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英语优化设计卷子

七年级下册英语优化设计卷子

首页英语更新时间:2025-03-13 04:24:18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探究

张秀红

摘要:分析初中英语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设计作业的目的。本文结合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各模块的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提出“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即关注作业的整体性,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增加作业的选择性,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加强作业的激励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整体性

初中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较多,学生仅仅依赖课堂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处理作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使作业更加精简化、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英语思维,推动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一、初中英语作业现状

(一)课后作业整体设计力度不够

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大多是书面作业,以书写和背诵为主,如单词抄写、课文翻译、记单词和做单元配套练习题等。作业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适度的弹性(黄海东 2018),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些学生虽然记住了不少单词,甚至能读懂科普类文章,但是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薄弱。

(二)作业缺乏层次,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语言基础、学习投入、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尽相同,导致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有必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然而,就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情况来看,缺乏层次是一个突出问题。

(三)作业批改时间长,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教师用于作业批改的时间较长,读写结合类和书面表达类作业的批改耗时尤多。教师的前期作业设计和后期作业批改结果统计分析及必要的跟进式辅导的时间严重不足。评价方式大多是写个日期或寥寥几句短评,给予学生的激励和鼓舞不足。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目的

在学习与复习、巩固与提升等重要环节,教师科学、合理、适量地安排作业,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作业功能、作业内容和作业类型进行反思,减少作业布置的盲目性和单一性,强化作业的整体性、实践性、选择性、趣味性和激励性,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发挥作业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三、“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价值,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设计了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全部章节共十个模块的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建立课堂所学与学生生活的关联,注重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为了让学生有选择权,教师设计了基础达标类、自主提升类和迁移拓展类作业,使其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相应的作业。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创新形式,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的激励性;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挥作业设计的价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巩固所学知识,实现作业设计效益最大化。

(一)关注作业的整体性

作业是教学设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备作业设计和批改,关注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业布置视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基于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遵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教师从单元层面考虑作业目标、作业内容及作业类型,统筹安排,将时长不同和形式多样的作业融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全过程,与课时教学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每个课时的作业(王月芬 2021)。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5 My school day的主题是“学校生活”。本模块与第一、二、三模块密切关联,是学生步入初中,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收尾模块。教师设计了非常有意义的模块任务:畅谈理想校园。它既是课堂输出活动的进阶任务,又是矫正学生错误认识的良好契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理想校园”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方,而是改进现有不足、促进自身更好发展的地方。因为课堂上留给学生畅谈理想校园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发挥其促进语言能力提升和学科育人的功能,所以教师围绕模块任务设计了单元整体作业——制作“理想校园”手册,并将手册中包含的内容拆分到课时作业中,形成从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的内在关联(见图1)。

(二)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创设真实的情境,建立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引导其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用(江川 2021)。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实践性作业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比较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与发展,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不断丰富英语作业的形式,促进其多方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的作业是制作Amazing Beijing Zoo主题系列生日贺卡,使学生通过“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的过程,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培养尊重动物的意识。第1课时为听说课,主要介绍狮子、熊、大象和大熊猫的不同饮食习惯,这一课的小观念可提炼为“不同动物有不同的习性和特征”,对待不同理应尊重。第2课时为阅读课,主要对动物的栖息地、食物和其他特征进行简单介绍;第3课时为阅读拓展课,主要对鲨鱼的数量、栖息地、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较详细的介绍,是在第2课时基础上的提升,因而这两个课时的小观念可以概括为“尊重动物需要了解动物”。

第4课时为语法课,教师创设了“动物百科知识竞赛试题征集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法,感染、号召他人尊重动物,因而这个课时的小观念可提炼为“对动物的尊重体现在行动中”。4个课时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共同指向该模块的大观念“对动物心怀尊重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类”。通过本单元4个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将通过4次作业完成4张贺卡的制作(见图2)。最后,全班学生将贺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作为北京动物园115岁生日献礼。

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起从旁协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引导其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完成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掌握作业要求,并不断地提高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增加作业的选择性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负增效,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要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师设计的基础达标类、自主提升类和迁移拓展类作业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作业。为学生“量身定制”的作业,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难度适中的分层作业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不会增加学习压力和打击积极性,避免自信心受挫;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不会出现过于轻松完成作业而潜能得不到挖掘的情况。增加作业的选择性,既能达到减负的目的,又能起到增效的作用。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10 Spring Festival的主题是“春节”,以制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宣传春节的百科全书和Vlog宣传片为单元整体任务。作业在难度上,分为基础达标、能力拓展和拓展拔尖三个层次。基础达标层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拓展层作业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提出更高要求;拓展拔尖层作业则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拓展能力。根据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作业的合理分层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元认知能力。

因此,在4个课时的作业设置中,每个课时作业对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目标要求均逐层递进,每个课时作业内活动的设置对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目标要求也逐层递进(见下页图3)。

学习巩固活动可以设定为复习本课重点词汇,强化基础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词汇复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帮助其有效复习单元课时的重难点。在能力提升环节,要确保情境既源于课本,又有十足的新鲜感,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课堂所学语言知识。在迁移拓展环节,要聚焦拓展主题意义,设计合适的活动。

这样的单元作业不是各课时作业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综合运用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方法完成。这一类单元作业设计带有单元整体性、内容结构化、综合运用等性质,体现了课程视域作业观下单元整体要求的综合性作业特征。

(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双减”政策一再强调减负增效,而要真正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教育部 2022)。实践证明,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在学习时才能够动力十足,才会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时都主动、积极地克服。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时,能更坦然地面对无论是艰难的还是轻松的学习过程,借助良好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让学习成为愉快的难忘经历。因此,在减负增效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趣味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4 Healthy food的模块大背景为“健康饮食文化节”,主题意义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了帮助学生达成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这一与健康成长、生活息息相关的认知目标,教师将本模块的单元作业设计为在健康饮食文化节背景下的四个活动—— 制作购物清单、绘制健康生活方式的海报、设计一周健康早餐、中西方早餐饮食差异对比报告。内容从“了解健康饮食”到“探究健康生活方式”,再到“健康饮食习惯养成”,最后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认识健康饮食,提升审辩式思维,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中西方文化异同(见图4)。

作业类型的丰富性是解决作业单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让不同水平、不同智能倾向、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从作业中找到乐趣(王月芬 2021)。另外,丰富的作业设计还指向从学科学习走向生活情境。作业的设计从学生的日常饮食出发,最终以“设计一周健康早餐”的任务回归他们的生活,不仅引导其对课堂所学进行巩固和运用,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而且使其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深刻地意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真正实现作业的生活性、真实性和价值性。

(五)加强作业评价的激励性

作业评价应根据需要采用集体讲评、个别讲解和书面评语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激励和指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教育部 2022)。在作业评价中创新形式,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的激励性。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发展,并以灵活多样的作业获取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在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7 Computers的作业批阅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评阅,给予适当提醒,鼓励其通过提示进行自我纠正(见图5)。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精心设计自评和互评活动,并设计评价量表,使学生从评价的接受者转变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及时、有效地调控学习进程,促进自我监督式学习,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在彼此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2 My Family为例,教师非常用心地设计了作业评价量表(见下表),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自然发生的过程也是对个人的学习结果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效设计有针对性、实践性、选择性、趣味性和激励性的课后作业。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摒弃“题海战术”,合理设计英语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引用文献

黄海东. 2018. 单元话题背景下英语课外作业项目化实践尝试 [J]. 英语教师,(12):131-133.

江川. 2021. 项目式理念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究 [J]. 英语教师,(10):177-178.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月芬. 2021.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5.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6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