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桂林地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23年桂林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桂林地生中考试卷及答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09:07:43


2023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十三)(附答案解析)(来自文博志鸿)

2023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十三)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5分)

[甲]从歼-10系列到歼-20隐身战机,背后是一段艰辛而热血的历程。新战机为官兵们提供了跨越转型的舞台,而他们也在这个舞台上(yǎn yì)出了属于自己,更属于人民空军的精彩华章。

[乙]舞台剧《赶考路上》是对我党赶考故事的深耕,是河北红色戏剧品牌的展示。因为这出舞台剧不仅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场视觉盛宴。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热血__ ②(yǎn yì)_

(2)下列对联中“华章”的语境义,与甲段文字中“华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摹宋风唐韵歌盛世;临奇山异水赋华章-——永州柳子庙楹联

B.毕生心血哺新秀;一代桃李谱华章——邯郸市某学校逸夫楼春联

C.丹青绘新春;翰墨著华章——沧州市某县书法笔会活动对联。

(3)乙段文字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3.下列关于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云端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了独到的阅读见解。”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同学们表达见解”。

B.“贽”是初次拜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帝王死去不能称“死”,有专属称谓“崩殂”或“崩”

C.“国学热,不是穿着昂贵的汉服咬文嚼字,而是要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这句话中的成语“咬文嚼字”运用正确。

D.“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于行动去实现它,否则,所制

订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这句话没有语病。

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解决问题。(共6分)

[材料一]2022年3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正式实施!《要求》规定,中小学教材书正文最小用字不应小于“小4号”,目录、注释等辅文用字应不小于“小5号”。同时,该标准对课业簿册、学习用报纸、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纳入管理。

[材料二] 下表是对石家庄市中小学三所学校关于视力情况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0份。

[材料三] 见右上图。

(1)从材料二中你获得哪些信息?(2分) 材料三图

答:——————————————————————————

(2)学校发起“爱护眼睛”的宣传活动,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请你在以下措施上进行补

充。(2分)国家:①——————————————————————————

学校:减少作业量。

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少使用电子产品;②——————————

(3)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请你围绕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为“爱眼日”拟写一则宣传口号。口号要表意准确、语言简练、朗朗上口,便于宣传。(2分)答:

第二部分(5~21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5~6题。(5分)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刷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①删(zhú):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②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运用了反问,使人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

B.“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焚,官家收租的迫不及待跃然纸上。

C.两诗在结尾处都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

D.两诗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及悲苦命运,都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卖炭翁》中“翩翩”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3分)

[甲](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余文章,百有余篇。 (节选自《魏书》)

[乙]欧阳公@《进新唐书表》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夫文贵于达而已,繁与省各有当也。

《史记·卫青传》:“校尉李朔、校尉赵不虞、校尉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获王",以千三百户"封朔为涉轵侯,以千三百户封不虞为随成侯,以千三百户封戎奴为从平侯。”《前汉书》但云:“校尉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各三从大将军,封朔为涉轵侯、不虞为随成侯、戎奴为从平侯。”比于《史记》五十八字中省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记》为朴赡"可喜。 (节选自《容斋随笔》)

①雅:很。②受:同“授”,传授。③史传百家:史册、百家学说。④该涉:博览。⑤释义:佛教经籍的意义。释,人们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指佛教。⑥才藻富赡:形容有才华文采。⑦已后:以后。诏册:皇帝的文告。⑧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主持编纂《新唐书》,下文他说的话中“前”“旧”都是指五代时期编纂的《旧唐书》。⑨事:记载的事情。⑩省:减省;减少。⑪大将军:指卫青。获王:抓获匈奴的小王(裨王)。⑫千三百户:食邑1300户。户数的多少象征着侯爵的层级。⑬朴赡:质朴而丰富。

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其成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 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C.各三从大将军获王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D.《前汉书》但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答:-——————————————————————————

(2)比于《史记》五十八字中省二十三字,然不若《史记》为朴赡可喜。

答:——————————————————————————

9.甲文中孝文帝在读书学习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

答:_——————————————————————————

10.《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是“繁”;若想

“省”,可简化为“在各处集市购买马具”的意思。你认为此处“繁”好还是“省”好?请你用乙文观点诠释。(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9分)

民间艺术中的兔 刘莹

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还被赋予了生育、祥瑞、长寿等文化内涵,是具有多重吉祥寓意的瑞兽。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写道:“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除白兔外,玄兔、赤兔、紫兔在不同朝代亦被视为吉兆。在汉代画像石中,掌管长生与生育之权的西王母身旁就常伴有持杵之兔,为其捣制不死之灵药。

②在我国,与兔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莫过于人们对月中之兔的想象。早在汉代,古人就将兔与月亮联系起来,晋代傅玄在《拟天问》中就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之句。随着“后弄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的流传更是将兔和月亮的关系进一步升华,银兔、玉兔、玄兔等词汇成为古人诗赋中月亮之代称,“玉兔捣药”的形象也逐渐融入民间拜月活动之中。

