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职教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省2024职教高考语文模拟卷)

江苏省2022年职教高考语文试卷(江苏省2024职教高考语文模拟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30 07:07:53

程道明,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省职教语文中心组成员、南京市职教教科研理论中心组成员,上海市“唐调”(唐文治读文法)非遗工作室专家组成员,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宁教名家”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

主持或主笔省级以上课题项目12个,成果获全国教科研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等荣誉。2006年获江苏省“两课评比”一等奖,2014年获“人教杯”语文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2023年获江苏省教学大赛三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著《读解or解读:探寻阅读教学的真谛》,获江苏省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理论创新”奖,现收藏于中国语文教改博物馆;参编《中国精神》等教育图书8册,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处出版。

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凝练出“双本语文”教学主张和“二次作业”“四步导读”教学模式。


谁言一点红 解寄无边春

——2024年高考“课标I卷”作文命题评析及写作阐释

程道明

摘 要:探讨了高考作文“以少胜多、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命题方法。结合高中语文程标,通过审辨命题意向,包括自我设问、概念辨析、质疑批判等方法,挖掘高考作文命题的考察意图,确定立意高度,拟出适切标题;探讨了两大表达方式的特性及技巧,提出高考作文的首选策略,结合写作示例,阐释写作原理:旨在为考生写出高分作文提供指导;为教师贯彻课标精神,探究实施“大概念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审辨命题意向;叙议峻拔高远;语文课程标准;大概念教学


主标题引用苏轼点评“折枝”画的诗句,大意是说:画家简笔点染一枝梅花,却让人感受到“无边春色”以及跳荡的生命活力。折枝,乃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这种“以少胜多”“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正是高考作文命题“以少总多”的“众妙之门”,是考生把握命题意向,打通“言语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表达胸襟气度的“不二法门”。

那么,如何通过“审辨命题意向”深刻把握高考命题意图,写出“叙议峻拔高远”、具有高区分度和创造力的考场作文呢?下面结合课标精神,评析2024年《课标I卷》作文命题,并作自拟题写作阐释,以期服务考生,服务教学。

一、审辨命题意向

主要是指运用“自我设问、概念辨析、质疑批判”等方法激活思维,深度挖掘高考作文命题的考察意图,确立立意高度及角度,拟定适切的标题。高考作文命题,离不开课标精神指导;教师应借审题之机,深刻体悟高考评价与语文课改的深层联系,砥砺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有望高屋建瓴地确立适切的立意高度和统领性的标题。

(一)自我设问

2020年修订课标”的“教学内容更新”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这段话提纲挈领,引导教学,其实践策略可概括为“两以”“两化”。

诸君同仁,不妨“自我设问”:(1)它们在既往的教学中如何体现?(2)能否指导今年的高考作文写作呢?

答曰:问题(1),“两以”是理念,是上位概念,统领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两化”是实现“两以”的实践策略。“结构化”目的是建构“大概念”。这启发我们: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地选择、呈现一定量的“高度关联、对照性强”的“事实、主题、命题或话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概括、建构“大概念”或大观念、理论、原理、知识经验,并能阐释与应用。譬如,将《项链》《祝福》《哦,香雪》等文本组合在大概念教学专题里,引导学生探索,或能建构出“建置理论”[1]的叙事经验。(见叙事类写作阐释)“情境化”则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具身体验或问题解决中,深度体验言语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意义的联系,促进个体经验的生成建构或连续改造。问题(2),若写思辨类议论文,则要围绕中心论点即大概念,选择新颖的角度,呈现一定量的事实或原理,以深刻论证自己的观点;“总分总、递进式、并列式”正是实现“内容结构化”的常见形式,创新性则留待思考提升;如果写叙事类文章,则可以按照“建置理论”进行结构化表达,实现个性化的创意表达。

(二)概念辨析

基于上述对课标精神的深刻理解,审察辨析命题语言链中核心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之间隐藏的深刻联系,揭示其本质属性。这也是指导考生操作的基本方法。

先看第1句:“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得到答案”,这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走向给出的一个事实判断。其中,“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概念,分别代表着“工业4.0”初级阶段和“工业4.5至5.0”跃升阶段的技术应用——AI作为新质生产力工具产生了不可预测的生产关系乃至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记作“概述背景”)对此,应清晰认识到后者才是命题强调的重点,是审题立意高下的区分点和生长点,代表当下热点和未来国际竞争走向。在这个事实判断中,我们不自觉地运用或建构了“信息技术”“工业革命”“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等“大概念”,用以唤醒“言语经验”,用以阐释我们面对特定场域问题及其走向背后深刻变化的思考;衍生出对“科技与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和价值判断。由此可以牢固地确立高考命题考察的大方向,确保聚焦重点,不偏题,不跑题。

