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期初考试卷(九下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24)

九下语文期初考试卷(九下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24)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29 00:37:12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老骥伏枥,       。(曹操《龟虽寿》)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4)       ,善行者究其难。(《荀子》)
(5)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万物有节,生命有节。做人当如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松柏,“       ,      ”,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2、下面是某同学阅读《奇妙汉字》时整理的易错字音字形,请你帮他找出有误的一项( )(3分)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记载(zǎi)、下载(zài)。
B.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凝望(ní)、炽热(chì)。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元殒”应为“元勋”,“决别”应为“诀别”。
D.要注意成语中的一些特殊字形,例如:“和颜悦色”不要写成“和言悦色”。
3、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成长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融进泥土的花蕊(  ),沉寂也是一种成长。生命存在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  )的乐章。
悲哀   悲痛  深沉  深厚

校学生会开展“走进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1分)
4、为营造活动氛围,要拟一条宣传标语,请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作为标语。(2分)
精神 文化 弘扬 守护 传统 家园
5、知识竞赛环节,请你选出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虎,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6、李华同学期中考试总成绩不太理想,他一直闷闷不乐。作为好朋友请你用合适的语言劝说他。(要求用上《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或者《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分)
7、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演讲稿部分内容,请按要求修改。(3分)
(A)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源。(B)文化是一种尊重,体现一个人如何对待自然、他人、自己。在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的积累和总和。
①A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可把“______”改成“______”。
②结合上下文,B句语序错误,应改为: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古诗阅读】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注] 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8、“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 气氛。(1分)
9、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简要赏析。(3分)

【古文阅读】
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①将旨诏之,执手相勉劳。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曰:“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它志哉!”终不行。郭少师从瀛国公②入朝,既而南归,与枋得道时事,因相与痛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類来言,枋得骂曰:“天祐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治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祐,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祐怒,强之而北。枋得即日食菜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节选自元·脱脱《宋史·谢枋得传》)
【注】①忙兀台:人名。②瀛国公:南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到、往) B.因相与痛哭(一起)
C.强之而北(北上) D.迁悯忠寺(贬官)
11、下列句中的“之”与“与之言”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辍耕之垄上 B.汝心之固
C.下车引之 D.称善者久之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丞相义之,不强也。
②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
1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谢枋得多次拒绝出仕元朝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6分)
俗世奇人:弹弓杨 冯骥才
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本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这位大杨是河北沧州人,在天津谋生。天津这地方有它的厉害,要想到这儿找口饭吃,不问南北,不懂江湖,就叫人抓起两条腿扔进白河里。
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这弹丸是黑胶泥团的,不知掺了嘛东西,乌黑梆硬像铁蛋儿。他手里的弹弓更是少见,一尺半大柳树杈子,拴着两根双股二尺长的粗牛筋。当大杨把弹丸捏在牛筋中间的皮兜里,好比枪弹上了膛,周围看热闹的人都纷纷躲开,一个弹丸过来,脑袋瓜不就开了瓢。
大杨坐如钟,立如松,一根桩子似的立在场子中央,瓮声瓮气地说:“诸位放心,我的泥弹只往天上射!”说着举弓向上,一扯牛筋,把弹丸射上天。
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儿“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多准的劲,多高的功夫,一手见神功。
不等众人叫好,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看得出来,后边一下比前边一下劲大,弹丸飞得更疾更快。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丸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这时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一身皂二话没说,叫一旁摆茶摊的老汉把一张桌子搬上来,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他打衣兜里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这话句句朝人抡棒孑。
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值个屁钱,凭嘛说是乾隆青花。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对着茶桌后边的人说了一声:“请诸位闪开!”众人应声躲开。大杨一张双臂,一手举着弹弓在前,一手捏着皮兜里的弹丸在后,使劲一扯,中间的牛筋拉出三尺长,嗡嗡出声。他扭身塌腰,这一招应是“霸王倒拔弓”。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的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丸捏在皮兜里。
这一下,大杨在天津立了足,有大杨在,素净多了。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选自《收获》)
14、从“弹弓杨”“一身皂”“杨匡汉”中选两个,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名称的理解。(5分。选“弹弓杨”,满分1分;选“一身皂”,满分2分;选“杨匡汉”,满分3分)
15、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3分)
16、联系内容简析,除正面描述弹弓杨的言行,小说还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他的“奇” 。(4分)
17、中外文学作品中奇人不少。你认为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奇”与弹弓杨的“奇”更接近, 结合情节简要阐明理由。(4分)
  武松(《水浒传》)、燕赤霞(《聊斋志异》)、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3分)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一定程度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
③“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增进社会责任担当,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石。不久前,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④有人也有疑问,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还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吗?其实,劳动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理解人间万事出艰辛。
⑤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很多时候,给我们最深感动的,正是那些最平凡的劳动者。疫情期间,武汉环卫工人李兰萍凌晨4点就起床工作,“干干净净,大家才不害病”;武汉江岸区车站街派出所的警察范靖,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同时,还自费给自己联系的困难群众送去粮油肉菜,“困难时刻要站在他们身边”;快递小哥朱红涛成为“流动的风景”,他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只要我们还在跑,武汉就不会停下来”……在他们身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是如此生动。这样的劳动精神,让人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冲破黑暗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汲取的成长养分,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一次又一次穿越风雨的精神动力。
⑥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但让它从课程表上的一种价值召唤真正成为砥砺成长的广阔天地,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让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尤需社会、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选自《人民日报》)
18、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分)
19、结合全文,分析第①②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除道理论证外,第⑤段所使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有何作用 (2分)
2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劳动教育的认识。(3分)
[资料链接]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国语》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孟子》
劳动不仅是一种习惯,也蕴含了一种精神,劳动既是创造世界的,也是创造人的。在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点儿也不逊色。劳动创造着美丽人生。 ——于漪

