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初中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初中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大全)

历年初中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初中语文中考真题试卷大全)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2 03:14:33

通过近9年真题对比,深度解读2015中考语文真题蓝天教育中考语文名师:欣鑫

欣鑫:蓝天教学副校长,语文总监,蓝天中考语文头把交椅,中考语文精英班教材(一级,二级,三级)规划兼编写人,深外、百外冲刺课程和华附冲刺课程主要策划人,并亲自执教深外仿真、百外仿真、华附冲刺课程,中考四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面谈官,培训官,现主要执教班级有:初一尖子生训练莹营,初二学霸班,初三市外/深中龙腾班。被学生誉为“活动版的百科全书”,讲课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有一句话在学生中广为流传“跟了欣鑫老师,不得A 也得A”!她用了10年时间,1500名以上学子的成绩充证明了这句话,足见起教学功底之强大。

2015深圳中考语文真题深度解读

较之前8年,15年深圳中考语文无论是分值还是题型都进行了较为大型的变革

纵观07年-14年这8年的历年中考真题,无论从形式还是题型、数,都趋于稳定和成熟,各部值占比高低变化不超过5%,还是比较稳定的,。基础=12选择题 15默写=27,阅读=10古文阅读 23现代文阅读=33,作文40。而15年深圳中考语文在分数上有直接变化的共计14分,内容的变化超过了20%,所以这几点变化还是值得引起注意得:

1.选择题从12分降为10分,且从原有的4个变为5个,每道题的分值从3分变为2分。

2.古诗词默写从15分调整为10分。

3.阅读中的(文言文阅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相对稳定。

4.确定加考课外名著阅读(4分)。

5.作文部分确定加考书写分(3分),原有作文从40变为40 3。

详细解读各个板块

选择

2015年,字音、成语、病句、排序、文学常识五种题型全部考了,而以往是四选一的,所以今年开始,语基的难度略有增加,考生们一定要注意两大原则:

1)从广度上,课本的知识占3成,课外拓展的部分占7成,所以光啃书本完全是不能胜任语基的。

2)从难度上,平时的练习,最好分成两个部分,50%的精力放在同步的课内链接,50%的精力放在中考链接。平时的考试只会考这段时间所学,但中考是考初一到初三所有的内容,只盯眼前不盯中考的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有高度。

默写

古诗词的默写部分减低了5分,从分值上看是简单了的,但从题型上来看是比之前难了的,要在默写部分得高分,要谨记三个技巧:

1)把07-15年共9年的真题搜集到,累计考过120句左右的古诗词,中考的原则是考过了,坚决不会考。所以采用筛选式背诵,更容易事半功倍。

2)嵌入式背诵需要,既给出上句背下句,或给出下句背上句,平时一定要扎实练习。

3)理解性背诵是古诗词的难点,一定要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诗的寓意,体现的哲理或思想情感,有经典手法和文采的诗句一定要更用心记住,否则理解性背诵将会是你的短板。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由来已久,考题基本固定,由以下几种题型构成:

1)词的意思或用法,一般考3到4个字。

2)翻译句子,一般为2句。

3)划分句子的停顿,或者相互比较几个句子中同一个字的用法。

4)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问答,寓意的引申。

5)对于这篇文章联系自身或现代社会,说说感受或启迪。

和古诗文一样,大原则是:中考考过了就不会再考,附已考过的文章:

07年,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三人成虎》

08年,文言文阅读10分《小石潭记》和《礼记〃礼运》

09年,文言文阅读7分《论语十则》

10年,文言文阅读8分《送东阳马生序》

11年,文言文阅读11分《岳阳楼记》

12年,文言文阅读10分《陈涉世家》

13年,文言文阅读11分《与朱元思书》

14年,文言文阅读9分《邹忌讽齐王纳谏》

15年,文言文阅读9分《马说》

现代文阅读

A.10年来,实用文体中的记叙文都没考过,说明文和议论文隔年交替出现,文学作品阅读每年必出。

B.实用文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有明确的概念,仔细总结,答题也容易找到规律,数拉上去比较容易,不是拉开数的关键。关键在于难懂,答题又没太多规律的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自06年到15年一直保持高调的姿态,最高高到21,最低也没低过13,相当于两篇说明文或议论文了。所以,文学作品阅读是所有中学生的一道坎,过去了心花怒放,过不去就损失惨重。

