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回答内容节选自于慧的书籍《考研英语100篇》配套电子书《23问23答》
首先需要准备一本辅导书,最好是历年真题或有价值的文章且有详解,包含英语原文、翻译和题目。
真题不是用来做的,真题要用来研读。
学英语,词不能离句,句不能离篇,篇不能离题。本人考研英语二77分,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分享给大家。那就是:反复研读真题阅读是快速记住词汇、提高考试成绩的最有效的捷径。
研读方法:
第一步,搞清楚句中每个单词(专有名词除外)在文章中的义项,且对不熟悉的单词,应将其义项标注在文章中单词的下面,对于不会读的单词可将音标标注在单词的下面,以便于记忆单词。
第二步,直接运用句法分析句子的结构,搞清楚句子的意思。句法很重要,买一本句法书看一下。
第三步,参考译文,确认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是否正确(这一步实质上就是结合译文理解句子结构,或者说把句子结构与句子意思联系起来。若理解正确就直接看下一句,若有疑问就进入下面第四步。
第四步,非必须,若不会第二步,即搞不清楚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思,就借用译文来搞清楚句子结构和句子意思。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由于句子的意思必须符合语义逻辑,所以分析句子结构时要结合句子的语义(包括句子局部语义),而不能单从形式上判断结构。二是,重在抓主体结构,快速找到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说话的起点,谓语是句子的心脏;其次是快速判断分句、词、短语的修饰对象或者担当的句子成分,而不是在主谓宾、主谓补还是主谓状上去费时间。
就试题而言,注意四点:
第一,一旦文章研读完,就应趁热打铁把题做一遍,并做好答案记录。
第二,在文章没有熟悉前(一般记忆力的考生至少10遍以上才称得上熟悉。熟悉的标准是词词都认识,绝大部分句子都能给他人讲明白),千万不要核对答案,这是原则问题,否则是对真题的浪费。
第三,在文章没有熟悉前,不能看题干和选项的译文。
第四,在做5道小题之前(即做第一遍题之前),最好不要去查看对应的题干和选项的词汇,但做完第一遍题后,我们应去熟悉这些题干词汇和选项词汇。
每日学习时间安排
(1)计划好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定每天复习英语的时间,可不限定每天复习的内容。比如每天两个小时 ( 可上午、晚上各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研读新的内容,一个小时滚动复习旧的内容,时间到了就停下来,能研读多少新的就研读多少,能复习多少旧的就复习多少,第二天接着头天的继续研读和复习。
(2)时间越多越要科学安排。有考生主攻英语,每天复习三小时、甚至四个小时英语。建议每天复习四个小时英语,把时间分成三段,比如早上起床 1 个小时,晚上睡觉前 1 个小时,上午或下午 2 小时,这样一天都在学习英语,比连续学习四个小时的英语的效果会好很多倍。另外,一篇文章若上午下午晚上各研读一遍,我们就可以算 3 遍。
(3)复习时间的多少视个人情况而定。基础薄弱的考生,可以适当延长复习时间。
(4)每天必须安排时间复习。一旦启动要学好英语,就不能停!学习英语最忌讳的是停停学学。实在没有时间,新的研读可以停下来,但滚动复习(旧的)不能停,哪怕每天只有 10 分钟、甚至 5 分钟也要坚持滚动复习!
第一步,学习句法。句法的 重要性在前面已反复讲。建议学习 于慧真题100篇中的句法讲话50讲, 另外, 不能孤立地学习句法,而是要在实践中 学习和运用句法,也就是要在分析句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运用句法。学习句法讲话时,一定要结合其中的例句学习。学习的原则是,要快速建立和理解句法的宏观框架,而具体内容能理解则理解,理解不了的部分先跳过。勿死记硬背!
第二步,打基础的基础(时间30天—60天反复研读10篇真题阅读理解文章,建议研读于慧真题100篇中的前10篇,因为这10篇是历年真题精选,约1800个词汇,且每一句都有结构图解和详细讲解,其讲解重在把句子结构与句子意思联系起来,自学起来很有“力量”!我们应以这10篇来实基础,一定要把这10篇文章研读到词词都熟悉、研读到句句都能不假思索地给别人讲清楚,要想给他人把句子讲清楚,我们就必须具有把句子的意思与句子的结构联系起来的能力,否则我们是给别人讲不清楚的有了这个基础进入第二阶段就会倍感轻松愉快,研读速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基础薄弱的考生,建议以3篇或5篇为单元,一个单元弄熟悉后,再进入下一个单元,但研读本单元时必须天天滚动复习前面所有单元的文章。接近四级水平的考生,最好以10篇为单元向前推进。
第二阶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再研读40篇真题阅读理解,与第一阶段合计50篇。最低不能低于30篇!若估计自己研读不完50篇,可以分阶段实施,每 10篇为一个阶段。请滚动研读!
第三阶段, (1)法定时间。每天法定两小时:一 个小时反复滚动研读已经研读过的文章 ,并坚持到考试,以熟悉词汇、熟悉句 式和熟悉命题方式。没有研读的文章当 练习题(找感觉、找状态和熟悉词汇) 使用;另外一小时复习其他题型。 记住:近两三年的真题是考前唯一能用来找感觉、找状态的题,而不是用来研读的题,要倍加珍惜。卡着时间按考试要求“做”,做完就尽快忘掉 ( 以便下次重新做这里要注意的是,考前重在找感觉、找状态,而不是对错!但若“做”第一遍,感觉是若云里雾里,做完就不要立即去核对答案(以免误伤自己),而是过几天重新“做”一遍,第二遍或许能找到感觉,可能会好很多,因为有时做题不在状态,很可能错得多。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