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的交通大学图书馆,有一个仅有三层的小楼,却却让所有交大学子仰望,这就是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的展品中,大量学术笔记和手稿,诉说着丰功伟业的筑成之路......
作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的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生留下了卷帙浩繁、弥足珍贵的笔记。所有的笔记字迹工整,一丝不苟。透过泛黄的纸张,可以感知一位大师对待学术严谨钻研的态度。
民国时期其他学霸的笔记手稿也流传下来:
1901年,黄炎培就读于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定期开列中外新学书目,让学生们提交读书笔记。这种新式的教学法,让黄炎培写作能力大幅提高,人生价值观念也有了转变。用黄炎培自己的话说就是:“最初启示爱国者,吾师;其后提携革命者,吾师”。
特班生黄炎培在校期间的读书日记(左上角为蔡元培的批语)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李叔同也是特班学生。蔡元培一次出作文题“论秦汉重农抑商”,让学生们各抒己见,下面这篇就是李叔同的“作业”。该篇论文文采斐然,获95分,名列全班第三名,文末还有蔡元培的批语“偏于理论,文极畅达”。
学习这场修行离不开师父的倾心指导,下面的几个学生课堂笔记,以及上面教授的精心批注,可以看出为师者,为鼓励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良苦用心。
1947届运输管理学系学生傅天禄的《铁路行车》课堂笔记(其中P136有沈奏廷教授签“阅”字样)
1950届机械工程学系学生倪鹏南的《电工学》英语笔记本(朱物华教授主讲)
1950届机械工程学系学生秦诒纶的《电工学》笔记本(曹凤山教授主讲)
有两个关于钱学森的故事在上海交大学子中代代相传。
一个是钱学森的水力学试卷:1933年1月考“水力学”时,试卷共6题,钱学森全部做对了,老师原拟给他100分,但因在一处连续等式后将“NS”简写为“N”,钱学森本人要求扣分,老师最后给他96分。任课的金悫教授将这份难得的考卷珍藏了四十多年。1980年钱学森回母校看望老师时,金教授才拿出考卷捐赠给学校档案馆。
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钱学森《水力学试卷》(金悫教授捐赠)
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钱学森《水力学试卷》(金悫教授捐赠)
另一个是钱学森的实验报告:钱学森在做热工实验时,特别认真细致,报告长达100多页,书写和作图都很清晰,完整而详尽,老师给了100分,成为机械系有史以来学生完成的最佳实验报告。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十分关注祖国的民生发展,在这份笔记中他记录下了自己关于农林事业发展的所思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