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高考语文试卷题(1980年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版)

90年代高考语文试卷题(1980年高考语文试卷完整版)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01 22:57:00

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命题、统一高考的第二年。

下面让我们看看1953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作文:(占比60%)

作文范例:记我所认识的一个革命干部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结束,全国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之中。新中国正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而充满希望。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上,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令我终身难忘的革命干部——李大山同志。他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积极参与者,用他的智慧和汗水,在新中国的建设蓝图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准备高考的。我是51年被分配到县里的一个基层单位工作,而李大山同志,正是我们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一个满身革命气息、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信念的中年人。

初次见面,李大山同志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和额头上深刻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他过去的艰辛与辉煌。他出身贫寒,早年便投身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斗与考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会拉着我们这些年轻干部,讲述那些战火纷飞的日子:从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到抗日战争的英勇杀敌,再到解放战争的势如破竹。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含义。

在工作中,李大山同志更是以身作则,堪称楷模。他深知,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他带头下田劳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生产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单位不仅粮食产量连年提高,还成功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他常说:“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句话,成为了我们行动的指南。

除了业务工作,李大山同志还非常重视思想教育。他深知,思想的转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他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理论,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在他的影响下,单位里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大家总能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李大山同志时党在基层在的千千万万个革命同志之一,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干部,什么是共产党人时代使命。在他的影响下,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决心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阅读分析(占比15%)

答案(示例):

三、词语解释(占比5%)

答案(示例):

四、适当词语填空(占比10%)

答案:

五、名著回答问题(占比10%)

答案:

195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不像1952年那样“敷衍”了,题量增加不少,考核知识点也增加了很多。这一年,作文占比达到60%,可见对写作的重视。

但是,我们看到这一年试卷的分数构成不是很合理,词语解释10道题,每个才0.5分;名著问题回答也是10道题,费了半天劲,每个才1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