(三)质疑批判

这将有助于我们“尖锐的,看透复杂性和模糊之处;有逻辑的,朝着明确的立场部署证据。”[2]即穿透表层,看到互为反动的矛盾双方的主次要方面,揭示事物的本质。

据此,审视回答“第2句”提出的问题,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加持会使“问题很快得到答案”这类浅表性的事实,更应该尖锐地看透“有了答案≠问题解决”这个结论的深层逻辑,以及“答案”与“问题解决”这两个相邻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异,从而澄清事理,并提供“有逻辑”和“明确立场”的论证支撑。

论证1:从开发角度看,相对于个体的大脑存储与提取,AI固然“快速准确”,但毕竟是模拟人类的智能,在视觉听觉等多模态的感统觉学习方面,尚低于同领域的中等生水平,还不能高质量地独立解决人类现阶段面对的诸如审美创造、高端科技制造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例如,Open AI Saro团队创作的“东京看樱花”的AI视频,存在“樱花盛开,大雪纷飞和少有人穿御寒衣服”等违背“生活真实”的严重缺陷。

论证2:从应用角度看,AI算力升级依赖“信息投喂”,因为数字鸿沟等诸因壁障,AI应用大模型在算力和数据挖掘方面必然会受到“国家安全、科技竞争、商业利益角逐”等限制与冲击。例如,美国一方面“眼热”我国的“月背着陆”技术,希望中方全程直播,分享月壤。另一方面又对我国高科技领域进行封锁绞杀、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高关税,阻碍正常的科技经贸往来。……(评论拓展,后续)由此可见:只有人类较为妥善地解决竞争合作以及分歧问题,AI才有可能高质量地解决生活场域中的真实问题。从这种意义上,对命题所提问题,审慎回答是:“问题不会变少,只会越来越多,越复杂。”(记作“初步结论”)

最后,审视第3-5句构建的写作导语及要求,就可以搭建框架,拟定标题,构思写作了。若写议论文,可拟《大时代呼唤AI 创新人才》等题目;若写叙事类,可拟《阻击“三体”进攻》之类题目:如此则素材整合有方向,能聚焦。不得不说,课标I卷作文命题的确高明!在立意和表达上为不同层次的考生留足了伸展空间。


二、叙议峻拔高远

“叙议”是高考作文常见的两种表达方式;“峻拔高远”是作文获高区分度、脱颖而出的隐喻表达,也是重要的评价维度:两大文体写作,都力求“立意高远、视野开阔”,但表达特性及技巧却各有侧重。

(一)议论文写作阐释

“峻拔高远”在议论文中主要指展现出“立意高远、视界阔大、议论深邃、材料新颖”等超凡气度、雄辩的逻辑力量和高品质的思维创造力。以自拟题《大时代呼唤AI 创新人才》为例,如此写,或能实现:

1.引论部分

紧扣关键词“大时代”,一方面“概述背景”(见前述标注),揭示AI应用必将深刻影响并重塑国际产业格局、地缘政治、人类与科技伦理的发展趋势,显示培养AI 创新人才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概述AI生成性应用对我国国防安全、新能源产业和国际科技合作的挑战以及“壁垒”问题,提出“加快培养AI 创新人才,适应大时代挑战”的中心论点。再从钱学森、黄大年、屠呦呦等科学家中,选取“致力科研创新,矢志报效祖国”的立德树人事例,简要阐释创新性人才在“使命情怀、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卓越品质,揭示出“创新”在促进“AI 生产力”发展中的源动力作用,从而“立意高远、议论深邃”地建构了“是什么”的大概念,用以统摄全文。

2.本论部分

首先,假设论敌,摆出对立观点,予以驳斥,进而提出己方观点,深入论证阐释。行文如下:有人乐观认为“随着……,问题会越来越少”。驳曰:此论谬矣,究其本质,混淆了“有答案”与“问题解决”的差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是“利用AI找答案”而是“用AI赋能生产生活,解决现实问题”。我们的看法与谬论相反——AI的应用,问题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越来越多越复杂。”接着,充实论证力量,对“论证2”略作评论拓展,彰显中国气度和文化自信。不妨如此评这种霸权主义行径和“双标”态度,自然不利于国际合作。令人自豪的是,我国科研工作者顶住了压力,不仅实现了“嫦娥六号在月背着陆、挖掘到2700克月壤,返回地球”的壮举,还规划了在2100年前实现全太阳系的资源开发的远景目标,而登月勘探正是“未来实现载人登月,建立太空资源补给站,实现资源开发”的第一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民族复兴大业势不可挡。同时,应清醒看到,随着AI作为算力加速器的迭代升级,国家间特别是中美科技竞争必将越演越烈,顺势得出前述的“初步结论”,完成对“为什么”的事理阐释,展现论证的层次性和穿透力。

