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阅读理解)

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阅读理解)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29 00:28:37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章 探美 启智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学校开展“我的美好读写时光”主题活动,小阳写了一段读书心得,请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认识自强精神】

①君子之志泽天下,少年应养君子之正气,做时代最强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②这句出自《周易》的箴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自强不息意味着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没有面对困难时絮絮叨叨的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的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一味máng( )从。③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或忧戚,都要有面对未来奋斗终生,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④尊重别人,恪守时间,宽容待人,有风度有教养,便是“厚德载物”;心无旁wù( ),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一意孤行,敬业乐业,便是“自强不息”。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前仆后继,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矫( )揉造作 恪( )守 máng( )从 心无旁 wù( )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附庸风雅 B.持之以恒 C.一意孤行 D.前仆后继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4、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出巨大贡献,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 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句式,赞美你所知道的两个自强不息的人物。(4分)

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任务二 阅读经典名著】

5、名著阅读。(8分)

(1)【读小说回目,知主要人物】

下面是小阳同学摘录的回目,请写出回目括号中①②③④处的四个梁山好汉。(4分)

A.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大闹史家村

B.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大闹五台山

C.第十回 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D.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智取生辰纲

(2)【品主要人物,述“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可以理解为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时刻。请从《水浒传》前20回中选择一个人物,参照示例,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答题要素:相关事件、故事情节、性格特征)(4分)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高光时刻”是大闹天宫。孙悟空毁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偷太上老君的金丹后,返回花果山。在交战中孙悟空把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玉帝请来如来佛祖才将他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反抗天庭,不畏强权,可亲可佩。

【任务三 争做自强少年】

6、学校将举办“青年当自强不息”演讲比赛,校团委请你参与筹备工作。(8分)

(1)以下是校团委拟定的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请你补充两条、(4分)

①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衣着端庄得体,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2)校团委拟邀请你班的语文老师陈老师担任评委,请你根据海报信息,向陈老师发出口头邀请。(4分)

第二章 品美·悟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7、小阳研读了本学期学的古诗,完成了积累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真情无价

①“ ,夜吟应觉月光寒”写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李商隐《无题》

②“但愿人长久, ”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苏轼《水调歌头》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揭示了将士们虽思念亲人,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豪气凌云

④“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写出秋瑾虽然身为女子,却有比男子更为心志,掷地有声。秋瑾《满江红》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李白《行路难》(其一)

赤心报国

⑥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⑦“ , ”表现作者醉梦中仍不忘报国。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 , ”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被征用,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的壮志豪情。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①谏曰:“虢,虞之表②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吾享祀丰絜③,神必据④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⑤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⑥。’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⑦馨香,神其吐⑧之乎?”

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节选自《左传.宫之奇谏假道》,有删改)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人。②表:这里是“屏障”的意思。③絜:同“洁”。④据:保佑。⑤黍稷:泛指五谷。⑥繄物:其物,那件物品。⑦荐:献。⑧吐:吐出,意思是不享用祭品。

8、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衣食所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B.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C.而明德以荐馨香 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D.许晋使 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请见→释疑→论战→参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迎战→评战→备战→胜战。

B.甲文剪裁别具匠心,紧扣“论战”来写,详写了曹刿的言论,略写战争的规模、过程等,对凸显曹刿的战争理论这一中心起到关键作用。

C.甲文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练。行文中散句、骈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D.乙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虢两国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11、鲁庄公和虞公都认为自己祭祀神明,神明便会保佑自己。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曹刿和宫之奇分别如何劝说,结果如何。(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小题。(22分)

红操场 梁其山

①红操场一点也不红。它本是一块平坦坦绿茸茸的长方形草坪,略微比一个足球场大。它是当年工农红军琼崖纵队女子军连的练兵场,也是区、县的苏维埃政权召开群众大会、举行盛大庆典的地方,于是便被叫做“红操场”了。

②当年琼崖纵队在这里开辟红操场也许是费了番心思,有着不寻常意义的。它三面临敌与国民党反动民团的三座炮楼遥遥相峙。北面一河之隔的是龙山炮楼。据说,从炮楼顶上依稀可见娘子军操练的情景。可敌人却只能隔岸兴叹,始终奈何不了她们。西边,几里之外是学道炮楼;向东,稍远些是桥园炮楼。只有南面,背靠巍巍青山、莽莽林海,区、县苏维埃政权的部分后方机关,还有一所琼崖高级列宁学校,一所红军医院,就设在层峦叠嶂中,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在南排岭红区,红操场和它周围的几个村落是最突出的前哨阵地,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剑锋直指敌人的炮楼。那一场发生在红操场附近的“沙帽岭战役”。至今还有口皆碑。它不仅在娘子军连成长的历程中,更是在琼崖革命斗争的史册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操场也因此闻名遐迩了。

