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即将结束我们这半年的学习生活,付出了努力,收获肯定不少,是多是少,测一测便知。
当然,考试成绩只是评价我们学情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万一成绩不理想,也不要灰心,加足马力,来年再战!
01
填空部分:基础中的基础,题目较多,但分值不高,只要认真审题,仔细思考,细心作答,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驾驭。
考查的知识点有:
- 单位进率的互换与加减计算:长度单位米与千米之间、厘米与毫米之间进率的理解与运用;时间单位分与秒之间进率的了解与运用;重量单位吨与千克之间进率的理解掌握与加减计算(题1)。
- 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读刻度并对长度单位进行加减计算。注意图中在测量时,物体的一端并不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0”,所以,在认读计算长度时,应用末端上的刻度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其差才是物体的实际长度(题2)。
- 分数,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一个分数单位(如题3),占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或者说几个分数单位(如题5)。
- 经过时间的理解与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间-起始时间(题4)。
- 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
- 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与利用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实际图形周长的灵活运用能力(题8与题9)。
- 考查学生对简单集合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02
选择部分:认真读题,根据关键条件来判断备选答案的对与错。
如题1的关键条件为“平均分”,只有被平均分的整体中的每份数,才能用分数来表示,图A与图B都不是平均分,所以只有C是对的。
题2隐含着一个定理,就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另一个必然是直角),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所以,B号是条件最全最能符合题意的答案。
题3带着很强的迷惑性,肉眼看去,乙比甲大(面积大),感觉它的周长会长一些。但从周长的概念出发,它们的周长计算线条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周长是一样长的。
题4看着有点眼花,怎么办?利用小方格的边长结合周长的概念来分析,看外面一圈的小边长数量最多的是哪个图形,该图形的周长就是最长的。
而题5可以利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分析与判断是加还是减,加多少或减多少。
题6的钱带得够不够 ,需要把这三样物品所需要的钱数计算出来,再与带的钱作一个比较,就能知道够还是不够。
03
计算部分:做到不看错,不算错,不写错,计算顺序不搞错,基本上没有问题。而在分数的加减计算中,对于整数1,可以看成是任何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
画图形,题目没有要求我们画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但由于周长是固定的,小方格的边长也是固定的,我们尽可能的依小方格的边长来画边长。而长方形的画法有好几种,我们可以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也可以画两个形状不一样的长方形。
04
解决问题,旨在引导与测评我们利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思维能力。
如倍数问题或是几个几的问题,一般用乘法或除法来解决,具体看题目的已知条件而定(如题1中的第2小题和题2)。
求几分之几所含的实际数量时,需要我们把每份数的具体数量计算出来,几分之几就是占了几份,以几个几的思路来解决即可。
题5考查我们对长方形周长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理解,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算与逆运算。
,