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考试真题
02 方法提炼
写作训练点:
1.半命题作文,写出有趣之处和感受。(一单元观察植物、四单元一次实验比较贴近考题)
2.词句有新鲜感。(常规要求)
03 优秀例文
1
含羞草真有趣
上个星期,妈妈买回一盆含羞草,长得葱绿茂盛,我格外喜欢。吸引我的还有它的名字——含羞草,我猜它一定是像我一样内秀吧?
我仔细观察着含羞草,发现它的根是紫色的,茎是嫩绿色的,在茎的根部有许多小刺,密密麻麻排列着,仿佛要保护这内敛柔弱的主人。含羞草的叶子也很有趣,一片大叶子是由许多的小叶子组成的。这些小叶子整整齐齐在枝的两边排成行,好像小鸟的羽毛,叶子正面是绿色的,反面是浅绿色的,叶柄是朱红色的,越看越让人喜欢。
我很想知道含羞草是不是真的“害羞”,便迫不及待用手指去碰它的叶子。我惊喜地发现它的叶子真的会动,只见含羞草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叶柄瞬间下垂,小叶片合拢聚在一起。更神奇的是它的小叶子合起来的时候,井然有序,很有规律,就像“千手观音”的舞蹈一样从前往后逐个把小叶子收起来。有时候,你碰到哪里它就合到哪里,还会弯下腰,羞怯地不敢再直起来呢,有趣极了!
“含羞草”为什么会这么“害羞”?它合拢叶子的目的是什么?它在白天和夜晚一样害羞吗?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植物百科全书》,原来含羞草的叶枕里充满了水,可以把叶子撑开,当受到外物触碰时,水分就会向两侧流去,所以会合拢下垂。过一会儿,水分又流回来,叶子又舒展开来。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含羞草都一样害羞,这其实也是含羞草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当有小虫子想吃它的时候,它就会合拢叶子,把小虫子吓跑。暴风雨来了,叶子合拢,还可以减少对含羞草的伤害。
含羞草真有趣,也很了不起,表面娇柔害羞,但却能拥有保护自我的智慧。我越来越喜欢含羞草了!
2
“旋转的小蛇”真有趣
张中昊
“什么?纸蛇能在点燃的蜡烛上旋转?”我正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啃”着一本《百科全书》。这时,一个名叫《旋转的小蛇》的实验映入我眼帘,让我不禁疑惑。正所谓:事必躬亲之。我决定亲自验证一下。
我按着实验要求准备了这些用品:一张圆形彩色纸片、一根长竹签、一根蜡烛、一把剪刀、一支彩笔和一个打火机。实验开始了,首先,我在圆形彩色纸片上用彩笔画出均匀的螺旋纹;再沿着螺旋纹小心翼翼地剪开,生怕一不小心会剪歪、剪破;接着,用彩笔装饰一下,让它变得更生动、更漂亮,这样一条美丽的“蛇”就做好了:然后将长竹签深深地插在蜡烛上,又轻轻地将“蛇”放在竹签上,可是“蛇”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无论我怎么放,它总是掉下来,这时我变得忐忑不安起来,但我这不服输的性格,怎么能就此罢休呢?于是我屏住呼吸,又重新放上去,“蛇”终于被放了上去。最后,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可“蛇”转了几圈便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渐渐被“熊熊烈火”吞噬了。我正想放弃,爸爸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要放弃,下次可能就成功了呢?”我心里顿时又有了一丝希望,再次照着以前的步骤,做“小蛇”,插长竹签,放纸蛇,点燃蜡烛,一气呵成。这时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哇!“蛇”真的转了起来,我顿时欣喜若狂,开心地一蹦三尽高。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蜡烛点燃后,会产生热量,将周围空气加热,热空气会上升,上升的同时,也会带动“小蛇”旋转,火苗越大,它会转得越快。
“旋转的小蛇”真有趣!这次实验不仅开启了我“科学研究”的大门,也让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研究,坚持不放弃。
3
这个游戏真有趣
语文课上,郭老师心血来潮,要和我们一起做个语言游戏,名称叫——不许说“你我他”。大家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声、呐喊声、叫好声顿时响彻云霄,教室里每个空气分子里都浸满了喜悦。
不许说“你我他”究竟怎样玩?大家都很好奇。郭老师慢条斯理地解释道:“游戏规则其实很简单,正如游戏名字一样,在对方向你提问时,你不要说‘你我他’这三个字就算获胜了。否则,你就会失败出局。”同学们安静地听完后,恍然大悟,对于这种“so easy”的游戏,直呼小儿科,有人起哄要单挑郭老师。谁知,郭老师魄力更大,竟说全班同学可以齐上阵,一起来挑战她。
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这一群臭皮匠,难不成还敌不过郭老师?大家纷纷调动脑细胞,向郭老师发起了进攻。嘴快的张博文首当其冲说道:“请问郭老师,341班的语文老师是谁?”他刚问完,同学们就忍不住鼓起了是掌,料想郭老师肯定会说“是我”,张博文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胜利已在向他招手了。“是郭老师呀!”郭老师轻松地答道。张博文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半晌,他啧啧称赞道:“郭老师真厉害!”首战失利,同学们不敢掉以轻心。接着,智多星杨硕开启了连珠炮似的发问:“郭老师,请听题。在你、我、他这三个字中,第一人称是谁,第二人称是谁,第三人称又是谁?”这不是故意给郭老师埋坑吗?看来,郭老师非得说“你我他”了,大家纷纷向杨硕投去了赞赏的目光。看着郭老师紧锁眉头认真沉思着,我不由得为她捏了一把汗。“这个问题真绝!”郭老师也向杨硕竖起了大拇指,“不过,难不倒本诸葛亮。第一人称当然是me,第二人称是you,第三人称是he、she、it!”杨硕带头给郭老师鼓起了掌,同学们忍不住惊叹道:“郭老师简直比诸葛亮还诸葛亮,居然用英文回答,真是足智多谋。”
“郭老师,咱俩谁个子高?”机灵的陈蕾如往老师跟前一站,等着她回答。郭老师调皮地指了指自己,宣布回答完毕。“郭老师,这是谁的书?”活泼的郑淇方把自己的语文书一举,幸灾乐祸问道。“郑淇方的!”……大家卯足了劲,挖空心思想赢郭老师,可纷纷败下阵来。
多么有趣又烧脑的游戏,不许说“你我他”,是不是读了我的文章,你也跃跃欲试了,还等什么,继续挑战郭老师,我们组团走起!