(批注A:①②两段写了“红操场”的由来及其环境,突出了当时娘子军斗争环境的恶劣与艰险,表现出娘子军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和智慧。)

③随着山乡小城的兴起,如今红操场虽失却了往日的飒爽坦荡,却添了几分繁华,几分热闹,几分安详。

④瞧,绿荫下。一群身着蝙蝠衫牛仔裤的姑娘在嬉戏打闹,随便花几角钱便可买得到的耳坠一挂,尼龙袜高跟鞋一穿,村女们也多了几分都市女郎的风采。茶店里,一位老伯舞着那杆黄澄澄、光溜溜的毛竹水烟筒,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娘子军连的故事,几个小伙子沉醉在这壮美的故事中。集市上,商贩们、赶集的乡亲们,一串串爽朗的笑声,惊得树上的乌儿也扑啦啦飞走了。

⑤伫立在红操场上,举目四望。各种各样的建筑高高低低,掩映在挺直刚劲的木麻黄和潇洒秀逸的椰子树组合的绿的色块中,丹丹碧血般的木棉花,莹莹白玉似的橡胶花在村口热热烈烈地笑着,互相辉映。

⑥操场南半部,有一个水泥地面的灯光球场和一座方石垒砌的戏台子,是乡民们的娱乐场所。戏台子后面是一口鱼塘,明镜般的水面上,荷花亭亭玉立,不甘寂寞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扰乱了池中倒映的白云蓝天。操场西侧,一条水渠蜿蜒曲折,从西南面的山坡奔跳而来,渠水银子般闪着悦目的光,那是滋养着禾苗的乳汁在流淌!她流进田野,流进庄稼人的心里,孕有了一个个金灿灿的希望。操场东侧,记得有一棵遒劲奇伟的海棠树,如今却不见踪影了,我不由感到十分遗憾。那树,目睹了红操场的风风雨雨,它浓浓密密的树荫,深沉幽邃,蕴藏着多少悲壮的故事啊!稍远处,田野含青吐翠,油油如黛,欣欣向荣。施肥的农妇,撒出一条条雪白雪白的弧线,曳起一片片碧绿碧绿的涟漪。更远处,青山翠岭绵延起伏,宛若江涛海浪般汹涌奔腾,飞瀑从山崖上轰然倾泻而下,泉水在山谷里悠闲地浅唱低吟。多豪放而粗犷的山野,多美好而壮丽的景色!

⑦深情地环视着这使我百般依恋的红操场,我不由十分感慨:是什么让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娘子军”战士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鏖战?在严刑拷打中坚守?在无怨无悔中奉献 不正是为了今天这紫盛、富庶、喧闹、自在么?活着的和死去的吴琼花们,她们会感到欣慰和自豪的。

⑧沉吟着,耳边似又回荡起那支响彻了大半个世纪的娘子军连歌:“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选自梁其山散文集《小城如歌》,有删改)

12、【内容感知】请参照选文中的批注A,完成批注B的内容。(3分)

批注B:④一⑧段写了 。

13、【语言赏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茶店里位老伯舞着那杆黄澄澄、光溜溜的毛竹水烟筒,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娘子军连的故事,几个小伙子沉醉在这壮美的故事中。

(2)丹丹碧血般的木棉花,莹莹白玉似的橡胶花在村口热热烈烈地笑着,互相辉映。

15、【情感体味】选文最后一段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16、【迁移拓展】读完选文后,你打算将红操场推荐为学校革命教育研学基地,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你的推荐理由。(5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7-20小题。(18分)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材料一】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形成完善的审美观念为目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文明素养和爱国精神。它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在中学阶段,美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能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二、 ,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优与劣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

三、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节选自余文森 王晞《教育学》)

【材料二】

教育部指出:2025年力争全面实行美育中考。学校美育课程将以艺术课程为主,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并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