C.各个文体必考点必须清晰而准确的掌握。

说明文【必会知识】

1.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2.说明文语段中的中心句与文句。

2.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特点与文段结构特点;总说与说。

3.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确数和约数。

4.说明文语段的层次划分角度。

5.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6.平实与生动的语言。

7.说明中的描摹。

8.科学小品的特点。

9.图表的设计。

10.联想与想像。

11.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议论文【必会知识】

1.论点、论据、论证、驳论方面的知识。

2.全文中心论点的判断。

3.全文结构与议论的层次性分析,用提纲概括全文每层次论述的大意。

4.全文分论点的表现形式与层次性,编写段落提纲。

5.全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段的中心句的理解,段意的概括。

6.论证的要点和层次。

7.全文中论证方法的使用。

8.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

9.驳论点的写法与驳论据的写法。

10.句子的哲理含义的理解,长句的理解,段中的句序。

11.句式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2.设问和反问的作用。

13.句中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文学作品阅读【必会知识】

1.小说的文体知识。

2.散文的文体知识。

3.童话、寓言、传说、故事的文体知识。

4.小说的表现手法。5.散文的表现手法。

5.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6.文学作品中的抒情。

7.文章结构、顺序、线索方面的知识。

8.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9.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

10.段落品析。

11.文学作品的细节性知识如详写与略写、联想与想像、正面与侧面、对比和烘托、伏笔与照应、悬念与释念、实写与虚写、先抑而后扬等等。

12.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名著阅读

今年开始考名著阅读,针对这样的新变化,首先要重视初中阶段校本教材中规定的阅读书目:

小说类《童年》《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水浒》《格列佛游记》《简爱》

传记类《名人传》

散文类《昆虫记》《朝花夕拾》《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诗歌类《繁星 春水》

寓言类《伊索寓言》

其次,对作品的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和考试挂钩,针对性的阅读和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常考题型如下:

1)作者生平背景,代表作及主要作品的风格,特点。

2)作品章节及梗概的概述或缩略式表述。

3)作品中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性格特点和相关典故。

4)作品中的主要事件背景,原因及包含的社会及现实意义。

5)作品中蕴含的写作特点,运用手法及语言特色的赏析。

6)对于作品的阅读感受,情感表达和观点表述。

作文

①从05、06、07年的半命题作“________的滋味”“让________走进心灵”“想起了________”,到2011年半命题作文“给自己一些________”,2012,你让我的世界更亮丽,其间经过08、09年的命题作文,2010年的话题作文,2011半命题作文,又回到命题的路子上来。从12年开始到15年,命题作文当道。

②虽然考题难度有所下降,但命题的基本风格没有变化,考题的文学性依然得到了延续,也就是说,深圳的作文题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人文精神”,还很好地注意了考题的“文学性”,不仅命题方向科学,而且考题拟制得特别精美。

③题目都呈现出以“我”为圆心,形成“我与人生——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三维视角,所有试题都包含在“青春成长”“文化思辨”“品德修养”“家庭亲情”“校园风景”“理想目标”“处事待物”“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九大母题中。

九大母题总揽所有中考考题。具有全面性,涵盖了近几年中考作文出现的所有热点话题,考生只要洞悉母题并灵活运用,就可以轻松实现考场决胜。

主题一:“青春成长”题 ①记忆、②成长、③力量

主题二:“文化思辨”题 ①偶像、②符号

主题三:“品德修养”题 ①回报、②爱心

主题四:“家庭亲情”题 ①亲情、②感动

主题五:“校园风景”题 ①阳光、②时尚

主题六:“理想目标”题 ①仰望、②个性、3成才

主题七:“处事待物”题 ①等待、②沟通

主题八:“社会生活”题 ①苦难

主题九:“自然环境”题 ①环保、②健康

这九大主题在中考中的出现频率可以参考下图:

④纵观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还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提倡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将作文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一定能够写出立意深刻,文采华美,吟唱人间真情的优秀文章。

⑤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形式也非常开放,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化。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小作,小题大做,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生”,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并且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书写电脑的普及给大家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有会一些弊端,青少年经常会发生喜爱用网络用语,错别字连篇,提笔忘字,书面书写潦草等现象。书写的提出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此类现象特别设定的,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会是在作文分,意味着作文或从40变为43-45,之前预测变为了现实,果真15年就考了。书写部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现在的刚入学的学生,即使是初二也没关系,还有一年时间,时间是足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成一种很好的书写习惯,做不到漂亮就做到整洁,3分的底线是必须拿2分,否则和别的差距就大了。

2015深圳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家是故乡,是童年,是一直在守望你的地方。回是重现,是觉醒,是一种情节。回家 ,是一种寻找,更是一种感受。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今年的作文题比往年的来得更“简单粗暴”,也更让人一目了然。但简短的题目并不意味着考场佳作就能信手拈来,在审题没有难度的情况下,要脱颖而出,更考验考生的功底。

题目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字,但其中的寓意却是深刻的。

首先,“回”代表了已经离开,“离家”是“回家”的前提。考生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谨记这点。

其次,“家”不止是身体的休憩所,更是心灵的归依处。所以,在立意时,中心主旨一定要紧扣“家”对“离家游子”的慰藉和呼唤。家与家族的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也是核心价值的所在。回家也是中外文学作品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因此,这一题目看似平常,其实切合中华文化最深层的本质,也反映人对“归属感”的积极渴望。

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对一个初中生来讲,“回家”这样的题目,最直接应该想到的是自己每天要回的“家”,爸爸妈妈的无私关爱,他们对自己学业的支持,他们的期望;或者是把校园当作“家”,和蔼可敬的老师、团结互助的同学甚至是校园里熟悉的一草一木,都是可亲可爱的家人。

再发散开去,如果关注社会,可以联想到贫困地区孩子们的艰苦的家,特别是近几年社会热点话题——“留守儿童”;内地打工者为了家而离家在外,他们的妻儿在家思念外出的亲人,出外打工者思念家里的亲人等等。甚至还可以选择采用小说的文体,想象“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回家;或者针对热门政治话题“台湾回归”以及文化焦点“回归精神的家园”、“继承历史传统文化”等展开论述。

范文:回家文:杨玉莹2015.6.20

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来说,家是他们的天堂。——题记

于我们凡夫俗子而言,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人们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行走一生的脚步,无论起点,还是终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心灵的皈依——“家”。

回家,是屈原的执念与坚持。今日恰逢端午,不免思忆屈原。遭遇离骚的屈原,在被放逐的过程中,一直心系故里――郢都。正因为心中有所寄托,所以无论遭遇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高声吟唱着“九歌”。而在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知道在这个世间已无他的皈依之处,毅然选择去到另一个地方寻找他回家的路。

回家,是辛弃疾难以割舍的醉梦。辛弃疾致力于抗金护宋,收复失地,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是他一生的追逐。在被弹劾落职归隐山居后,仍然留恋于心之所向——沙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即使塞外的生活环境再恶劣,边疆的战事再无情,但却都是稼轩魂牵梦绕的家园。

回家,是钱学森义无反顾的责任。钱学森一直心系研究学术,赴美留学,潜心研究,纵使艰难重重,他仍不屈不挠致力于研究科技。在国家危难之时,即使受到美国政府的拘留软禁、威逼利诱,他还是毅然放弃功名利禄,从大洋彼岸渡海归来。报效祖国是他无法忘怀的夙愿。

李白再潇洒,也不免“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哀叹“家书抵万金”;韩愈再豁达,也不抵“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无奈;李后主再多情,也难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

倦鸟思巢,落叶归根,回家,似乎是自然的本能。无论人们的脚步怎样匆忙,总有一声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提醒着我们,不忘记回家的路。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关注【深圳中小学家长微信:深圳名校通】

1、了解深圳各个学校信息;2、如何才能进入名校;3、结交众多家长朋友。

【微信公众号:szmingxiao(←长按可复制此号码到微信关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