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试卷命题说明范文(英语试卷命题设计思路)

英语试卷命题说明范文(英语试卷命题设计思路)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4-09-01 11:48:48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坚持能力立意,变中寻求发展——全国高考英语试卷I试题及命题导向评析

姚瑞兰

摘要:2017 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I在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通过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突出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本文通过对高考英语试卷I的评价,分析了2017年试题在难度、设题与选材方面的特点,剖析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明确了高考试题对中国优秀文化,对考生的词汇量与思维能力的考查等方面的侧重及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的导向,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与复习的效率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试题评价;数据分析;能力立意;核心素养;教学建议

一、引言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目标应力求从知识中心到问题中心,从教材中心到课程中心,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从追求难度到追求态度。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导向。试卷从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出发,考查了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卷“中规中矩,稳中微调”,从词汇、选材、设题、考点、难度等方面都相对稳定,但仍有所调整,特别在阅读理解和语法填空题的命制上,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本文通过对2017 年高考英语试卷的评析及我省考生答题失误原因的分析,对高中英语教学与复习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二、坚持能力考查,平稳中求发展

2017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英语学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依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进行全国高考英语试卷I命题,在平稳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试卷在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通过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突出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整份试卷突出了英语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2017 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I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微调。

(一)难度

较2016年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词汇覆盖面扩大,一词多义、构词现象,尤其是词性词义转换的用法增多,在特定语篇、语境中的语义变化影响对试题语篇的准确理解等。

1.听力 文本更长,语速加快,更换一位主播,试题难度加大。不少试题需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答。特别是听力第一节5个对话只听一遍,对话回合增多,“说”的内容更长,对考生记忆、理解与捕捉信息能力的要求加大。

2.阅读理解 词汇量增大。如阅读理解的D篇是科技小品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3.书面表达 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加大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考查,体现英语学科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视。

这些变化使试卷有较高的区分度。虽然属正常微调,但有必要研究其变化的原因。

(二)选材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2017年高考英语试卷语篇的选取突出考虑了提供正能量的信息。所用语篇材料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英语试题坚持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促进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培养。文本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和文化活动,体裁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2017年试题材料全部来自目的语国家书籍、刊物、网络,文本语言更地道。文本的体裁分布变化不大,题材变化较大,但语料更有“原汁”、“科味”更鲜、文化“气息”更浓。

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太平洋科技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国际爵士乐日、太阳能蒸馏器、户外野营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如阅读A篇涉及科普内容、彰显探索创新精神。C篇语句不难,但用词精妙、内涵丰富、堪称美文。文章的D篇介绍了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科普文章的选用有利于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试卷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C篇)、书面表达三大题型同时涉及中外文化话题,可见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语言学习中的文化话题元素的渗透。

(三)设题

1.形式变化。阅读理解第一节不再像2016年全部用疑问句设题。今年D篇最后一题用陈述句设题,阅读题部分设题的题干与选项的长度有所增加。

2.理解题设置更有深度。在听力和阅读理解部分,深层理解题增多。与前几年的试题对比,2017年的试题中出现了更多考查诸如文章主旨、作者态度及其他判断推理的题目。

3.考点覆盖面有所拓展。如短文改错2017年考查了近几年少有涉足的数词eighteen的序数词形式,令不少考生意想不到,失分率较高。因此,每年设题思路和考点调整应予以必要关注。

分析每年高考试卷的这些变化对下一年度高考复习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三、数据分析及典型错例剖析

(一)阅读理解

所考查的阅读技能涵盖:推理判断5题(24、25、28、30、32题)、作者观点、态度1题(27题)、理解主旨大意2题(23、31题),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2题(29、33题),其余10题均为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题。第二节阅读理解是七选五,选取了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从内心排斥到最终爱上野外露营的亲身体验,感悟回归自然之美。

从考试数据情况可以看出,错误率较高的是阅读理解D篇,该篇所设的32、33、34和35的试题难度值均在0.50以下。具体分析如下:

32.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olar still equipment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A. It’s delicate. B. It’s expensive.

C. It’s complex. D. It’s portable.

第32题是推理判断题,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第一段最后一句These pieces can be folded into a neat little pack and fastened on your belt.语义的理解。错因在于学生对关键词语folded into以及选项中portable词汇理解障碍所造成。

3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the water catcher”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The tube. B. The still. C. The hole. D. The cup.