调查人员发现,虽然各个省份的考试形式、科目不太一样,但考试的内容大多还是需要“死记硬背”的艺术知识。“这样考查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力,不但无法提高其艺术素养,反而增加了考试负担,让美育中考趋向应试、功利。”

他们还发现,尽管个别地区提出,除了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艺术表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判断其是否进入审美状态,是否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过程,因此考查的仍是量化指标。比如唱歌,看的还是音准、节奏、歌词,而情感、个性却被忽视了。

湖南师大从事美育政策研究的郭教授介绍,在实施美育中考的地区有不少老师抱怨:考题设置不合理;平时上课少,考前搞突击;艺术学科所占分值不合理等等。既然如此,美育还有必要进中考吗?对此,郭教授认为,“美育进中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探索。但目前的共识是:考试不是目的,落实美育,帮助孩子们怡情养性,过一个丰盈自在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美育中考的改革,还会继续进行,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考查方式、内容的逐年改进,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才是取得美育中考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节选自“央视网”《美育中考真来了,没“艺术细胞”的孩子咋办?》,有删改)

【材料三】

南开大学新编京剧《爱国三问》走进重庆南开中学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4月11日,由南开大学京剧传承基地创作的京剧《爱国三问》走进重庆南开中学。《爱国三问》富有戏剧张力的情节、恢宏大气的舞台设计和高昂激越的唱段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美感,引起强烈反响。京剧《爱国三问》根据真实事件创作,讲述以张伯苓先生为代表的南开人与日寇巧妙周旋,在西南坚持办学,保存中国高等教育星星之火的历史,表现了南开人的智慧勇敢、坚忍不拔、初心不改,以及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坚定信念。

剧组巧妙地运用京剧与话剧相融合的表现手法,呈现了“樱花事件”“轰炸之夜”“爱国三问”等剧中核心内容故事,以厚重的爱国情怀和新颖的表现形式深深打动在场观众,同学们被剧中老一代南开人爱国奋斗、矢志报国的动人历史感染,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午晴堂回荡起发人深省的“爱国三问”时,泪花闪烁在每一个人的眼眶中,爱国之情激荡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师生们纷纷表示,《爱国三问》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演出结束后,同学们还自发创作了三行诗、四格漫画,编排了舞蹈、舞台剧等,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传递着南开人的爱国情怀。

(节选自重庆南开中学公众号)

17、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推断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学校以美育浸润学生,就一定可以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B.帮助学生怡情养性,拥有丰盈自在的人生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C.为了考试而上艺术课,会让艺术变得索然无味,所以美育就不该纳入中考。

D.新编京剧《爱国三问》进校园,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也是一种美育。

18、小阳和小光在看到美育将纳入中考的相关新闻之后,展开了讨论,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补全对话。(4分)

小阳:美育就是美术课吗?美育进中考,是不是我们以后就考画画了啊?

小光:不是呢,美育的涵义是(1) ,在中学阶段,美育能够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小阳:原来美育不仅与美术有关,还应该与(3) 、书法等艺术课程都有关系。

19、小阳制订了一个暑期计划,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艺术修养,并为美育中考做准备。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他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说明理由。(4分)

暑期计划

1.和父母一起去北京旅游,去国博看展,提升自己感受美的能力。

2.去听一场音乐会,重点关注演出人员的名气,其他的不用管。

3.阅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了解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

4.在网上下载各省市美育中考的试题,开始刷题。

5、尝试完成一两幅艺术作品,如剪纸、书法等。

20、新编京剧《爱国三问》在学校午晴堂上演, 引起沙区师生们的强烈反响,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 谈一谈此次美育活动对我校学生有何积极意义。(6分)

第三章 绘美·抒怀

四、作文(55分)

21、以下两题, 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人生中没有白读的书, 每一页都在滋养你的血肉;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每一步都丰富了你的阅历;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 每一次都淬炼了你的灵魂……就如余华所言:“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 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 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

回首初中生涯, 何尝不是如此。请将下面题目补充完整, 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题目:这一路, 每一步都

大三中社团

文学悦读 行摄光影 绘画雕塑 球场风云 音乐舞蹈 科创实验 手工绣艺 菜园躬耕 戏剧表演 象棋人生 ……

(2)新时代育人需要“五育”并举。大三中重视发展学生社团, 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 培养自己的爱好并发展特长。希望即将毕业的你, 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你可以鼓励他们培养特长、全面发展;也可以根据自己所长, 选择一个社团, 向他们介绍一些实用经验。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