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期中考试分析?
期中考试即将结束,科学有效的考后分析对于下阶段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质量检测中发现问题并促使教师在教学专业上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能力。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好期中考试分析工作的实际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带来启发。
考后分析主要做到“三个分析”、“三个反思”及制定应对策略。“三个分析”指分析试题与教学关系、分析试题与学生成绩关系及分析教学效果;“三个反思”是指课堂教学方法的反思、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有效性的反思及学生学习管理有效性的反思。在分析与反思的基础之上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才是做好考后分析的关键和目的。
首先,谈一下“三个分析”:
一是分析试题与教学关系。试题难度系数、试题类型设计、试题知识点考察等方面是否与教学设计的学习重点、方法训练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方法、技能及训练的能力在理想状态下能否达到试题考查的优秀水平状态。这样分析的目的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目的设计和教材重难点把握方面进行剖析,是否因为教师的引导偏差或薄软环节导致某些知识题型失分。
二是分析试题与学生成绩关系。分析学生成绩是多数教师进行考后分析的核心,但往往会停留在学生失分知识的层面进行,忽略了学生失分的本质原因。学生成绩一般还会关注班级及格率、优良率及得分率等考核指标。但更应该分析的其实是学生成绩是否能体现出在该试题考查中应该表现出的学习成果。在考后我们会听到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题都讲过练过,考试还是错。这句话其实反应出两个事实:一方面知识讲解到位;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效率低。这就说明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水平。所以通过对试题和学生成绩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知识类型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问题。
三是分析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分析的不同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一定阶段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分析要确定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管理方面做的较好方面及不太理想的方面。
其次,要进行“三个反思”:
在明确分析试题与教学关系、试题与学生成绩关系及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指导及学习管理三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方面进行实践层面的反思。
课堂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效果就是教学方法的检验标准。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所以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授课模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多元化课堂模式,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复制和接受而是新知的探索和发现者。虽说如此,实际的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讲授和大量刷题模式仍是多数学校的主流。所以高效课堂模式的发展和实践需要教师理念的创新,更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的专业教学能力。
学习策略指导有效性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包括教会学生预习、复习、记笔记、阅读方法、记忆方法、自我学习管理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认知。也许很多老师会说,这些方面都给学生说过,但效果怎么样呢?学习策略指导的有效性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当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些学习策略并坚持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生学习管理的反思。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年龄特点自制力和意志力较弱,外界管理和督促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知识复习、巩固练习、查漏补缺任务和活动的安排上,除了集体性质的活动,个别指导和督促管理也是必要的手段。所以,很多时候学生考试的不理想不是没有学过,也不是老师没讲过,而是在学习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巩固练习和复习。
以上是对考试分析的一点儿浅显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交流更多更好的观点与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