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初一的妈妈关于孩子英语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这个孩子在12月份的月考,英语只考了46分,写英语作业总是特别痛苦,记背单词的时候也记不住,很多单词也不会读,孩子的妈妈很焦虑。对于妈妈提出的一些问题,我是特别能理解的。
作为一名老师,每次看到学生学习的特别痛苦,我心里也不好受。我能够理解这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困境与痛苦。但是有一说一,在初一阶段孩子都已经考的这么弱了,那我们就要深入的去分析这个孩子在学习中的各方面,比如说学习力,比如说听课的能力,比如说复习的能力,课后做作业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自主的能力。一句话,只要和学习有关的能力,孩子基本上都是没有的。
而又想抓这类学生的学习,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教授原则,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比较好。感受好是作为孩子能否持久坚持学下去的根本。如果感受不好,孩子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选择放弃。所以说感受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
其次,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都要搞懂搞明白,让孩子不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也不让孩子带着疑惑去下课。第三,不能过分的去做难题。要让孩子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要让孩子感受到每一题都是特别简单的。培养这种信心,目的是能够持久有效的去学。做好这几点。孩子后续的进程。也会一帆风顺。
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首先要树立起一个信念,我们心中要坚定不移的相信孩子,他一定愿意去学好。我们要坚定的相信孩子愿意去被老师赞扬、被同学去认可、被父母去认可。我们还要恪守的是感同身受孩子,孩子痛苦的根源在于他听不明白。而我们要减轻孩子的这种学习痛苦,就需要老师细讲明白讲透彻。再者,我们要及时做到一种反馈,反馈孩子的表现,反馈孩子的过程,反馈孩子学习的进步点。最后我们要及时性的表扬,表扬也是反馈的一种,但是他是积极向上的一种反馈,而单独拎出来就是要明确,孩子最想要的是做后的表扬,不管做的对也好,错也好。
而作为一名家长,我们要牢记一个规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有符合它的规律的。学习如此,成长也如此。我们不能够表现的特别急躁,不能过分的焦虑。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弱,孩子考不好就唠叨、催促孩子。批评孩子,反而要即使孩子没有考好,我们还是能够接纳孩子,能够去认同孩子,即使没有考好,但是他的行为、过程依然在努力的学好。
和这个家长沟通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没有完全的解决家长内心中的焦虑,但是他愿意去尝试按照给他说的方法去做,我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改变一个人,尤其是改变一个思想根深蒂固的人,本身是特别难的。只有在实践中,只有在过程中不断的拉练家长,不断的和家长沟通、交流,让他能放下这种焦虑。即使是短暂的放下,给孩子给足时间,我相信孩子的变化也会往好的方面去走。
我期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每一个孩子行为上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