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网讯:本学期双流区黄龙溪学校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按 “教学评一致性”为主题展开教研活动,着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力推进课外阅读,提升师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教研组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积极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中,积极晒课、献课,所授课程皆受好评。
张尚洪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按“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设计教学,实现了学生深度学习。这节课的亮点有:1.注重查找资料。精心设计导学单,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预习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基于问题查找相关资料。2.注重学法指导。如引导学生归纳“列小标题”的相关方法或注意点,还有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勾关键句、圈关键词、结合背景、感悟形象、品读体会等。3.注重思想教育。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徐琴老师在本学期承担了双流区小学语文五年级“大单元视域下的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研究课例《我的“长生果”》。课中,徐老师抓牢略读课文在单元教学中的迁移、巩固、拓展的作用,将课堂归还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熟练掌握了圈画批注的基础上再进行图表法和分条列出信息法。这样层层递进,再进行拓展延伸,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图示式”进行梳理信息。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巩固了前面的所学的方法,也让学生能力得以提升。这节课,也深受全区语文老师的好评。
宋瑶老师《四季之美》的公开课上,让学生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学习动态描写的写作技法,学生边读边悟,感受了春天黎明天空的颜色美,夏天夜晚萤火虫的迷人美,秋天黄昏归鸦大雁姿态美,冬天早晨白霜炭火的惬意美。最后合理运用动态描写进行创作。
张勇老师执教的《童年》课外书指导阅读,课前让学生准备充分,为课中的交流阅读体验打好了基础,使学生在堂上有备而来,有话可说。为了使学生能够扎实完成前置性作业,张老师一方面充分利用好阅读课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四人学习小组的积极作用,每天让学习小组的组长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阅读与批注工作,并每天检查阅读与批注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体会到了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的一种成就感,得到了心灵上的一种愉悦。
唐莉老师执教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唐老师紧扣单元目标,用艺术感染学生。在上课伊始,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绘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注重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学质疑,理解文意。重视学生的读,通过形式丰富的朗读给学生打下理解的基础。最后,用自己的理解感悟来有创意地讲自己的故事,既深化理解,又达到识记背诵的目的。整节课,教师在本课中始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的思维山穷水尽时,给学生点拨指路,达到柳暗花明的教学效果。
陈媛媛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上《伯牙鼓琴》,这节课的亮点有:1、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在教学中通过自由读、指读、范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穿插进行。2、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的训练,3、巧妙利用背景音乐和背景资料渲染气氛,使历史人物形象化,使古文演绎生动化.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志向远大,胸怀宽广的俞伯牙,再一次理解了伯牙子期的情投意合及知音难觅。
吴娟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紧扣语文要素,体现了课型特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节课的亮点有:1、教学抓住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一个香字贯穿全文,教学流程行如流水。2、注重重点句段的朗读,采用以读代讲,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3、交给孩子品析文本遣词造句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如勾关键句、圈关键词体会作者感情。
另外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学规程解读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此次组解读的内容是“作文教学规程”,提出高段作文教学一般为3课时,包括:作前指导——作中指导——作后指导。作前指导的流程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明确目标,激发情感;小组讨论,拓展思路;素材交流,评价指导;列出提纲,形成初稿。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和国学诵读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五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方向与精髓,唯有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语文教学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相信,在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 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