③明清时期流行于京津地区祭月仪式上的“月光马”便是一种印有玉兔持杵捣药之月宫图景的符纸。明代刘铜、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对其有详细描述。书中不仅对月光马的图式、尺幅及使用方式作了清晰阑释,还记述了相关礼仪。与“月光马”一同出现在拜月活动中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泥塑“兔儿爷”。在清乾隆时期的一幅杨柳青年画《桂序昇平》中,就用艺术手法形象刻画了儿童中秋拜兔神的场景。与老北京“兔儿爷”异曲同工的泥塑造型还见于山东济南的“兔子王”,是以黄河胶泥塑兔将军之形,制作颇为精巧,内置拉线机关,牵引可使其做出挥臂捣药等动作,增加了玩耍的趣味性。现实中小巧温顺的兔,在民间文化语义中却被赋予了广大神通,并成为一方“名产”,此中足见人们对兔这一形象的偏爱。

④在民间艺术丰富的黄河流域,流传有许多与兔的属性相关的民谚,与民谚内涵相关的劳纸也流行于当地的民间美术中。如“蛇盘兔,必定富”“兔子含莲花,辈辈享荣华”“兔子衔牡丹,儿女一串串”等。 “蛇盘兔”这一剪纸主题,其造型惯常为通体剪饰花纹的蛇身缠绕一至两圈,将兔形居于中心,构图上突出一个“盘”字,组成既和谐又具美感的画面。这些含义丰富的剪纸样子,通过民间艺人的巧手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传递着鲜活的文化观念。

⑤由于兔被赋予多种祥瑞之义,其本身也具有灵巧敏捷等特质,在民间,女子还常缝制以兔为形的衣饰物品,如兔儿枕、兔儿鞋、兔形香包、兔形布玩具、兔形挂饰等,一针一线中寄托了对生命的呵护与期许。兔形枕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三彩釉陶烧制,形制多为写实的卧兔。而陕西蒲城的一件黑兔孩枕,则被民间艺人以夸张的手法设计成双头并体的对称造型,黑色底布上以粉、绿、黄等彩线绣出花卉、铜铃等纹饰,尤其突出了眼睛部位的装饰效果,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浓厚的民间审美趣味。

⑥民间美术中的兔造型还有很多,如兔抱白菜、白兔叼花、兔卧莲花等。这些丰富多彩、天真质朴的兔形作品,饱含着人们对生命繁衍、子孙安康的淳朴祈愿,体现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补素浪漫情怀。优秀的民间艺术创作者借助作品表达诚挚的情感,传承创新,令这

些经典打动人心,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选文介绍了与兔有关的哪些民间艺术?请写出三种。(3分)

答:——————————————————————————

12.下列文字放入哪一段中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在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制作兔儿鞋的习俗,鞋前端似兔子头,绣鼻唇、红眼睛,鞋口两侧缀附兔耳造型,口沿后端则缀绣带以象征兔尾。中秋节给儿童穿兔儿鞋,其意义不言而喻。希冀幼儿如小兔般腿脚利落行动灵活

答:——————————————————————————

13.选文结尾与《苏州园林》的结尾有何异同?(3分)

《苏州园林》结尾: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答:——————————————————————————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5分)

秋花三帖 钱红莉

20世纪80年代末,全家移居小城芜湖。正值深秋,邻居姐姐带我去镜湖公园看菊展-我这样一个长在闭塞乡下的15岁少年,何曾想到这世上竟有如此众多品种的菊?吾乡唯有白菊、雏菊两种。城里的菊花,花盘比脸还大,有墨菊、紫菊、黄菊,还有一种垂丝菊,花瓣细长而柔,到末了,打着卷儿拗成一团,像极一个女子忽然把头发烫卷了。菊展长达半月之久,我一没事,便去公园流连

刚来合肥落脚那年,也是秋天。单身宿舍连窗帘也没有,夜里实在无法入眠,中秋当日抽空去街上采买。当我抱着巨大的一坨麻质窗帘回来时,天色向晚,街灯昏黄,这一段路实在漫长,许是过节的缘故,街上行人渐稀,走着走着,心情不免有一些寥落。突然遇见一对夫妇,风尘仆仆,那位妻子似乎患病,坐在路边歇息,丈夫正喂她吃食--是一个白茶瓷缸子,冒着热气。丈夫一边喂,一边慢声细语地劝说着什么--他们的身后,整齐排列着的十余盆黄菊,正在中秋的晚风中怒绽,是那种比脸还要大的重瓣黄菊。抱着窗帘的我,一边赶路,一边回头打量他们,当真是暖老温贫的市井

过后,每当看见黄菊,总会条件反射地想起那对夫妻。这黄菊,分明成了患难之花。

有一年去云南,晕机严重,胃口尽失,呆坐桌前的我,看众人饕餮。这时,上来一碟凉拌黄菊,味蕾瞬间被菊花的药香气唤醒,一霎时来了精神,频频举箸。是那种叶片肥厚的黄菊,只略略拌了一点米醋。

