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今天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高三的物理模拟题。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是一道物理试题,长度堪比一篇语文阅读。
如果你的语文基础差,可能连题都读不懂,文化强国的时代已经到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在学生的求学之路上语文学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学习语文、学好语文,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整体情况以及变化趋势,语文学科作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它的分数占比是很大的,也是高考大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近几年由于对孩子的题目考查难度逐年升高,大家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难度升高的首要表现就是阅读量加大,一张试卷的平均阅读量超过九千字,代表学生们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既要保证阅读质量,还要保证题目的准确率;其次难度加深的另一表现就是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大于识记背诵能力,综合性越来越强,从字词、句段、文章、写作表达几方面综合考查学生们的能力素养。
明确语文学科变化趋势后,我们就要来讨论一下,面对如今语文的整体变化,学生们应该怎么适应学习呢?
第一,要提高速读能力。当我们面对成段的文字时,需要具备快速找出中心对象以及中心事件的能力,筛选重要信息,剔除句子中不重要的成分,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保证用较短的时间达到阅读的目的。
第二,不光要具备速读能力,还要养成符合语文学科的逻辑思考方式。也就是说,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推断答案,而是需要学生们思考作者以及出题人的考查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准确率。
归根结底,对于现在的学生们来说,阅读能力都是决定学生能够学习好语文的关键之处,并且既要学习阅读思考也要学会运用,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打牢阅读基础,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积累阅读量,培养语文素养。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年的喜悦和往日的平静。在这场持久的战役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也出现了很多热门的时评话题。
热点问题在历年高考中都有考查。在这里大元老师提醒大家,有一个重要关键词需要大家注意:英雄。不论是今年的疫情,还是去年的国庆,均以表彰英雄为主题。大家可以根据热点话题,提取关键词,对应准备素材,稍加提炼,再打磨细节。
所以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极有可能与疫情、英雄人物有关,大元老师为大家搜集了相关人物素材,建议大家抓紧背诵相关的作文素材,并在日常写作中加以运用。
人物素材
1.“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说出这话的是四川第四医院护士佘沙,今年24岁。12年前,她的家乡遭受了重创,灾难中她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爱。12年后,在疫情袭来之时,她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果断报名备战。
2.布满血痕的手写满责任担当
近日,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我随时准备被隔离!”
3.“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4.两次出征的抗疫“高龄”战士
在援鄂北京医疗队当中,有这样一位43岁“高龄”的护士。她叫蔡卫敏,曾经作为北京急救中心朝阳分中心的一员,全程参加过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医护工作。如今43岁的蔡卫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动请缨,来到武汉战“疫”的最前线。
5.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男丁格尔”
26岁的欧飞宇是株洲中心医院的一名男护士,也是湖南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他主动报名参加医疗队,奔赴疫情形势严峻的湖北黄冈。当时,有人问他:“你不怕吗?”他说:“我有个哥哥,能替我照顾父母。况且我是单身,我不去谁去!”
6.“没钱可以出力”
山东汉子李保民,载着成吨的寿光蔬菜去支援武汉,他衣着朴素,吃着煎饼,一句“没钱可以出力”,感动了全国。在获得“阿里天天正能量奖金2万元”后,毅然把奖金都捐赠出去。
7.湖南常德村民郝进一次捐赠15000只口罩
湖南常德有一个村民叫郝进,去年在口罩厂打工,厂方效益不好,就拿一批口罩给他抵了两万块的工钱。疫情爆发后,他一次性将15000只医用防护口罩全部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