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 卷(共 100 分)
第I卷 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制裁(cái) 赦免(shè) 困厄(è) 冠冕(miǎn)
B. 广袤(mào) 恪守(kè) 濡养(rú) 摇曳(yè)
C. 忧戚(qì) 自恃(shì) 宽宥(yòu) 佝偻(gōu lǒu)
D. 积攒(zǎn) 娉婷(pīng) 汲取(jí) 箱箧(qiè)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撒入。
B.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惘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骄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D.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她功底深厚,舞姿优美流畅,时而挥洒自如,时而忸怩作态,赢得观众潮水般的掌声。
B.他跟朋友见面时彬彬有礼,和陌生人交往也是如此,大家都觉得他很有教养。
C.我们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优美篇章,附庸风雅,才能写出好作文。
D.舞台上,小王自吹自擂,以精湛的器械乐技能,打动了观众的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对青年人而言,知识的广博,成就的丰硕,都取决于勤的程度。
B. 国家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家长和老师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D.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沙鸥翔集 集:停息 B. 春和景明 景:景色
C. 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D. 是日更定矣 是:这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喜洋洋者矣 其真无马邪
B. 杂然而前陈者 面山而居
C.与余舟一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而或长烟一空 惟长堤一痕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A.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箭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B.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C.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箭的人射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相互拿错,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D. 宴中欢饮很快乐,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乙、丙三文都在描写中抒情。甲文描写湖光春色图,表现迁客骚人超脱荣辱的喜悦;乙文描写众人游乐图,表现与民同乐的情怀;丙文描写寒夜雪景图,表现超凡脱俗的闲情。
B. 甲文中的“喜”,表现的是良辰美景使人沉醉,荣辱一并都忘了;乙文中的“醉”,表现的是眼前的游乐和宴饮令人沉醉。但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不同,甲文的“喜”表现的是迁客骚人“以物喜”,乙文的“醉”表现的是与民同乐。
C. 甲、乙、丙三文语言都富有韵味。甲文多为四言骈偶句,整饬工稳;乙文散中有整,用“也”收束句尾,有一唱三叹之韵;丙文自然质朴,用工笔手法和精当的数量词,使境界全出。
D. 丙文中一个“独”字,写一人独行于茫茫雪夜,前往湖心亭看雪,不仅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更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 ,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请在杜甫《月夜忆舍弟》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任选一首,在下面横线上选写出题目再默写其颈联、尾联。(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0分)
储蓄人生
①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②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他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亲情这笔储蓄,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不是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双方的积累加重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
④学识的储蓄需要锲而不舍。荀子在《劝说》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日积月累,在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一生致力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创作,几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耄耋之年,仍旧不放下手中的笔,堪称“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⑤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么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选文有改动)
10、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作者认为需要储蓄的有哪些?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3分)
11、作者在第④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3分)
12、第⑤段有“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一句,你认为除了文中所述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储蓄?请选择下列人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简要分析。(4分)
A、《<论语>十二章》中的颜回 B、《背影》中的父亲
C、《老王》中的老王
五、作文(60分)
13、《故乡》中的“我”,阔别几十年后再回故乡,在失望中重拾期待,经历一段物是人非的悲伤;《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面对家境的一落千丈,在脆弱中鼓起勇气,走过一段敢于面对困难的路。你一定也曾陷于某个特殊的境况,或许怀疑,或许失落,或许彷徨……值得高兴的是,你用你的智慧,你的不懈,你的坚强,走过了那一段段值得铭记的过往。
请以“走过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要抄袭套作。③字迹工整,卷面干净。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B 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春山夜月 [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2分)
2、诗歌颈联横线上应该填入下面哪个词?请说明理由。(2分)
A、惜 B、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喜雨亭记(节选)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子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月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选自《苏东坡集》,有删改)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则以名物 名:有名
B、其示不忘一也 一:同样
C、既而弥月不雨 弥:满、整
D、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 得:能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3分)
