷首语(放在营员手册首页的文章,用于阐述活动意义与价值),请你给编辑老师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推荐材料一的文章。(5分)(提示:你可以从推荐文章的内容和目的两方面考虑)
18、根据材料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19、明年九中的语言文字夏令营活动方案正在筹划中,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还有什么其它新颖有趣的活动可以有助于“推广普通话”或“传承闽南文化”,请简述?(4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夜晚看雪,与金陵人邂逅于湖心亭,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林语堂在《记纽约钓鱼》里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
请以“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7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1)怀旧空吟闻笛赋 (2)雪拥蓝关马不前 (3)欲渡黄河冰塞川
(4)后天下之乐而乐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况乃未休兵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寒林(疏林) (2)夕阳 (3)凄清、荒芜、萧瑟
(4)甲:诗人借哀怜贾谊而哀怜自己,表达诗人无罪被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乙:诗人婉劝过客不必过于执着个人命运,朝代的更替是历史的规律,个人的坎坷不幸也是难免,表现诗人的乐观、豁达。
3、(1)(A)施耐庵 (B)豹子头
(2)刚开始林冲随遇而安,在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时,他对高衙内举起的那大有猛虎之势的一拳最终没有打下去,而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2分,没有结合事例1分)后来林冲听到陆虞侯他们的谈话,知道高俅伤害自己的真相,残酷的现实让他毅然杀死仇人,走上梁山,表明他奋起反抗的性格。(2分,没有结合事例1分)
4、(1)观看、欣赏 (2)曾经 (3)① (4)能承受、忍受、尽、完全
5B
6、选择B项。(1分)理由:“辱”是谦虚的说法(1分),作者正想要在这里种植佳木,韩琦就给他送了芍药花。“辱”放在这里是谦逊地表达韩琦给自己送芍药是受委屈、降身份,表现出作者非常谦逊的态度以及对韩琦行为的感激之情。(结合内容分析1分)
7、①与贤者相处之乐:甲文中“修在滁之三年,得博士杜君与处,甚乐”“滁之山林泉石与杜君共乐者”欧阳修虽仕途受挫,却得见友朋之真情,在滁州与好友杜君共处、相游的快乐。
②得好友馈赠之乐:乙文中作者正感叹景色幽致而无佳木美草之憾,就得道好友馈赠的芍药十种,实为心有灵犀的惊喜之情。(与民同乐:乙文中,作者未忘勤劳政务于身外,理教场于亭畔,以警盗起于饥年。也常与同僚“宴集于其中”,“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
③山水之乐:《醉翁亭记》中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者虽然被疑,但是却能欣赏到独特的山水之景,景物给作者带来快乐。与民同乐:《醉翁亭记》中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以百姓之乐为乐,与民同乐。(结合甲文、乙文、《醉翁亭记》回答各2分)
欧阳修“乐”体现了他在独特的生活雅趣中陶冶性情,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在世俗中保持疏率真性,不随俗流,坚守独立的人格操守。(总结1分)
8、(1)①B ②B (2)甲:霎 乙:竞 (3)C
9、例一:叶茂掩古亭雅韵 花盛映长路连绵
例二:晚霞披树纤纤月色 晨雾绕椅朗朗书声
例三:风韵悠扬花开一径 星光璀璨海纳百川
例四:才子佳人来去往 硕师鸿儒笑言谈
10B 【“阴郁神秘”错误】
11、(1)“镶嵌”是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水库被茂盛的益母草和红蓼包围的景象,画面感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歇会亭”比作“笨骆驼”,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歇会亭歇会亭其貌不扬,先抑后扬,为下文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作铺垫。