第33题是指代题。本小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段“To construct a working still, use a sharp stick or rock to dig a hole four feet across and three feet deep. Try to make the hole in a damp area to increase the water catcher’s productivity.”错因在于考生对文本中的语句理解有困难,理解不了上下文逻辑关系,特别是出现了一词多意的和构词法的现象更是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如,across v. 横过、越过;adv./prep. 到/在……对面; adv. 宽。又如,produce v. 生产; productivity n. 产量。

34. What’s the last step of constructing a working solar still?

A. Dig a hole of a certain size. B. Put the cup in place.

C. Weight the sheet’s center down. D. Cover the hole with the plastic sheet.

第34题是细节题,考查constructing a working solar still的操作步骤。“To construct a working still, use a sharp stick or rock to dig a hole four feet across and three feet deep. Try to make the hole in a damp area to increase the water catcher’s productivity. Place your cup in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hole. Then lay the tube in place so that one end rests all the way in the cup and the rest of the line runs up — and out — the side of the hole. Next, cover the hole with the plastic sheet, securing the edges of the plastic with dirt and weighting the sheet’s center down with a rock..”。依据文本,A选项为第一步;B选项为第二步,lay the tube in place为第三步,D选 项为第四步,但非最后一步。误选D错因主要在于考生对句中securing…和weighting这两个动词现在分词表伴随动作所表达出的语义理解不到位。securing和weighting也是属于一词多意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如,secure adj. 安全的、可靠的、稳定的;v. 1. 获得,得到2. 使安全,保护 3. 将【某物】固定;缚牢,系紧。又如,weight n. 重量;v. 用重物固定;使负重。分析这个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在此weighting是表示“使负重”之意,这一动作伴随着cover the hole with the plastic sheet这个动作过程而发生,意为“用一块岩石使塑料纸的中心下垂”,没有cover the hole with the plastic sheet这个动作在先,就不存在Weight the sheet’s center down这个动作在后,这是其一,再者the sheet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the plastic sheet,故Weight the sheet’s center down才是最后一个步骤。

35. When a solar still works, drops of water come into the cup from .

A .the plastic tube B. outside the hole

C. the open air D. beneath the sheet

第35题是细节题,本小题考点设置在最后一段第一句The solar still works by creating a greenhouse under the plastic.考点是关键词“under”。在此beneath the sheet和under the plastic 属同一概念。考生对beneath单词感到较为陌生,加上 center是属于一词多义的现象。如,n. 中间、中心、中央;生义:n. 中锋;v. 1. 集中;使聚集于一点2. 把 ……放在中部;居中。一词多义现象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二) 语法填空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trend in the food service industry toward lower fat content and less salt. This trend, which was started by the medical community(医学界) 61 a method of fighting heart disease, has had some unintended side 62 (effect) such as overweight and heart disease — the very thing the medical community was trying to fight.

Fat and salt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a diet. They are required 63 (process) the food that we eat, to recover from injury and for several other bodily functions. When fat and salt 64 (remove) from food, the food tastes as if is missing something. As 65 result, people will eat more food to try to make up for that something missing. Even 66 (bad), the amount of fast food that people eat goes up. Fast food 67 (be) full of fat and salt; by 68 (eat) more fast food people will get more salt and fat than they need in their diet.

Having enough fat and salt in your meals will reduce the urge to snack(吃点心) between meals and will improve the taste of your food. However, be 69 (care) not to go to extremes. Like anything, it is possible to have too much of both, 70 is not good for the health.

该题型主要测试考生通过阅读语篇,依据上下文信息词合理串并线索、还原缺失信息的能力。话题是:盐与脂肪摄取的误区。从上表可以看出,错误率较高的是第61、64、62和66题,说明考生对介词、被动语态、单复数形式和比较级在语境中运用,掌握的不够好。

第61题考查介词as表示“做为”。该题的难度值最低。句意是:这种趋势始于医学界作为一种抗心脏病的方法。错误较多的是不少考生填了above, with, of, make等,说明考生不能在长句中结合语义、语境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64题考查被动语态are removed。句意:“当脂肪和盐分从食物中被去掉”,分析可知fat, salt和remove之间是被动关系,脂肪和盐分是被人们去掉,所以用被动语态。故填are removed。错误较多的是不少考生填了removes, removed, to remove, removing等,说明考生的语法知识,特别是被动语态掌握的不好。

第66题考查比较级的变化。该题应为基础题。句意:“更糟糕的是,人们所吃快餐的数量增加了”,故填worse。错误较多的是一些考生填了badly, poor, baded, bading等。说明考生的基础知识相当薄弱,对比较级的构成,特别是比较级的特殊变化不太清楚。

总之,从以上试题的典型错例剖析可以看出我省考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和学科能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语法填空题暴露出我省考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语感较弱及语言积累较少的问题。对于基本知识、基本语法、基本词汇在语篇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弱。

2. 知识碎片化的现象比较明显;从词汇、语法、句法到语篇各个层面的知识掌握难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

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比较侧重“句”,忽略了语篇教学。语篇整体意义、逻辑关系和内在连贯等综合阅读能力把握不足,仅仅关注句子层面的语法和词汇学习,难以适应高考在语篇方面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运用要求。

四、教学建议与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对考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词汇掌握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考试大纲》中要求的3500个左右的单词,应该贯穿于在整个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做到词汇过关,夯实词汇运用的基础。关注句型、词块的掌握,提高词语搭配和运用能力;关注构词法,注意对核心词汇的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的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问题化、情景化,多提供给学生英语语境渗透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一)基础知识复习注意“深入浅出”