三(50)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 等待是一种停滞,一种懈怠,是对光阴的消磨,是思想的懒惰。但如果我们换种思维,会发现有时等待是一种期盼,一种坚守,一种……有人在等待中发现了美好,在等待中懂得了体谅,在等待中逐渐成熟……
请以“等待,其实也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24分)
1、(1)志在千里 (2)露从今夜白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善学者尽其理 (5)风掣红旗冻不翻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B 凝望níng
3、悲哀  深沉
4、弘扬传统文化 守护精神家园
5D 应该是猴属相
6、示例:李华,这次考试不理想,我也很替你难过(1分)。但是孔子不是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吗?这次的打击,也许会促使你下次更大的进步呢(2分)。
7、①根源 根本(或“基石”等)(1分) ②文化是一种尊重,体现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他人、自然。(2分)
8、荒凉孤独
9、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词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1分)。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则是虚写(1分)。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词人虽然年迈,但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1分)。
10D 11C
12、①丞相认为他很仁义,也就没有勉强他。
②我自己想求死,你竟然想要我活下来吗?
13、丞相征召他,他以姓名不祥为由拒绝(1分);留梦炎推荐他,他以年龄已大为由拒绝(1分);魏天祐举荐他,他以其人品不正为由拒绝(1分)。
14、“弹弓杨”:杨是人物的姓,因为善于玩弹弓,百发百中,因此在名字中加上人物的绝技,人称“弹弓杨”。
“一身皂”:①“皂”指黑色,符合人物外貌,黑衣黑裤黑鞋黑脸;②寓意人物形象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地痞流氓。
“杨匡汉”:①“匡”指匡正,指他这个人正直,能匡扶正义;②“汉”符合当时的背景,代指中国汉族,与文章结尾暗合。
15、(1)为下文写洋人左眼被打了一个窟窿埋下伏笔。(2)突出弹弓杨的本领高超和富有正义的形象。(3)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邪不胜正。
16、(1)次要人物,通过写一身皂对他的刁难而弹弓杨智勇地化解并树立了威信,可看出他的“奇”(2分)。(2)通过众人的反应(1分)。(3)庚子事变后弹弓杨再也没出现过(1分)。
17、《水浒传》里面的武松是个英勇正义、疾恶如仇的人,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聊斋志异》里的燕赤霞会降妖除魔,正义凛然,但是性格迥异。《海底两万里》里面的尼摩船长非常神秘,他反对殖民压迫,富有正义感。弹弓杨也是个一身正义、为民除害的人,我认为尼摩船长与他最为接近。
18、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19、通过列举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与青少年由于“课业忙”等缺少劳动体验和感受的现象作对比,引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为下文展开具体论证做铺垫,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举例论证法。作用:有力地论证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21、文章首先用生活实例引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联系现实,论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总结,呼吁青少年要在劳动中实现成长。
22、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劳动教育不仅能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技能,更能培育劳动精神,实现体质的强化、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美感的养育;我们青少年要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涵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二点得3分)
23、作文略。建议切入分36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