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
叶 兵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摘 要:试题情境化是当前考试命题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分析情境化命题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阐释了初中物理情境化命题的五方面基本要求,为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改革提供参考。
当前,教育评价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之中,考试内容改革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利用情境化的试题开展测试得到了国内外普遍重视。201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的要求。近几轮的国际PISA测试在各领域的测评素养框架中都把情境单列为一个维度,并与知识内容维度和能力维度并列,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测试卷中结合各类情境所命制的试题占总题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特别突出了在具体情境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见,结合具体情境来设计试题已经成为国内外考试命题改革的一个共同的发展趋势。
1 情境化命题的价值意义
在纸笔测试中,情境是指结合具体的生产生活素材,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的,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一方面,试题通过情境来创设问题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另一方面,试题的情境也提供了必要的解题信息,明确问题指向,渗透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有助于试题考查目标的实现。开展情境化命题,其价值意义在于:首先,一道好的试题情境它本身往往就承载着核心价值的教育与宣传功能,可以在考试评价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其次,问题情境往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陌生”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照搬过去的解题套路来解答,需要经历收集信息、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也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考查;第三,情境化试题往往都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也体现了物理学科的学习价值,对促进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 试题情境设计的要求
2.1 试题情境应确保科学、真实
试题情境的科学性指的是场景真实可靠,符合科学规律。即试题所描述的场景是真实的,有事实依据,不是杜撰或道听途说的;同时,情境所涉及的过程、状态、原理等符合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科学性是一道试题的生命线,这就要求在命题过程中要严把素材选择的“源头关”,相关的情境素材必须来源于权威资料,如教材、权威工具书、期刊以及正式出版物等。如对于涉及物理学史的内容,要引用权威书籍中的相关数据资料,依据公认的内容来描述表达。当前,自媒体或网络的信息资料良莠不齐、缺乏权威,因此对于其中的信息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不可随意引用,特别是对境外媒体中的资料更要认真审核,不能让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污染了学生的心灵。
此外,试题中对事实的描述、问题的呈现、数据的选取、解题方法的要求和问题解的结果都应符合客观规律,条件和解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不能与科学原理相悖。对于科学幻想和没有定论的科学猜想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兴趣,但是不能作为既成事实的情境来设置。特别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将伪科学的说法或戏说作为事实创设为试题的情境,如武打片中飞檐走壁、腾云驾雾等。
2.2 试题情境应体现一定的育人功能
试题情境的创设服务于试题立意与考查目标的实现,但我们不能忽视试题情境本身的教育价值,好的试题情境是落实立德树人体现考试育人的良好载体。这是由于考试,特别是像中考这样的重要考试,学生在考试中对一些试题所涉及材料的印象可能会比平时更为深刻,这些材料的价值意义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大规模的考试也往往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试题必定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试题在考后就会成为一类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新课教学或复习时会被不断地重复使用,发挥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因此,在设计试题的情境时,要尽可能体现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如通过介绍科学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的物理学进展和科技成果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自豪感教育;通过介绍新知识及物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用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为情境进行品德教育;用物理学中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进行反对伪科学等方面的教育等。
2.3 试题情境所涉及内容应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学生在解答试题时,试题所创设的情境是学生答题的重要信息来源,经过情境材料刺激后,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应只与预设的测量目标和相关的内容标准相关,而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也就是说,试题所涉及的情境,不能由于考生在性别、地域、民族、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而产生明显差异,导致答题的偏向性,从而影响考试的公平性。
2.4 试题情境的内容应与考查要求相适切
首先,试题情境应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能力要求相吻合,不能出现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如涉及牛顿第三运动定律、非同一直线上的共点力平衡问题等。其次,情境应服从命题立意,围绕测量目标展开。如果使用的材料学生很熟悉,或者结合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的答题行为可能就转化为根据过去的解题经验来答题,这样试题的测量效度就会降低。
因此,在试题命制时,应注意所选择的情境材料应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主题上与学生复习训练中见过的材料有一些变化,但解答时涉及的概念、原理以及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应该是学生熟悉的,但需要进行一定的迁移才能解决。同时,还应注意情境素材所涉及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经验背景、认知水平等相契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答题的困难。
2.5 试题情境的呈现应严谨、规范
首先,试题情境的表述语言准确,没有歧义,尽可能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这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提高考试测量的效度。
其次,一份试卷中的各道试题的情境信息应尽量避免都用文字表达,尽可能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如文字材料、各种数据示意图、原理图、结构图、地图、数据表等,这样做可以使试卷卷面活泼、美观,增加试卷的亲和性,同时可以使试题以一种最优化的方式来呈现,提高考生应答兴趣和对情境的理解,使考生不会由于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而感到疲劳乏味,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由于学生间的智力能力倾向存在差异,有的善于文字阅读理解,有的长于数据图表的阅读分析等,试卷中各道试题的情境材料分别以不同形式出现,可以使具有不同智力能力倾向的考生都有发挥的机会,避免造成只对某一类学生有利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考试的公平客观。
最后,在具体描述试题情境时,遣词用句及图示符号等要与正式出版物(如教材)的要求相一致。要避免用日常用语替代物理术语,如“物体重量为……”应表述为“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物理术语应使用最新的规范表达,如“基本电荷e——元电荷e”“电量——电荷量”“摩擦系数——动摩擦因数”“倔强系数——劲度系数”等;电路符号要规范使用,如“电池负极用粗短线表示,现在用和正极相同粗细的短线表示”“导线T形交叉相连需加点”等;在非特殊的情况下,要使用法定的物理单位名称,如不使用“马力”“斤”等生活中的单位。
3 结 语
当前,试题情境化已经成为考试命题实践与研究中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是从初中物理试题设计的角度,总结了试题所涉情境的内容要求及呈现方式等应关注的一些问题。此外,关于试题情境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如试题情境如何与问题设计有机融合;试题的情境应该如何分类;在一份试卷中,试题的情境结构应该是怎样;怎样的情境结构才能最好地实现试卷的考查功能等。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试题情境化命题的质量与水平。
全文详见《物理教学探讨》2023年第9期
引文格式:
叶兵. 初中物理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23,41(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