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苑)6月7日,高考第一天,语文作文再次“刷屏”各大社交媒体,今年高考云南考生语文作文如何破题?云南网特别邀请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骨干教师朱艳东带来解析。
2024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朱艳东解析
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沿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题目,考生并不陌生。
该作文题关联的是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的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材料中提及的“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的太空探索之旅,将考生导向“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话题,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成长。作文题目明确简洁,选题立意较为容易,但内涵丰富深刻,引导性强,便于考生展开思考,着手写作,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
首先,考生不能仅仅讴歌人类太空之旅中所体现的探索精神,更应关注自身的成长,将写作的主体收回到青少年这一身份,结合切身感受,展开联想与思考,对成长过程中的探索、追寻、突破进行省察,发出有温度、有深度的议论。
其次,该题目可以联想与思考的角度很丰富。考生可以诠释“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丰富内涵,它意味着不断探索、勇敢追求、挑战自我、追逐梦想……也可以就如何“抵达未知之境”展开讨论,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追求……当然还可以着眼于“未知之境”的魅力与价值来发表独到见解,谈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专家简介
朱艳东,女,硕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昆明市五华区学科带头人,云南师大附中骨干教师,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云南省统测、昆明市统测、五华区统测命题组成员。曾获“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讲课比赛”优秀奖,全国高中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昆明市命题能力竞赛、讲课比赛、五华区说课比赛等一等奖。2019年参与编写《云南省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一书;2021年,执行主编《走近师大附中 考场高分作文》一书;2023年,参与编写《云南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指导丛书》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