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我们能得到的最直观感受之一,就是学历的贬值和当代学生日益加深的学业压力。
尤其在教育内卷的环境下,不乏有一些极端唯成绩论的家长,而这也使得习惯自加压的高等学历学生,陷入了自我怀疑。
也许在家长们看来,没有学不好的课程,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可是当我们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会发现有些学科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天敌”般的存在,数学怎么学都学不会,英语单词背了记记了忘,物理更是一上课就开始生理性犯困,怎么也提不起精神。
面对这些,家长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帮忙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是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请名师家教,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进去,孩子的成绩却还是不见起色。
“多练习就能及格”是学生对课程最大的误解虽说历史上有很多“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逆袭案例,可是在当代学习生活上真的是这样吗?相信家长和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许多家长心里始终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只有身处其中的孩子们知道,有些时候真不是不想学,而是自己真的无能为力。
记得我高中时物理极差,明明上课也认真听讲了但就是怎么也不会做题,为此还找课外辅导班恶补了半学期,但收效甚微。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努力却依旧挂科”的糟心学科。
“努力却依旧会挂科”的三门学科●第三名英语作为积累性学科,不是通过短期努力就能看到成效的
现如今,高考对于外语的可选项逐渐扩宽到日语、俄语等语种,这给了很多英语极差的学子一个参与竞技的机会。由此可看,学不好英语并不是个例,而是很多孩子的“通病”。
虽说所有的学科都离不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英语尤其如此。先不说流畅的口语,单说试卷上的那几道题目,所需要的词汇量就是几千,没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所得到的词汇量,想要短期走捷径是很困难的,因此难学也就成了英语身上的标签之一。
●数学作为困扰无数同学的学科只能排在第二位
相较于大部分需要背诵的文史类学科而言,理工学科如果不能掌握学习方法,其实很难取得突破,可谓是让无数考生“竞折腰”。
数学和物理作为最难学科的领跑者,一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TOP2。但在初高中阶段所学习到的数学还是偏向于基础的,并且考试题目一般而言比较固定,因此相对于物理而言,这一阶段的数学只能“屈居第二”了。
即便如此,想要学好数学,还得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立体思维等等,对孩子智商和学习方法、态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取得高分实属不易。
●物理作为难度系数“2.0”的学科成功登顶第一名
我们在生活中能见到许多数学能学好,而物理怎么也学不好的孩子,这时候真不是孩子不够努力,而是物理中的概念很多都十分抽象,不容易理解和应用。
并且解一道物理题目需要多个公式,环环相扣,对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基本功都是一个考验,也更难取得高分,所以物理能获得第一名可谓是实至名归,而数学和英语屈居其后成为第二第三名也毫不令人意外了。
我们话说回来,这三门学科难学归难学,但他们都是高考体系中的重点。且说英语和数学,作为主科学生哪个都逃不掉。
再说物理,即便是新高考下的今天,想要在志愿填报时有更多的专业选择权,物理也是无法割舍的学科。
如果学生想在高考后能选到自己喜欢且合适的大学,有更多自主权,这三门学科是必须要好好学的。
因此,在我们鼓励孩子付出努力的同时,也要提醒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调整好学习状态,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思维与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几率成为别人家的“学霸”。
面对这些糟心的学科,学生也要掌握好方法首先,不能从心底就开始抵触
我们常说,真正的高手都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学习方面亦是如此。很多孩子从心理上就畏惧学习,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认输了。
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克服自己的畏难心理,循序渐进减少自我焦虑,从心底里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不要在学习时想着成绩等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去思考和学习学科的内在逻辑。
其次,找准自己的薄弱处勤加练习
另外,木桶效应也是一个学习中常举的例子。如果整个木桶中有一块板子不齐,那么这块短掉的板子就决定了木桶容积的上限。
因此,我们也要鼓励孩子举一反三,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薄弱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攻坚克难,一点点将短板补齐。
最后,进行系统性的预习和复习,再次查缺补漏
当然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巩固知识的最实用方法还是多次复习,查缺补漏。在复习时可以参考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更加科学地去学习。
今日话题:你这三门学科成绩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