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2023广东高考物理、历史科目开考。今年试题有何特点?透露了什么信号?南方 记者邀请广东相关科目教师对此进行解析。
物理试题:
运算量降低,压轴题简单易上手
“今年试题比较新颖,考察主干知识,注重原理掌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广州中学高三物理教研组长程正明分析,题目的思维量不是很大,学生需要更加细心,同时其知识考察非常全面,计算题每一题设问都是三问。
从题目类型来看,试题由7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2道实验题、3道大题组成,总共15道题。程正明认为,单选题几乎没有难题,题目情景较新,万有引力题目的周期需要通过简单计算才能得出,整体难度不大。
对于多选题,其中一道是关于圆周模型中动能定理的应用,一道是关于平行板电容器中有正负离子以及电场力做功正负和电势高低判断,另一道是关于外力作用下的碰撞问题,主要考查动量定理。
此外,第13题是热学计算题,三问分别考察热学等温、等容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简单字母定量运算;第14题是一道电磁感应的动生与感生的综合问题,第1问考动生电情景下的安培力计算,第2问求某一时刻的瞬时磁通量,第3问考察感生电背景下的热量计算。
“压轴题第15题,简单易上手。”程正明说,第1问是考察传送带中的动力学问题,求共速的时间,第2问则考察动能定理求摩擦力做功,第3问考察动量守恒定律的碰撞问题加能量守恒,然后再研究平抛运动,没有讨论问题,这一点与去年广东高考有所不同。
程正明认为,整体而言,本套高考试题基本延续了2021年、2022年的广东高考试题风格,贯彻“无情境不出题”的基本思想,紧抓主干知识,注重物理原理的深入探究,降低思维难度,适度降低整卷的运算量,围绕新高考改革,追求新教材新高考的目标达成,是一套非常值得广东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好题。
历史试题:
重视以史育人,降低机械刷题收益
“试题充分凸显了以史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导作用。”广东番禺中学历史教师、正高级教师李漱萍认为,2023年广东高考试题贯彻了党和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增强“四个自信”。
其中,第17题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复兴的重要论述,要求学生长时段、整体性、多角度地进行概括、分析、评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第19题探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依托主干知识,突出传统文化,注重核心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今年试题还呈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李漱萍说,今年广东高考是使用高中统编教材的第一届学生,试题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观题取消了选做题,4道主观题均为必做题。
整体上看,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关键能力,坚持素养立意,构建丰富新颖的情境,在考查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的内容,引导师生用好教材。
此外,李漱萍提及,今年试题增强了创新性和开放性,体现了综合性和应用性,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
比如,第19、20题均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
“试题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引导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李漱萍说。
南方 记者 姚昱旸 陈理
【作者】 姚昱旸;陈理
广东教育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