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四年级语文试卷(江西四年级上册试卷测试卷全套)

江西南昌四年级语文试卷(江西四年级上册试卷测试卷全套)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1-29 00:32:16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2 题。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75载风云激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恢弘壮丽的史诗,(zhù)_______就了人民共和国彪炳史册的伟业。穿越历史烟云,一个真理示未来(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zhù)________ (2)昭_______

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雅万高铁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这条高铁全部采用中国设计、中国施工、中国装备、中国标准,让中国高铁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雅万高铁的开通,向世界亮出中国一个高铁技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雅万高铁”不仅是条铁路,更______了当地美好生活。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雅万高铁的开通,向世界亮出中国高铁技术一个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B.雅万高铁的开通,向世界亮出一个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C.雅万高铁的开通,中国向世界亮出一个高铁技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D.雅万高铁的开通,向世界亮出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一个。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缔造 B.创造 C.编辑 D.编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2024年尤尼克斯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近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457名运动员参加,分为A、B、C、D、E、F、G、H八组展开角逐。团体赛采用全新的团体接力赛模式,____,即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各打两场,以10场比赛人员轮换总比分累计的形式决出优胜队伍。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每个运动员要参加多场比赛 B.运动员们接力比赛

C.每次团体赛由10场比赛构成 D.团体比赛竞争激烈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的内涵不一致的是( )(2分)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4分)

【甲】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乙】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7、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意气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

B.“虚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他为国家求贤若渴的状态。

C.“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暗含了作者景仰羡慕先贤却又寂寞兴叹的心情。

D.“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两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

8、两诗都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妙赏亭 祁彪佳〔明〕

寓山之,不能以寓山收,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①。此亭不暱②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③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④然。而众妙都⑤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注】①子瞻于匡庐道之矣: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暱:同“昵”,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③掖:搀扶,挟持。④沤(ōu):水中气泡。⑤都:汇聚。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词1分,共3分)

(1)胜( ) (2)盖( ) (3)安(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4分)

(1)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2)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

11、作者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文章最后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什么样的心情?(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醉翁亭记》中以特点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沙过贾谊宅》诗中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0分)

【文本一】

谈青年的责任担当

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该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⑤落实责任担当应该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青年只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的壮丽篇章。(作者:张建林。有删改)

【文本二】

青春最美是担当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中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自觉地将国家前途和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奋进的身影和光辉的形象。

②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革命前辈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战略工程现场,在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都有“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飘扬;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都有青年在担重任、挑大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无数平凡岗位上,都有青春的笑脸在洋溢,青春的光彩在绽放。

③青春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亮丽的底色,更是因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给它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青春因为担当而至美,人生因为担当而精彩。 (四望梅川河整理)

13、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文本开篇都引用名言作为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令人信服。

B.文本一第②段引用诗句来突出理想的作用,强调青年应早日树立崇高理想。

C.文本一第④段用彭士禄的事例证明要锤炼真本领,就应勤奋学习,知行合一。

D.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

14、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15、两个文本都围绕“责任担当”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谈及沙尘暴,人们想到的是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②然而其实,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7、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5分)

郁孤台笑了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 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 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⑪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释】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ōu):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8、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3分)

仰望郁孤台→① →② →③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南宋苟且偷安的痛恨和对辛弃疾遭遇的同情。

B. 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在结构上总领下文。

C. 第⑪ 段表达了对人们铭记历史,铭记辛弃疾崇高精神,心怀爱国激情的期盼和欣慰。

D. 文章引用辛弃疾的词句,表达了对辛弃疾爱国情怀的敬仰。

20、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6分)

21、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积淀。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4分)

示例:滕王阁,王勃为之写《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四、名著阅读(共9分)

22、班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中外小说我推荐”环节,四位同学作了推荐,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表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主题。

D.《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23、成功的小说要塑造圆形人物,人物性格要丰满,表现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保尔·柯察金就是一个性格丰满的圆形人物。他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硬汉,但硬汉也有温情的一面,请你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保尔的“温情”之处。(3分)

24、参照示例,从下面文字中为杜少卿选择相对应的评价,并说明理由。(3分)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示例:范进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理由:范进一直没有考取功名,家中已无米下锅却坚持应考,他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而一旦考中就喜极而疯。由此判断他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五、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双向奔赴

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表达了人们相互爱慕、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

搭子

如今流行的“搭子”,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模式。因为某一方面的相同点或某一种相同的兴趣爱好,“搭”在一起度过一段各自满意、舒适的时光,在其他方面则互不干扰。

显眼包

“显眼包”的褒扬意味明显。称某人为“显眼包”,不仅在于其表面“爱出风头”,更在于其内在的活力外溢,既可爱有趣,又能够营造欢乐气氛。

“双向奔赴”“显眼包”“搭子”入选2023年十大流行语。请从以上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章中不得出现考生的真实信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