(2)无麦无禾,岁月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3分)
5、元人虞集云:“此篇题小而语大,议论干涉国政民生大体。”借一亭而写为政情怀,实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篇文章共同抒发了怎样的政治情怀?请概括作答。(4分)
三、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一句出自名著《水浒传》中 (填人名)在 (填地点)醉酒题的反诗。这个人的凌云志是 。
7、根据教科书中“名著推荐与阅读”作品《水浒传》相关内容,完成下题。
①写出如图故事名称。
②简述该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 “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六十年代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8、小说中的老婆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⑥段关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6分)
10、第⑦段插叙了老夫老妻五十年前的往事,有什么作用?(2分)
11、小说最后一段写老婆子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结合全文,你认为老头儿是否在屋里?请并说明理由。(6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2、仲春时节,浣花溪畔,垂柳依依,翠绿欲滴。成都某中学正开展一场“探究柳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12分)
(1)下面是该校某同学搜集的与柳相关的材料,在下面表格中,用四字短语概括柳树的特点。(4分)
材料 | 特点 |
柳树是极优美的观赏树种和绿化树种。此外,因为柳树的材质轻和坚韧,还可供建筑、坑木、箱板和火柴梗等用材;柳树的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 | ① |
柳树是我国的原生树种,已有4万多年的栽培历史。 | ②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③ |
插柳:春秋时,为了纪念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每逢清明,把柳枝插在屋檐和门上。 折柳:始于汉代,朋友送别,顺手折下柳枝送给对方。 戴柳:唐时春天,把柳条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祝福生机和好运。 | ④ |
(2)为了加深对柳文化的理解,老师搜集了如下资料,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至语段中相应的位置,确保语意连贯、表意准确。(4分)
柳树被赋予离别、思乡、悼古、清高、柔美等诸多意象,其中最经典的文学意象便是送别,由此演变,折柳也成为送别的重要仪式。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用中国式浪漫表达① ,希望和平友谊的心声随着柳枝传递出去。
按照张艺谋导演的说法,在缅怀环节中,应该展示中国人② ,告别过去后人们总会迎来新生,擦干眼泪后我们要过得更好,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所以这个环节的背景音乐虽然是《送别》,但绿色的折柳却代表着③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全世界传递④ 。
在北京冬奥会上,见证了太多的感人瞬间,有夺冠的喜悦,真挚的祝福,也有离别的不舍……来时迎客松,别时赠折柳,这就是中国式浪漫,惜别怀远,折柳寄情!
A、一种积极向上的希望 B、对所有运动员依依不舍的情感
C、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哀而不伤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通过对柳的探究学习,同学们深感柳文化的丰富多彩,借此老师吟出一首《九曲柳》的歌,请你参与这项歌曲接唱活动。要求仿照押韵,句子连贯并且朗朗上口。(4分)
老师:他乡街头有棵柳,我叫它弯弯柳。雨后黄昏漫步街头,你说叫九曲柳。
你:
老师:弯弯柳弯弯柳,弯弯九曲柳,走在熟悉的村口,你拉着我的手。
你:
参考答案
A 卷
1C 2D 3B 4D 5B 6B 7B 8C
9、(1)①将登太行雪满山。②何事长向别时圆?③不以物喜
(2) 月夜忆舍弟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储蓄亲情;储蓄友情;储蓄学识。
11、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引用了荀子关于积累的名言;再运用举例论证,举了季羡林先生一生致力于创作,笔耕不辍的例子来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
12、示例:人生还可以储蓄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颜回身居陋巷之中,“一箪食,一瓢饮”,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不为贫贱而忧愁,反而自得其乐,在自己的人生中储蓄了一种安贫乐道的旷达。
B卷
1、总领全篇,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2、A。“惜”是珍惜的意思,这里写诗人想要离去,却又对姹紫嫣红的芳菲恋恋不舍,有呵护之意。而“弄”是玩弄,不能表达出诗人对芳菲的怜惜之意。
3A
4、(1)在堂屋的北面修了一座亭子,并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2)没有麦子没有稻子,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5、①都反映了作者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②都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大同思想。
6、宋江 浔阳楼 造反起义成功,报国为民。
7、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②示例: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差役于野猪林想杀害林冲时,鲁智深突然杀出救林冲。之后,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到沧州。
8、①老婆子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②老婆子重情重义。她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③老婆子还善于反省,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
9、①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峦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②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③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10、小说写老婆子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回忆,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主题表达更深刻。
11、示例一:老头儿在屋里。老头儿与老婆子结婚几十年,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老头儿也会像老婆子那样,冷静下来时会对自己在吵架时候的荒唐言行反省检讨。老头儿外出,只是为了消消气而已。气消了,自然还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更何况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
示例二:老头儿不在屋里。老头儿以往与老婆子吵架,跑出去后,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这次不回来,可能是不想像以前那样太快向老婆子示弱。老头儿外出的时候,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照常理,他应该快点回家避寒,而两小时过去了他还没回来,或许是去了别人家里借宿,或许是遭遇了什么不测。
12、(1)①用途多样 ②历史悠久 ③内涵丰富 ④习俗多样
(2)①B ②D ③A ④C
(3)望着九曲柳,再把你来瞅,暖意上心头。就从那天的黄昏后,我常来小街头。
弯弯柳弯弯柳,弯弯九曲柳,暖风轻吹小河沟,我们看那春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