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变化不大,无论是题型还是文选内容风格,都保持原来的风格,感觉难度较前两年试题有所下降,三道题都是在考概念观点的整体理解,没有咬文嚼字的细节陷阱或各种叙述变形带来的理解上的纠结 整体是好得分的。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在内容选择上有所改变,前几年多侧重选择重要时事新闻通讯人物时评等内容,今年侧重科普知识的考察。题型上基本保持稳定,但也在原有考察内容基础上做了创新:以往的数据图表类型题的考察多侧重于数据信息及在数据基础上的推断,今年的高考题则侧重考察图文转换,需要根据文字讲诉去理解图表内容的准确与否。主观题考察能力级别有所提升:不再只是筛选有用信息或压缩概括总结就能完成答案了,而是需要筛选概括的基础上配合理解探究,延伸到有用信息背后带给读者的认知规律意义和思想启迪。
3文学类文本阅读
今年没有持续选考小说,而是萧红写给弟弟的书信,由于写作背景相对历史性较强,可能会对读文科性质的书籍少的理科小朋友而言有一点理解难度。题型设计上,有明显的反套路化倾向,相对趋于灵活,想提前设计答题模板来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考思路会越来越不适用。
4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选材从去年开始就不再是延续多年的一个人物的传记,而是多个人物事件的组合,并且情节考核也从侧重叙事转向叙事背后的评说。今年古文考题题型有一处明显的不同,就是文学常识题被词语考核取代,同时又将课内外的知识点结合考察。诗歌阅读题型基本稳定,选择题的错误点设计和主观题的考点还是侧重考察考生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流畅表达,同时又将教材诗文进行了对比阅读。这些信号都透露着语文大有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的趋势。虽然很多年一直强调语文教学回归教材的问题,但从考卷分析上看,考察学生是否具备通过教材知识点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更多,像今年这样直截了当的考教材却是少的。这样看来以后一轮复习时,语文课得在讲解捋顺一下教材方面多花一点时间了。名句理解性默写今年大概是最简单的题型吧,理解没有难度,篇章考核又都是朗朗上口的诗歌,基本都是送分题的。
5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这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部分,除了补写句子题保持原貌外都发生了革新式的变化。没有了选择题,都需要文字主观表达,这是对理解与表达能力考核的提升,成语与病假修改需要落实准确到位,信息理解和文字鉴赏必须能准确表达出来,最忌“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眼高手低”。这是对懒动笔的小朋友的一次亮警示灯呀!
6 作文:
我觉得今年作文基本是一道福利题,与冬奥时事相关的素材范文给孩子们了很多,考生完全不会因为话题有陌生感而慌乱,作文主题要求明确“跨越,再跨越”,不容易跑题偏题,而且这样常规的正能量话题素材范文也很多,即使作文水平一般的孩子在各种借鉴活用帮助下也能顺利应试的。
跨越,再跨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考备考也是这样一种一直在路上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