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丁继明
摘要:为探究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质量,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量化分析法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方面对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展开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命题质量也很高,具体来说:文本题材丰富多样;试题文本长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考点分布均衡,考点设置总体合理、科学。但同时也发现,试题在语篇类型、设空间距、考点层次、焦点因素等方面仍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基于此,文章提出命题应丰富试题的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避免设空间距过于密集或过于松散的现象;避免考点固化;避免过分应试猜题的做法;增加语篇层次考点和意义因素的考点等命题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的命题质量,为提高高考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语篇输入;考点效度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考英语大多采用单项选择题来测试语法,然而Qi(2005,转引自邢少华,2021)指出,选择题的题型限制了试题设计和考试质量,导致师生追求应试教育,单纯注重分数的提高。2014年,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以下简称 “语法填空”)首次在高考英语全国卷中出现(其实该题型最早出现在2007年广东省高考英语试卷中)。该题型不仅强调对学生词汇、语法方面的考查,还关注语篇测试中学生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运用,其中,语言应用能力是重点考查对象(徐良、邹申,2013)。
语法填空题一经面世就受到广大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填空题与单句语法填空选择题的比较研究(徐良、邹申,2013;洪丽慧,2015;张惠玲,2016)、语法填空题的构念效度验证(张春青,2015;刘慧奕,2016;冯妙玲、李姝瑶,2019)、高考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拨效应(李莉莉,2014;江潮, 2016;胡瑜,2017;刘玥,2018;褚彤彤,2021)、高考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效度研究(林楠,2017;陈雯,2018;刘超,2020;郑美贤,2020;黄于恒、周胜,2020;邢少华,2021;幸小兰、朱神海,2022;高伟新、高旭阳,2023)、语法填空题的教学策略研究(王熙亚,2015;杨琦,2015;邓洁,2016)以及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何倩,2017;沈惠娜,2018;唐爱琳、岑耀坤, 2019)等方面。而专门针对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命题质量的研究则是寥若星辰。因此,本研究依据Bachman和Palmer(1996)的测试任务特征框架和李筱菊(1997)的考点效度理论,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方面对 2014-2023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的命题展开详细的分析,既期望能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也期望对今后命题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为该题型的规范命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33篇语法填空题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和II卷各10套(其中2021-2023年称乙卷和甲卷),2016-2020年新增的高考英语全国III卷5套,2020-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卷8套,共计33篇语法填空题。
(二)分析框架
本研究以Bachman和Palmer(1996)提出的测试任务特征和李筱菊(1997)的考点效度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语篇输入(体裁、题材、文本长度、难易度和设空间距)与预期回答(考点分布、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两个维度对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命题质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本研究也借鉴了辜向东和党菲菲(2008)对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分析框架,参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版)》)(尽管2020年之后高考命题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2020版)》)为依据,但内容与《课标(2017版)》相同,故本文仍以《课标(2017版)》来分析相关内容)、2014-2019年《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再结合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试题具体情况,设计了如表2.2.1所示的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题分析框架。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以表2.2.1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对十年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题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如下:
1. 根据两本《课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统计并分析试题的体裁、题材;
2. 通过Microsoft Word 2003得出文章长度。
同时,为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由课题组的两名老师分别独立完成对体裁、题材的分析,如有分歧的地方,课题组成员再进行共同讨论,最终达成统一意见,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可信。
三、结果与讨论
(一)语篇输入分析
1. 体裁
文本体裁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2014-2018年版《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课标(2017版)》将语篇类型界定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对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语篇建议为: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新闻报道、议论文、新媒体语篇和其他语篇类型,如:散文、戏剧、寓言等(教育部,2017:17)。因此,本文主要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应用文5个方面对近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中的语法填空题的体裁进行统计与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1.1.1。
注:表中的“2014 I”指“2014全国I卷”,其余各年度均以此类推;表中的“2020新I”指“2020新高考I卷”,其余各年度也同样如此;表中的“2021 I、2022 I、2023 I”指全国乙卷;“2021 II、2022 II、2023 II”指全国甲卷,为了便于行文,故这样表述。
由表3.1.1.1可知,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33篇语法填空题中,其体裁主要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其中记叙文14篇,占比42.5%;说明文13篇,占比51.5%;议论文和新闻报道各1篇,占比均为3.0%;应用文以及《课标(2017版)》要求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要求的如新媒体语篇和其他语篇均未在语法填空题中出现过。根据《课标(2017版)》,接触不同文体有助于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交流(教育部,2018:17),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33篇语法填空题侧重考查说明文和记叙文,可见文体考查缺乏丰富度。
2. 题材
对照《课标(实验)》的“话题项目表”和《课标(2017版)》提出的“主题语境”,分别对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语篇题材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1.2.1。
表3.1.2.1显示,近十年33篇语法填空题语篇题材共涉及《课标(实验)》“话题项目表”中列举的24个话题中的19个,占比65.5%;题目所选语篇均为一般性话题,符合《课 标(实验)》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涉及作者在阳朔、夏威夷寄宿家庭、西安城墙和黄山的旅游经历、作者与动物的不解之缘、人物的故事、健康话题、生态与环保、跨文化语言学习以及对土坯房、筷子、地铁、春节装饰品、博物馆、首个国际茶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北京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寓言的价值、小笼包相关介绍等,这些语篇都体现了选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依据《课标(2017版)》提出的三大主题语境进行分析,近十年33篇语法填空题中,涉及“人与自我”和“人与自然”的分别有9篇,分别占调查总样本的27.2%;涉及“人与社会”的有15篇,占调查总样本的45.4%。从主题语境的角度上讲,近十年语法填空题的语篇选择虽兼顾三大主题语境,但分布不够均衡。
3. 文本长度
文本长度就是指语法填空命题时所选的语篇的单词数量。2014-2019年《考试说明》均明确指出,语法填空题是 “在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中留出10个空白”,因此,本文以此作为参考值来统计文本长度。在统计文本长度时,涵盖空白处、所给的提示词、题号和生词的中文意思,运用Microsoft Word 2003统计单词数量,十年间语法填空题文本长度统计结果如表3.1.3.1所示。
由表3.1.3.1可知,2014-2023年语法填空题所选文本材料的单词数量超过200词的有20篇,其中文本长度超出10词以内的有11篇,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但还有9篇文本长度超出参考值10词以上,2020 III超出参考值34词,文本长度偏长。还有13套试题的文本长度均少于《考试说明》中200词的要求,其中与参考值的差值小于10的试题有8套,符合《考试说明》中文本长度200词左右的要求,但与参考值的差值大于10的试题有5套,尤其是2015 I的词数少于参考值27词,文本长度偏短;2015 II、2019 I、2021 II等卷的词数均少于参考值14词以上,文本长度与参考值有较大差距。
由表3.1.3.1可看出,全国卷语法填空文本长度与参考值差距在10词以内的试题有19套,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占57.6%;文本长度与参考值差距在20词以上的试题有8套,占24.2%;文本长度与参考值差距在10词到20词之间的试题有6套,占18.2%。可见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有57.6%的试题符合《考试说明》200 词左右的要求,而有近一半试题的文本长度偏短或偏长。经计算,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所选文本材料的平均文本长度为189.3词,整体上略少于《考试说明》200词这一参考值的要求,却符合《考试说明》对语法填空文本长度的要求。此外,文本长度最长的试题为2020 III,词数为234,文本长度最短的试题为2015 II,词数为173,极差为61,说明历年试题文本长度波动较大。
4. 设空间距