4
“盐水浮鸡蛋”真有趣
李佳欣
听科学老师说,把鸡蛋放入盐水中,鸡蛋能浮起来。这是真的吗?我充满了好奇,于是,决定亲自做这个实验验证一下。
我准备了一根筷子、两个杯子、两颗鸡蛋以及一些盐,一切准备就绪,实验开始。首先,我轻轻地将一颗鸡蛋放进一杯没有加盐的清水中,不出我所料,鸡蛋沉入了杯底。接着,我将盐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用筷子飞速搅拌,水中就形成了一个漩涡,好像要把世间万物都吞掉似的。等到杯底没有如雪花般的晶体时就可以了。然后,我再次把鸡蛋放入水中,这不争气的鸡蛋竟然没有浮起来。我皱着眉,跺着脚,气愤地吼道:“鸡蛋怎么可能在盐水中浮起来?这压根就是骗小孩的么”。这时,我的“博士老妈”走了过来,对我说:“耐心一点,相信你可以的。而且,你看,你加的盐太少了,鸡蛋怎么可能会浮起来呢?”于是,我便多加了几勺盐,飞速搅拌,又一次紧张地把鸡蛋放入了盐水中,静静地观察。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鸡蛋真的在盐水中浮起来了!
我连忙请教科学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告诉我,清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小,所以鸡蛋在清水里就会沉下去;而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第一次实验鸡蛋没有浮起来,就是因为盐加少了,密度没有达到。
“盐水浮鸡蛋”真有趣,通过这个小实验,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做实验既可以收获知识,又充满了乐趣。
5
“鸡蛋洗澡”真有趣
金宸纬
一写完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啃”起《十万个为什么》,那种舒服的感觉,仿佛我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欣赏着一串串美丽的文字,脑海中不时出现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忽然,一串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要在水中放上盐,就能让鸡蛋浮起来。真的吗?我顿时跃跃欲试,便邀请爸爸一起做这个实验。
实验材料肯定不用说,当然是盐、水、鸡蛋啦!我把鸡蛋放在水里,只听“扑通!”一声,鸡蛋沉到了水底。(鸡蛋:“快让我喘口气,人家快要淹死啦!”)别急别急,让我放几勺盐,你就能浮起来了。“咝咝”,咦?怎么浮不起来呢,我叉着腰,皱着眉,生气地喊道:“哼,原来这个实验是骗人的!”爸爸却淡定地对我说:“你是不是少了什么步骤?”啥?我赶紧回去翻开书又细细地读了一遍。唉,原来是我没有搅拌啊!我真是个“小马虎”!我赶紧跑回客厅快速搅拌起放入盐的水,(鸡蛋:“我快不行了......”),等了一会儿,鸡蛋果然慢慢地浮上了水面。太棒啦!我成功啦!
但是,这是为什么呢?查阅资料后,我明白了:水的密度比鸡蛋小,所以鸡蛋会沉底,盐水的密度比鸡蛋大,所以鸡蛋会上浮。
观察“鸡蛋洗澡”真有趣!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明白了物体密度的奥秘,还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只有想办法解决,才会成功。
6
航拍真有趣
“今天下午,我们要拍一张全家福!”郭老师此言一出,全班同学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津津有味聊起拍照的事宜来。
下午到校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家委们早已在中央用绳子圈好了一个大大的爱心,我们沿着绳线依次站好,阿姨们分别把我们的脸上贴好红旗和爱心标志,还给我们发了一面鲜艳的小五星红旗。第一个造型是半蹲半跪的,我们围在圆圈周边,完美描绘出大爱心,张老师、王老师,还有郭老师三人共同举着一面大五星红旗,半蹲在圆圈中心。当无人机在我们头顶掠过,大家铆足了劲异口同声欢呼道:“祖国妈妈,我爱您!”因为调皮的孩子此起彼伏,一会儿这边歪出了脑袋,一会儿那边缩回了腿,我们的拍摄重复进行了n次。到最后,大家各个筋疲力尽,累瘫在了地上。但一看到无人机再次兢兢业业盘旋在头顶,便纷纷精神抖擞、全力配合着,那微笑的表情,那手握的国旗,那侧蹲的身子,被清晰地捕捉进了镜头,当摄影师叔叔终于向我们做了个“OK”的手势,大家像一群笼中释放的小鸟一样,尽情地在草地上撒欢打滚,欢声笑语响彻云霄。
休息片刻后,我们又来到综合楼,按大小个依台阶站成四行,语数英老师被我们簇拥着站在最后一排的中央,摄影师叔叔咔嚓一声,把我们最美的笑容定格在了镜头里。最后,男、女生又分成两组,各自拍了一张别具一格的造型照,或阳光帅气,或甜美靓亮,都是美美达!
有趣的航拍结束了,好期待早日看到我们的“全家福”。这可是我们第一次这么隆重地邀请无人机来拍照,这难忘的经历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