许多花可食,玫瑰、木槿、栀子、茉莉等,而菊花最有格。品尝过菊的口腔,呵气如兰刘彻的《秋风辞》里有“兰有秀兮菊有芳”,说的正是这种“格”。人有人格,花有花格。范成大写“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说的是菊的傲霜寂寞。

菊的花期长,自深秋一直至初冬不萎,坚忍又长情。每年,我都买一盆垂丝紫菊,摆在窗台当清供。再剪一枝,插在骨瓷中,似泠然有声,也是无言的陪伴。

喜欢李商隐的一句诗:“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我所能想到的,也是这样的深秋,一个着单衣的书生在深山赶路,小径旁,秋菊遍开,连天上的云都是寒冽的,唯有菊香做伴。

菊花,是精神层面的花。

木芙蓉

早些年,深秋无事时喜欢一个人沿着护城河散步。河畔遍布木芙蓉,红的花,白的花,倒映于护城河中,如梦如幻。据美学观点,芭蕉要栽在庭院,而芙蓉一定要开在水边才好,有临水照花的虚静。

秋天出差,但凡江浙等地,总能遇见木芙蓉,繁花大朵的,一开一片。秋风颇有凉意,与人萧瑟的孤单,木芙蓉却开得热烈。明朝有位诗人写:“小池霜冷藕花空,却有寒枝浥露红。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说的正是这木芙蓉

宋徽宗也爱这花。这个文艺青年一生画了无数《芙蓉锦鸡图》,设色明艳,千篇一律,一无新意,颇有米烂陈仓的奢靡,少了些体温,不与人亲,我不太喜欢。

辛丑年秋,与友朋结伴,自上海开车到绍兴,高速路旁,遍植木芙蓉。这种花颇有自洁功能,路旁别的植物一律灰头土脸,唯有木芙蓉如此洁净,不染尘埃。沪浙交界处有一条小河,河边也遍植木芙蓉。我独自坐在高耸的石桥上,看淙淙流水,再赏灼灼红花,心上阵阵清凉。

这世上,花很多很多,木芙蓉以什么来取胜呢?无香气,还粗粗大大的。然而,但凡开在水边的花,气质便截然不同,似有了灵气

王维笔下的木芙蓉,开在深山;我们凡人的花,一直开在溪边河畔。哪一样,都是美的,值得为秋风所轻抚。

壬寅年,直到中秋,一粒桂花也不曾开,大家彼此过了一个寂寞的中秋。秋分过后,桂花姗姗来迟,仿佛商量好的,一夜之间绽放。

小区南门口的一株金桂,仿佛被点燃,何等炽烈,又宛如密集的鼓点。每一个出入南门的人,都要不自觉地往树冠仰望,暗自慨叹一声,到底也说不出什么来。没有哪年的金桂,比今年的更令人感动了。

桂花怕雨,遇湿便谢,轻轻触碰,撒下一地碎金,楚楚可怜。

记忆里一直挥之不去的是在柳州柳侯祠公园遇见的那几排参天桂树,树冠庞大,花朵星辰般繁密。后来,去桂林,满城桂树。桂花大多正午凋落,人行树下,被花香薰得恍惚。如今回忆短暂的桂林之旅,唯余花落如雨的簌簌之声,犹如梦中。过后,我再也没有遇见过那么多的杜花。

我居住的这座城市的桂树,逐年多起来,尤其住宅区,遍植桂树。每临深秋,陷溺于桂花铺天盖地的甜香中。夜色里散步,身旁路过三三两两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好香哦……”众人仿佛被香气击中,再也无话。

桂花的香,有流动性,与人浮浮沉沉之感。花季也短,与江淮的秋季一般转瞬即逝,不免让人有一点怅惘。 (选自《光明日报》)

14.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欧阳修诗云“溪边野芙蓉”。芙蓉似乎和水相伴才显美丽,原因是什么?请根据选文作者的体验作答。(2分)

答:——————————————————

15.选文为什么说菊花是精神层面的花?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6.作者眼中的桂花有哪些特点?(3分)

答:————————————————————————————

17.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还有一种垂丝菊,花瓣细长而柔,到末了,打着卷儿拗成一团,像极一个女子忽然把头发烫卷了。

答:——————————————————————————

18.选文多处引用诗句。“木芙蓉”部分第二段引用明朝诗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

五、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9~21题。(8分)

19.请在下面的名著阅读卡中填上相应的内容。(2分)

20,有人说:“鲁迅是一个斗士,他的柔情都藏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中哪一篇文章能体现鲁迅的“柔情”,请你举出一例,并分析理由。(3分)

答:——————————————————————————

21.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水浒传》里即使是同类性格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精神特质。请任选两个人物谈谈你对此的理解。(3分)

答:——————————————————————————

第三部分(22题50分)

22.作文。(50分)

请以“这次,让我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