目前关于语法填空题的设空间距的研究几乎为零。根据邢少华(2021)的观点,语法填空本质上是一种合理删词的开放式完形填空,是完形填空的一种变体题型。因此,语法填空题的设空间距的研究可以参考完形填空的删词间距的研究。李筱菊(1997:238)认为删除项目的间隔应不少于3个单词;Heaton(2000)认为完形填空删除项目的间隔为5到7个词时效果最佳;武尊民(2008:120)认为一篇完形填空的平均删词间距应不少于7个单词;刘润清、韩宝成(2000:72)认为平均删词间距不宜超过11个单词。综合各专家和学者的不同观点,语法填空的最小删词间距应不少于5词,平均删词间距在11词最为合理。据此,本文对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的语篇设空间距进行了统计(见表3.1.4.1)。
从表3.1.4.1可以看出,2014-2023年语法填空试题中删词最小间距在3词到9词之间,其中删词最小间距少于5词有的有5篇,分别是2017 II的62到63空,删词间距为4词,但是两个空分别在不同段落,不影响答题,同样的情况出现在2023 II卷中,删词最小间距为2词;2018 II的68题和69题在同一句中,两题删词间隔为4词,分别考查谓语动词和定语从句,涉及到主句和从句的分析,难度太大;2019 II中64题和65题的删词间隔为4词,两个空在同一个句子中,分别涉及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考查,难度太大。由此可见,删词间距会影响语法填空试题的难度,尤其是同一个句子中删词间距太小时,试题会因此有较大难度。历年试题中删词最大间距在23到45之间。董曼霞(2014)认为在规定语篇词数的情况下,删词间距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空格的删词间距,从而影响整篇试题的删词间距,而且删词间距过大同时会留给考生过多的信息,达不到测试的效果。历年高考语法填空题的平均删词间距在14.1到21.7之间,大于众多学者认为的11词平均删词间距的标准,但是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高考语法填空题所选语篇单词量在200左右,留10个空白,将语篇分成1段,因此删词的平均间距为18.2词,所以目前高考语法填空试题的平均删词间距远大于11词与试题的命制要求有关。若所选语篇少于200词,如2019 I仅176词,由此导致该试题删词的平均间距最小为14.1词,而2020年全国III卷语篇长度大于200词,达到234词,因此该试题的平均删词间距最大为21.7词。
统计也发现,历年语法填空试题的删词间距有过于密集和过于松散的现象,例如2015 I删词间距分别为12、8、34、8、17、11、6、41、6,其中有2处删词间距大于30,4处删词间距小于10词,可见9处删词间距波动较大,究其原因或与语法填空题要考虑到考点的平均分布有关。高考语法填空题中10处空白需兼顾冠词、介词、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考点的考查,因此,命题人应有意识地确定考点,在确保考点覆盖全面的情况下兼顾删词间距。
(二)预期回答分析
预期回答是指考生对测试任务所做出的反应和输出,本研究重点分析语法填空题的考点分布和考点效度。李筱菊(1997:250)认为影响考点效度的因素包括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因此,本研究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语法填空题的预期回答。
1. 空格考点分布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的设空类型分为“有提示词”和“无提示词”两种。有提示词的空格是指短文中空格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在设空处填写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此类空格主要考查名词的复数形式、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代词以及词性转换等;无提示词的空格则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在空白处填写1个适当的单词,其主要考点是介词、冠词、从句引导词和代词。
经统计测算可知,近十年33篇语法填空题的空格类型分布比例保持一致,都是3个无提示词空格和7个有提示词空格。无提示词的空格大多数考查虚词,包括介词、冠词和连词,少数情况下考查副词和代词;有提示词的空格一般考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代词;就考查频率来看,考查最多的是动词,考查动词的空格共122个,占空格总数(330)的36.9%;其中谓语动词的考查占15.7%,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占21.2%;其次是名词,共37处空格,占总空格数的11.2%;形容词的考查共有34处空格,占10.4%;副词的考查共23处空格,占7.0%;代词的考查有给提示词和不给提示词两类,共考查13处,占3.9%。在不给提示词的空格中,介词共考查30处,占9.1%:冠词和其他限定词考查23处,占7.0%;连词共考查44处,占13.3%,其中考查最多的是定语从句的引导词,共考查19次,占5.8%,其次是并列连词的考查,共15处,占4.5%,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考查较少,分别考查4处和6处;不给提示的空格也涉及到副词的考查,仅出现两处。
十年间的语法填空题的考点紧紧围绕《考试大纲》和《课标》中的语法项目表,对核心语法概念的考查力度较大,将语法知识置于语篇中进行考查,超越以往的单句语法填空选择题,能够有效检测考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的语法运用能力及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考点层次分析
李筱菊(1997:250-251)将考点层次分为:单词层次W(word),即只需看单词本身就可以确定所填空白处的答案;词组层次P(phrase),即只需看所填空白处前后的单词就可以通过固定搭配判断填什么;句子层次S(sentence),即不需要语篇信息,只需在句子内部就可以推断出所填空白处的答案;语篇层次D(discourse),即所填空白处的答案必须通过语篇上下文信息才可以推断出来。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的考点层次分布如表3.2.2.1所示。
由表3.2.2.1可知,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的考点未涉及单词层次,主要集中在词组层次和句子层次,其中词组层次的考点占总考点的40.3%,句子层次的考点占55.8%,语篇层次的考点较少,仅占3.9%。由此可见,该题型需要考生具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在梳理句子成分的基础上了解所设空格的语法特征,再答题,反映了语法填空“突出语法考查”的命题思路。但有些年份试题中词法和句法的考点分布不均,如2021 I词组层次的考点多达8个,句子层次的考点仅2个;2015 I、2016 III、2018 II、2019 II、2020新I和2022 II词组层次的考点都只有3个,而句子层次的考点有7个。