语言知识复习全面、系统、深化、拓展无可厚非,但高考试题对基础知识板块的具体考查,注重常见和重点知识的涵盖与提炼,复习中在“深入”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浅出”。如复习非谓语动词老师会全面深入讲解其时态和语态 having done, having been done, to have done, to be done, to have been done 等形式,作为语法系统复习很有必要,这些知识对阅读等语篇理解不可或缺。但是从高考实战出发,语法知识(语法填词和短文改错)只考查较为常见的doing, to do 和done等形式,所以复习时要把握轻重,让绝大多数学生在相对繁杂的知识系统中熟练掌握最核心和最常用的知识,学以致用。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语篇、语境、语义、语用,精选练习,平时加强限时训练,培养并提高解题能力,确保答题正确率;讲评中可以挖掘考点、尝试多维度设题,进行试题的二度开发,以便让学生掌握常见考点和设题特点。

(二)词汇复习做到“浅入深出”

文本不难,单词学过,但文章看不懂是相当部分学生的感受。由于语料来自欧美国家书籍刊物,原文中词汇(含词组、语块)用法灵活多变,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现象越发普遍。通过构词法,特别是词性转换用法屡有出现,对学生理解语料解题提出新的挑战。因此,词汇复习除必要的记忆,更重要地是要依托语篇讲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词汇的语用能力。词汇复习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基本词义通过语篇语境拓展其“二义、三义”。如:time的基本用法,表示“时间”用不可数,表示“次数”用可数,但高考试题中改错meal time(用餐时间)可用复数meal times,很少考生改对,会讲a long(good) time,但“一日有三餐”有可能对相关用法的拓展强化不够。类似用法还有exercise, experience ,paper等 。构词法讲练也是词汇复习由浅入深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合成词和词性转换在语境中的运用,应该加强。总之,要让词汇复习贯穿整个复习过程,融会于语句、语篇之中,使词汇学习从浅层的记忆深化词汇内涵与外延意义的理解。

(三)重视阅读理解,强化能力考查

试卷中阅读理解对词汇量的要求相对更高,语篇中存在一定量的由构词法产出的词汇;其次,从设题的角度更加直接,题干也更加简洁。再者,从信息的隐蔽性、关键信息的提取、语篇的理解等方面看,全国卷反而对考生答题能力有更高要求。此外,全国卷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选材地道,原汁原味,富有时代性,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考查。为此,教师要加大学生阅读语言的输入量,引导学生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体裁以及科普知识、文学作品、人物传记、新闻报道、文化历史、天文地理、健康卫生等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要重视把一些高品质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坚持课外阅读。要重视通过在阅读的语境中巩固、深化和拓展词汇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和阅读技巧,重点训练学生的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与中心思想的能力,捕捉文章事实细节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和猜测词义和句义的能力。

(四)能力训练重视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应重视材料选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语篇材料的来源一定要语言地道、难度适中,关注题材的丰富与多样,尤其在题材方面应考虑到文、理考生对科技和人文等不同题材的需求,贯穿立德树人理念,选择体现社会正能量的题材。同时注意文本和设题难易度合理搭配,教师要善于精选、优选,改编、优化材料,避免过多无效重复的材料。其次,要准确掌握高考的大方向,注重复习策略,要研究高考同类型考题的命题思路,尤其是设题方法,考点的涵盖与变化趋势,加强针对性指导,切忌盲目性的题海战术,正确处理好训练过程中“量”与“质”的关系,保证“足量不超量”,精准训练“提质增效”。 题目不在多做,而在精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效果。

五、结语

2017 年全国高考英语试卷I在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试卷坚持能力立意、坚持突出核心素养的考查,确立“核心为稳”、“稳中有变”、“变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试题科学、规范,体现了科学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融合。通过分析明确了全国高考英语试卷I的命题导向以及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与复习中应针对考生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结合全国高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加强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英语学科试题分析[EB/OL].北京:2017(6).

[3]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考英语学科评价报告[M].福州:2017 (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0).

Sticking to ability intention and highlighting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ore attainments——Comments on the English test paper I of 2017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 of its question-designing

Yao Ruilan

Abstract: On the base of an all-round examination of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English test paper I of 2017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sists on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highlight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exam and its question-designing by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making comments on 2017 English test paper I,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test paper’s degree of difficulty, the features in the paper’s question-designing and material selection. It also dissects the typical faults of the examinees in their test-taking process. The thesis makes it clear that the test paper has placed extra emphasis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xamines’ vocabulary and ability of thinking. The orientation of sticking to ability intention and highlighting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ore attainments in the test paper’s question-designing is stressed as well. Advice about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revision efficiency is also available in the thesis.

Key words: Test question evaluation; data analysis; ability intention; core attainment; advice for teach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8年第1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