12、(1)让人想起父母在生产队工作时听到的收工指令;(2)回想起“我”在学生时期听到的下课铃(3)学术会议上的茶歇时间(4)让人在脑海中浮现乡亲们在亭中休息谈笑的和谐场景。(5)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喜爱(写出4点即可,1点1分)
13、(1)对过去乡亲们劳作后在亭子中休憩场景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质朴的田园怀念。(1分)
(2)对现代文明、工业社会的深切反思,如文中第②段说道的“何况是我们当下这个极盛现代化的时代,无非是三十年簇拥在此的人流,已经被工业与机器,引向武昌与京师之类的都会罢了。”也印证了这一点。(2分)
14、名称1分,理由5分。名称和理由需要结合在一起,言之有理即可。
范例:颂清亭
理由:承办方的本意是要体现朗诵来让内心找到净土、“颂”字不仅体现朗诵之意,更有一种对净心的向往和赞美,更有“净”之意,富有诗意:“清”既指心灵上的纯净安心,又指净土,比“净”更有深意,让人联想到两袖清风,心无杂念,专注如一的心境,有孤高清远之意,仿佛与都市喧嚣隔离。
15、D
16、①发展语言文字工作是很重要的 ②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 ③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 ④语言里有蓬勃生长的文化自信
17、老师,您好!这篇文章很适合印在营员手册上。首先,我们学校的语言文字夏令营宣传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与这篇文章作者想表达的是一致,作者也是认为发展语言文字工作很重要;其次,这篇文章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分为文化、乡愁、文化自信等三个层面向读者介绍了发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开营之初,就对此行的意义有更全面的了解。
18、2023年某校学生(1分)大部分能听懂小部分闽方言(1分),大部分需要借助普通话来表达(1分)。能熟练掌握闽南语的学生不多。
19、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学唱闽南语歌曲,在较短时间内学习一些闽南语的词汇
例二:可以通过朗诵的讲座,朗诵艺术能给语言文字二次生命,能让学生感受朗诵之美。
20、参考例文
痴已遂愿,心即远方
痴,在孤独里痴清风,在乡愁中痴明月,在离殇时痴江水。既天不顺我,我自有痴处——不过是醉心纵命。
醉心并非醉生梦死,纵命并非纵横恣意。所谓醉心纵命,不过是一生只为一件事,逆命纵做顺喜事。
以心之利剑斩断命运的桎梏去追寻所爱,以心来作渠牵引命运的洪流引向所爱,以心的蓝图规划命运的泊船临岸所爱。而此心必有利剑之坚硬,水渠之宽广,蓝图之严谨,都不过一痴字,可这样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他,醉心于诗词,纵江山之颠覆。
李煜,一个才情横溢的少年郎,却背负着南唐国家的沉重期望。从开始的褚位之争,到后来的南唐遭伐,再到沦落为俘,他只求于乱世中舞文弄墨,看尽世间百态,却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劫。“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他站在人人看得眼红的峰顶,却独痴作词,许半壁江山于风花雪月。有人说李煜是个帝王家的笑话,可凭借李煜之才于治天下,他可能便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又怎比秦皇汉武?可他却是诗词家的神话,巨人一般站在文学的转折点,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他,醉心于木工,任龙椅之交迭。
朱由校,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却担下天下大任。朱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惧怕李选侍的软弱性格。有人说他文盲,读书少,无大志,可他对于西方人强占澳门,朱由校态度强硬,在澎湖与荷兰殖民者数次交战,大获全胜,这是一个“文盲”能做到的吗?但心不在此处,终究只能是副业。他本不应该坐上黄金的龙椅,他的心坐在木头上。“幼时无意登皇位,年成江山喂奸臣。天命由校为熹帝,此生理应是匠人。”一痴字,让他成为“明朝的鲁班”,天才的木匠,据说第一张折叠床他发明的;最早的喷泉是他发明的;最早的雪橇也是他发明的。
没世皇帝却以绝世词人、惊世鲁班掠影于世,他们的痴绝,是挣脱了一切外在束缚,一切被命运框定的自己,不论此生荣辱,不管后世评说,始终忠实于内心的那股痴念。
长恨此身,事与愿违,春花水月,往事难了,痴何处觅?则观此醉心之痴,纵命之绝,如醍醐灌顶——痴已遂愿,心即远方!
相关链接
阅读材料《让语言的长河生生不息》选自2024河南汝阳九上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