因为空格给出了提示词,空格填什么答案也就受到限制,试题的考点层次也会降低,使得考生根据句中内容就可以填出空格的答案。而语篇层次的考点因在语法填空题具备命题的严谨性,其作用就会降低,考生仅需理解文本大意,充分理解空格所在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结构就可以作答,因此语法填空题对考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语法项目上,考点层次很难上升到语篇层次。
3. 焦点因素分析
焦点因素是指每一考点所要考查的语法、惯用搭配、意义、修辞等的不同因素(李筱菊,1997:146)。焦点因素主要有语法因素、惯用搭配因素和意义因素三个范畴。焦点因素与考点层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单词层次和词组层次考点的焦点因素一般是语法,而句子层次和语篇层次考点的焦点因素一般是意义。此外,焦点因素具有自上而下的包容关系,以焦点意义考查意义的题目一定会涉及语法题目,而焦点因素语法的题目则不可能涉及意义。简言之,低层次的题目侧重考语法,高层次的题目侧重考意义。
由表3.2.2.1可知,近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考点的焦点因素主要是语法和惯用搭配因素,两者共占91.2%,而意义因素的考点较少,仅占8.8%。从语法填空题“突出语法考查”的命题思路来看,试题的设置确实易于偏向语法和惯用搭配因素;从语言应用的角度来看,结合语篇考查语法能够帮助考生更加灵活地掌握、运用相应的语法点。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重点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方面对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的命题质量展开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命题质量也很高。文本题材丰富多样;试题文本长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考点分布均衡,设置总体合理、科学。但同时也发现,试题在语篇类型、设空间距、考点层次、焦点因素等方面仍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为了使该题型更趋完善、合理且更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同时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该题型的命题特点,本研究针对分析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对命题改进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的命题质量。
(一)命题应丰富试题的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
目前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在语篇类型方面还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记叙文和说明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平时阅读的积极性和广泛性。因此命题时可增加议论文、应用文、新闻报道和散文等语篇类型,并围绕三大主题语境,尝试设题考查。
(二)整体把握设空间距
在语篇长度上,试题应符合《考试大纲》200词的命题要求,语篇过长势必增加考生阅读时间,而语篇太短不能确保给考生提供充足的语境,不利于设题和考生答题。在确保语篇长度和考点合理分布的前提下,命题时应在设空时关注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和平均间距,从整体上把握设空间距,以使整篇文章的设空间距均匀,避免间距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出现。
(三)增加语篇层次考点和意义因素的考点
虽然“突出语法考查”确实是语法填空这一题型的偏重,但语法的考查与语篇并非完全分离地在语篇中进行语法点的考查。因此,适当增加语法填空考点层次为语篇、焦点因素为意义的考点,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测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增加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从而更好地迎合《课标(2017版)》对考生能够在语篇引导下运用语言的要求。
五、结语
本文从语篇输入和预期回答两个方面对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的命题质量展开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2014-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的文本题材丰富多样;试题文本长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考点分布均衡,设置总体合理、科学。但同时也发现,试题在语篇类型、设空间距、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等方面仍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鉴于此,本文提出应丰富试题的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整体把握设空间距,应增加语篇层次考点和意义因素的考点等命题建议,以期今后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更加科学、合理。
注: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安徽省英语中考命题研究(HJG20004)”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Bachman L. F. &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陈雯.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效度研究[D]. 淮北:淮北师范大学, 2018.
