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学生中进行一个问卷调查,说学习语文感到最难的是哪方面,相信大多数人认为是作文和阅读分析题。因此,在谈到要降低学习难度时,对语文这一科来说,应该减掉作文和阅读分析题。可是说要减掉作文,肯定会被人们认为是发神经了或是喝醉了。学语文,怎能不习作不写作呢?是的,几千年来,学习语文,都是要学写作的,而且从古以来,语文的考试几乎就只是考写文章。而尽管现在语文试卷里各种形式的题目令人眼花瞭乱,相信大多数人还会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语文水平,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作文这一块。所以,学习语文,学习作文这一块,无论说多难,肯定是不能减掉的。
于是,该讨论减掉的就是阅读分析题了。尽管我知道,会有估计不出的多少人,会用多少种说法来强调阅读分析题的重要性,可我,仍顽固地认为,阅读分析题应该被赶出语文试卷。理由不多,只有几条。
一、过去没有什么考阅读题的,语文照样学得好。
小时读书时,段考期考的试题,都是老师抄黑板上的,根本没有阅读分析题,因为黑板装不下要分析的一段话,而且考试时间也无法允许老师和学生抄写一大段要分析的段落短文。
入行当教师时,考试题老师自己出题的,农村学校也没有什么印刷设备,我们考学生,也没出什么阅读题。记得是80年代中期起学校升级为完小(有毕业班参加小升初中考试),因小考(升中学)试卷有阅读题,毕业班才加强阅读分析的训练,由老师下课时间把大段文章或一篇短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只抄题目答题。再后来刻蜡纸用刷把刷来油印。总之,那时阅读题是小学毕业才有。至于毕业班以下有阅读题是在职称执行后各年级都要统一期考,而且那时有随教材下发的统一的练习册之后。
而现在大家都知道,二年级就有了,三年级的阅读题开始有难度了。
于是,我的第一个取消语文试卷里阅读题的理由是,过去没考阅读分析题(只在上课文时讲)能学好语文,那么现在取消不考,也就不会影响学语文。没必要保留这种难题来折腾学生。
二、考阅读分析题,违反人类
认识规律。
人从小到大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整体到局部,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这样一个渐进过程。每个过来人,只要回忆自已小时的阅读经历,就会记得,初时读书,只是模糊地理解个大概,看课外书,往往只被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从没去关心过哪个好句子,以及怎样描写的,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等。尽管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多是由好句子和传神的描述营造出来的,但儿童的认识能力尚达不到鉴赏或品评句子的程度。常常,我看到阅读题中有:作者在某个句子中用上某词,好在哪里?这样的或类似问题,心中就冒出这样的回答:学生要知道还须坐在教室里听课?
或许马上会有反驳的声音,所以就是要让学生做这样的阅读题,让他们读书不要只了解个大概,要学会精读,学会鉴赏品评啊。对此我只能答,物质都由原子分子组成,可否从一年级起先讲原子和分子呢?当然不能,道理很简单,教学要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要循序渐进。
因此个人认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让认知依然处于模糊阶段的学生去做必须理解透彻才能做对的阅读题,是不妥的。
这是第二个取消考阅读题的理由。
三、不利于形成学生自由的思想。
我们知道,数学等其他自然科学科目,有其特定的公式,可求出标准的答案。而语文,对于一篇课文或其他文章的理解,基于阅读者个人的经历和身份,是会有不同的理解体会的。 因此,同一篇文,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读也没什么奇怪。允许有不同的解读,即是放飞思想,只有让人放飞思想,才会激发创新。作为文科之首的语文,更具有放飞思想的学科特质。而阅读题的考试,由于需要打分,所以往往预设标准答案。长期频繁的阅读题考试,会使学生不断趋于标准答案,而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一些培辅班名师总结出的“语文公式”即是帮助形成思想僵化的体现。为了考试获取分数,学生只须根据内容套用“公式”作答即可,这不利于自由思想的形成,所以这是取消阅读题考试的第三个理由。
四、分析别人的文章,不是学语文的主要目的。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尽管专家学者能列出一大串,但我觉得最主要无非就是:理解’和运用。理解,看别人写出来的东西能正确理解,这个理解,如前文说的,是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渐进的过程,靠的是读多熟练了就能理解清楚,理解透彻。而不是通过考阅读题熟练起来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老一辈读书人没有做和考这么多阅读题,都能深究剖析一篇文章方方面面的原因。
运用,则是能用文字正确写出自己想介绍的事物。这是练习写作的目的,大家都知道。
而分析鉴赏别人的文章,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主要目的。之所以不是主要目的,是因为上课文时老师带领学生解析课文的结构,辩析写法进而欣赏文章意蕴词句精彩,个人看法是,这些教学是让学生逐步了解并熟悉文章的结构,写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习作时有个大致的参照,也就是说,分析课文的教学是为写作文这个目的服务的,不是为了让学生会用这些分析方法去分析别的文章。因为今后走上社会,没有谁读文章要这样分析的,既如此,则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固然好,模模糊糊掌握不了也没关系。因为现实中,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读,理解无障碍;写,流畅通顺,但你让他去做学生试卷上的阅读题,他未必做得对。这说明,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高低,基本不影响语文主要能力(理解和运用)。
但是,现在我们却把这种分析鉴赏文章的能力,当作是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来不断考试,加以考查,令无数学生苦恼,个人认为不妥。
这是第四条取消阅读分析题的理由。
五、有降低学生阅读兴趣的可能。
我们知道有个条件反射的说法,比如猪圈里养头猪,设一个红灯,每次亮起红灯必打猪一棍,多次之后,开红灯虽然不打了,猪仍惊恐躲避。
我想,频繁让学生做他们觉得烦恼的阅读题,可能也会形成某种条件反射。一看课外书,潜意识里会想起做题,有没有可能降低阅读兴趣呢?对还没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来说,或许不是没有可能。
综合以上,个人建议语文考试,取消阅读分析考查题目。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就会有看得见的降低。
敢问诸君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