3.结论部分

以“怎么办”为思维牵引,针对AI应用带来的竞争趋势,从青年视角,提出“培养AI 创新性人才”的几点倡议,再次呼应中心论点,展现问题解决能力和深度思考:一是在真实任务解决中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砥砺提升AI 创新思维和人文情怀。二是呼吁政府引导企业和高校加快构建“面向中小学开放”的“AI 生产性见习”和“AI通识基础课程培训”[3]等研学体验课程。三是精心组织中小学生参加AI 科技创新大赛,激发提升青少年的创造力。最后,引陶行知《创造宣言》名句起兴,以激励收束:在这个 AI 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我们要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顽强奋斗,奏响属于我们的创造乐章!

(二)叙事类写作阐释

“峻拔高远”在叙事表达中,既指“起势”峻拔,如黄山飞来石卓立群峰之巅,令人心驰神往;又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还包括“结尾”处的议论升华,或如焰火腾空,或如撞钟余响。此外,“立意高远、富含哲理、构思精巧、材料典型”仍是获得高区分度的首选。试以《阻击“三体”叛军进攻》为题,按照电影“建置理论”的结构范式,构建科幻小说,并加以评述,以回应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体现文学写作“寓抽象哲理于情境表达”的大概念或原理。

1.建置背景

开端先以“强起式”营造紧张气氛,交代矛盾冲突,设定角色和背景,为情节发展构建动力系统。不妨如此营造:“敌袭!敌袭!”月背陨坑深处,警铃大作,钟慧果断拉响地月系一级战斗警报,蓝星随即被封藏在星云旋涡深处,狂暴的雷电在星团间跳跃炸裂,仿佛50年前“三体星”女王艾娜驾战舰撞碎拉雅山峰的场景。

2.激励事件

电影叙事中,多指情节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发生转折,人物的性格逻辑得以初步展现,如《项链》的开端。此处指主角指挥阻击战告捷,令人鼓舞。不妨如此接续,展现人物性格:天王星战场前线,两颗中型“水滴”击穿了“天卫15号”卫星的防护罩,致密的能量波冲天而起,“三体星”叛军首领邪赫抛出“二向箔地毯”,疯狂吸吸收逃逸的能量。钟慧打出4枚“幽蓝冰晶”,美俊打出4枚“烈焰金乌”,组合成双色太极旋涡,直接将“二向箔地毯”撞瘪并冒起浓烟。突然,那“地毯”紧缩成黑色旋涡,将邪赫同他的“光刺”战舰卷了进去,消失在暴虐的星际风暴中。

3.危机事件

主要通过危机事件处理营造主次高潮,展现主角的深层性格以及作品潜藏的主题,给人蕴藉的哲理启示。不妨如此写:

钟慧怀有身孕,邪赫卷土重来。邪赫承诺“凡归顺者,为其铸造钛金战体,永生不死,随我征战宇宙”,诱骗AI智人投降。钟慧干掉叛变的AI智人,控制住局面。邪赫架出钟慧母亲艾娜女王,威逼钟慧投降。艾娜决定献祭自己:在她“碎我血肉,复归本源”的咒语声中,“二向箔地毯”化作透明的蓝色水泡,悬浮在空中;古老的海兽幻象,若隐若现。突然,一只金乌飞来,戳破了水泡。千钧一发之际,钟慧念动咒语:“裂我魂魄,鲸星重现……”亿万颗幽蓝色水泡漂浮空中,凝聚成幽蓝色的水晶球。一头巨鲸从洋流中跃出,一张口把邪赫吞了进去。地月系所有的AI智人及导弹随之被毁。沧桑的声音从大洋深处响起:“数百亿年来,你们四处掠夺,无数星球被毁,沦为死寂之星。你们,除了胜利和虚荣,剩下什么了?无非是漂泊与孤独”“有爱才有和平,让时间慢下来吧。”

50年后,2074年。某日,钟慧与美俊夫妇应邀担任校园辩论赛的评委,辩题是:随着AI的普及应用,我们的问题是变得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呢?美俊看向钟慧,突然大笑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期望未来考生能更好地实现与命题的深度对话,展现个人的胸襟气度和写作素养。期望教师同仁能深入领会课标精神,探究实施大概念教学,为学生思维发展奠定学理基础。


参考文献:

[1]程道明.“建置理论”与《项链》的叙事结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9):52-54.

[2](英)凯瑟琳·麦克米兰,乔纳森·魏尔斯.写作即思考:在写作中训练你的思维能力[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3-4.

[3]王烨捷. 如何打开AI 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N].中国青年报, 2024-06-06 (007).

[4](西)伊格纳西·里巴斯.宇宙全书:国家地理新视觉指南[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本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9月第1周,发表时略有删节。)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