[3]褚彤彤. 语篇式语法填空测试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4]邓洁.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冯妙玲, 李姝瑶. 基于Rasch理论对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的概念效度的分析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9(6).
[6]高伟新, 高旭阳. 高考评价体系下英语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效度研究 [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1).
[7]辜向东,党菲菲. 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完形填空试题共时与历时分析(2004-2006)[A]. 见:辜向东主编. 高考英语全国卷与各省市自主命题卷共时与历时研究[C].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8]何倩. 浅谈高考英语新题型语法填空解题技巧[J]. 昭通学院学报, 2017(S1).
[9]洪丽慧. 2015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与福建卷单选题的比较与建议[J]. 福建教育, 2015(C6).
[10]胡瑜. 高考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语法教学反拨效应的调查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7.
[11]黄于恒, 周胜.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内容效度研究[J]. 英语教师, 2021(14).
[12]江潮. 广东省英语高考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13]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4]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5]李莉莉. 辽宁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型对该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拨效应探析[J]. 科技信息, 2014(10).
[16]李筱菊. 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17]林楠. 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型的内容效度研究[D].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 2017.
[18]刘超. 2019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内容效度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3).
[19]刘慧奕. 广东省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构念效度验证[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
[20]刘润清,韩宝成.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1]刘玥. 英语高考语法填空题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反拨作用的调查研究[D]. 伊犁:伊犁师范学院, 2018.
[22]沈惠娜.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解题技巧和教学策略探讨[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3).
[23]唐爱琳, 岑耀坤. 知识与创新并重 素质与能力相长——浅谈全国卷语法填空题解题技巧 [J]. 教学考试, 2019(48).
[24]王熙亚. 语篇功能指导下的高考英语语篇型语法填空研究[D]. 信阳:信阳师范学院, 2015.
[25]武尊民. 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6]邢少华. 高考英语全国卷语篇型语法填空内容效度分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21.
[27]幸小兰, 朱神海. 2019-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语法填空题型的内容效度分析[J]. 教育观察, 2022(11).
[28]徐良, 邹申. 高考英语(上海卷)语法评价模式的对比分析与思考[J]. 外语电化教学, 2013(6).
[29]杨琦.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语篇语法填空题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32]张春青.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构念效度的Rasch模型分析[J]. 现代外语, 2015(2).
[33]张惠玲. 语法测试中的测试方法效应——语法填空题和语法选择题的对比研究[J]. 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6
(2).
[34]郑美贤.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内容效度研究 [D]. 延吉:延边大学, 2020.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Grammar Filling in the Blank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Based on the 2014-2023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PapersDing Jim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grammar blank filling question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study conducted a detailed survey on the grammar blank filling questions in the 2014 -2023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two aspects: discourse input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cte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mmar test questions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in the past ten years have high content validity and high quality.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text is rich and diverse; the length of the test question tex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having a good grasp of the amount of new words in the text; the selected discourse takes into account four major types of sentence patterns, with difficulty and ease, and a stable struc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examination points is balanced, and the overall setting is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Howev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areas for discussion in terms of discourse type, fluctuation of text readability index, spatial distance, test point hierarchy, and focus factor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proposes proposition suggestions such as enriching the thematic context and discourse type of the test question, preventing the phenomenon of too dense or too loose spatial spacing, controlling the fluctuation of the readability index of the test question text, preventing the solidification of test points, avoiding the practice of excessively answering and guessing questions,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est points for discourse level and meaning factor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glish grammar blank filling question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ity and rationalit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Key words: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test paper; grammatically fill in the blanks; input features; expected answer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